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2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释放机制 被引量:154
1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97-1106,共10页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攻击时 ,能通过释放挥发物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并由此而防御植食性昆虫。主要就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其释放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综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虫害诱导 植物挥发物 释放机制 抗虫性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培育 被引量:115
2
作者 田颖川 李太元 +8 位作者 莽克强 韩一凡 李玲 王学聘 卢孟柱 戴连韵 韩一侬 严静君 W.Gaberiel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用带有35S-Ω-Bt-NOS嵌合基历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LBA4404转化欧洲黑杨的叶片外植体,共独行54株转化再生植株,用这些再生植物对杨尺蠖进行毒力测定,昆虫校正死亡率在80-96%的再生植株占总测定植株的15%... 用带有35S-Ω-Bt-NOS嵌合基历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LBA4404转化欧洲黑杨的叶片外植体,共独行54株转化再生植株,用这些再生植物对杨尺蠖进行毒力测定,昆虫校正死亡率在80-96%的再生植株占总测定植株的15%。部分再生植株对舞毒娥进行测定,表明在5-9天内校正死亡率高达100%,存活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也明显地受到抑制。根据苗木在苗圃中高生长的昆虫校正死亡率采用重心聚类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BT基因 抗虫性 转基因植物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毛白杨的选择及抗虫性 被引量:90
3
作者 郑均宝 梁海永 +2 位作者 高宝嘉 王永芳 田颖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9,共7页
用部分改造BtCrylAc基因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 (API)基因构建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 741毛白杨 [PopulusalbaL .× (P .davidianaDode +P .simoniiCarr .)×P .tomentosaCarr .]。本文报道了选择转化植株... 用部分改造BtCrylAc基因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 (API)基因构建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 741毛白杨 [PopulusalbaL .× (P .davidianaDode +P .simoniiCarr .)×P .tomentosaCarr .]。本文报道了选择转化植株的条件。在含卡那霉素 (Km’)的生根培养基中初步选择到转化植株 ,PCR检测表明 80 %的植株呈现阳性反应。对初步选择的转基因植株用杨扇舟蛾 (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和舞毒蛾 (LymantriadisparLinnacus)幼虫进行饲虫试验。其结果按照死亡率划分了高、中、低和对照 4类昆虫死亡率的植株 ,并对这 4类的定期死亡率、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后效应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选择具有显著抗虫性的植株 (无性系 )提供依据。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证明被选择植株 (无性系 )的基因已转入 ,且生长发育正常 ,占参试饲虫试验植株的 38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毛白杨 双抗虫基因 转化 选择 抗虫性 API
下载PDF
植物的诱导抗虫性 被引量:58
4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0-331,共12页
Changes in ontogen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physiological state,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secondary chemicals of plant could be induced by prior damage. The induced changes might have general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 Changes in ontogen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physiological state,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secondary chemicals of plant could be induced by prior damage. The induced changes might have general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fecundity of successively occurred phytophagous insects because a change will redUce plant nutritional value, stimulate plant to produce poisonous chemicals or release synomone attractive to their natural enemies. Induced plant resistance could be an on-off response, be turned on in a relative short time when plants are damaged to above a certain threshold and causes plant show an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effect on phytophagous insects due to its transmission within a plant and between plants. Induced plant resistance is variable among plant species, varieties, individuals 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could be influenced by plant density, damage position and level, soil fertility and water content. Two aspects in thisarea, the mechanism of plant causing induced resistance and its relative importance on controlling phytophagous insects,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for convincing conclus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抗虫性 诱导抗虫性
下载PDF
转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杨树抗虫性的研究 被引量:88
5
作者 李明亮 张辉 +2 位作者 胡建军 韩一凡 田颖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7,共5页
