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代政府的治台政策——以施琅与清初大陆移民渡台之规定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祖基 《台湾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89-96,共8页
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削平了台湾的明郑 政权。次年,又采纳了施琅的建议,将台湾收归 版图,设立一府三县,派官治理。其后为了防止 台湾再度成为所谓的“盗薮”,有关方面对祖国 大陆人民渡台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规定祖国大 陆人民须先在原籍... 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削平了台湾的明郑 政权。次年,又采纳了施琅的建议,将台湾收归 版图,设立一府三县,派官治理。其后为了防止 台湾再度成为所谓的“盗薮”,有关方面对祖国 大陆人民渡台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规定祖国大 陆人民须先在原籍申领照单,再经厦台两地之 查验方得进入台湾;移民渡台时不得携伴家眷 及粤地为海盗渊薮,禁其民渡台,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治台政策 施琅 移民
原文传递
论施琅《台湾弃留利弊疏》的背景与动机——兼谈清初台湾的官庄及武职占垦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祖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5,共13页
康熙统一台湾不仅是清代历史上的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施琅在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虽然其在平台后占有不少的田产,给自身留下污点,但不能因此而将其历史功绩全盘否定。清初台湾的官庄及武职... 康熙统一台湾不仅是清代历史上的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施琅在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虽然其在平台后占有不少的田产,给自身留下污点,但不能因此而将其历史功绩全盘否定。清初台湾的官庄及武职占垦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其后由于官庄归公和对武职占垦的清查,此一问题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对施侯租的性质及其规模等问题应根据相关史料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研究和考察,既不要刻意回避掩盖,也不应人为地肆意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 康熙统一台湾 清初 武职占垦 施侯租
原文传递
简论清初收复台湾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政尧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21,100,共12页
关键词 康熙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 郑经 施琅 姚启圣 荷兰殖民者 进取台湾 《台湾通史》 郑氏
原文传递
清初赐封妈祖天后问题新探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晓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5,共8页
本文通过对康熙朝原始资料的考证,证明清朝廷在康熙二十三年前后未曾授封妈祖为天后,清代文献中记载康熙二十三年赐封天后的记载,是后人篡改原始文献的结果。但是,康熙中叶,闽台沿海民间皆有人称呼妈祖为天后,受其影响,雍正年间的闽台... 本文通过对康熙朝原始资料的考证,证明清朝廷在康熙二十三年前后未曾授封妈祖为天后,清代文献中记载康熙二十三年赐封天后的记载,是后人篡改原始文献的结果。但是,康熙中叶,闽台沿海民间皆有人称呼妈祖为天后,受其影响,雍正年间的闽台官员多以为康熙二十三年确实有天后之封,并将其上奏皇帝,造成雍正帝的错误。乾隆皇帝不愿彰显其父的错误,将错就错,正式封赐天妃为天后。其后,在官方政书中,将封赐天后远溯康熙二十三年,编造了施琅请封天后、康熙帝批准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后之封 妈祖研究 康熙 施琅
下载PDF
东南文化中的妈祖信仰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国强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3期40-43,共4页
民间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东南文化中,妈祖信仰是广泛流传于东南沿海和台湾等岛屿,甚至传播到东南亚各国.世界一些大国的主要民间宗教.她不仅有1000多年的历史.且在当前民俗中有具体表现,故有人认为应研究“妈祖文化”.在妈... 民间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东南文化中,妈祖信仰是广泛流传于东南沿海和台湾等岛屿,甚至传播到东南亚各国.世界一些大国的主要民间宗教.她不仅有1000多年的历史.且在当前民俗中有具体表现,故有人认为应研究“妈祖文化”.在妈祖信仰的发源地福建莆田市.早就成立妈祖研究会.并准备在1990年妈祖诞辰时(农历三月甘三日)召开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国内外学者撰文参加.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日,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岛上羽化升天,一生只28岁(实龄27岁).林默从出生到羽化升天,已有不少事迹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 东南文化 天妃 妈祖研究 施琅 神象 妈祖庙 诞辰 莆田 农历
下载PDF
施琅《靖海纪事》之奏疏研究
6
