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对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思考的再思考 被引量:50
1
作者 赵旭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50,共13页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论 费孝通 晚年 传统 世界格局 自觉意识 性格 学科
原文传递
“六经”次序探源 被引量:18
2
作者 廖名春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41,共10页
“以《诗》为首”的“六经”次序 ,并非出于今文家 ;而“用《易》居前”的“六经”次序 ,虽然出自古文家 ,但也渊源有自。《易》居《诗》、《书》、《礼》、《乐》之前或居其后 ,这两种“六经”次序的形成 ,实与孔子晚年前后经学思想的... “以《诗》为首”的“六经”次序 ,并非出于今文家 ;而“用《易》居前”的“六经”次序 ,虽然出自古文家 ,但也渊源有自。《易》居《诗》、《书》、《礼》、《乐》之前或居其后 ,这两种“六经”次序的形成 ,实与孔子晚年前后经学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陆德明“用《易》居前”本于“著述早晚” ,周予同“以《诗》为首”“按《六经》内容程度的浅深”的论断 ,文献尚难坐实。从帛书《要》篇提供的线索看 ,孔子晚年以前轻视《周易》 ,所以殿《易》于《诗》、《书》、《礼》、《乐》之后 ,晚年以后重《易》 ,所以冠《易》于《诗》、《书》、《礼》、《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礼》 六经 孔子 《诗》 《周易》 经学思想 晚年 古文家 帛书
原文传递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上)——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 被引量:11
3
作者 洪汉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3,共7页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展仍然是基于他对非科学方法论控制的真理经验之一贯主张及其探索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诠释学 想象力 定论 晚年 艺术 科学方法论 实践哲学 理论贡献 继续发展
下载PDF
孙瑜自述 被引量:12
4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文艺活动 进步思想 成王 风光 话剧 晚年 父亲 演出 诞生 重庆大学
全文增补中
具有“红楼”血缘的两部中国现代小说——《红楼梦》与《家》及《京华烟云》之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阎浩岗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9-274,共16页
关键词 《红楼梦》 中国现代小说 创作影响 长篇 中国古典小说 《京华烟云》 张爱玲 男女 血缘 晚年
原文传递
没有凭借的现代搏斗经验──与胡风理论紧密关联的路翎创作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新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7,共9页
关键词 路翎 胡风 创作 世界文学史 作家 现代 晚年 年代 情况 肯定
下载PDF
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泳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5-72,共8页
关键词 童话 周作人 神话 歌谣 回忆 立场 晚年 民歌研究 儿歌 文章
下载PDF
戴进作品时序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单国强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36,99-100,共28页
明代早期“浙派”创始人戴进,流传至今的绘画作品为数不少,但署有年款的作品却不多,多数画面只简单署以名款,并钤一、二个字号印章,难以判定绝对年代。有些作品虽带“上款”或时人题跋,但人名多生疏难查。即使有的人名见之史传。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作品 北宋 题跋 真迹 绝对年代 晚年 永乐 印章 宗南宋
原文传递
穆旦晚年处境与荒原意识——以《冬》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攸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78,共17页
本文以穆旦最后一首诗《冬》为中心,分析揭示其临终前的生存状态,及晚年的荒原意识。不仅纠正此前对《冬》的某种误读,而且显示以穆旦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处境中的话语状态,从而对于解读1970年代诗歌提供启示性尝试,也为作者的... 本文以穆旦最后一首诗《冬》为中心,分析揭示其临终前的生存状态,及晚年的荒原意识。不仅纠正此前对《冬》的某种误读,而且显示以穆旦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处境中的话语状态,从而对于解读1970年代诗歌提供启示性尝试,也为作者的文学生存论分析提供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意识 《冬》 穆旦 晚年 知识分子 70年代 启示性 生存论
下载PDF
列宁晚年文化建设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福麟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0年第4期15-18,共4页
列宁晚年口授的五篇文章中 ,对文化建设问题展开了集中的阐述。本文结合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对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划时代的任务、和平的文化组织方式、文化建设与制度转变的关系等思想进行了再认识 。
关键词 列宁 晚年 文化建设 组织方式 “三个代表” 制度转变 建设思想
下载PDF
佛教与杜甫及其晚年心境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明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91,共5页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与僧人的交往 ,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与僧人的交往 ,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佛教 诗人 晚年 心境 诗歌 唐代 佛教思想 儒学思想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塞尚晚年绘画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焦小健 《新美术》 CSSCI 2007年第3期46-57,共12页
画家塞尚的晚年,是他生命的垂暮之年,也是他绘画的辉煌时刻。在长达六年中,他前后多次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了他在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到底在研究什么?西方美术史关于塞尚的研究中很少人涉及。刚好,这期间塞尚画了大量的“圣。... 画家塞尚的晚年,是他生命的垂暮之年,也是他绘画的辉煌时刻。在长达六年中,他前后多次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了他在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到底在研究什么?西方美术史关于塞尚的研究中很少人涉及。刚好,这期间塞尚画了大量的“圣。维克多山”风景,风景呈现模糊混沌的状态,线条断断续续。他绘画中一贯保持的刚健而又清晰的几何形式开始松动,逐渐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研究 塞尚 晚年 西方美术史 几何形式 维克多 风景 画家
原文传递
建立科学的中国小说史学——孙楷第先生晚年“自述”及其他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1972年我从中国剧协调到中华书局,仍从事编辑工作。当其时,外界还在“批林批孔”,这里却聚集了从全国各地“牛棚”中抢救出来的史学界的耆宿,心无旁骛地校点起“二十四史”。随后文学方面的编辑工作也逐步恢复,阅读稿件、联系作者... 1972年我从中国剧协调到中华书局,仍从事编辑工作。当其时,外界还在“批林批孔”,这里却聚集了从全国各地“牛棚”中抢救出来的史学界的耆宿,心无旁骛地校点起“二十四史”。随后文学方面的编辑工作也逐步恢复,阅读稿件、联系作者,我也开始熟悉起新的工作。在这书香四溢的世外净土,“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使我既得到学习锻炼,也得以先后结识如朱东润、王季思、顾学颉等学者名家,孙楷第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楷第 小说史学 先生 中国 晚年 科学 “二十四史” 编辑工作
