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9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网与基层经济生活——晋江市西滨镇跃进村案例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张其仔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3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一个村庄的研究,推敲了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检验了范德普尔的社会支持网发现法对于追溯我国村庄中农民的社会网络的适宜性,二是检验了西方学者发现的弱网的力量对于农村社会非就业领域是否成立。此外,它还对运用问卷发现... 本文通过对一个村庄的研究,推敲了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检验了范德普尔的社会支持网发现法对于追溯我国村庄中农民的社会网络的适宜性,二是检验了西方学者发现的弱网的力量对于农村社会非就业领域是否成立。此外,它还对运用问卷发现农民社会网络的问题构成及提问程序进行了讨论。它的基本结论是,范德普尔发现法只具有部分适宜性,弱网的力量对于这个村庄来说并不成立,在非就业领域起作用的是强网,但这并不构成对弱网假说的否定。为了对此进行解释,本文在综合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IS-TS模型。它比起格兰洛维特的IS模型更具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强度 关系类型 经济生活 社会网络 社会结构 晋江市 费孝通 社会资本 中国社会 信息模型
原文传递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邓南荣 张金前 +2 位作者 冯秋扬 程炯 韦素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4-989,共6页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典型地区晋江市为研究区,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期的Landsat TM影像及1997年、2001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信息,然后运用景观生...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典型地区晋江市为研究区,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期的Landsat TM影像及1997年、2001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信息,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晋江市20a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1985到2005年间,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5325.93hm2,年均扩展率为266.30hm2·a-1;(2)20a来农村居民点规模不断扩大,平均规模增长了77.74%;在空间形态上,农村居民点边界越来越破碎;在空间分布上,斑块间邻近距离不断缩短,平均最邻近距离缩短了37.44%,呈现出集中连片、密集分布的特点;(3)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a来晋江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化、农村居住环境、国家政策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 驱动力 晋江市
下载PDF
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国杰 廖善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1-614,共4页
以晋江市为例,以系统网格采样法获取研究样本,以地统计学理论和半方差函数为工具,探讨晋江市1989~2001年人类对土地景观干扰活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人类干扰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尤其是NE-SW向的方向性结构突... 以晋江市为例,以系统网格采样法获取研究样本,以地统计学理论和半方差函数为工具,探讨晋江市1989~2001年人类对土地景观干扰活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人类干扰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尤其是NE-SW向的方向性结构突出,主要原因在于交通干线的影响;各级行政中心成为其生长极点;交通干线与行政中心联合作用,使人类干扰呈现明显的点-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类干扰 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函数 晋江市
下载PDF
市域环境区划和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方法——以晋江市市域环境区划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爱榕 蔡阿根 +1 位作者 陈慈美 徐茂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34-440,共7页
本文探讨了市域环境区划和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的方法 ,提出了适合市域环境区划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的生态指标 ,并将此结果应用于晋江市环境区划中 ,可为市域环境规划调整功能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区划 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 用地指数 大气环境影响程度 晋江市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和Landsat数据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廖李红 戴文远 +1 位作者 黄华富 胡秋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103,共10页
运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城市化的夜间灯光指数(NLI)和表征生态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引入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1995-2013年晋江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晋江... 运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城市化的夜间灯光指数(NLI)和表征生态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引入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1995-2013年晋江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晋江市城市化水平呈迅速上升趋势,夜间灯光指数由1995年的0. 367上升至2013年的0. 934; 1995-2013年晋江市生态状况呈整体下降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晋江市北部的紫帽镇的紫岭果林场-铁灶果林场一带、池店镇的仙公山公园附近以及东北部的西滨农场-江滨公园一带; 1995-2013年晋江市各乡镇(街道)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得到改善,由1995年城市化滞后的失调阶段发展到2013年城市化超前的良好协调阶段;论文为晋江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提供基础性实证依据,也为沿海其他地区的生态监控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化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模型 晋江市
下载PDF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晋江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调研与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振明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行政体制 改革 公共服务型政府 晋江市 福建 政府职能 行政管理
原文传递
福建晋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晋江模式"是我国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该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GIS8 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提取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采用1990年、1995年~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 "晋江模式"是我国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该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GIS8 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提取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采用1990年、1995年~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和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动力的"自生"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总量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非农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并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均衡布局,建设用地及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培育中心城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促使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土地流转以提高耕地经营规模等,应是该模式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积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晋江市
下载PDF
修正的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苏建云 黄耀裔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85,共8页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存在隶属度和多指标综合运算规则选取等问题,该文结合地下水标准修正隶属度函数应用于晋江市地下水质量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修正后的4种运算规则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内梅罗指数评价...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存在隶属度和多指标综合运算规则选取等问题,该文结合地下水标准修正隶属度函数应用于晋江市地下水质量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修正后的4种运算规则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内梅罗指数评价法结果存在的异同性,结合GIS技术与地统计,给出了研究区"加权平均型"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地面模型,分析结果得出目标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整体处于良好水平,说明修正后的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地下水水质状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评判法 加权平均 地下水 综合评价 晋江市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晋江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惠芳 杨建东 +2 位作者 陈雅莲 蔡文进 施俊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4期11-16,共6页
根据2006—2007年晋江市环境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晋江市空气质量状况分布特征、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江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较高,夏季空气质量最好,春季空气质量最差;海洋性气候是形成晋江市空气质量优... 根据2006—2007年晋江市环境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晋江市空气质量状况分布特征、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江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较高,夏季空气质量最好,春季空气质量最差;海洋性气候是形成晋江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形势主要包括冷空气、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等,空气质量持续为优;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以上的天气形势主要包括SW暖湿气流、入海高压后部偏东气流、弱冷空气影响后期、副热带高压减弱或东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特征 空气质量等级 气象条件 晋江市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全斌 朱鹤健 陈松林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4期423-426,共4页
