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9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隐伏矿体预测 被引量:135
1
作者 陈建平 吕鹏 +2 位作者 吴文 赵洁 胡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62,共9页
在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商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一套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隐伏矿体三维立体定量预测方法和流程,结合云南个旧锡矿实例探讨大比例尺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的数据预处理、三维地质建模过程和三维定... 在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商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一套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隐伏矿体三维立体定量预测方法和流程,结合云南个旧锡矿实例探讨大比例尺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的数据预处理、三维地质建模过程和三维定量预测方法。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找矿信息量法确定了研究区找矿有利靶区,计算了含矿远景单元的找矿概率,估算了工程验证区金属资源矿体量。应用实例表明了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隐伏矿体三维定量、定位和定概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大比例尺 隐伏矿体 成矿预测 三维可视化技术
下载PDF
“三联式”成矿预测新进展 被引量:85
2
作者 赵鹏大 陈建平 张寿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55-463,共9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矿产勘查已步入数字化、定量化研究的新阶段。“三联式”成矿预测以地质异常分析为基础 ,以成矿多样性分析与矿床谱系研究为指导 ,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及矿床谱系 3方面定量化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矿产预测及定量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矿产勘查已步入数字化、定量化研究的新阶段。“三联式”成矿预测以地质异常分析为基础 ,以成矿多样性分析与矿床谱系研究为指导 ,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及矿床谱系 3方面定量化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矿产预测及定量评价的切入点 ,是实现“数字找矿”的创新探索。文中对“三联式”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 ,结合在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预测评价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点论述了“三联式”成矿预测中的地质异常动态演化解析思路和“5P”靶区逐步逼近法。研究认为 :不同时期地质异常各自包含的矿产类型、组合特征与资源潜力等均有明显差异 ,应用地质异常动态演化的解析思路与方法 ,有效提取与相应成矿事件密切相关的致矿地质异常 ,是提高预测成果科学预见性的关键。并且 ,随着“三联式”成矿预测研究的不断深入 ,找矿信息由少到多 ,找矿范围由大到小 ,靶区级别由低到高 ,找矿成功概率逐步增大 ,勘探风险逐步降低。“5P”靶区圈定 ,从 1P到 5P依次研究目标内涵增大、外延减小、预测对象 (矿产种类及成因类型 )渐趋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预测 矿产勘查 信息技术 成矿多样性 矿床谱系 找矿信息 勘探风险
下载PDF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被引量:71
3
作者 翟裕生 邓军 +4 位作者 崔彬 丁式江 彭润民 王建平 杨立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9-104,共6页
矿床综合异常是成矿预测的重要标志。在概述成矿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异常与成矿系统的关系,提出矿源场异常、矿液通道异常、矿石圈闭异常(储矿场异常)等概念,建立了成矿系统与综合异常的相关性模型框架。提出了矿床综合异... 矿床综合异常是成矿预测的重要标志。在概述成矿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异常与成矿系统的关系,提出矿源场异常、矿液通道异常、矿石圈闭异常(储矿场异常)等概念,建立了成矿系统与综合异常的相关性模型框架。提出了矿床综合异常的研究方法,并依据对胶东金矿和赣西北铜矿地质异常的实际研究,提出对找寻热液金属矿床有重要意义的4种异常带:①异常浓集带;②异常急变带;③异常复合带;④异常叠加带。并强调指出,对控矿地质因素和矿化类型的详细研究是评价异常和成矿预测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综合地质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 成矿预测
下载PDF
应用GIS圈定找矿可行地段和有利地段——以云南元江地区大红山群铜矿床预测为例 被引量:63
4
作者 池顺都 赵鹏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以滇中大红山群铜矿床找矿预测为例,探讨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查明地质异常,圈定“5P”地段的方法.在各类异常找矿有利度分析的基础上,找矿可行地段和有利地段的圈定按如下步骤进行:建立成矿预测空间模型;圈定找矿可行... 以滇中大红山群铜矿床找矿预测为例,探讨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查明地质异常,圈定“5P”地段的方法.在各类异常找矿有利度分析的基础上,找矿可行地段和有利地段的圈定按如下步骤进行:建立成矿预测空间模型;圈定找矿可行地段;确定用于预测找矿有利地段的异常组合及数值区间,并决定其权重;所选定的各异常叠合,形成叠合图;确定各级别找矿有利地段的归并标准,归并后圈出找矿有利地段.最后,具体地讨论了大红山群铜矿床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找矿 铜矿床 成矿预测 红山群 地质异常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研究--以赤峰地区为例 被引量:87