原文传递
智慧养老模式助老人安享晚年 被引量:8
14
作者 左美云 常松岩 《WTO经济导刊》 2015年第10期69-70,共2页
社区居家养老拥有最广的受众,目前政策关注重点、社会资本关注重点都转移到社区居家养老上来。作为一种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在沟通老人、服务提供商、政府这三方面主体关系上仍面临诸多问题。
关键词 养老模式 老人 社区居家养老 晚年 智慧 服务提供商 社会资本 主体关系
下载PDF
沉重而感伤的文学旅程──论孙犁晚年的创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辜也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20-28,共9页
本文从文本解读人手,探讨晚年孙犁创作所蕴涵的文化意味以及给予人们的启示。认为复出后的孙犁首先是从个人的记忆中搜寻美好的人性与人情,追觅革命的情怀和情操,进而观照现实,鞭策来者。为了进行更高层面的思考,晚年孙犁还走进历... 本文从文本解读人手,探讨晚年孙犁创作所蕴涵的文化意味以及给予人们的启示。认为复出后的孙犁首先是从个人的记忆中搜寻美好的人性与人情,追觅革命的情怀和情操,进而观照现实,鞭策来者。为了进行更高层面的思考,晚年孙犁还走进历史的隧道,在与古人的对话中探寻社会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此说是对于现实的理性思考和批判。但是晚年孙犁的内心隐藏着深深的困惑、感伤和绝望;由于难于适应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文坛时尚的急剧变化终于导致他愤然搁笔。晚年孙犁的被迫搁笔与他中年时的自觉边缘化截然不同,它反映了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对立与碰撞,表明了现代中国文人的某种传统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孙犁 晚年 小说创作 文化意味 文化价值观念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吗?——学习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的体会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全景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48,63,共5页
近来,有人宣称,“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说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是修正主义者、布朗基主义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歪曲成修正主义。有人歪曲恩格斯晚年所写《卡·马克思“1848年至1... 近来,有人宣称,“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说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是修正主义者、布朗基主义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歪曲成修正主义。有人歪曲恩格斯晚年所写《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称恩格斯在《导言》中改变了早期的革命观点,是民主社会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导言》 阶级斗争 恩格斯 无产阶级革命 法兰西 晚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晚年:回忆和反省——读杜甫在夔州的长篇排律和联章诗札记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千帆 张宏生 《中国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本文多层次、多角度地考察了杜甫一个关键时期(入夔以后)的成熟之作,科学地解释了杜诗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即:何以杜甫晚年嗜写长篇排律和联章诗.而以这些样式创作的一些诗歌,其雄浑壮丽,沉着酣畅,有的在整个杜诗中竟达到登峰造... 本文多层次、多角度地考察了杜甫一个关键时期(入夔以后)的成熟之作,科学地解释了杜诗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即:何以杜甫晚年嗜写长篇排律和联章诗.而以这些样式创作的一些诗歌,其雄浑壮丽,沉着酣畅,有的在整个杜诗中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杜甫创作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雄浑壮丽 多角度 排律 三个层次 发展道路 回忆 晚年 夔州 诗歌创作
原文传递
试析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贤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和言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思想体系,极其重视民主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晚年陈独秀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他会彻底反对法西斯和否定苏联体制,同时也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和言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思想体系,极其重视民主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晚年陈独秀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他会彻底反对法西斯和否定苏联体制,同时也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晚年陈独秀的的民主思想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不乏真知灼见。之所以会这样,其间既有他晚期政治经历的因素在起作用,又有当时的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的政治动态和德意法西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晚年 民主思想
下载PDF
四家诗与《毛诗谱》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原 《贵州文史丛刊》 2002年第2期28-32,共5页
《毛诗谱》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晚年的作品。《毛诗谱》虽依毛诗以作《谱》,但鲁、齐、韩三家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在运用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从《诗经》产生的历史年代、《诗经》所反映的地理风俗、正变学说三方面对《毛诗谱》... 《毛诗谱》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晚年的作品。《毛诗谱》虽依毛诗以作《谱》,但鲁、齐、韩三家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在运用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从《诗经》产生的历史年代、《诗经》所反映的地理风俗、正变学说三方面对《毛诗谱》与四家诗的渊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勾勒出从四家诗分立到并存于《毛诗谱》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 四家诗 《诗经》 正变 三家诗 晚年 作品 东汉 大师 风俗
下载PDF
拈须微笑观世情——李萍倩中晚年的创作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卡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51,共8页
二战后由上海南来香港的前辈导演中,李萍倩常与朱石麟相提并论,但对前者的重视研究则又远少于后者。其所以相提并论,是因为两位既是同代人,又是相似的经历。20世纪20年代中国进入电影界,30年代独当一面,上海沦陷后仍留下继续工作... 二战后由上海南来香港的前辈导演中,李萍倩常与朱石麟相提并论,但对前者的重视研究则又远少于后者。其所以相提并论,是因为两位既是同代人,又是相似的经历。20世纪20年代中国进入电影界,30年代独当一面,上海沦陷后仍留下继续工作,因而战后沽有“附循规蹈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萍 20世纪20年代 创作 晚年 世情 30年代 二战后 电影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