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分析古井贡酒中香气成分 被引量:47
1
作者 李贺贺 胡萧梅 +5 位作者 李安军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啸涛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古井贡酒酒样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优化样品酒精度、萃取温度、萃取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古井贡酒酒样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优化样品酒精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参数确定了最优萃取条件,两种方法的整体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较好。在相同条件下,对比两种萃取方法,SBSE的灵敏度和回收率均高于HS-SPME。通过标准品、保留指数、NIST 14谱库比对,共定性出190种化合物,其中用标准品准确定性143种。在白酒中首次发现4种酯类化合物:3-甲基丁酸己酯、丁酸辛酯、癸酸丙酯、癸酸异丁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搅拌棒吸附萃取 古井贡酒 白酒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2
作者 许志刚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66-1773,共8页
搅拌棒吸附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固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固定相体积大、萃取容量高、无需外加搅拌子、可避免竞争性吸附、能在自身搅拌的同时实现萃取富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本文综述了搅拌棒吸附... 搅拌棒吸附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固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固定相体积大、萃取容量高、无需外加搅拌子、可避免竞争性吸附、能在自身搅拌的同时实现萃取富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本文综述了搅拌棒吸附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新型搅拌棒吸附萃取涂层的研制、新型萃取装置的发展以及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搅拌棒吸附萃取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样品前处理 聚二甲基硅氧烷 分子印迹聚合物 涂层 评述
下载PDF
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痕量残留和污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广庆 马国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6-612,共7页
食品痕量残留和污染分析中,样品的前处理极为重要,也是其难点所在。由于食品和农产品样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前处理技术能够适合所有情况下的所有样品。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如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 食品痕量残留和污染分析中,样品的前处理极为重要,也是其难点所在。由于食品和农产品样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前处理技术能够适合所有情况下的所有样品。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如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免疫亲和固相萃取、整体柱固相萃取、碳纳米管固相萃取等在食品痕量残留和污染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搅拌棒吸附萃取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免疫亲和固相萃取 整体柱固相萃取 碳纳米管固相萃取 食品分析
下载PDF
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烟叶和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33
4
作者 侯英 曹秋娥 +5 位作者 谢小光 王保兴 徐济仓 杨蕾 杨燕 杨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分别萃取烟叶和茶叶中的5种拟除虫菊酯,并利用热脱附系统将萃取到的物质进行热脱附,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测定。实验过程中对影响SBSE的因素及影响热脱附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分别萃取烟叶和茶叶中的5种拟除虫菊酯,并利用热脱附系统将萃取到的物质进行热脱附,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测定。实验过程中对影响SBSE的因素及影响热脱附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采用外标法分别对烟叶和茶叶中的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中5种拟除虫菊酯的检出限范围为3.3~11.4ng,加标回收率为94.8%~103.4%,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3%~8.6%;茶叶中5种拟除虫菊酯的检出限范围为4.2~10.5ng,加标回收率为98.2%~110.1%,6次测定的RSD为5.0%~9.6%。实验证明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可用于烟叶和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 拟除虫菊酯 农药残留 烟叶 茶叶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涂层的吸附萃取搅拌棒在环境水样双酚A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林福华 黄晓佳 +1 位作者 袁东星 刘宝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双酚A(BPA)为单体,利用整体材料"原位"聚合技术制备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涂层的吸附萃取搅拌棒(MIP-SBSE),然后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探讨其对环境水样BPA的选择萃取性能。优化萃取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时... 以双酚A(BPA)为单体,利用整体材料"原位"聚合技术制备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涂层的吸附萃取搅拌棒(MIP-SBSE),然后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探讨其对环境水样BPA的选择萃取性能。优化萃取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时间、解吸液种类以及基底pH值和离子强度对目标化合物的选择吸附性能。在最佳条件下,MIP-SBSE可对模板分子进行有效的选择吸附,线性范围为1.0~200μg/L,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28μg/L和0.94μg/L。在实际水样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加标回收率,其值为96.0%~108.7%。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搅拌棒吸附萃取 分子印迹聚合物 双酚A
下载PDF
固相萃取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吴芳华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12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用于样品分离、纯化、浓缩的重要的样品前处理手段.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固相萃取技术相结合,衍生出众多技术改进和创新.主要对各种固相萃取新技术进行评述.
