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4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3
1
作者 何中虎 兰彩霞 +3 位作者 陈新民 邹裕春 庄巧生 夏先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3-2215,共23页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育兼抗和成株抗性相结合的品种提供了可用基因。总结了成株抗性在中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用实例证实了培育成株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建议对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咸农4号和小偃6号等进行遗传分析,育种工作者和品种审定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将成株抗性利用作为国内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成株抗性 分子定位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冬小麦条锈病的光谱特征及遥感监测 被引量:97
2
作者 黄木易 王纪华 +3 位作者 黄文江 黄义德 赵春江 万安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4-158,共5页
该文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条锈病 ,在不同生育期内对不同发病等级 (不同病情指数 )的冬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进行测定 ,并同步进行条锈病病情指数的调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病害区与对照区处理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在绿光区、黄光区和近... 该文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条锈病 ,在不同生育期内对不同发病等级 (不同病情指数 )的冬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进行测定 ,并同步进行条锈病病情指数的调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病害区与对照区处理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在绿光区、黄光区和近红外区反射特征差异及叶绿素含量变化 ;并将病情指数及光谱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研究表明 :63 0~ 687nm、740~890nm及 976~ 13 5 0nm为遥感监测条锈病的敏感波段 ;绿光区、近红外平台处及黄光区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分别随病情的加重呈明显的上升、下降与上升趋势 ;条锈病的红边发生蓝移 ;叶绿素含量随条锈病的病情指数的增大而下降 ;试验证明在条锈病害田间病叶率为 5 %时的最佳防治时期内 ,高光谱可以对冬小麦条锈病害做出早期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遥感监测条锈病病情指数的多波段 (长 )下的组合诊断模式的定量模型。该研究为今后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冬小麦条锈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条锈病 高光谱 监测 病情指数
下载PDF
后条中32时期我国小麦条锈抗源之现状 被引量:86
3
作者 杨作民 解超杰 孙其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用条中 (CY) 2 9、 31、 32号生理小种对 6类抗性材料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除Yr5、 10、 15外 ,还有一些 Yr基因和许多抗病材料目前在我国仍表现抗病。加强对这些抗源材料的研究与利用将能缓解当前条锈病抗... 用条中 (CY) 2 9、 31、 32号生理小种对 6类抗性材料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除Yr5、 10、 15外 ,还有一些 Yr基因和许多抗病材料目前在我国仍表现抗病。加强对这些抗源材料的研究与利用将能缓解当前条锈病抗源贫乏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32时期 小麦 抗源 现状 生理小种 条锈病
下载PDF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0的AFLP标记 被引量:52
4
作者 邵映田 牛永春 +3 位作者 朱立煌 翟文学 徐世昌 吴立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69-672,共4页
以抗条锈病基因 Yr10的供体亲本 Moro作参照,用 6个 Pst I端引物和 10个 TaqI端引物对抗条锈病基因Yr10的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本Avocet S进行了AFLP分析,共扩增出约4200条可分辨的带,其中5条... 以抗条锈病基因 Yr10的供体亲本 Moro作参照,用 6个 Pst I端引物和 10个 TaqI端引物对抗条锈病基因Yr10的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本Avocet S进行了AFLP分析,共扩增出约4200条可分辨的带,其中5条为稳定的差异带.用Yr10基因的供体亲本Moro和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产生的F2代分离群体,对5个特异条带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特异条带PT0502与Yr10基因连锁.将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其序列设计了PCR特异扩增用专化引物.经用195株F2代分离株进行遗传连锁性分析表明,用所设计的引物进行PCR,其主要产物SC200片段与抗条锈病基因Yr10的连锁距离为0.5cM,可用于该基因的快速、有效、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AFLP
原文传递
1991~1996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被引量:75
5
作者 万安民 牛永春 +7 位作者 吴立人 袁文焕 李高宝 贾秋珍 金社林 杨家秀 李艳芳 毕云青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报道了对1991~1996年采自我国16个省和自治区的560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情况。1991~1995年,条中29号出现频率为13.6%~32.2%,居于首... 本文报道了对1991~1996年采自我国16个省和自治区的560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情况。1991~1995年,条中29号出现频率为13.6%~32.2%,居于首位,但已呈下降趋势,到1996年出现频率仅为5.2%,名列第8;1991~1992年条中25号居第2位(3.6%~8.4%);1993~1995年新命名的条中31号(6.6%~16.7%)和条中30号(5.7%~7.9%)分别上升为第2和第3位,特别是条中31号到1996年已跃居首位(13.0%)。条中21、22、23、26、28号等小种出现频率均较低,且有逐年下降趋势。1994~1996年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的出现频率逐年上升,前者3年分别为19.6%、34.8%和38.2%,后者3年分别为12.2%、20.9%和46.6%。这2个致病类群内分化加剧,到1996年已分别分化为9和12个类型。条锈菌已进入以条中30号和31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小种 生理专化 锈菌