5
作者 陈建平 陈勇 王全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6,共9页
由于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GIS技术已成为多元信息深层次提取与综合,实施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的有效工具。文中以赤峰地区有色金属资源成矿... 由于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GIS技术已成为多元信息深层次提取与综合,实施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的有效工具。文中以赤峰地区有色金属资源成矿预测研究为例,在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以地质异常致矿理论为指导,利用GIS平台提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多元地质找矿信息,并利用航磁、重力资料进行隐伏构造、岩体等相关地质找矿信息的推断与解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成矿地质背景与深部找矿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地质异常信息找矿模型,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多元找矿信息的综合,对有利成矿区进行圈定。预测结果显示,在赤峰地区北部有三条北东-南西向的有利成矿区带,在南部有一条北西-南东向有利成矿区带,已知的86%的矿床或矿点位于这些有利区内,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果。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为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参考,其成果为赤峰地区的有色金属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信息 成矿预测 GIS 赤峰
下载PDF
查明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的基础 被引量:69
6
作者 赵鹏大 池顺都 陈永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61-373,共13页
与成矿有关的条件都表现为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地质异常事件。与成矿有关的地质异常都是“成矿可能地段”,可能找到预期类型矿床的地质异常或异常带可以称为“找矿可行地段”,而其中有更多的直接和间接找矿信息的部位则称之为“找矿有利... 与成矿有关的条件都表现为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地质异常事件。与成矿有关的地质异常都是“成矿可能地段”,可能找到预期类型矿床的地质异常或异常带可以称为“找矿可行地段”,而其中有更多的直接和间接找矿信息的部位则称之为“找矿有利地段”。地质异常在不同尺度水平上具有自相似性,在空间上具有复杂的成因机制——混沌动力学机制,在表现形式上,包含显式和隐式两大类型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组合。它们与成矿的关系是内在的成因联系和(或)空间联系。研究地质异常需要划分地质背景场,采用适当方法,根据一定准则圈定地质异常。文章指出了不同尺度地质异常圈定的不同特点,GIS、GPS、RS等高新技术是研究和圈定地质异常的重要工具,分形理论、自组织理论和混沌理论有助于从形态(几何)、过程和机理的角度探索地质异常的存在、发生和发展的复杂性;指出了地质异常与物化探异常间存在着套合和耦合两种关系;探讨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异常与成矿预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异常 成矿预测 非线性理论 GIS GPS RS
下载PDF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2
7
作者 张德全 李大新 +1 位作者 丰成友 董英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3-408,共6页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可以划分成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2个主要的子系统。晚侏罗世岩浆子系统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的构造背景下 ,侵位于 15 7~≤ 14 1Ma之间 ,先后由深至浅地侵位于区域中部 ,形成由 3个单元复合而成的紫金山超单元花...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可以划分成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2个主要的子系统。晚侏罗世岩浆子系统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的构造背景下 ,侵位于 15 7~≤ 14 1Ma之间 ,先后由深至浅地侵位于区域中部 ,形成由 3个单元复合而成的紫金山超单元花岗岩。其中的金龙桥单元正长花岗岩是晚期分异相 ,应作为紫金山地区锡矿重要的预测标志。早白垩世岩浆岩定位于 12 8~ 94Ma之间 ,是区域伸展作用体制下的产物 ,形成了由上部火山岩和下部侵入岩构成的具双层结构的岩浆子系统。在火山间歇期 (± 10 5Ma) ,花岗闪长斑岩侵入 ,并大规模地隐伏于该区的深部 ,从而导致本区大规模的铜金矿化作用。早白垩世岩浆子系统中的穹状火山构造、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顶面产状和形态 ,应该作为本区铜金矿床成矿预测的重要找矿信息和预测标志。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及时空关系显示 ,才溪二长花岗岩是这两个岩浆子系统之间的过渡产物 ,其年龄 ( 13 3Ma)应该是本区中生代区域挤压向区域拉伸转换的时间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时空结构 紫金山地区 中生代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 铜金矿床 成矿预测
下载PDF
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 被引量:67
8