关键词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分子印迹聚合物 搅拌棒吸附萃取
下载PDF
食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谢诚 欧昌荣 +3 位作者 汤海青 钟莺莺 俞雪均 曹锦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66-2374,共9页
挥发性成分提取技术是食品风味分析的基础,本文分别介绍了溶剂萃取法、蒸馏法、顶空捕集法和吸附剂萃取法4类食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与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吸附萃取法中的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以期... 挥发性成分提取技术是食品风味分析的基础,本文分别介绍了溶剂萃取法、蒸馏法、顶空捕集法和吸附剂萃取法4类食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与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吸附萃取法中的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以期为食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搅拌棒吸附萃取 超临界流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顶空捕集
下载PDF
搅拌棒吸附萃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禹春鹤 胡斌 江祖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U09期289-294,共6页
搅拌棒吸附萃取是九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不使用有机溶剂等优点。适用于食品、环境、生物样品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痕量分析。本文综述了搅拌棒吸附萃取的萃取原理、萃取涂层、... 搅拌棒吸附萃取是九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不使用有机溶剂等优点。适用于食品、环境、生物样品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痕量分析。本文综述了搅拌棒吸附萃取的萃取原理、萃取涂层、解吸方式、发展状况及应用,并与其它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比较。引用文献3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样品前处理 综述
下载PDF
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饮料和果酱中的7种防腐剂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琦 凌云 +3 位作者 张峰 黄峻榕 储晓刚 吴永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56-1160,共5页
建立了搅拌棒吸附萃取进行前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饮料和果酱中7种食品防腐剂的方法。饮料和果酱样品用pH=3的30%NaCl溶液稀释,使用搅拌棒进行吸附萃取,吸附在搅拌棒上的防腐剂在热解析单元进行热解析,在冷进样口进行捕集后通... 建立了搅拌棒吸附萃取进行前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饮料和果酱中7种食品防腐剂的方法。饮料和果酱样品用pH=3的30%NaCl溶液稀释,使用搅拌棒进行吸附萃取,吸附在搅拌棒上的防腐剂在热解析单元进行热解析,在冷进样口进行捕集后通过程序升温进入气相色谱,使用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MRM)同时检测饮料和果酱中的7种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以及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庚酯)。苯甲酸、山梨酸在40~400mg/L浓度范围内,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在4~40mg/L浓度范围内,对羟基苯甲酸正庚酯在0.4~4mg/L浓度范围内,各组分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呈良好相关性,r>0.99。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检出限分别为37和47mg/L,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为0.62~6.67mg/L。方法的回收率为84.0%~125.0%;精确度为3.0%~18.1%。本方法灵敏度高,能够同时快速检测饮料和果酱中7种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剂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
下载PDF
SBSE-TDs-GC-MS测定白酒中酯类成分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保兴 侯英 +3 位作者 杨蕾 徐济仓 刘静 邹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0-253,共4页
建立使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热脱附系统(TDs)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白酒中酯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实验中对影响SBSE的因素(萃取时间、乙醇加入量和氯化钠加入量)及影响TDs的条件(脱附时间、脱附温度和CIS4进样口温度)进... 建立使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热脱附系统(TDs)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白酒中酯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实验中对影响SBSE的因素(萃取时间、乙醇加入量和氯化钠加入量)及影响TDs的条件(脱附时间、脱附温度和CIS4进样口温度)进行了优化。在所得优化条件下采用外标法对白酒中的乙酯类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白酒中酯类成分的检出限范围为8.1×10-4~9.3×10-2n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2.4%~98.6%,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重现性,可用于白酒中乙酯类成分的快速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热脱附 白酒 酯类成分
下载PDF
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西湖龙井茶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梦琪 朱荫 +3 位作者 张悦 施江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48,共9页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西湖龙井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SBSE方法中搅拌棒类型、萃...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西湖龙井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SBSE方法中搅拌棒类型、萃取温度、时间、茶水比、转速、NaCl溶液质量分数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萃取条件,建立一种茶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SBSE-GC-MS分析方法,实验整体准确度(高添加量加标回收率为115.11%,低添加量加标回收率为108.99%)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8.23%,n=5)均良好。结果表明,采用PDMS搅拌棒、茶水比60∶1(mg/mL)、NaCl溶液质量分数5%、80℃热水冲泡、1250 r/min磁力搅拌萃取90 min,西湖龙井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萃取吸附。