采用GIS和遥感技术,在拟订土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1996和2001年晋江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得到这两期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与比例,以及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晋江市自1996年... 采用GIS和遥感技术,在拟订土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1996和2001年晋江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得到这两期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与比例,以及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晋江市自1996年以来,城镇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扩展较大,面积增幅达5312.55 hm2,交通面积增加1507.02 hm2,林地面积增加了293.05 hm2,园地面积也增加了4.17 hm2;但耕地面积锐减,减少面积为6419.43 hm2,减幅为14.6%,其去向主要是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园地和池塘用地。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结构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应采取针对性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和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可持续发展 晋江市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刚 陈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9-411,417,共4页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1990年代以来福建省晋江市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是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进行动态模拟,对于认识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发展...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1990年代以来福建省晋江市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是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进行动态模拟,对于认识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晋江市1989-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土地利用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演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大量流转为建设用地,在当前驱动压力下,将来土地利用的格局将以高度城市化为特征。针对以晋江市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提出了若干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动态模拟 马尔可夫链 晋江市
下载PDF
关于基层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晋江市博物馆群建设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金鹏 《中国博物馆》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充分认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认识博物馆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于研究新时期基层博物馆建设,探索博物馆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基层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以晋江市...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充分认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认识博物馆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于研究新时期基层博物馆建设,探索博物馆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基层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以晋江市博物馆群建设为例,就当前基层博物馆建设的整体谋划问题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建设 晋江市 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教育功能 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和发展 博物馆事业
下载PDF
城镇环境规划中工业结构的调整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爱榕 李俊 蔡阿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93-698,共6页
以晋江市为例 ,采用数学模型 ,通过对该市主要污染行业进行 5种不同调整方案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定量预测分析和比较 。
关键词 工业结构调整 规划 环境规划 晋江市
下载PDF
试析晋江侨乡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望波 《南洋问题研究》 2002年第4期62-70,共9页
福建省晋江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晋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试图论证地方传统文化,以及众多的海外晋江人,他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设备,尤其是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是... 福建省晋江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晋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试图论证地方传统文化,以及众多的海外晋江人,他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设备,尤其是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是晋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乡 经济发展 人文因素 晋江市 企业家 传统文化 经营管理
下载PDF
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静 廖善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年第4期37-39,共3页
利用1996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在统计软件DPS中对晋江市占的耕地、建设用地及其社会驱动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净减,... 利用1996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在统计软件DPS中对晋江市占的耕地、建设用地及其社会驱动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净减,而水域、建设用地和园地净增,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依次为经济类因子、人口类因子及技术类因子,政策的干预作用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晋江市 驱动力分析 建设用地 耕地 土地利用现状 社会 园地 林地 水域
下载PDF
从“晋江模式”看地方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龚维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10-16,共7页
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 ,分析“晋江模式”是如何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以此透视文化与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大传统”是指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所形成的制度环境 ,“小传统”是指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和地理环境中形成... 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 ,分析“晋江模式”是如何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以此透视文化与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大传统”是指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所形成的制度环境 ,“小传统”是指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晋江地方性文化。由于存在晋江地方性文化的“小传统”,才会在统一的“大传统”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晋江市 经济发展模式 晋江文化 传统文化 乡土观念 开拓精神 外来文化
下载PDF
经济快速增长区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对生态质量的影响——以福建晋江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施婷婷 徐涵秋 唐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7-1325,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建筑用地的快速增加,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质量.本文以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增长的福建省晋江市为例,利用遥感技术重点研究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基于晋江市199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建筑用地的快速增加,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质量.本文以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增长的福建省晋江市为例,利用遥感技术重点研究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基于晋江市1996和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建筑用地指数(IBI)提取建筑用地信息,并进行建筑用地变化分析;同时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定量分析城镇建筑用地变化与生态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6—2015年,晋江市建筑用地面积共增加68.54 km^2,增幅达45%,建筑用地扩展强度为0.55.建筑用地的增加导致该市生态质量总体下降,RSEI均值从1996年的0.532下降到2015年的0.460,降幅达13.5%;生态优良等级所占面积的比例从1996年的39%下降到2015年的21%.建筑用地扩展强度与生态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地扩展 建筑用地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 遥感 晋江市
原文传递
乡村工业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汤小华 余娟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4-89,共6页
基于不同时相(1988和2000年)的遥感数据,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12年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1)建设用地(主要是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通过大量占用农用地而急剧... 基于不同时相(1988和2000年)的遥感数据,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12年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1)建设用地(主要是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通过大量占用农用地而急剧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指数提高,优势度减小;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化,农用地则趋于破碎化和分散化.(2)政策体制转变和侨乡因素推动的乡村工业化、城镇化是引起晋江市土地利用大规模变化的根本驱动力.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城镇人口的增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分散布局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乡村住宅建设需求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乡村工业化地区 晋江市
下载PDF
福泉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建培 《中国城市林业》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高速公路边坡 植物选择 高速公路建设 人工构筑物 固土护坡 边坡植被 公路路基 景观环境 公路沿线 生态环境 生态防护 山地丘陵 惠安县 晋江市 南安 泉州 山林
下载PDF
微景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实践探索与启示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启明 傅楚玮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6-32,共7页
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十四五"规划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探索、实施的"微景观"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以此为例,在结合当前... 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十四五"规划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探索、实施的"微景观"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以此为例,在结合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基础上,重点分析、把握微景观工程的一般流程和"规划-合作-反馈""保护-创新-改善"两个基本范式,归纳总结其取得的五个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四个方面的内在机理,提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全面发展振兴三个方面的政策启示,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十四五"重要规划提供新的路径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景观 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晋江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