虫害是杨树造林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农杆菌介导 ,将经过人工改造的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 (Bt)基因转化杨树 ,得到杨树再生植株 ,然后 ,再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PI)导入已含Bt基因的转基因杨树 ,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 虫害是杨树造林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农杆菌介导 ,将经过人工改造的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 (Bt)基因转化杨树 ,得到杨树再生植株 ,然后 ,再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PI)导入已含Bt基因的转基因杨树 ,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 ,最终获得既含有Bt基因又含有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转基因杨树植株。利用这种杨树叶片饲喂舞毒蛾幼虫的杀虫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杨树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同时表明含有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双基因的植株其抗虫能力明显高于仅含单一Bt基因的植株。为探索培育高抗虫性杨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黑杨 BT基因 PI基因 转基因植物 抗虫性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99
6
作者 崔金杰 夏敬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在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花不同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7月以后,棉叶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下降,由6月下旬的100%下降... 在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花不同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7月以后,棉叶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下降,由6月下旬的100%下降到8月初的62.5%,然后抗性又逐渐回升,但仍为下降的趋势;从空间抗性来看,营养器官的抗性高于繁殖器官,接虫24h后,棉铃虫幼虫在转基因棉繁殖器官上分布数量较多;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和常规棉相比,在转基因棉上取食时间减少57.6%,吐丝下垂、爬行和静息的时间分别延长396.1%、22.4%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抗虫性 取食行为 时空动态
下载PDF
植物抗虫性的化学基础 被引量:44
7
作者 王琛柱 张青文 +1 位作者 杨奇华 周明牂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9-41,共3页
植物抗虫性是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以遗传的特性,能使植物不受虫害或受害较轻。它具有控制害虫的专一性、控制效果的积累性和持久性、与环境的协调性及与其它防治措施的相容性,是害虫综合治理战略中一项重要措施。构成... 植物抗虫性是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以遗传的特性,能使植物不受虫害或受害较轻。它具有控制害虫的专一性、控制效果的积累性和持久性、与环境的协调性及与其它防治措施的相容性,是害虫综合治理战略中一项重要措施。构成植物抗虫性的众多因素中,化学因素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抗虫性 化学基础
下载PDF
杨树NL-80106转Bt基因植株的获得及抗虫性 被引量:54
8
作者 饶红宇 陈英 +3 位作者 黄敏仁 王明庥 伍宁丰 范云六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将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Bt转入杨树NL 80 10 6 (美洲黑杨×小叶杨 ,Populusdeltoides×Populussimonii) ,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及PCR Southernblotting...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将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Bt转入杨树NL 80 10 6 (美洲黑杨×小叶杨 ,Populusdeltoides×Populussimonii) ,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及PCR Southernblotting的分析结果表明 ,Bt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部分转基因植株的杀虫实验表明 ,转基因植株B45和B6 4对一龄舞毒蛾 (LymantriadisparLinn .)幼虫有明显抗性 ,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的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未转基因的对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转基因 抗虫性 BT基因导入
下载PDF
外源Bt基因对棉花产量性状及抗虫性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丰嵘 张宝红 郭香墨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在介绍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外源Bt基因对棉花产量性状及抗虫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Bt抗虫棉当前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提高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和使用寿命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外源Bt基因 棉花 产量性状 抗虫性 基因转移 纤维品质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花杀虫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及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 被引量:74
10
作者 张永军 吴孔明 郭予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用ELISA法和室内生测法研究分析了3个转Bt基因棉花株系新棉33^B、GK12、GK2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校正死亡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杀虫蛋白表达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苗期... 用ELISA法和室内生测法研究分析了3个转Bt基因棉花株系新棉33^B、GK12、GK2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校正死亡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杀虫蛋白表达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苗期和蕾期杀虫蛋白表达量较高,花期呈下降趋势,花铃期直降最为明显,到铃期和吐絮期含量略有回升。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其顺序为叶>铃、花心、花萼、蕾> 花瓣>苞叶。室内生物测定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与其杀虫蛋白表达量高度一致。转Bt基因棉花应加强中后期对棉铃虫的监测和补充化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花 杀虫蛋白 时空表达 抗虫性 棉铃虫