作者 陈晓薇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施琅是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奉康熙之命任福建水师提督一职专征台湾,在攻克澎湖、收复台湾以及保台治台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征澎克台期间,他曾上呈过多篇奏疏,收录在《靖海纪事》中。该奏疏涉及平台相关事宜,呈现出文辞... 施琅是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奉康熙之命任福建水师提督一职专征台湾,在攻克澎湖、收复台湾以及保台治台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征澎克台期间,他曾上呈过多篇奏疏,收录在《靖海纪事》中。该奏疏涉及平台相关事宜,呈现出文辞庄重、情笃意切以及直言敢谏、言必有据的书写风格,蕴含了施氏安民节用、重视人才的主张,体现其思危意识及其军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 奏疏 《靖海纪事》
下载PDF
关于澎湖癸亥海战的气候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施伟青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1997年第2期74-77,共4页
台湾学者周明德先生的《天气对“澎湖癸亥海战”之影响》(下简称周文)一文,利用一些史籍中关于当时气候的记载,对清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选择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年,1683年)六月进攻澎湖的缘由、澎湖海战时气候的变化及其它有关问题作了探... 台湾学者周明德先生的《天气对“澎湖癸亥海战”之影响》(下简称周文)一文,利用一些史籍中关于当时气候的记载,对清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选择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年,1683年)六月进攻澎湖的缘由、澎湖海战时气候的变化及其它有关问题作了探讨.周文在台湾史学界似影响较大,有的台湾学者甚至认为,离开周文就无法对清、郑双方在澎湖的海战作深入的研究.然而,笔者细读周文,却发现它存在着许多谬误,它所提出的有关观点也是缺乏根据的,下面即逐一列举,并加以分析,以澄清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 气候问题 姚启圣 澎湖海战 统一台湾 西北风 台湾学者 《台湾通史》 舟师 周文
下载PDF
台闽豫祖根渊源再探——兼论何处是郑成功之墓 被引量:4
8
作者 欧潭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54-60,69,共8页
一九八三年第五期《中州今古》刊载了拙作《台闽豫祖根渊源初探》,北京《中国史研究动态》和香港《文汇报》(1983年10月30日)先后予以转载,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本文从台湾历史和姓氏谱牒研究,以及何处是郑... 一九八三年第五期《中州今古》刊载了拙作《台闽豫祖根渊源初探》,北京《中国史研究动态》和香港《文汇报》(1983年10月30日)先后予以转载,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本文从台湾历史和姓氏谱牒研究,以及何处是郑成功墓等问题,再一次探讨台闽豫祖根渊源。这里所说的“祖根”,乃“主根”也。研究的对象是占台湾省总户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族谱。至于来自其它地方的“旁根”,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本文所参考的资料,除正文已注明外,将列于篇末,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根 台湾历史 氏族谱 海内外读者 中国史研究 康熙皇帝 《清史稿》 郑克 施琅 台湾回归祖国
下载PDF
论康熙帝进取台湾的战略决策及其实施 被引量:3
9
作者 季云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2-137,共6页
自康熙元年 ( 1 6 6 2 )至康熙二十二年 ( 1 6 83) ,清中央政府与台湾明郑当局对峙 2 2年。康熙二十年 ( 1 6 81 ) ,康熙帝抓住国内“三藩之乱”平定、郑军败退台湾、郑经死去以及清福建水师恢复等有利时机 ,作出进取台湾的战略决策。... 自康熙元年 ( 1 6 6 2 )至康熙二十二年 ( 1 6 83) ,清中央政府与台湾明郑当局对峙 2 2年。康熙二十年 ( 1 6 81 ) ,康熙帝抓住国内“三藩之乱”平定、郑军败退台湾、郑经死去以及清福建水师恢复等有利时机 ,作出进取台湾的战略决策。决策后 ,康熙帝令施琅独任攻台主帅、抓紧进取台湾的军事准备 ,并确立“相机进攻”、“剿抚并用”进取台湾的方略。施琅遵旨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武力攻克澎湖 ,随后即以和平的手段收取了台湾本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 战略决策 战争 军事准备工作 台湾省 国家 施琅
下载PDF
郑成功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凤斌 《南洋问题研究》 1983年第1期47-61,共15页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亚洲史上也是有名的历史人物、当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之际,笔者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日本华侨》一文后,深感到还须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一文,才能保持其历史的完整性,不损...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亚洲史上也是有名的历史人物、当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之际,笔者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日本华侨》一文后,深感到还须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一文,才能保持其历史的完整性,不损于郑氏父子与华侨之间固有的历史光辉、郑氏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之间的关系实有深入探索的必要。为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作一肤浅探讨,冀能得玉、在撰写本文中,韩振华教授提供有关资料并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殖民者 韩振华 亚洲史 郑芝龙 施琅 李科罗 台湾人 海外贸易 郑经 明朝政府
