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晶与相形态 被引量:21
1
作者 谭洪生 谢侃 +3 位作者 刘文华 侯斌 上官勇刚 郑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6-1111,共6页
用POM、DSC、WAXD、DMA、AFM对两种乙烯含量、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橡胶相含量几乎完全相同的、韧性差异很大的抗冲共聚聚丙烯(IPC)的结晶、相形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结晶形态、结晶行为相似.相比IPC-B,IPC-A中分散相和基... 用POM、DSC、WAXD、DMA、AFM对两种乙烯含量、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橡胶相含量几乎完全相同的、韧性差异很大的抗冲共聚聚丙烯(IPC)的结晶、相形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结晶形态、结晶行为相似.相比IPC-B,IPC-A中分散相和基体的相容性较好.IPC基体、分散相的组成分析发现,分散相的外层为软的乙丙无规共聚物(EPR),内部为硬的聚乙烯(PE)晶区,构成一种复杂的包藏结构.IPC的增韧效果主要来自于相形态和分散状况的贡献.提出了IPC的相结构模型,以描述IPC多相体系的相结构及两种IPC中E-b-P的作用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结晶 相形态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组成、链结构及相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郑强 谭洪生 +1 位作者 谢侃 李晓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7,共5页
综述了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其组成、链结构及相形态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分级的方法、链结构和相形态的表征手段。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组成 链结构 相形态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卢晓英 义建军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8,共12页
综述了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家电行业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抗冲共聚聚丙烯组成、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阐述了典型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组成、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总结了研究抗冲共聚物组成、链结构... 综述了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家电行业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抗冲共聚聚丙烯组成、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阐述了典型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组成、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总结了研究抗冲共聚物组成、链结构以及聚集态结构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回顾了聚合工艺条件对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组成及链结构的影响规律以及组成及链结构对材料聚集态相结构的影响规律。最后重点回顾了异质多相体系的组成、链结构及聚集态相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展望了抗冲共聚聚丙烯领域的某些可能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组成 链结构 集态结构 性能
原文传递
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重 李旭日 +2 位作者 王良诗 郭梅芳 乔金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59,共5页
采用IR,GPC,SEM,DSC,DMA,拉伸和冲击实验机等对环管法制得的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四种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DMA曲线显示四种样品都存在两个Tg转变峰,表明样品中存在EPR相和非晶PP相;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Izod冲击强度(23... 采用IR,GPC,SEM,DSC,DMA,拉伸和冲击实验机等对环管法制得的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四种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DMA曲线显示四种样品都存在两个Tg转变峰,表明样品中存在EPR相和非晶PP相;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Izod冲击强度(23℃,-20℃)增加,而屈服强度、杨氏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脆化温度和洛氏硬度减小;用SEM观察到四种样品的EPR比较细且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范围在0.48μm^0.61μm之间;DSC测得的四种样品的结晶度、ΔHm、ΔHc随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力学性能 结构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刚韧平衡调节措施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秀丽 李丽 孙丽朋 《齐鲁石油化工》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综述抗冲共聚聚丙烯刚韧平衡的调节措施,影响其刚韧平衡的主要因素有:键合乙烯量、气相比、二聚物的特性粘数、成核剂、分子量分布以及橡胶相分布等,对每个影响因素都要仔细选择和控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多相共聚产品。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刚韧平衡 调节措施
下载PDF
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良兴 袁春海 +1 位作者 袁秀芳 于建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3-1127,共5页
