期刊文献+
共找到91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被引量:163
1
作者 李伯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0-105,107,共7页
傅衣凌先生是我国江南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他脍炙人口的名作《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人资本》以及一系列专题论文,为我国的江南经济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 傅衣凌先生是我国江南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他脍炙人口的名作《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人资本》以及一系列专题论文,为我国的江南经济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史研究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显学”。作为傅先生的弟子,我有幸亲承教泽,蒙他老人家耳提面命,专攻明清江南经济史。今值傅先生八秩诞辰将届之际,谨藉此文表达对先师的深切怀念与感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江南 江南地区 江南经济 浙西 三吴 浙东 钱塘江 三江 杭嘉湖
下载PDF
杭嘉湖水网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综合调查和评价 被引量:66
2
作者 钱秀红 徐建民 +1 位作者 施加春 刘杏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首次对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开展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详细分类调查 ,并采用等标排放量的评价方法对各污染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畜禽粪尿污染、乡镇生活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负荷贡献率分别为 4 3.81%、2 9.91%和 2 2 .4 ... 首次对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开展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详细分类调查 ,并采用等标排放量的评价方法对各污染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畜禽粪尿污染、乡镇生活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负荷贡献率分别为 4 3.81%、2 9.91%和 2 2 .4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非点源污染 成因 杭嘉湖 水网平原地区 综合调查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江飞 周柯锦 +8 位作者 汪小泉 邓靖 吴柳芳 马晓雁 钟晓 蒲凤莲 施丽莉 陈江 蒋彩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54-2763,共10页
通过2013年9月-2014年8月杭嘉湖地区杭州、嘉兴和湖州3个典型站点大气氮、磷沉降数据,探讨了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地区内大气氮、磷沉降通量水平较高,分别为4950.74-5585.80,65.25-69.72kg/(km^2·a)... 通过2013年9月-2014年8月杭嘉湖地区杭州、嘉兴和湖州3个典型站点大气氮、磷沉降数据,探讨了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地区内大气氮、磷沉降通量水平较高,分别为4950.74-5585.80,65.25-69.72kg/(km^2·a);直接降入水域中的氮、磷素分别为6038.4,77.8t,分别相当于农业源的氮、磷入河量的39.6%和5.9%.氮沉降以湿沉降形式为主,磷沉降以干沉降形式为主;氮、磷湿沉降通量主要受降雨量影响,且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磷沉降存在时空差异性,大气氮干沉降通量以杭州、嘉兴地区为较高,大气磷干沉降通量以嘉兴地区为最高,大气氮湿沉降通量则以湖州、嘉兴地区为较高,大气磷湿沉降以湖州地区最高;时间尺度上,氮沉降夏秋两季最高,磷沉降以秋冬两季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氮素沉降 磷沉降 干湿沉降 反向云团轨迹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周国华 董岩翔 +3 位作者 刘占元 汪庆华 刘国华 孙彬彬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72-79,共8页
以杭嘉湖地区1990年和2002年两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图形分析等方法,识别并消除采样和分析误差的影响,研究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0多年来土壤中As、B、Bi、Cd、Cu、F、I、P、S、Sb、Se、Sn、Tl、V、Zn的... 以杭嘉湖地区1990年和2002年两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图形分析等方法,识别并消除采样和分析误差的影响,研究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0多年来土壤中As、B、Bi、Cd、Cu、F、I、P、S、Sb、Se、Sn、Tl、V、Zn的平均相对累积率超过5%,局部性累积现象尤为突出,预示土壤环境质量面临的巨大压力。为有效监控土壤环境变化及其对农产品安全、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加强土壤重金属行为研究,建立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土壤元素 累积速率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被引量:12
5
作者 樊树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3-100,103,共9页
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之地,由于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内在联系,在明中叶就被视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它以经济发达、人文蔚起而引人注目,成为全国的财赋重地,无怪乎昆山出生的大学士顾鼎臣说... 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之地,由于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内在联系,在明中叶就被视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它以经济发达、人文蔚起而引人注目,成为全国的财赋重地,无怪乎昆山出生的大学士顾鼎臣说,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供输甲于天下。全国农业税(即夏税秋粮)总额二千六百多万石,其中苏松常杭嘉湖六府占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苏州一府即占十分之一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市镇 网络 盛泽镇 明代 经济发展 明中叶 农家 杭嘉湖
下载PDF
祈蚕歌与蚕桑文化——以杭嘉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旭青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9-33,共5页
杭嘉湖地区,蚕桑历史悠久。栽桑育蚕的兴旺发达,形成了种种与育蚕有关的习俗,并进而形成了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这些蚕桑文化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蚕乡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习俗等都常常与蚕桑文化有关。通过养蚕的一系列蚕事活动... 杭嘉湖地区,蚕桑历史悠久。栽桑育蚕的兴旺发达,形成了种种与育蚕有关的习俗,并进而形成了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这些蚕桑文化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蚕乡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习俗等都常常与蚕桑文化有关。通过养蚕的一系列蚕事活动和祈蚕、酬蚕等一系列祭拜活动所留下的许多反映蚕桑习俗的歌谣,可以更好地解读杭嘉湖地区的蚕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祈蚕歌 蚕桑文化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杭嘉湖地区稻田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叶静 俞巧钢 +6 位作者 杨梢娜 姜丽娜 马军伟 王强 汪建妹 孙万春 符建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91,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结合15 N同位素示踪,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浙江省杭嘉湖平原稻田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50kg/hm2基础上,加施有机肥3 000kg/hm2,稻谷增产9.8%~17.7%,氮素利用率达到47.9%,比单施化肥提高4.8%。而... 采用田间试验结合15 N同位素示踪,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浙江省杭嘉湖平原稻田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50kg/hm2基础上,加施有机肥3 000kg/hm2,稻谷增产9.8%~17.7%,氮素利用率达到47.9%,比单施化肥提高4.8%。而在施氮量210kg/hm2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硝态氮是稻田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形式,施用有机肥能有效地降低氮素损失率。在施氮量150kg/hm2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氮素通过田间径流的流失率由0.85%降至0.70%,氮素通过渗漏水损失率由1.29%降至0.96%;施氮量达到210kg/hm2后,施用有机肥对减少氮素流失的效果不明显。综合考虑试验点土壤特性、施肥目标产量以及对农田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建议以每1hm2施用纯氮150kg、配施3 000kg有机肥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氮素损失 杭嘉湖