采用建立的SBSE-GC-MS方法对代表性西湖龙井茶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73种化合物,包括烯醇类3种、烯类11种、烷烃类37种、醛类15种、烯醛类4种、醚类2种、醇类17种、酯类22种、内酯类5种、烯酯类9种、烯酮类5种、酮类16种、有机酸类3种、含硫化合物3种、氮杂环化合物3种、氧杂环化合物3种、芳香烃15种。结果表明,采用SBSE方法,可使西湖龙井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达到较好的萃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西湖龙井茶 香气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搅拌棒吸附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威代尔冰葡萄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蓓 唐柯 +4 位作者 聂尧 李记明 于英 姜文广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运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威代尔冰葡萄酒为试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优化了萃取时间、加盐量、搅拌速度等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搅拌吸附90 min,加盐量20%,转速为1 200 r/min。运用优化的方法... 运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威代尔冰葡萄酒为试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优化了萃取时间、加盐量、搅拌速度等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搅拌吸附90 min,加盐量20%,转速为1 200 r/min。运用优化的方法,对威代尔冰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质谱库、保留指数定性,共定性出10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32种,萜烯类24种,醇类21种,芳香族化合物8种,酸类6种,酚类化合物6种,呋喃4种,内酯4种,酮类3种,乙缩醛类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威代尔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滇池水系中的16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蕾 王保兴 +1 位作者 侯英 杨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752,共6页
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热脱附(TD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了滇池水系(滇池和盘龙江上、中、下游)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方法快速简便,无有机溶剂污染,PAHs的最低检出限为1.0~468.8pg,理论回收率在90%以上,加标... 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热脱附(TD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了滇池水系(滇池和盘龙江上、中、下游)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方法快速简便,无有机溶剂污染,PAHs的最低检出限为1.0~468.8pg,理论回收率在90%以上,加标回收率为83.1%~109.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测定结果表明,这16种多环芳烃在滇池水样中的含量为89.16ng/L,在盘龙江上游水样中的含量为65.41ng/L,在盘龙江中游水样中的含量为339.22ng/L,而在盘龙江下游水样中的含量为62.25ng/L,说明滇池水系已经受到一定的PAHs污染,加强对滇池、盘龙江中PAHs有机污染的控制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热脱附 气相色谱 质谱 多环芳烃 滇池 盘龙江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尤秋爽 石亚丽 +4 位作者 朱荫 杨高中 严寒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4-200,共7页
以龙井43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分别加工成炒青、烘青、蒸青、晒青4类绿茶,继而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研究分析了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 以龙井43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分别加工成炒青、烘青、蒸青、晒青4类绿茶,继而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研究分析了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样品中分别鉴定出了31、27、25、30种关键呈香成分,均以表现出花香、果香、青气特征的香气化合物为主;其中13种香气成分是4类绿茶共有的关键呈香成分,包括β-紫罗酮、萘、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香叶醇、1-辛烯-3-醇、2-庚酮、庚醛、己醛、乙酸叶醇酯、(E,E)-2,4-癸二烯醛、α-紫罗酮、苯乙醇。此外,研究表明,β-罗勒烯和(Z)-3-己烯基-α-甲基丁酸酯对炒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2-戊基呋喃、苯乙醛和α-松油醇对烘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而香叶基丙酮、γ-松油烯和α-柠檬醛对晒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揭示绿茶香气品质形成机理和研发绿茶香气品质定向加工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关键呈香成分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基于整体材料搅拌棒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饲料和水样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咏 梅萌 +1 位作者 黄晓佳 袁东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利用自制的以聚(乙烯基咪唑-二乙烯基苯)(VIDB)整体材料为涂层的固相萃取搅拌棒( VIDB-SBSE)萃取3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然后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建立了测定饲料和水样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方法。详细考察了萃... 利用自制的以聚(乙烯基咪唑-二乙烯基苯)(VIDB)整体材料为涂层的固相萃取搅拌棒( VIDB-SBSE)萃取3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然后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建立了测定饲料和水样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方法。详细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取和解吸时间、样品基质的 pH 值以及离子强度等实验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呋喃唑酮的线性范围为0.5-200μg / L,呋喃妥因和呋喃西林的线性范围为0.25-200μg / L,3种目标物的检出限(LOD)(S / N =3)在0.068-0.11μg / L 之间,所建方法具有理想的日内和日间重现性(RSD 值均小于6%)。在对饲料和实际水样的测定中,不同加标浓度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和呋喃西林的回收率在80.6%-108%之间。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灵敏、环境友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整体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硝基呋喃类残留 饲料 水样
下载PDF
