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6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相氮化碳的化学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75
1
作者 张金水 王博 王心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65-1876,共12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近年来不仅被作为不含金属组分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官能团的选择性转换、光催化分解水、氧还原和Au、Pd、Ag、Pt等贵金属的负载,还被作为绿色储能材料...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近年来不仅被作为不含金属组分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官能团的选择性转换、光催化分解水、氧还原和Au、Pd、Ag、Pt等贵金属的负载,还被作为绿色储能材料和硬模板剂用于H_2、CO_2的存储和纳米金属氮(氧)化物的制备等,在能源和材料相关领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角度,综述国内外同行近年来在g-C_3N_4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能源和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聚合物半导体 材料制备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高性能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 开启国防制造新篇章 被引量:74
2
作者 王华明 《国防制造技术》 2013年第3期5-7,共3页
"增材制造"技术,也称"增量制造"、"添材制造"、"添加式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堆积、实现构件无模成形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将"材料制备... "增材制造"技术,也称"增量制造"、"添材制造"、"添加式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堆积、实现构件无模成形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将"材料制备/精确成形"有机融为一体、并将三维复杂形状零件制造离散为简单的二维平面形状的逐层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构件 制造技术 无模成形 复杂形状零件 材料制备 快速原型制造 成形工艺 制造工艺 北京隆源公司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在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游咏 匡加才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2年第2期12-15,20,共5页
介绍了溶胶凝胶理论和技术的历史背景以及研究现状,评述了近年来在电学、光学、热学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指出了溶胶凝胶化学在材料制备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材料制备 应用
下载PDF
沉淀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被引量:36
4
作者 田玉明 黄平 +2 位作者 冷叔炎 梁丽萍 Mihal Barladeanu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48,共2页
简述了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全面概述了沉淀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研究表明,沉淀法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制备新型材料的方法,并指出了今后沉淀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沉淀法 陶瓷材料 材料制备 粉体反应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与材料制备 被引量:48
5
作者 胡昌义 李靖华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4-368,共5页
概述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一般原理与技术 ,总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材料制备方面的发展与应用状况 。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材料制备 贵金属 薄膜 涂层
下载PDF
材料制备中的非平衡过程 被引量:35
6
作者 周本濂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6-586,共11页
材料制备工艺中已不乏非平衡快速反应的实例、如氧气炼钢;马氏体相变处理;爆炸消除焊接应力等。近年来兴起的非平衡高新技术,如非晶、纳米晶制备中的快速冷却;自蔓燃、原位反应中的快速反应;机械合金化,超声处理中的强制反应;以... 材料制备工艺中已不乏非平衡快速反应的实例、如氧气炼钢;马氏体相变处理;爆炸消除焊接应力等。近年来兴起的非平衡高新技术,如非晶、纳米晶制备中的快速冷却;自蔓燃、原位反应中的快速反应;机械合金化,超声处理中的强制反应;以及激光气相合成和微波催化过程中的诱导反应等,使材料制备科学迈向新的阶段。在进一步探讨这些非平衡过程的实质时,通过瞬态激光作用下弛豫过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了解到微观粒子和元激发之间的能量、动量交换,及其所导致的宏观量时变关系,进而从开放体系耗散结构的自组织过程中寻求上述种种反应中的共同规律。生命过程给人们生动的启示,饮食与生长,疲劳与休息,以及损伤与愈合等启发人们在材料制备与使用过程中进行非平衡的仿生处理,如电脉冲作用下的结晶过程,疲劳过程中的电脉冲处理等的初步结果,均展示显著改善材料性能与使用寿命的诱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制备 高速反应 非平衡过程 耗散结构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肖建平 范崇政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4-101,共8页
本文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材料制备、化学反应及相转移催化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有代表性的超临界萃取和反应装置。对今后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 材料制备 相转移催化 应用 化学反应
下载PDF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及其在光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被引量:49
8
作者 汤鹏 肖坚坚 +2 位作者 郑超 王石 陈润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677,共11页
由单层或几层二硫化钼构成的类石墨烯二硫化钼(graphene-like MoS2)是一种具有类似石墨烯结构和性能的新型二维(2D)层状化合物,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常见的几种制备方... 由单层或几层二硫化钼构成的类石墨烯二硫化钼(graphene-like MoS2)是一种具有类似石墨烯结构和性能的新型二维(2D)层状化合物,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常见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以微机械力剥离、锂离子插层和液相超声法等为主的"自上而下"的剥离法,以及以高温热分解、水热法等为主的"自下而上"的合成法;介绍了其常用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等;概述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荧光发射等基本光物理性质及其相关机理;总结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在二次电池、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电存储等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这类新型二维层状化合物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 二维层状化合物 材料制备 结构表征 光物理性质 光电子器件