作者 翟裕生 彭润民 +1 位作者 邓军 王建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新类型矿床的发现常能带来矿产储量的巨量增长 ,是新世纪中保障矿产资源供应的一个重要途径。成矿系统分析对发现新类型矿床有重要意义。 (1)掌握一个区域成矿系统中各矿床类型间相互关系 ,由已知矿床类型找寻未知矿床类型 ,这已在长江... 新类型矿床的发现常能带来矿产储量的巨量增长 ,是新世纪中保障矿产资源供应的一个重要途径。成矿系统分析对发现新类型矿床有重要意义。 (1)掌握一个区域成矿系统中各矿床类型间相互关系 ,由已知矿床类型找寻未知矿床类型 ,这已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找矿历史中得到证实。 (2 )认识成矿系统的空间结构 ,主要是垂向分带 ,有助于找寻深部的隐伏矿床类型。 (3)查明成矿系统的时间结构 ,包括成矿过程中矿床类型的迭变关系 ,可由已知矿化链条查找缺失的矿化链条 (矿床类型 ) ,这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常能奏效。 (4 )查明成矿系统中矿床类型多样性的制约因素 ,可据此分析相关区域中发现新类型矿床的潜力。 (5)研究新的成矿环境和新的成矿作用 ,从而发现新的矿床类型。在生物成矿系统、深海成矿系统、低温成矿系统、构造成矿系统及叠加成矿系统中有更大的发现新类型矿床的几率。文中提出近期内可能发现的新的铂族元素矿床类型。笔者还指出今后的找矿目标 ,应是整个成矿系统 ,而不是局限于单个矿床及单个矿床类型 ,这样才可能不失去发现新类型矿床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新类型矿床 隐伏矿床 成矿预测
下载PDF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9
作者 侯增谦 王二七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92,共18页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2002-2008年)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为总体科学目标,经过70多位科技人员历经5年研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笔者初步总结了项目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壳/幔深部...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2002-2008年)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为总体科学目标,经过70多位科技人员历经5年研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笔者初步总结了项目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壳/幔深部过程、大陆成矿作用及战略新区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项目详细再塑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创新性提出了碰撞造山三阶段演化模式,即主碰撞聚合(65-41Ma)、晚碰撞转换(40-26Ma)、后碰撞伸展(25-0Ma)三阶段连续演变历程,发现主碰撞期发生岩浆大规模底侵与地壳垂向增生,晚碰撞期出现地幔物质测向流动与幔源钾质岩浆组合,后碰撞期出现岩石圈减薄与伸展岩浆组合。伴随碰撞过程,应力场出现自挤压(压扭)到伸展(张扭)交替更迭变化。综合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地球动力学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新框架,包括三大碰撞成矿作用(主碰撞汇聚成矿作用、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和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10种重要的成矿系统和12种大陆特色的矿床类型,揭示了大陆碰撞带的区域成矿规律。初步提出了以大陆型斑岩铜矿新理论为代表的5类矿床成矿新模型,揭示了大陆碰撞带金属成矿机制。在系列地质、矿产综合编图和数据库建设基础上,提出了成矿预测新思路和新方法,提交了7处找矿战略新区,并在若干靶区取得找矿突破,探索出一条科研带动勘查突破、勘查提升理论认识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成矿预测
下载PDF
成矿预测中证据权重法与信息量法及其比较 被引量:60
10
作者 肖克炎 张晓华 +6 位作者 陈郑辉 宋国耀 葛艳 刘冬林 王四龙 宁书年 曹燕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本文简述了证据权重法及信息量法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同时分别用证据权重法模型和信息量法模型对同一研究区进行预测,取得了极为相似的效果。
关键词 成矿预测 语气权重法 信息量法 矿床成矿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地质异常分析及金属矿产经验预测 被引量:48
11
作者 池顺都 周顺平 吴新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9-103,共5页
在滇中民阳群中的用成矿区和陕甘南秦岭泥盆系中的铅锌成矿区,对在GIS支持下的地质异常分析及金属矿产经验预测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矿产勘查 成矿预测 地质异常 GIS 金属矿
下载PDF
地质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7
12
作者 王登红 刘新星 刘丽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3-1154,共1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这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都面临着大变革。文章基于"大数据"思维,探讨了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地质大数据能够在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这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都面临着大变革。文章基于"大数据"思维,探讨了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地质大数据能够在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的研究中得到更好地应用。首先,从"大数据"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入手,结合地质矿产研究中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地质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外延。