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人工唾液捕集吸收的卷烟主流烟气成分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杨 李雪梅 +4 位作者 杨叶昆 曾晓鹰 者为 段焰青 李干鹏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79,共5页
采用人工唾液捕集卷烟主流烟气,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法(SBSE)提取其中的化学成分,利用热脱附(TD)-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析。对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冷阱温度、萃取时间及NaCl加入量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获得优化的实验条件。在优化... 采用人工唾液捕集卷烟主流烟气,应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法(SBSE)提取其中的化学成分,利用热脱附(TD)-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析。对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冷阱温度、萃取时间及NaCl加入量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获得优化的实验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同一样品的6次测定所得44个组分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平均值小于10%,说明所建方法重现性较好。应用本方法分析某品牌卷烟烟气成分的结果表明:SBSE-TD-GC-MS联用技术可用于人工唾液捕集吸收的烟气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唾液 主流烟气成分 搅拌棒吸附萃取 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育坚 刘智敏 +1 位作者 许志刚 李攻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4-1343,共10页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年,其源于固相微萃取,却有更高的固定相体积、萃取容量和萃取回收率。搅拌棒吸附萃取作为一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食品样品、药物样品和挥发性物质的分离富集。搅拌棒的核...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年,其源于固相微萃取,却有更高的固定相体积、萃取容量和萃取回收率。搅拌棒吸附萃取作为一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食品样品、药物样品和挥发性物质的分离富集。搅拌棒的核心是涂层,目前已有商品化涂层、自制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和自制非印迹涂层。本文介绍了搅拌棒吸附萃取的基本原理,系统评述了各种搅拌棒吸附萃取涂层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些新颖的搅拌棒萃取模式,最后对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涂层 样品前处理 分子印迹聚合物
原文传递
搅拌棒吸附法与固相微萃取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莉 王瑞庆 《酿酒科技》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搅拌棒吸附萃取法(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提取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其化学成分,并对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的葡...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搅拌棒吸附萃取法(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提取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其化学成分,并对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的葡萄酒香气成分是28种,而搅拌棒萃取法提取的葡萄酒香气成分是53种,两者相同的成分有15种。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采用SBSE法可以大量捕集到葡萄酒中的痕量及难挥发性成分,提取化合物种类更多,可以更加全面地鉴定葡萄酒的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固相微萃取 葡萄酒 香气
下载PDF
大体积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利 张胜军 +2 位作者 朱国华 李沐霏 刘劲松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6-471,共6页
基于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地表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该法采用多搅拌吸附棒同时富集,依次热脱附冷聚焦后进样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搅拌棒吸附时间长、富集水样体积小等问题。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在0.... 基于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地表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该法采用多搅拌吸附棒同时富集,依次热脱附冷聚焦后进样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搅拌棒吸附时间长、富集水样体积小等问题。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在0.2~10 ng/L范围内(萘为0.5~10 ng/L范围),16种PAHs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方法检出限(MDL)为0.03~0.20 ng/L(萘为0.50 ng/L)。用该方法对钱塘江流域地表水进行测定,共检测出11种PAHs,含量为0.13~1.57 ng/L,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5.6%~108.9%。该法可应用于地表水样品中该类物质的超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热脱附 搅拌棒吸附萃取 多环芳烃 地表水
下载PDF
基于SBSE-GC-O-MS技术的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慧清 郑玉成 +5 位作者 胡清财 吴晴阳 杨云 欧晓西 赵梦莹 孙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探究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对黄旦、铁观音、金观音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描述,结合香... 为探究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对黄旦、铁观音、金观音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描述,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香气特征影响值和感官审评进行对比分析。感官审评表明,3个品种乌龙茶各表现出明显的品种特征香气,黄旦花香显,略带奶香,铁观音花香浓郁,金观音具甜果香,略带木质香。结合OAV及GC-O-MS鉴定结果表明,香叶醇、植醇、茉莉酸甲酯、反式-橙花叔醇、2-壬酮、苯乙醇等物质是黄旦的关键香气成分,赋予黄旦花香清高、奶香显的香气特征;铁观音中的芳樟醇、3,5-辛二烯-2-酮、氧化芳樟醇、顺式茉莉酮、脱氢芳樟醇、α-松油醇等物质呈多元性的花香,与其品种特征香气密切相关;金观音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包括芳樟醇、藏花醛、香叶基丙酮、顺式茉莉酮、异丁子香酚等物质,是形成其甜果香与木质香品种特征香气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香气活性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