下载PDF
微波高温加热技术进展 被引量:36
9
作者 彭虎 李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微波高温加热技术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可能取代传统外部加热技术而应用于材料制备的先进技术之一。总结了近年来微波高温加热技术在理论与模拟、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波高温技术在产业化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 微波高温加热技术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可能取代传统外部加热技术而应用于材料制备的先进技术之一。总结了近年来微波高温加热技术在理论与模拟、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波高温技术在产业化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微波烧结 微波合成 高温加热 技术进展 微波 加热技术 材料制备 功能材料 结构材料
下载PDF
铝灰中铝资源回收工艺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菲 郑磊 +2 位作者 冀树军 苏鹏 郭学益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8,共6页
铝灰是铝工业一种重要的副产品,其中的铝含量约占铝生产使用过程中总损失量的1%~12%。回收铝灰中的铝资源能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了铝灰的来源、分类和组成,综述了... 铝灰是铝工业一种重要的副产品,其中的铝含量约占铝生产使用过程中总损失量的1%~12%。回收铝灰中的铝资源能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了铝灰的来源、分类和组成,综述了铝灰中回收金属铝的回收工艺和利用铝灰合成材料工艺.展望了铝灰回收工艺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灰 回收 金属铝 材料制备 展望
下载PDF
原位合成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3
11
作者 蔡利芳 张永忠 +1 位作者 席明哲 石力开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共6页
综述了原位制备材料的主要方法、原位合成材料分类、原位形成机制、材料的微观结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总结了原位合成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原位合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材料制备 原位合成 复合材料 原位材料
下载PDF
SPS过程中导电粉体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及机理 被引量:27
12
作者 宋晓艳 刘雪梅 张久兴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9,共11页
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是最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粉末烧结新技术,具有升温速度快、保温时间短、冷却迅速等独特优势,尤其适于纳米及非晶块体材料、陶瓷和梯度材料等先进材料的制备.然而,与利用SPS技术探索新材料制... 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是最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粉末烧结新技术,具有升温速度快、保温时间短、冷却迅速等独特优势,尤其适于纳米及非晶块体材料、陶瓷和梯度材料等先进材料的制备.然而,与利用SPS技术探索新材料制备的实验报道相比,有关其特殊烧结机制的研究极为缺乏.基此,选用导电的纯金属铜粉作为烧结原料,设计了一系列烧结实验,研究得出了SPS过程几个重要的特征烧结阶段及其中显微组织演变的规律.提出了SPS过程中烧结体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由此揭示了制备高致密度、均匀、细晶材料的SPS技术优势的内在机理;还对SPS烧结体的致密化过程进行了定量预测,实验测定值证实了模型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规律 显微组织 导电粉体 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技术 plasma 组织演变 致密化过程 粉末烧结 升温速度 保温时间 块体材料 先进材料 梯度材料 材料制备 烧结机制 烧结原料 烧结实验 调节机制 内在机理 细晶材料 定量预测
原文传递
闭孔泡沫铝的孔结构控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钱城 卢天健 +1 位作者 何思渊 何德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5-270,352,共17页
为适应高技术应用中超轻闭孔泡沫铝对孔结构更高的控制要求,对过去十余年中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了胞体尺寸、孔隙率和孔形貌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了孔结构控制的关键步骤和相互关系,建立了熔体发泡法影响孔结构控... 为适应高技术应用中超轻闭孔泡沫铝对孔结构更高的控制要求,对过去十余年中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了胞体尺寸、孔隙率和孔形貌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了孔结构控制的关键步骤和相互关系,建立了熔体发泡法影响孔结构控制的工艺技术框架,结合该框架系统论述了3个关键孔结构控制参数(胞体尺寸、孔隙率和孔形貌)与实际应用、制备技术、工艺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孔结构演变和制备技术工艺中黏度、发泡时间、凝固方式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得发泡和凝固过程变得十分复杂,给孔结构控制带来困难.要获得高孔隙率泡沫铝,对于纯铝泡沫,不仅需要根据熔体泡沫化时间与孔隙率的对应关系精确控制孔隙率,而且要在孔隙率-时间平台段适时凝固以控制孔径和均匀性,而对于泡沫铝合金,还需要采用多向凝固模式,克服凝固过程中固-液两相区的附加力场引发的收缩问题.对于新型球形孔泡沫铝合金,则需要进一步控制适量的发泡剂(1.0%)和发泡搅拌时间(100 s),使平台段降至低孔隙率阶段.面对高技术领域新的需求,提出的二次发泡法较其他技术在制备异型件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并且其延伸发展技术在多功能大型面板开发上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材料制备 孔结构 二次发泡法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郑慧雯 茹克也木.沙吾提 章娴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88-793,共6页
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由不同性能的材料在组成和结构上沿厚度方向呈连续变化的新型复合材料 .着重阐述了此种材料在设计、制备和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功能梯度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应用和发展前景 .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功能梯度材料 材料设计 材料制备 特性评价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
下载PDF