下载PDF
施琅研究若干问题辨析
11
作者 连心豪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以往的研究高度评价施琅将军进击澎湖、统一台湾并力主留台的丰功伟绩。近二十年来,时有标新立异之说,甚至附会庸俗政治,混淆是非黑白,蓄意诋毁抹黑。今就施琅与澎湖海战、台湾弃留、请封“天后”等争议问题进行辨析。
关键词 施琅 澎湖海战 台湾弃留 请封“天后”
下载PDF
康熙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及其得失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力 吴如嵩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康熙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及其得失任力,吴如嵩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经历。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4月21日,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至翌年二且驱逐荷兰殖民者,... 康熙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及其得失任力,吴如嵩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经历。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4月21日,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至翌年二且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被荷兰人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集团 清政府 统一台湾 战略策略 康熙皇帝 台湾海峡 因剿寓抚 施琅 东南沿海地区 封锁策略
下载PDF
论黄梧降清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玫 《台湾研究集刊》 1987年第4期26-33,50,共9页
顺治十三年(1656)六月,郑氏前冲镇镇将黄梧利用独守海澄之机,献城投诚,被清廷封为“海澄公”,成为当时清郑斗争中的一件大事。黄梧为何投清?其经过和影响如何?黄梧降清后的表现怎样?对清郑双方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顺治十三年(1656)六月,郑氏前冲镇镇将黄梧利用独守海澄之机,献城投诚,被清廷封为“海澄公”,成为当时清郑斗争中的一件大事。黄梧为何投清?其经过和影响如何?黄梧降清后的表现怎样?对清郑双方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降清的原因、经过及影响顺治十三年正月(永历十年),平南王尚可喜拨左翼镇右营徐有功步骑,合潮镇总兵刘伯禄的兵力,准备收复揭阳。清兵在离城西二十里地安营扎寨。郑氏方面则由左先锋镇苏茂统领五镇守护城西门,隔港据桥。二十二日,适逢援剿右镇黄胜、殿兵镇林文灿、前冲镇黄梧在桥外平埔上操兵,刘伯禄出兵挑战。苏茂欲出兵迎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十三年 郑氏集团 清政府 顺治 降清 清廷 郑芝龙 施琅 清军
下载PDF
施琅《恭陈台湾弃留疏》的战略指导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温暖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4,共6页
施琅的《恭陈台湾弃留疏》从地理环境的分析入手 ,从国家的安全环境着眼 ,深刻揭示了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台湾与祖国东南沿海的战略关联性、台湾对国家安全环境的影响 ,表达了留守台湾坚定不移的战略决心。国家安全环境是战略研究的核... 施琅的《恭陈台湾弃留疏》从地理环境的分析入手 ,从国家的安全环境着眼 ,深刻揭示了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台湾与祖国东南沿海的战略关联性、台湾对国家安全环境的影响 ,表达了留守台湾坚定不移的战略决心。国家安全环境是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 ,地理是影响战略的永恒要素 ,所以 ,施琅的《恭陈台湾弃留疏》对维护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 台湾 战略地位
下载PDF
李光地与施琅──兼论李光地在统一台湾中的贡献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宇思 施宣圆 《安徽史学》 1998年第1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康熙帝 施琅 统一台湾 李光 姚启圣 收复台湾 康熙皇帝 历史功绩 提督 耿精忠
下载PDF
再论施琅与清初开放海禁 被引量:3
16
作者 连心豪 谢广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4期49-54,共6页