采用升温淋洗分级、核磁共振、示差扫描量热、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PP1740共聚物)的组成、序列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热转变、相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P1740共聚物由均聚聚丙烯、乙... 采用升温淋洗分级、核磁共振、示差扫描量热、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PP1740共聚物)的组成、序列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热转变、相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P1740共聚物由均聚聚丙烯、乙丙橡胶和可结晶的乙丙共聚物组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均聚聚丙烯为PP1740共聚物提供刚性,乙丙橡胶可提高PP1740共聚物的抗冲性能;PP1740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多分散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乙丙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以直径1~2μm球型微粒均匀分布在聚丙烯基体中,有利于提高PP1740共聚物的冲击强度;PP1740共聚物的熔点较高,耐热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乙丙橡胶 淋洗分级 序列结构 相态
下载PDF
TREF在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重 李旭日 +2 位作者 王良诗 郭梅芳 乔金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共4页
TREF技术是根据结晶性聚合物的结晶能力进行分级和表征的一项分析和制备技术,在聚烯烃非均匀性表征和窄组成分布样品的制备中有重要应用。文中主要介绍TREF技术的分级原理、装置以及在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中最新应用进展。
关键词 TREF 抗冲共聚聚丙烯 分级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中二甲苯可溶物的链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华林 赵莹 +1 位作者 吴瑾光 王笃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63-3366,共4页
抗冲共聚聚丙烯(IPC)是聚丙烯与乙烯-α-烯烃共聚产物在反应釜内形成的原位共混物,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橡胶相)作为聚丙烯增韧剂,增韧能力受其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很大。目前工业界主要采用二甲苯可溶物来表征IPC中橡胶... 抗冲共聚聚丙烯(IPC)是聚丙烯与乙烯-α-烯烃共聚产物在反应釜内形成的原位共混物,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橡胶相)作为聚丙烯增韧剂,增韧能力受其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很大。目前工业界主要采用二甲苯可溶物来表征IPC中橡胶相的含量。该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和热分析(DSC)等方法对两种不同催化剂制备的IPC的二甲苯可溶物,进行了组成、链结构及热性能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二甲苯可溶物中除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外,还含有少量的具有可结晶乙烯序列的乙烯-丙烯多嵌段共聚物,且两个样品中的乙烯-丙烯多嵌段共聚物中可结晶乙烯序列长度存在差别;两个样品中乙烯、丙烯单元在分子链上无规分布的程度比较接近;丙烯序列PPP的含量相对低且乙烯共聚单元含量高的样品具有更低的Tg,这将有利于其对聚丙烯抗冲击韧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二甲苯可溶物 玻璃化转变温度 热性能
下载PDF
国外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袁春海 袁秀芳 +1 位作者 于建明 王雅玲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6,共5页
利用升温淋洗分级柱、核磁共振波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国外抗冲共聚聚丙烯(PP)的组成、序列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热转变、相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结果表明,该抗冲共聚PP由均聚PP、乙丙... 利用升温淋洗分级柱、核磁共振波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国外抗冲共聚聚丙烯(PP)的组成、序列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热转变、相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结果表明,该抗冲共聚PP由均聚PP、乙丙橡胶和可结晶的乙丙共聚物组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均聚PP为抗冲共聚物提供刚性,乙丙橡胶可提高抗冲共聚物的韧性;抗冲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多分散性,其分布较宽;乙丙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以直径为1~2μm的微粒均匀分布在PP基体中,有利于提高抗冲共聚物的冲击强度;抗冲共聚物的熔点较高,耐热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乙丙橡胶 淋洗分级 序列结构 相态 性能
下载PDF
长芳纶纤维增强抗冲共聚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欣磊 谭洪生 +1 位作者 谭浩 王延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共5页
以抗冲共聚聚丙烯为基体,通过熔融浸渍拉挤工艺和密炼工艺制备长芳纶纤维增强抗冲共聚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长芳纶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芳纶纤维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 以抗冲共聚聚丙烯为基体,通过熔融浸渍拉挤工艺和密炼工艺制备长芳纶纤维增强抗冲共聚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长芳纶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芳纶纤维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维卡软化温度及硬度,但韧性降低。熔融浸渍拉挤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优于密炼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长芳纶纤维与抗冲共聚聚丙烯基体的相容性很差。动态力学行为表明,长芳纶纤维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抗形变能力显著增加。实验证明,使用长芳纶纤维进行增强,可以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提高,但其界面相容性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芳纶 抗冲共聚聚丙烯 熔融浸渍拉挤
