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波谱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沈海林 沈纪芳 +5 位作者 秦颂兵 芮春朵 唐健 许昌韶 周菊英 刘国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于照射后1个月均行MRI及1HMRS检查,分析NAA、Cho和Cr等信号强度改变,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各组大鼠在行1HMRS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大脑后分两侧大脑半球,一侧大脑半球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查,另一侧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所有被检查大鼠的大脑MRI均未见异常表现;各照射组大鼠大脑的NAA/Cr、Cho/Cr和NAA/Cr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1HMRS来监测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内的NAA、Cho和Cr的浓度变化,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就可检测出脑组织的代谢异常,并能反映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脑组织内超微结构改变,且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病情发展作出准确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质子磁共振波谱 病理学 氮乙酰门冬氨酸 胆碱 肌酸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 成年sd大鼠 病理对照研究
下载PDF
环孢素对大鼠同种胚胎后肾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剑 郑树森 +4 位作者 梁廷波 谢海洋 沈克震 冯晓文 金雯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对胚胎后肾在同种异体成年大鼠体内生长发育及功能发挥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组60只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SD大鼠按照使用CsA与否以及移植不同时期(孕后第15、16、17天,E15、E16、E17)的胚胎后肾随机分为6组(E15CsASD、E16Cs... 目的探讨环孢素对胚胎后肾在同种异体成年大鼠体内生长发育及功能发挥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组60只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SD大鼠按照使用CsA与否以及移植不同时期(孕后第15、16、17天,E15、E16、E17)的胚胎后肾随机分为6组(E15CsASD、E16CsASD、E17CsASDE15SD、E16SD、E17SD),每组10只,对照组30只SD大鼠同法分组,每组5只,宿主肾脏不切除。Lewis大鼠E15后肾移植到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BN大鼠大网膜(E15CsABN和E15BN),按照使用环孢素与否分为2组,每组15只。术后首日起,使用环孢素组受体大鼠以环孢素8mg·kg-1·d-1皮下注射;不使用环孢素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移植后2~4周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后肾功能检查。结果(1)移植后28d,E16SD、E17SD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E16CsASD、E17CsASD组后肾发育良好、无排斥反应;停用CsA后,原先发育良好的E16CsASD、E17CsASD后肾出现排斥反应。(2)移植后28d,E15SD后肾发育良好,无排斥反应,到100d检查时,发生排斥反应;移植后2周,E15BN组后肾即被完全排斥,而E15CsABN组后肾发育完好。E15CsABN组停用CsA后,原先发育完好的后肾被排斥。(3)移植时宿主肾脏不切除而植入后肾,其后肾不发育。(4)E15CsASD组移植后肾湿重、体积均小于E15SD组(分别为t=-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肾移植 胚胎 LEWIS大鼠 内生肌酐清除率 成年sd大鼠 成年大鼠 肾脏切除 皮下注射 移植后 肾功能检查 组织病理学 生排斥反应 CsA 肾发育 生长发育 同种异体 不同时期 生理盐水 器官形成 不同程度 0.05 实验组 对照组
原文传递
β-防御素-2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庆平 姚尚龙 方向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大鼠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前后肺组织β防御素2(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肺组织BD2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大鼠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前后肺组织β防御素2(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肺组织BD2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大鼠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4h后,经气管内注入PA复制肺部感染模型。对照组中大鼠无需机械通气,直接气管内接种PA复制肺部感染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测定大鼠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组重度肺组织病理变化大鼠占4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P<0.05)。机械通气组中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上调在3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机械通气组接种PA6h后血培养阳性率为40.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6.7%(P<0.05)。机械通气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A培养阳性率持续为100.0%,而对照组从3h的100.0%降至24h的33.3%(P<0.05)。对照组存活率为80.0%,机械通气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上调水平的下降可能与VAP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Β-防御素-2 相关性肺炎(VAP)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蛋白质表达 肺组织病理变化 铜绿假单胞菌 成年sd大鼠 蛋白免疫印迹 感染模型 对照组 气管内注入 肺部感染 发生机制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影响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GAP-43m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志利 康军 +3 位作者 王琳 王静 惠延年 胡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02-906,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上GAP-43基因的变化,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nyeurotrophicfacto,rCNTF)和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denovirallydeliveredbrain-dreivedneurotrophicfacto,rAd-BDNF)对视网膜...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上GAP-43基因的变化,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nyeurotrophicfacto,rCNTF)和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denovirallydeliveredbrain-dreivedneurotrophicfacto,rAd-BDNF)对视网膜上GAP-43mRNA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球后2mm处作视神经夹伤模型,经巩膜玻璃体腔内注射微量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aphicfactor,sNFs),应用原位杂交法观察视网膜的GAP-43mRNA的变化。结果: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上仅在节细胞层检测到少数细胞存在GAP-43mRNA杂交信号,对照组和CNTF治疗组视神经夹伤后1wk内可观察到视网膜神经节层中存在较强的GAP-43mRNA杂交信号,伤后2wk时已减弱至伤前,Ad-BDNF治疗组在视神经夹伤后4wk内在视网膜上均能观察到GAP-43mRNA的杂交信号,其中在夹伤后1~2wk时杂交信号相对较强。结论:视神经夹伤能上调视网膜上GAP-43mRNA表达,玻璃体腔内注射Ad-BDNF在伤后4wk内均能上调视网膜上GAP-43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生长相关蛋白-43 视神经 夹伤 GAP-43mRNA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后视网膜 视神经 夹伤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表达变化 玻璃体腔内注射 成年sd大鼠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松筠 杨晓光 +2 位作者 张若青 刘文淑 杨天祝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及胰岛素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治疗组,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分析成模第3月末及第6月末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结...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及胰岛素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治疗组,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分析成模第3月末及第6月末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可见突触变性,突触密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显著减低,突触间隙宽度显著增宽。6月组较3月组更加严重。治疗组仅6月时有显著改变,但较糖尿病6月组明显轻微。结论糖尿病可导致大鼠海马突触数量减少、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预防、延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突触 超微结构观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 胰岛素治疗 超微结构改变 成年sd大鼠 突触后致密物 正常对照组 形态计量学 结构参数 透射电镜 间隙宽度 形态结构 治疗组 触变性