然后,综合"大数据"与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相关各地质专业的特点,浅析了矿产资源领域地质大数据的10个特点;其中,除了从地质矿产的视角解释了"大数据"的大量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4大特点外,还基于地质矿产专业提出了地质大数据的6大新特点:"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空间性与非空间性""时间性与非时间性""因果性与非因果性""主体性与非主体性"及"客体性与非客体性",并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作了新的诠释。最后,总结了地质大数据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矿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期望地质大数据能为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工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大数据 地质大数据 成矿规律 成矿系列 成矿体系 成矿预测
下载PDF
危机矿山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三维可视化预测——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被引量:65
13
作者 毛先成 邹艳红 +6 位作者 陈进 赖健清 彭省临 邵拥军 疏志明 吕俊武 吕才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13,共13页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基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和地质体三维块体模型,通过地质空间定义和立体单元划分,建立了岩体及其表面形态起伏、接触带、地层、褶皱、断层等控矿地质因素的三维栅格场模型。在定量分析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分布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反应这种关联关系的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提供矿田深部(-1000m标高以上)所有50m×50m×50m立体单元的铜品位、铜金属量和含矿概率的预测结果。基于预测结果圈定了4个深部找矿立体靶区,为深部找矿工程的设计、布置提供尚未发现的隐伏矿体的位置、品位、金属量等信息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矿山 隐伏矿体 三维地质建模 成矿预测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凤凰山矿田
下载PDF
R型因子分析在矿床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山东黄埠岭金矿为例 被引量:66
14
作者 董庆吉 陈建平 唐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8,共5页
危机矿山的深边部矿体预测研究,是当前成矿预测研究的热点内容。因子分析是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因子分析中每一个因子所包含的主要元素,不仅仅表示它们的一种组合关系,而且反映了一种内在的成因联系。因此可利用每一个... 危机矿山的深边部矿体预测研究,是当前成矿预测研究的热点内容。因子分析是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因子分析中每一个因子所包含的主要元素,不仅仅表示它们的一种组合关系,而且反映了一种内在的成因联系。因此可利用每一个因子的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来预测矿体的存在。作者利用黄埠岭金矿床两条主要成矿矿脉的11种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分析数据,采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元素间的共生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一因子对矿体的指示意义,利用因子得分定量地描述这种指示意义。最后通过研究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对矿床深边部未知矿体进行预测,圈定了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预测 因子分析 危机矿山
下载PDF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被引量:55
15
作者 翟裕生 邓军 彭润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 (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 (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变化、改造的产物 ;(4)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 -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 .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 .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 .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后变化 矿床改造 保存 成矿预测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内蒙大兴安岭南段地质构造与成矿 被引量:55
16
作者 张喜周 张振邦 《矿产与地质》 2003年第z1期298-301,共4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段控岩控矿构造体系的发生和演化及其对成矿作用控制的探讨,认为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具有更大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 区域大地构造 成矿预测 弧形构造带 构造控矿 大兴安岭南段 内蒙古
下载PDF
黔西南水银洞层控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研究 被引量:60
17