下载PDF
明清徽商在杭州的活动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学文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1期39-43,共5页
明清时期,寓居杭州的徽州商人活跃于商品流通领域,一方面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则对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明清时期的杭州与苏州并称为江南二大都会。以杭州为中心。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商 徽州商人 杭州城市 杭嘉湖 经济联系 流通领域 重要作用 江南
下载PDF
明清时期南浔镇的社会经济结构——明清江南市镇史研究之七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学文 《浙江学刊》 1988年第1期37-42,68,共7页
南浔镇是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群体中的一个巨镇,它经历了七百多年,跨越了四个朝代(南宋、元、明、清)而经久不衰。它既有江南市镇一般共性,又有它的独特性。它的高度发展则是在近代,并很快适应了经济体制的变化,成为近代江南首屈一指的名... 南浔镇是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群体中的一个巨镇,它经历了七百多年,跨越了四个朝代(南宋、元、明、清)而经久不衰。它既有江南市镇一般共性,又有它的独特性。它的高度发展则是在近代,并很快适应了经济体制的变化,成为近代江南首屈一指的名镇。对它作一历史的、全面的研究,对了解明清以来江南经济的发展是有裨益的。为此,我就择取南浔镇作个案研究,以探讨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对我国固有的并已相当发达的商品经济到底起什么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江南市镇 商品经济 南海 市镇经济 同治 手工业 丝织业 杭嘉湖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浩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杭嘉湖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圩洼众多,洪涝水组成复杂,洪水调度十分困难。根据杭嘉湖地区的下垫面条件,利用加拿大一维水动力模型(1-DM)对杭嘉湖地区河网洪水演进进行了探讨。经验证,1-DM计算结果满意,有较好的使用... 杭嘉湖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圩洼众多,洪涝水组成复杂,洪水调度十分困难。根据杭嘉湖地区的下垫面条件,利用加拿大一维水动力模型(1-DM)对杭嘉湖地区河网洪水演进进行了探讨。经验证,1-DM计算结果满意,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洪水演进 水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首创排污权有偿使用的“秀洲模式”——来自秀洲区的报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德荣 徐文祥 孙东明 《今日浙江》 2006年第3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有偿使用 秀洲区 排污权 杭嘉湖 美的 嘉兴
原文传递
近30年杭嘉湖平原湿地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庞毓雯 吴文渊 +3 位作者 金城 胡潭高 宋瑜 徐俊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20-426,共7页
使用1993年、2003年、2008年和2015年4期Landsat TM/OIL影像,对杭嘉湖平原区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分析.结果表明:1)1993—2015年,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总缩幅高达46.14%,主要受城市化进程影响;2)1993—2003年,城市面积由50.18km2扩... 使用1993年、2003年、2008年和2015年4期Landsat TM/OIL影像,对杭嘉湖平原区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分析.结果表明:1)1993—2015年,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总缩幅高达46.14%,主要受城市化进程影响;2)1993—2003年,城市面积由50.18km2扩增至118.13km2,湿地面积同期缩小99.2km2;3)2003—2008年,湿地退化程度较其他时期更为明显,总缩幅达51.09%,减少的湿地类型主要转变为城市和休耕地;同样城市扩张也最为显著,年均增长近30%;4)2008—2015年,在整治政策的保护下,湿地面积实现正增长,年平均增幅为6.32%.总体而言,杭嘉湖平原湿地格局变化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但人为因素占主导,2008年之前侧重城镇发展,将湿地用地变为城镇或农业用地,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推动湿地保护,使其面积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湿地遥感 格局变迁 LANDSAT TM/OLI
下载PDF
杭嘉湖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分布特征及整合思路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昆欣 周国忠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杭嘉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和成果总结工作。这是我国首次依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进行的省域旅游资源全面普查试点工作... 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杭嘉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和成果总结工作。这是我国首次依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进行的省域旅游资源全面普查试点工作。在普查工作中,调查组对杭嘉湖地区(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分布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 生态旅游资源 分类系统 整合思路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昆欣 周国忠 冯海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5-87,共3页
本文在对浙江省杭嘉湖地区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不同分布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开发思路与对策:保护与开发相协调;“合作性竞争”是杭嘉湖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依托优良生态旅游资... 本文在对浙江省杭嘉湖地区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不同分布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开发思路与对策:保护与开发相协调;“合作性竞争”是杭嘉湖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依托优良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强势品牌;以文化为产品导向,深入挖掘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资源整合和合理的空间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分布特征 开发对策 杭嘉湖
下载PDF