下载PDF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6
作者 马渐新 周荣华 +1 位作者 董玉琛 贾继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及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并对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潜力作了比较分析,特别是对SSR、ISSR、AFLP等新型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繁6-绵阳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 被引量:45
7
作者 牛永春 吴立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共4页
繁6-绵阳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牛永春吴立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THEBREAKDOWNOFRESISTANCETOSTRIPERUSTINFAN6┐MIANYANGWHEATCUL... 繁6-绵阳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牛永春吴立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THEBREAKDOWNOFRESISTANCETOSTRIPERUSTINFAN6┐MIANYANGWHEATCULTIVARSANDSTRATE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2000~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被引量:47
8
作者 万安民 吴立人 +6 位作者 金社林 贾秋珍 姚革 杨家秀 王保通 李高保 原宗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20 0 0年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为非流行年 ,四川省属于中等偏重发生 ,其他麦区轻或零星发生。 2 0 0 1年全国小麦条锈病为中度流行年份 ,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中度偏重流行 ,陕西、湖北和河南中部中度流行 ,甘肃中度偏轻发生 ,河南、山西、... 20 0 0年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为非流行年 ,四川省属于中等偏重发生 ,其他麦区轻或零星发生。 2 0 0 1年全国小麦条锈病为中度流行年份 ,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中度偏重流行 ,陕西、湖北和河南中部中度流行 ,甘肃中度偏轻发生 ,河南、山西、山东和河北等东部麦区轻和局部零星发生。对 14 82个小麦条锈菌标样鉴定结果表明 ,条中 32号(Hybrid 4 6类型 3,HY-3)近年出现频率持续上升 ,2 0 0 1年其出现频率首次居各小种及致病类型首位 ,为 2 8 79% ,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的主要流行小种之一。条中 31号 2 0 0 1年出现频率为 9 5 1% ,比 2 0 0 0年 13 5 %有所下降 ,居第 2位。条中 30号 2 0 0 1年出现频率为 7 33% ,比 2 0 0 0年 3 5 5 %有所回升 ,在各小种及致病类型中居第 3位。抗条锈育种应以条中 32、31、30号和水源 11类型 14为主要对象 ,兼顾条中 2 9号、Hybrid 4 6和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2001年 小麦 条锈病 生理小种 鉴定 绣菌 监测
下载PDF
用微卫星标记定位一个未知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被引量:22
9
作者 马渐新 周荣华 +2 位作者 董玉琛 王晓鸣 贾继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4期1513-1517,共5页
条锈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表明 ,小麦品系R5 5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用微卫星标记和F2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研究表明 ,该抗条锈病基因位于小麦 1B染色体短臂上 ,与微卫星分子标记WMS1 1 1 93bp ,WMS1 8 1 84bp紧密连锁 ,遗传距离均... 条锈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表明 ,小麦品系R5 5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用微卫星标记和F2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研究表明 ,该抗条锈病基因位于小麦 1B染色体短臂上 ,与微卫星分子标记WMS1 1 1 93bp ,WMS1 8 1 84bp紧密连锁 ,遗传距离均为 1 .9cM ;据抗源的系谱、亲本抗性及基因位点分析 ,该基因来源于圆锥小麦 ,不同于已知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基因定位 条锈病 小麦 条锈病基因
原文传递
豫鲁皖三省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被引量:41
10
作者 牛永春 乔奇 吴立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根据对 2 6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 ,并结合品种系谱分析 ,研究了河南、山东和安徽 3省的 50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 ,没有 1个品种可抵抗所有供试的 2 6个条锈菌菌系 ,在已知的抗条锈基因中 Yr9... 根据对 2 6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 ,并结合品种系谱分析 ,研究了河南、山东和安徽 3省的 50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 ,没有 1个品种可抵抗所有供试的 2 6个条锈菌菌系 ,在已知的抗条锈基因中 Yr9所占比例最大 ,至少存在于 17个品种中 ,Yr2和Yr 1次之 ,分别存在于 10个和 8个品种中 ,个别品种则具有 Yr A、Yr 3或 Yr Sel,还有些品种可能具有未知的抗条锈基因或基因组合。由于上述已知基因对目前的条锈菌优势小种基本上均不抵抗 ,培育和推广具有效抗条锈基因的新品种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锈菌 品种抗病性 基因推导
下载PDF
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26
11
作者 马渐新 周荣华 +1 位作者 董玉琛 贾继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69,共5页