作者 夏勇 张瑜 +4 位作者 苏文超 陶琰 张兴春 刘建中 邓一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73-1482,共10页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核部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制。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出现去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的Au-As...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核部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制。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出现去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的Au-As-Hg-Tl元素组合。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和较高压力和富挥发份的特点,均一温度在220℃左右,盐度在6%NaCl左右,压力为160±40MPa。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高压和富挥发份促使成矿流体从深部迁移至控矿背斜核部,并由于构造作用挥发份的快速逃逸,压力骤降,促使流体快速卸载,金快速沉淀,形成水银洞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根据找矿标志及成矿和找矿模型,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使水银洞金矿新增储量数十吨,并且预示该类型金矿找矿远景巨大,已经成为黔西南第一个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卡林型金矿床 成矿模式 成矿预测 水银洞 黔西南
下载PDF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9
18
作者 王登红 徐志刚 +22 位作者 盛继福 朱明玉 徐珏 袁忠信 白鸽 屈文俊 李华芹 陈郑辉 王成辉 黄凡 张长青 王永磊 应立娟 李厚民 高兰 孙涛 付勇 李建康 武广 唐菊兴 丰成友 赵正 张大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76-2191,共16页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研究,编制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指导了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了全国单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和成矿规律编图方法,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扎实了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了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成矿学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种成矿规律 区域成矿规律 潜力评价 成矿预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锰矿资源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59
19
作者 阴江宁 肖克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4-1437,共14页
锰矿是目前中国紧缺矿产,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和成果,对全国锰矿资源进行了现状分析和潜力预测。中国锰矿形成的主要大地构造部位包括:"1大陆边缘浅海;2台内裂陷带(如华北地台之燕辽沉降带);3造山带中裂陷海槽等。中国锰... 锰矿是目前中国紧缺矿产,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和成果,对全国锰矿资源进行了现状分析和潜力预测。中国锰矿形成的主要大地构造部位包括:"1大陆边缘浅海;2台内裂陷带(如华北地台之燕辽沉降带);3造山带中裂陷海槽等。中国锰矿以泛扬子周边地区最为发育,桂西南、湘黔渝为主要富集区。中国锰矿床的古地理展布表明,具有重大工业价值的锰矿床均形成于海相环境中,并主要为碳酸锰矿床。今后具有找矿潜力的锰矿类型主要有:海相沉积型和风化壳型,另外,海相火山岩型和陆相沉积型也有一定的潜力。依据大地构造背景与成锰盆地性质之间的关系,将中国锰矿划分为10个Ⅲ级成矿带,14个成矿远景区,对其主要含锰层位、成矿特征、主攻类型、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点找矿部署区建议,可为国家锰矿找矿突破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资源潜力 成矿预测 中国
下载PDF
隐伏矿体三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 被引量:57
20
作者 袁峰 李晓晖 +6 位作者 张明明 周涛发 高道明 洪东良 刘晓明 汪启年 朱将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0-643,共14页
开展三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当前隐伏矿体找矿勘探的实际需要,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隐伏矿体三维综合信息定量预测流程和方法。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及地质数据库管理、三维地质... 开展三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当前隐伏矿体找矿勘探的实际需要,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隐伏矿体三维综合信息定量预测流程和方法。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及地质数据库管理、三维地质建模及地球物理数据融合、地质特征空间分析及控矿因素提取、多维多元控矿信息融合及预测信息集构建、隐伏矿体三维定位定量预测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方法综合了地质体三维建模、多维空间分析技术、地球物理方法以及预测方法,因此可有效提高三维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在宁芜盆地分别针对矿田和矿区尺度,开展了中、大比例尺的三维成矿预测实例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显示该方法体系可有效地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定位定量预测,能够服务于今后的新老矿区隐伏矿体找矿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矿体 三维 成矿预测 空间分析 数据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