晚粳稻新品种嘉花1号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坚 姚海根 +2 位作者 王淑珍 边永高 沈铭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嘉花1号是嘉兴市农科院采用杂交育种与花粉培养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晚粳稻新品种,2003年、2004年分别通过上海市、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优质、高产、耐肥抗倒、早熟等优点于一体,适宜在杭嘉湖、宁绍稻区及上海、... 嘉花1号是嘉兴市农科院采用杂交育种与花粉培养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晚粳稻新品种,2003年、2004年分别通过上海市、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优质、高产、耐肥抗倒、早熟等优点于一体,适宜在杭嘉湖、宁绍稻区及上海、苏南等地作单季移栽、直播、抛秧稻栽培。介绍了嘉花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晚粳稻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2003年 2004年 培养技术 杂交育种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农科院 嘉兴市 上海市 浙江省 杭嘉湖 抛秧稻 选育 花粉 优质 抗倒 早熟 稻区 直播
下载PDF
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杭嘉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秀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
通过调查分析,剖析杭嘉湖地区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结果发现,杭嘉湖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保护和开发水平不均衡,管理存在敷衍或放任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宣传层次不同、保护意识不足、“活态”创新滞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杭嘉湖区域... 通过调查分析,剖析杭嘉湖地区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结果发现,杭嘉湖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保护和开发水平不均衡,管理存在敷衍或放任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宣传层次不同、保护意识不足、“活态”创新滞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杭嘉湖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对策:构建文化遗产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与宣传体系;对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项目进行培育与推广,规划培育研学旅游,构建智慧沟通平台;规划和丰富旅游产品及业态,加快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化遗产 发展对策 杭嘉湖
下载PDF
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浙北杭嘉湖方言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越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8-181,共4页
本文从地理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浙北杭嘉湖方言的语音特点,探讨方言地理与行政地理、自然地理、人口迁徙和交通地理等非语言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杭嘉湖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与行政地理、自然地理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与移民、... 本文从地理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浙北杭嘉湖方言的语音特点,探讨方言地理与行政地理、自然地理、人口迁徙和交通地理等非语言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杭嘉湖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与行政地理、自然地理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与移民、交通地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语言学 杭嘉湖 方言
下载PDF
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浙江路径研究
18
作者 沈燚佳 俞国军 《杭州科技》 2024年第5期21-24,共4页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应用场景落地,未来汽车将不再单纯是“硬件化”产品,而是更趋向于融合新能源、无人驾驶、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用于载人载物可移动的智能化工具,推动着汽车业态、人们出行方式、城市形态等发生根本性变...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应用场景落地,未来汽车将不再单纯是“硬件化”产品,而是更趋向于融合新能源、无人驾驶、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用于载人载物可移动的智能化工具,推动着汽车业态、人们出行方式、城市形态等发生根本性变革。近年来,浙江在智能网联、未来汽车等领域重点发力,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列入全省重点培育的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并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和“甬台温”“杭嘉湖”两大汽车产业带,以吉利、零跑、哪吒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正成为全国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趋势 全产业链 汽车产业 未来汽车 智能化工具 杭嘉湖 无人驾驶
下载PDF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保持“热度”——马鞍山日报社“亩均论英雄”融媒体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19
作者 邬刚 《中国记者》 2024年第5期75-77,共3页
重大主题报道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展现事件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信息,对于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考察调研,赋予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 重大主题报道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展现事件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信息,对于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考察调研,赋予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马鞍山市对标“杭嘉湖”,在安徽省率先探索“亩均论英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主题报道 杭嘉湖 传播力 公信力 长三角 考察调研 引导力 马鞍山市
原文传递
一“马”当先 加“力”前行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
作者 程彰德 《民主与法制》 2024年第29期52-54,共3页
马鞍山自古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是安徽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也是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层城市。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市考察,在薛家洼生态园实地察看长江水势水情、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 马鞍山自古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是安徽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也是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层城市。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市考察,在薛家洼生态园实地察看长江水势水情、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情况,并前往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走进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和经营情况。近年来,马鞍山市锚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马鞍山市政法机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生产车间 杭嘉湖 长三角 生态园 大都市圈 综合整治 桥头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