原文传递
抗虫杂交棉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67
11
作者 靖深蓉 邢朝柱 +3 位作者 袁有禄 刘少林 王海林 郭立平 《中国棉花》 1997年第7期15-17,共3页
抗虫杂交棉是以丰产、抗病、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为母本,以抗棉铃虫Bt转基因棉为父本,其杂种一代既继承了母本的丰产性,又继承了父本的抗虫性,且杂种优势明显。杂种二代抗虫个体和非抗虫个体分离比例为3∶1,回交一代的分离比例为... 抗虫杂交棉是以丰产、抗病、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为母本,以抗棉铃虫Bt转基因棉为父本,其杂种一代既继承了母本的丰产性,又继承了父本的抗虫性,且杂种优势明显。杂种二代抗虫个体和非抗虫个体分离比例为3∶1,回交一代的分离比例为1∶1,表现单基因显性遗传;叶色深浅与抗虫性有关,一般表现叶绿素含量高,叶色较深,抗虫效果好。抗虫杂交棉是综合治理棉铃虫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虫品种 杂种优势利用 抗虫性 转基因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抗虫转基因植株及其抗性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李学宝 郑世学 +3 位作者 董五辈 陈光荣 毛慧珠 白永延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2-268,共7页
通过油菜子叶外植体-农杆菌共培养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植株。带有1~2mm子叶柄的油菜子叶经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2~3天,然后转移到附加15mg/L卡那霉素的MS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转化愈伤组织及不... 通过油菜子叶外植体-农杆菌共培养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植株。带有1~2mm子叶柄的油菜子叶经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2~3天,然后转移到附加15mg/L卡那霉素的MS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转化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卡那霉素抗性苗相继在含20~50mg/L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再转移到合25mg/L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以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为探针,进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部分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杀虫活力,用转基因植株叶片饲喂甜菜夜蛾等幼虫后,幼虫出现中毒症状,导致幼虫发育受阻和死亡。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和卡那霉素抗性在自交后代中得到保持,外源基因星核基因单一位点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杀虫蛋白基因 转基因植株 抗虫性
下载PDF
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烟草对桃蚜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6
13
作者 周岩 田颖川 +1 位作者 吴标 莽克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9,共7页
将编码雪花莲外源凝集素成熟蛋白的cDNAGNA12和其前体蛋白cDNAGNA34插入到二元载体pBin438的双倍增强子CaMV35S启动子或二元载体pBcop1的CoYMV启动子下游,分别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BGn... 将编码雪花莲外源凝集素成熟蛋白的cDNAGNA12和其前体蛋白cDNAGNA34插入到二元载体pBin438的双倍增强子CaMV35S启动子或二元载体pBcop1的CoYMV启动子下游,分别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BGna12、pBGna34、pBCGna12和pBCGna34。土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再生植株的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GNA基因已整合到烟草DNA中。Westernblot分析发现pBGna34和pBCGna34的转基因植株能有效地表达外源GNA,表达量约占可溶性总蛋白的008%~015%,并且前体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在植物体内进行了正确的加工;而pBGna12和pBCGna12的植株几乎检测不到外源GNA的表达。有效表达外源GNA的pBGna34和pBCGna34的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蚜活性,平均能够抑制桃蚜(Myzuspersicae)45%~60%蚜口密度,有的高达90%以上。在转基因烟草中含双倍增强子的CaMV35S启动子与韧皮部特异表达的CoYMV启动子介导GNA基因表达具有相似的强度,但它们的抗蚜活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莲 凝集素 转基因烟草 蚜虫 烟草 抗虫性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甘蓝及其后代的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毛慧珠 唐惕 +3 位作者 曹湘玲 白永延 郭培福 符文俊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6年第4期339-347,共9页
通过农杆菌感染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转移进了甘蓝的基因组,带子叶柄的子叶作为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发生在子叶柄基部的愈伤组织在含卡那霉素(Km)15~30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约5%外植体上的愈伤组织继续长大,当移到含Km和6... 通过农杆菌感染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转移进了甘蓝的基因组,带子叶柄的子叶作为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发生在子叶柄基部的愈伤组织在含卡那霉素(Km)15~30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约5%外植体上的愈伤组织继续长大,当移到含Km和6-BA的分化培养基上时,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的芽.将芽分离培养,约80%在加有Km的培养基上被诱导生了根.未转化的对照组织在筛选培养基上不能分化出正常的芽和根系,并且逐渐褐化死亡.小菜粉蝶的幼虫被饲喂以转基因植株的叶片,幼虫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发育受阻和死亡.约20%受试植物的DNA与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探针杂交显阳性带.由转基因植株的种子长成的第2代甘蓝幼苗的卡那霉素抗性和植株的抗小菜粉蝶的活力均符合孟德尔单基因分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转基因甘蓝 抗虫性 后代 农业生物工程
原文传递