对一套小麦_长穗偃麦草二体代换系进行了条锈病抗性鉴定、抗性遗传和生化分析 .结果表明 ,长穗偃麦草携带有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 ,位于 3E染色体上 ,在小麦背景中呈显性遗传 ,暂定名为YrE .长穗偃麦草编码的酯酶_5结构基因位于 3E染色... 对一套小麦_长穗偃麦草二体代换系进行了条锈病抗性鉴定、抗性遗传和生化分析 .结果表明 ,长穗偃麦草携带有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 ,位于 3E染色体上 ,在小麦背景中呈显性遗传 ,暂定名为YrE .长穗偃麦草编码的酯酶_5结构基因位于 3E染色体上 ,暂命名为Est_E5 .F2 群体分析发现Est_E5与抗病基因YrE呈共分离 ,表明Est_E5是检测 3E染色体及其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较理想的生化标记位点 .单体代换系 3A/3E和 3D/3E中 3E染色体通过自交的传递率显著高于 3B/3E中 3E通过自交的传递率 ,可能与E基因组和小麦A ,B ,D基因组的遗传分化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条锈病 基因定位 抗病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条锈菌新小种条中30、31号的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王凤乐 吴立人 +4 位作者 徐世昌 金社林 贾秋珍 袁文焕 杨家秀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报道了1991年以来对新小种条中30、31号鉴定与致病性的研究。继1991年发现对绵阳系成株小麦有致病力的、对Hybrid46有毒的新致病类型91—1,1993年又发现了新的致病类型93—1。根据它们对我国鉴别寄主的反应,命名为条中30、31号。与... 本文报道了1991年以来对新小种条中30、31号鉴定与致病性的研究。继1991年发现对绵阳系成株小麦有致病力的、对Hybrid46有毒的新致病类型91—1,1993年又发现了新的致病类型93—1。根据它们对我国鉴别寄主的反应,命名为条中30、31号。与条中28、29号相比,新小种具有更宽毒性基因组成和更高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它们对我国生产品种、高代品系和重要抗源有更广的致病范围。证实两个新小种的出现和发展是绵阳系小麦抗条锈变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新小种抗病育种和流行预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生理小种 致病性 毒性基因
原文传递
应用RAPD分析1个抗条锈病的小麦-黑麦易位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毛龙 胡含 +1 位作者 朱立煌 薛秀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2期2088-2090,共3页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一项新方法.它通过短引物(通常含9—10碱基)和模板间在较低的退火温度下配对,引发在基因组若干位点的DNA扩增,获得产物.RAPD技术快速,易行,只需少量的DNA...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一项新方法.它通过短引物(通常含9—10碱基)和模板间在较低的退火温度下配对,引发在基因组若干位点的DNA扩增,获得产物.RAPD技术快速,易行,只需少量的DNA,因而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条锈病是我国北方麦区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是近年随着新的生理小种条中28,29的出现,使得原来抗条锈的洛夫林10,13号等1B/1R代换系或易位系的抗性逐渐丧失,因而急需新的抗条锈病品种.本文报道利用RAPD方法对1个新的抗条锈病的小麦-黑麦易位系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讨论了RAPD技术的某些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条锈病 黑麦 小麦 易位系 条锈病品种
原文传递
持久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抗性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利用价值 被引量:35
14
作者 万安民 牛永春 +1 位作者 徐世昌 吴立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1-755,共5页
对 18个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可能具有持久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进行苗期、成株期和温敏微效基因抗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持久抗性品种虽然在苗期感病 ,但绝大部分在成株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 ,苗期表现抗病的品种成株期也表现抗... 对 18个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可能具有持久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进行苗期、成株期和温敏微效基因抗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持久抗性品种虽然在苗期感病 ,但绝大部分在成株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 ,苗期表现抗病的品种成株期也表现抗病。成株抗病基因和温敏微效基因所决定的抗性是成株期较高抗性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两类基因决定的抗性更有可能提供抗性的持久性。抗病育种计划中加强其利用无疑可增强我国小麦种质中抗性持久性的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苗期和成株期抗性 温敏微效基因抗性 持久抗性
下载PDF
小麦抗条锈病已知基因对中国当前流行小种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6
15
作者 曾庆东 沈川 +9 位作者 袁凤平 王琪琳 吴建辉 薛文波 詹刚明 姚石 陈伟 黄丽丽 韩德俊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评价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相对于当前主要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对开展预见性抗病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当前流行频率最高的2个小种(CYR32、CYR33)和1个对Yr26基因有毒性的新菌... 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评价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相对于当前主要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对开展预见性抗病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当前流行频率最高的2个小种(CYR32、CYR33)和1个对Yr26基因有毒性的新菌系V26/CM42对已知抗条锈病(Yr)基因的小麦材料分别进行苗期小种抗病性鉴定和成株期病圃抗病性调查,以评估各已知Yr基因在中国抗病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只有3个Yr基因(Yr5、Yr15和Yr61)对当前流行小种和贵22新菌系表现为全生育期抗病性;3个Yr基因(Yr32、YrTr1和YrTye)具有成株期抗病性;此外,Mega、Ibis、Hyak、Maris Huntsman、Hobbit、CarstensV、Express、Lee和Compair等9个含多个Yr基因组合的抗源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成株期抗条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 流行小种 抗病鉴定 抗病基因