施琅统一台湾 ,为复界开海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先决前提条件。因此 ,施琅是清初开放海禁的第一功臣。施琅在清初开放海禁决策上具有很大的发言权 ,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政局的稳定是清初开放海禁决策时压倒一切、必须首先考虑的。施琅... 施琅统一台湾 ,为复界开海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先决前提条件。因此 ,施琅是清初开放海禁的第一功臣。施琅在清初开放海禁决策上具有很大的发言权 ,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政局的稳定是清初开放海禁决策时压倒一切、必须首先考虑的。施琅确实是主张开放海禁的 ,但是态度十分谨慎 ,他对商舶出洋互市采取了比较严厉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一时有碍于台湾及东南沿海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发展 ,但从长远的角度看 ,却有利于台湾与东南沿海局势的长期稳定和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 海禁 清朝初期 台湾省 海外贸易
下载PDF
从征澎台的施琅亲属族人考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伟青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1998年第3期65-71,共7页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奉旨专征澎台,其亲属及晋江浔海施氏族人纷纷跟随渡海,披甲上阵.他们在海战中同心协力,勇往直前,为夺取澎湖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就从征的施琅亲属及族人略作考述,并探讨他们参战的...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奉旨专征澎台,其亲属及晋江浔海施氏族人纷纷跟随渡海,披甲上阵.他们在海战中同心协力,勇往直前,为夺取澎湖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就从征的施琅亲属及族人略作考述,并探讨他们参战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 澎湖海战 亲属 氏族 都督 姚启圣 墓志铭 厦门大学 族人 战船
下载PDF
施琅进军澎湖几个问题的考订 被引量:2
18
作者 施伟青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79-182,共4页
施琅进军澎湖几个问题的考订施伟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渡海东征,进攻澎湖取得胜利,接着又趁有利之机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使台湾不战而下,实现了台湾与大陆的和平统一。可以说,澎湖大捷为施琅开展... 施琅进军澎湖几个问题的考订施伟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渡海东征,进攻澎湖取得胜利,接着又趁有利之机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使台湾不战而下,实现了台湾与大陆的和平统一。可以说,澎湖大捷为施琅开展富有成效的招抚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 姚启圣 澎湖 几个问题 舟师 战船 郑氏集团 《清史列传》 纪略 斗争策略
原文传递
清代台湾班兵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云飞 《台湾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63-68,共6页
清代台湾班兵制研究季云飞康熙22年(1683年),施琅率军收取台湾,完成了清政府统一中国的大业。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和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请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与此同时,清政府在台湾地... 清代台湾班兵制研究季云飞康熙22年(1683年),施琅率军收取台湾,完成了清政府统一中国的大业。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和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请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与此同时,清政府在台湾地区驻军万人,以固海疆。清政府戍台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兵 清政府 清代台湾 台湾省 刘铭传 康熙帝 姚莹 噶玛兰 施琅 台湾地区
原文传递
清政府对台湾郑氏关系之始末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锺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35-40,共6页
在讨论清政府对台湾郑氏关系之先,首先要交代几句关于郑成功一家在去台湾以前,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达十八年之久,即使在其父郑芝龙降清以后,清政府进行多次劝降,而郑成功始终不渝地拥戴唐王聿键、鲁王以海,并保持与桂王由榔的联系... 在讨论清政府对台湾郑氏关系之先,首先要交代几句关于郑成功一家在去台湾以前,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达十八年之久,即使在其父郑芝龙降清以后,清政府进行多次劝降,而郑成功始终不渝地拥戴唐王聿键、鲁王以海,并保持与桂王由榔的联系,并没有放弃抗清斗争到底的决心。顺治十八年间,清政府全力以赴地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民起义军进行武装镇压,同样,对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也进行过多次的生死搏斗。1659年(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发动的最后一次夺取南京的大进军,只是由于水陆调度失宜,与南明桂王方面李定国军配合不及时,竟以全军覆败、退回海岛告一结束。可以说,十八年间,清政府与郑氏兵戎相见,迄无已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郑氏 台湾 抗清斗争 东南沿海 清政府 农民起义军 郑芝龙 始末 施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