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多余性到无思性:论根本恶的平庸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高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63,共8页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个作恶者的形象,突出的是"无思性"。此外,在理论层面上,阿伦特对恶的理解是在与康德争辩,她先是对"根本恶"作出了不同于康德的理解,然后又以"恶之平庸"取代了康德在探究恶的产生上的理解。然而,在走出恶之平庸的路径选择上,阿伦特回到了康德的启蒙精神,强调思考是人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恶 多余 恶之平庸 阿伦特
下载PDF
根本恶的平庸——论阿伦特关于恶的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高华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96-311,共16页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个作恶者的形象,突出的是'无思性'。此外,在理论层面上,阿伦特对恶的理解是在与康德争辩,她先是对'根本恶'作出了不同于康德的理解,然后又以'恶之平庸'取代了康德在探究恶的产生上的理解。然而,在走出恶之平庸的路径选择上,阿伦特回到了康德的启蒙精神,强调思考是人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根本恶 多余 恶之平庸
原文传递
论《浮世画家》及《长日留痕》中的平庸之恶
3
作者 强小云 汪家海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54-56,共3页
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在其小说《浮世画家》及《长日将尽》中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改变,个体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环境影响,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犯下平庸之恶的现象。通过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复杂性以及面对已发生的平庸之恶的态度,石黑一... 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在其小说《浮世画家》及《长日将尽》中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改变,个体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环境影响,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犯下平庸之恶的现象。通过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复杂性以及面对已发生的平庸之恶的态度,石黑一雄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性的复杂性问题,而且还想要警告人们,平庸之恶从未远离现实生活,只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通过思考培养敏锐的判断力才能形成抵抗平庸之恶的内在力量,达到人性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浮世画家》 《长日将尽》 平庸之恶 公共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