原文传递
小麦条锈病抗源材料筛选和抗条锈基因库组建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周祥椿 杜久元 鲁清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2,共7页
抗源材料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我国生产用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丰富度,并为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打下基础,1997-2002年间对国内外引进材料在我国常发易变区的陇南进行了6年的条锈病诱发鉴定。结果表明,携带我国... 抗源材料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我国生产用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丰富度,并为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打下基础,1997-2002年间对国内外引进材料在我国常发易变区的陇南进行了6年的条锈病诱发鉴定。结果表明,携带我国尚未利用的Yr3b.4b、Yr5、Yr10、Yr12、Yr15等有效抗务锈基因的栽体品种和国际上认为具持久抗性的Flinor、Flandlers等品种大多表现出良好的抗锈性,并从引进的其它品种资源中筛选出贵农21、92R137、红挑头、O.U.S.W8023、FENMAN、MO(W)499等一批高抗条锈病的材料。针对抗条锈材料农艺性状普遍较差的状况,还对如何有效利用抗源材料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条锈病 抗性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淑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1-43,47,共4页
以粘虫、小麦条锈病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虫害的发生、繁殖代数、越冬界限、迁飞规律等生态学特征和对病菌越夏、越冬、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关键词 气候 小麦 条锈病 防治
下载PDF
紫外线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商鸿生 井金学 李振岐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以紫外线照射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小种夏孢子诱发突变,用抗病小麦品种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7个毒性突变菌株,毒性突变率为10^(-6)~10^(-4),各突变菌株都能正常感染其筛选品种,其毒性谱不同于任何已知小种。抗源品种群体对突变菌株有明... 以紫外线照射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小种夏孢子诱发突变,用抗病小麦品种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7个毒性突变菌株,毒性突变率为10^(-6)~10^(-4),各突变菌株都能正常感染其筛选品种,其毒性谱不同于任何已知小种。抗源品种群体对突变菌株有明显的抗性分化。研究证实毒性突变是该菌毒性变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锈菌 突变 毒性 紫外线诱导 条锈病
下载PDF
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抗病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凤乐 吴立人 +2 位作者 徐世昌 万安民 牛永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共4页
利用我国1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测定了国内外7个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持久抗病品种苗期抗病谱有很大差异,但成株期对许多供试菌系均表现有效抗性。抗病温度敏感性试验显示,随着培养温... 利用我国1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测定了国内外7个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持久抗病品种苗期抗病谱有很大差异,但成株期对许多供试菌系均表现有效抗性。抗病温度敏感性试验显示,随着培养温度由低温、常温向高温提高,持久抗性品种抗性逐渐增强,表现为反应型和严重度降低。抗病基因分析表明,持久抗病品种不仅含有温敏型微效抗病基因,而且含有成株抗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持久抗病性 温敏抗病性
下载PDF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传播与高空气流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谢水仙 汪可宁 +1 位作者 陈杨林 陈万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3-209,共7页
1982~1984年间每年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收集兰州、天水、武都、西宁、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丽江、西昌、成都、西安、汉中、宜昌等13个代表性地点的高空气流动向,风速及气流上升与下沉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我国主要越夏区的条锈菌源... 1982~1984年间每年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收集兰州、天水、武都、西宁、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丽江、西昌、成都、西安、汉中、宜昌等13个代表性地点的高空气流动向,风速及气流上升与下沉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我国主要越夏区的条锈菌源可能传播动向。结果表明,在3000米以下高空,气流复杂多变,向各方向活动,病菌可随气流向各麦区广泛传播;在5500米高空,气流活动以西风为主,占47.5%,其次为西北风,占26.5%,再其次为西南风,占17.6%,而且高空风速达11.3米/秒,这进一步说明3000米以上高空气流对甘、青、宁、川越夏菌源基地由西往东向各个方向吹送条锈病夏孢子更为有利;也说明越夏菌源基地在3000米以下的气流由东往西同样有效。但由于栽培、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关系,越夏菌源基地以西地区不种冬小麦,向西传播的作用很小。因此,根据高空气流所揭示的动态,确凿阐明了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菌源基地关键传播时期的菌源是由西往东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病菌传播 高空气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