下载PDF
乙烯含量对抗冲丙烯共聚物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重 王良诗 +9 位作者 郭梅芳 盛建方 黄红红 殷旭红 魏东 徐焕 罗航宇 宋文波 吴红枚 乔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5-890,共6页
利用DSC研究了乙烯含量不同的4种抗冲丙烯共聚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4种样品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126~130℃)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完全符合Avrami方程,并得到了不同结晶温度下Avrami方程的结晶动力学参数k,n和t1/2,随着样品中乙烯含... 利用DSC研究了乙烯含量不同的4种抗冲丙烯共聚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4种样品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126~130℃)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完全符合Avrami方程,并得到了不同结晶温度下Avrami方程的结晶动力学参数k,n和t1/2,随着样品中乙烯含量的增加,Avrami指数(n)随温度变化不大,样品的结晶过程可能属于三维扩散控制的成核增长,4种样品的结晶活化能△E在279.5~343.1 kJ/mol范围内,且随乙烯含量增加,结晶活化能增大,充分说明样品中的乙烯含量是影响其结晶活化能的主要因素.结晶分级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聚丙烯均聚物部分链结构规整性提高,结构规整、可结晶的长序列含量在减少,可见乙烯含量的变化规律直接决定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等温结晶 DSC 乙烯 结晶行为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组成、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小燕 陈旭 +2 位作者 冯颜博 贾军纪 张长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采用溶剂分级法、黏度法、POM、SEM和DMA等方法对两种抗冲共聚聚丙烯(PPc-A和PPc-B)的分级级分、黏度、晶态结构以及分散相与基体的相容性等进行了研究。分级和黏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共聚聚丙烯中均含乙丙无规共聚物、结晶性乙丙共聚物(... 采用溶剂分级法、黏度法、POM、SEM和DMA等方法对两种抗冲共聚聚丙烯(PPc-A和PPc-B)的分级级分、黏度、晶态结构以及分散相与基体的相容性等进行了研究。分级和黏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共聚聚丙烯中均含乙丙无规共聚物、结晶性乙丙共聚物(BC)和等规聚丙烯(iPP)级分;由于BC在PPc-A中的含量较在PPc-B中高,且PPc-B中橡胶相与基体的黏度差较大,因此虽然两者力学性能接近,但PPc-A的断裂伸长率优于PPc-B。POM,SEM,DMA表征结果显示,PPc-A中的BC可结晶的链段少,晶片尺寸小;PPc-A淬断面中的橡胶相的尺寸较大,橡胶相的均匀程度也高于PPc-B;PPc-A中的橡胶相与iPP基体的相容性好于PP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分级 断裂伸长率 相容性
下载PDF
高流动性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的开发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明哲 张海峰 +2 位作者 杜振义 陈莉津 胡斌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3,共4页
采用流变改性工艺生产高流动性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通过研究母料添加量、乙烯含量、加工温度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实现对流变改性工艺的有效控制,获得流动性和抗冲击性能优异的高流动性抗冲共聚聚丙烯。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高流动性 流变学
下载PDF
采用BCM催化剂在Innovene装置上开发高橡胶含量抗冲共聚聚丙烯 被引量:9
14
作者 邹文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5,共5页
采用BCM催化剂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BCM催化剂活性高,活性衰减速率慢,氢调敏感性好,定向能力高,制备的聚丙烯粉料细粉含量低;使用该催化剂在200 kt/a的Innovene气相聚丙烯装置上通过氢调法成功制备了高橡胶含量抗冲共聚聚丙烯K901... 采用BCM催化剂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BCM催化剂活性高,活性衰减速率慢,氢调敏感性好,定向能力高,制备的聚丙烯粉料细粉含量低;使用该催化剂在200 kt/a的Innovene气相聚丙烯装置上通过氢调法成功制备了高橡胶含量抗冲共聚聚丙烯K9017H,生产负荷达23.0~23.5 t/h;装置运行平稳,K9017H粉料的细粉和超细粉质量分数均低于0.1%;K9017H粒料的弯曲模量达987 MPa,冲击强度达60.8 kJ/m^2,具有优异的刚韧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BCM催化剂 Innovene气相装置 高橡胶含量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及其级分的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春晖 上官勇刚 +3 位作者 谭业强 陈峰 黄真芝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0-436,共7页
比较了抗冲共聚聚丙烯(IPC)和等规聚丙烯(iPP)熔体的动态流变行为,确定了IPC的乙丙无规共聚物(EPR)、乙丙嵌段共聚物(EbP)和丙烯均聚物(HPP)3种级分的熔体动态流变行为.研究发现,IPC在低频区域表现出偏离经典线性黏弹性理论的行为,即出... 比较了抗冲共聚聚丙烯(IPC)和等规聚丙烯(iPP)熔体的动态流变行为,确定了IPC的乙丙无规共聚物(EPR)、乙丙嵌段共聚物(EbP)和丙烯均聚物(HPP)3种级分的熔体动态流变行为.研究发现,IPC在低频区域表现出偏离经典线性黏弹性理论的行为,即出现了"第二平台".经过二甲苯完全溶解的IPC试样的熔体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IPC分散相的团聚会提高熔体的模量.对IPC 3种级分的动态流变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分间的动态储能模量(G')及黏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分子量和分子链链长的不同所致.EPR和HPP级分在低频区域的流变行为符合经典线性黏弹性理论,为均相体系特征,而EbP级分则出现"第二平台",表现出非均相体系的特征.对IPC中HPP/EPR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HPP/EPR质量比达到IPC中的比例时即可在低频区域产生"第二平台";当将EPR的比例增加至EPR和EbP组分之和时,EPR产生的平台要比IPC更为明显,表明IPC中HPP与EPR存在的相分离足以使IPC产生"第二平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动态流变行为 线性黏弹性