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转育后代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崔海瑞 王忠华 +3 位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夏英武 高明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对转 Bt基因水稻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分析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 ,报告基因 gus与抗虫基因 cry1Ab是连锁遗传和协同表达的 ,利用 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可快速筛选抗虫杂种植株 ;无论是籼粳交 ,还是粳粳交后代 ... 对转 Bt基因水稻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分析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 ,报告基因 gus与抗虫基因 cry1Ab是连锁遗传和协同表达的 ,利用 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可快速筛选抗虫杂种植株 ;无论是籼粳交 ,还是粳粳交后代 ,抗虫和感虫的两类植株间在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播始历期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 ,这无疑为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杂交育种 转基因 BT基因 抗虫育种 GUS活性 抗虫性
下载PDF
植物抗虫性次生物质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7
16
作者 张文辉 刘光杰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2-530,共9页
述了国内外与植物抗虫性有关的次生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寄主选择、取食和产卵等作用的研究进展 ,对次生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作了介绍 ,并展望了植物次生物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次生物质 抗虫性 昆虫 植物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半夏凝集素基因pBIXPTA对百合的转化 被引量:43
17
作者 唐东芹 钱虹妹 +1 位作者 唐克轩 黄丹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35-137,167,共4页
以百合花丝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基因转化的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pBIXPTA基因导入百合。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后共培养3d的组织块,GUS瞬时表达率可达60%,选择培养20d的组织中约有1%检测到GUS基因的稳定表达。菌液浓度OD600值为... 以百合花丝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基因转化的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pBIXPTA基因导入百合。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后共培养3d的组织块,GUS瞬时表达率可达60%,选择培养20d的组织中约有1%检测到GUS基因的稳定表达。菌液浓度OD600值为0.8左右时侵染效果较好,同时于附加100μmol/L的AS可提高转化效率。PCR分子检测转基因植株部分呈现阳性,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百合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介导 半夏凝集素基因 pBIXPTA 百合 基因转化 抗虫性
下载PDF
表达cryIA/gna双价抗虫基因烟草兼抗棉铃虫和蚜虫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志斌 郭三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9期2068-2075,共8页
利用人工合成的、密码子优化后的雪花莲凝集素 (GNA)基因 ,与人工合成的GFMcryIA构建了双价抗虫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 ,获得 2 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 ,经PCR及Southern印迹检测 ,证实了双价抗虫基因在烟草... 利用人工合成的、密码子优化后的雪花莲凝集素 (GNA)基因 ,与人工合成的GFMcryIA构建了双价抗虫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 ,获得 2 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 ,经PCR及Southern印迹检测 ,证实了双价抗虫基因在烟草基因组中的整合 .转基因烟草杀棉铃虫试验表明 ,40 %转基因烟草植株对棉铃虫具有高抗性 ;Bt杀虫蛋白ELISA检测获得与虫试较一致结果 ,抗虫性较强株K11号CryIA蛋白为 3μg/g鲜重 ;经兔血凝实验表明表达的GNA具有生物学活性 ;抑制蚜虫试验表明有效降低了蚜虫繁殖率 ,转基因植株抑制蚜口密度 30 %~ 85 %不等 ;经 2个虫试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抗虫基因 抗虫性 转基因植株 棉铃虫 蚜虫
原文传递
硅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53
19
作者 徐呈祥 刘兆普 刘友良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硅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和代谢作用,促进植物器官的形成、发育和健壮生长,改善叶的着生方式和冠层结构,缓解金属离子毒害和盐胁迫,增强植物的抗旱性、抗病性和抗虫性,提高经济产量和质量。该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关键词 植物 冠层结构 抗旱性 经济产量 抗虫性 抗病性 生长 盐胁迫 器官 生理功能
下载PDF
棉花抗蚜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与棉蚜种群数量消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1
20
作者 刘旭明 杨奇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分析棉花品种抗蚜性的生化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棉蚜与棉花的种间互作关系,研究了不同品种类型的棉苗因棉蚜为害而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及由此对抗蚜性表现及棉蚜种群数量消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棉株在棉蚜为害条件下,体内抗蚜物质如单... 在分析棉花品种抗蚜性的生化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棉蚜与棉花的种间互作关系,研究了不同品种类型的棉苗因棉蚜为害而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及由此对抗蚜性表现及棉蚜种群数量消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棉株在棉蚜为害条件下,体内抗蚜物质如单宁,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大幅度上升,且其增长幅度,扰蚜品种明显高于感蚜品种,同时叶片颜色明显加深。讨论分析了这种生理反应即诱导抗蚜性对棉蚜种群动态可能产生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蚜 抗虫性 种群动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