AgSnO_2电触点材料制备方法进展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杜作娟 杨天足 +1 位作者 古映莹 邱晓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综合评价了 AgSnO_2电触点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比分析了粉末冶金法、合金内氧化法、预氧化合金粉末法和反应合成法等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 AgSnO_2电触点材料的应用进展及国内外差距,并展望了AgSnO_2电触点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AGSNO2 电触点 反应合成 内氧化 合金粉末 材料制备 粉末冶金法 制备方法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引真 孙永兴 +1 位作者 阎国超 郑修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7,共3页
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的两侧由不同性能的材料组成,而中间部分的结构是以原子、分子级连续变化,从而消除了不同材料结合的性能不匹配因素。本文介绍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和开发背景,着重论述了功能梯度材料在材料设计... 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的两侧由不同性能的材料组成,而中间部分的结构是以原子、分子级连续变化,从而消除了不同材料结合的性能不匹配因素。本文介绍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和开发背景,着重论述了功能梯度材料在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耐热材料 材料制备 功能梯度材料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材料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体外显影实验 被引量:26
17
作者 冉海涛 任红 +4 位作者 王志刚 郑元义 张群霞 李小东 许川山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0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材料制备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方法并观察其体外显影效果。方法采用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成膜材料,通过双乳化法首先制备包裹水滴的PLGA微球,再通过真空冷冻干燥使微球内的水... 目的探索应用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材料制备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方法并观察其体外显影效果。方法采用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成膜材料,通过双乳化法首先制备包裹水滴的PLGA微球,再通过真空冷冻干燥使微球内的水分升华,形成空隙,然后在冷冻干燥室内缓慢冲入氟烷气体,从而制备内含氟烷气体的PLGA微泡超声造影剂高聚显。将一定浓度的高聚显溶液水囊与脱汽水水囊在体外进行超声显影实验,观察其显影效果。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采用该法制备的高聚显微泡造影剂呈球形,形态规则,大小均匀,表面光滑;高聚显冻干粉复溶后分散度好;激光测径仪检测其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大小与制备过程中声振仪的设置相关;体外显影效果好。结论采用该方法制备的PLGA微泡超声造影剂高聚显具有大小均匀、显影效果好、抗压性强等特点,同时由于其外壳材料能在体内生物降解,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聚羟基乙酸 微泡超声造影剂 显影效果 材料制备 合成高分子 聚合材料 体外 实验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微球
原文传递
装备升级换代背景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29
18
作者 武高辉 匡泽洋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90,共12页
本文从产业化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评述。简要总结了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当前快速发展阶段中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几个主要制备方法,如原位自生法、搅拌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压力浸... 本文从产业化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评述。简要总结了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当前快速发展阶段中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几个主要制备方法,如原位自生法、搅拌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压力浸渗法中取得的关键性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对装备升级换代产生显著推动作用、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案例,预测了未来5~10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国防与国民经济领域装备技术发展对材料技术提出的挑战,分析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军民两用市场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同时就产业化技术和产业环境的不足,从夯实国家级产业化平台和壮大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国家投入、加快标准和数据库体系建设、开发低成本高品质材料制备技术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产业化应用 装备发展 材料制备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材料制备新方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江国健 庄汉锐 +2 位作者 李文兰 邬凤英 张宝林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27-332,共6页
本文从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术语的由来、引燃技术、八种常用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自蔓延高温合成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等方面对自蔓延高温合成进行综述。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 燃烧合成 材料制备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安莲 刘守平 +1 位作者 周上祺 陈玉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4-88,共5页
机械合金化(MA),作为制备合金粉末的一种高新技术,使过去用传统熔炼工艺难以实现的某些物质的合金化和远离热力学平衡的准稳态、非平衡态及新物质的合成成为可能.MA技术引起了材料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机械合金化在理论模型和... 机械合金化(MA),作为制备合金粉末的一种高新技术,使过去用传统熔炼工艺难以实现的某些物质的合金化和远离热力学平衡的准稳态、非平衡态及新物质的合成成为可能.MA技术引起了材料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机械合金化在理论模型和固态反应方面的研究情况,详细介绍了MA技术在制备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功能材料和亚稳材料(包括非晶、准晶、过饱和固溶体、纳米晶等)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机械合金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材料制备 合金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