下载PDF
SP179抗冲共聚聚丙烯性能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慧青 姚自余 +3 位作者 杨芳 陈跟平 赵家琳 熊华伟 《化学工程师》 CAS 2011年第3期62-64,共3页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对SP179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相关性能参数进行了表征研究,评价了4个样品的乙烯含量、平均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热性能。实验证明,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乙...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对SP179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相关性能参数进行了表征研究,评价了4个样品的乙烯含量、平均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热性能。实验证明,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乙丙橡胶相增加,重均分子质量增大,样品的冲击强度升高,但弯曲模量下降,刚性降低。加入成核剂后,在保持冲击强度的同时,刚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力学性能 乙烯含量 相对分子质量 DSC DMA
下载PDF
蒙脱土增强的新型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 被引量:8
17
作者 秦亚伟 牛慧 +1 位作者 王宁 董金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8-753,共6页
采用具有可控颗粒形态的蒙脱土(MM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连续的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反应,以聚合反应参数调控树脂组成,制备了纳米MMT增强的三元抗冲共聚聚丙烯(PP)(EPR&MMT@PP)树脂。考察了EPR&MMT@PP树... 采用具有可控颗粒形态的蒙脱土(MM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连续的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反应,以聚合反应参数调控树脂组成,制备了纳米MMT增强的三元抗冲共聚聚丙烯(PP)(EPR&MMT@PP)树脂。考察了EPR&MMT@PP树脂的相形态、熔融/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MT在聚合过程中片层得到剥离,MMT的引入稳定了乙丙橡胶(EPR)的分散微区尺度;纳米MMT对EPR&MMT@PP树脂显示出结晶成核能力和有效的纳米效应,与普通抗冲共聚合金(EPR@PP)树脂相比,EPR&MMT@PP树脂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提高;纳米MMT进一步促进了EPR&MMT@PP树脂中EPR组分对PP基体的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蒙脱土 纳米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 乙丙橡胶
下载PDF
BCZ-108型催化剂在Innovene工艺PP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锟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3,共4页
采用BCZ-108型催化剂在Innovene气相法工艺聚丙烯装置试生产抗冲共聚聚丙烯K8303,并与装置目前使用的催化剂A进行了对比,从催化剂活性、反应器温度控制能力、氢调敏感性、乙烯共聚能力、颗粒形态控制等对BCZ-108型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 采用BCZ-108型催化剂在Innovene气相法工艺聚丙烯装置试生产抗冲共聚聚丙烯K8303,并与装置目前使用的催化剂A进行了对比,从催化剂活性、反应器温度控制能力、氢调敏感性、乙烯共聚能力、颗粒形态控制等对BCZ-108型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CZ-108型催化剂活性明显提高,其他能力与催化剂A相当,用其制备的聚丙烯性能达到优级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BCZ-108型催化剂 活性 氢调敏感性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帆 刘小燕 +2 位作者 周玲 朱博超 王晶晶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2,68,共6页
研究了5种熔体流动速率为28 g/10 min,乙烯质量分数为10%左右的车用抗冲共聚聚丙烯(IPC)的力学性能、相态结构、熔融结晶行为、橡胶相尺寸及分布、加工性能。结果表明:IPC-4整体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24.60 MPa,弯曲模量为1 401.71 M... 研究了5种熔体流动速率为28 g/10 min,乙烯质量分数为10%左右的车用抗冲共聚聚丙烯(IPC)的力学性能、相态结构、熔融结晶行为、橡胶相尺寸及分布、加工性能。结果表明:IPC-4整体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24.60 MPa,弯曲模量为1 401.71 MPa,冲击强度为10.02 kJ/m^2;IPC是由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均聚聚丙烯三部分组成;IPC-4具有最高的熔融焓和结晶焓,即材料有高的结晶度和刚性;IPC-4的孔洞分布更均匀、孔洞直径相差不大,平均值为1μm;5种试样的加工性能较为接近,最适宜的注塑温度为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无规共聚 熔融 结晶 流变性能 非等温动力学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粒子的生长机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金勇 师建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02-1306,共5页
在抗冲共聚聚丙烯(hiPP)的聚合过程中,通过在乙烯丙烯共聚阶段加入1,9-癸二烯得到了乙丙无规共聚物(EPR)同步交联的hiPP。利用FTIR,SEM,TEM等方法研究了EPR同步交联hiPP的组成、凝胶含量及hiPP粒子在EPR中的分散形态。表征结果显示,EPR... 在抗冲共聚聚丙烯(hiPP)的聚合过程中,通过在乙烯丙烯共聚阶段加入1,9-癸二烯得到了乙丙无规共聚物(EPR)同步交联的hiPP。利用FTIR,SEM,TEM等方法研究了EPR同步交联hiPP的组成、凝胶含量及hiPP粒子在EPR中的分散形态。表征结果显示,EPR发生同步交联后,其流动性受到阻滞,因此高度均匀并稳定分散于聚丙烯粒子中,与催化剂碎片分散形态相对应,与通常情况下EPR未交联时主要在聚丙烯粒子内部孔隙处聚集的现象进行对比,说明hiPP聚合过程中并未发生催化剂碎片的迁移,而只是由于EPR的迁移造成其在聚丙烯孔隙处的聚集。利用交联EPR可进一步提高EPR在hiPP中的含量而不必担心聚合物颗粒发生团聚和黏釜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乙丙无规共聚 交联 ZIEGLER-NATTA催化剂 粒子生长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