下载PDF
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再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世亭 朱宁喜 +4 位作者 李心远 潘庆刚 海舰 王旭辉 刘忠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2-315,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眼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功能不能恢复.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在临床上成功修复了动眼神经损伤,尽管仅是个案报道,功能恢复也不够理想,但这使人们重新对颅神经损伤后再生和功能修复产生了信心.尤其是近年来,随...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眼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功能不能恢复.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在临床上成功修复了动眼神经损伤,尽管仅是个案报道,功能恢复也不够理想,但这使人们重新对颅神经损伤后再生和功能修复产生了信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学、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组织学检查技术的进步,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迄今尚未阐明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规律,临床尚缺乏有效的修复技术.因此,作者试图通过研究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来探索动眼神经再生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损伤 再生规律 成年sd大鼠 神经功能修复 动眼神经再生 显微外科技术 颅神经损伤 神经放射学 神经组织学 组织学基础
原文传递
环氧化酶-2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骞 彭靖 +2 位作者 张祥华 郭应禄 金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对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BPH模型(B组)和BPH+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C组),每组12只。5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重量和组织学变化,ki67免疫染色及TUNE...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对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BPH模型(B组)和BPH+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C组),每组12只。5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重量和组织学变化,ki67免疫染色及TUNEL染色测定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法检测COX2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3组大鼠前列腺指数分别为1.70±0.09,1.88±0.17和1.74±0.16,B组显著大于A组和C组(P<0.05);光镜显示B组前列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C组上皮细胞明显萎缩;A组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018±0.007和0.007±0.002,B组为0.025±0.006和0.010±0.004,C组为0.017±0.006和0.006±0.003,B组增殖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3组上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015±0.004、0.013±0.003和0.019±0.005,C组较A组和B组显著增高(P<0.05);B组较A组和C组COX2和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多,TGFβ1表达显著减少(P<0.05),3组间bF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大鼠BPH组织中表达上调。COX2可能通过调节生长因子表达,影响前列腺细胞增殖及凋亡,参与BPH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 环氧化酶-2(COX-2) 机理研究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选择性COX-2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EGF) TGF-β1表达 TUNEL染色 成年sd大鼠 PCR法检测 免疫组化染色 转化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增生 mRNA表达 组织学变化
原文传递
成年SD大鼠心肌原代成纤维细胞分离及培养的优化方案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美丽 刘丹 +2 位作者 刘艳霞 田孝祥 闫承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7期5223-5226,5236,共5页
目的:摸索及优选成年SD大鼠心肌原代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成年SD大鼠心脏剪成小组织块,采用以下四种方案(A:0.08%胰酶+0.1%胶原酶II消化15 min,B:0.2%胶原酶II消化15 min,C:0.2%胶原酶II消化60min,D:0.2... 目的:摸索及优选成年SD大鼠心肌原代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成年SD大鼠心脏剪成小组织块,采用以下四种方案(A:0.08%胰酶+0.1%胶原酶II消化15 min,B:0.2%胶原酶II消化15 min,C:0.2%胶原酶II消化60min,D:0.2%胶原酶II消化90 min)提取成年大鼠心脏原代成纤维细胞,再通过差速贴壁分离方法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并进行Vimentiin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荧光鉴定;采用台盼兰染色对培养的原代成纤维细胞存活率进行鉴定;采用细胞计数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趋势进行鉴定。结果:四种方法均能培养成纤维细胞,但单酶消化60 min可一次性提取较多细胞,并且细胞状态佳,3 d即可传代。72 h成纤维细胞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高达97%。台盼兰染色可见其细胞死亡率明显降低,并且细胞计数可见细胞生长状态极佳。结论:单酶消化60 min是提取成年SD大鼠心肌原代成纤维细胞的高效、快速、稳定的实验方法,为心脏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细胞学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sd大鼠 原代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原文传递
血红素氧合酶-1减轻老龄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科 王学浩 +4 位作者 张峰 李相成 钱晓峰 范烨 成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提高老龄大鼠供肝的抗氧化能力,观察其能否减轻老龄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老龄SD大鼠为供者,成年SD大鼠为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供者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血晶素;对照组:供者供肝切取... 目的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提高老龄大鼠供肝的抗氧化能力,观察其能否减轻老龄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老龄SD大鼠为供者,成年SD大鼠为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供者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血晶素;对照组:供者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受者肝移植后3、6、12、24、48 h分别取移植肝组织,检测抗氧化酶、抗氧化剂、凋亡细胞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维生素E、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丙氨酸转氨酶(ALT)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另外,实验组较对照组凋亡细胞数量减少,BCL-2表达增加,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表达降低。结论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可以减轻老龄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老龄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血红素氧合酶1 BCL-2表达 半胱氨酸蛋白酶 成年sd大鼠 丙氨酸转氨酶 腹腔注射 供肝切取 抗氧化能力 对照组 实验组 生理盐水 抗氧化酶 抗氧化剂 表达情况
原文传递
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学兵 姚尚龙 +2 位作者 佘守章 许立新 董源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9),分别接受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手术(CCI组)和假手术(Sham组).手术前、后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并测定右后肢热刺激抬脚潜伏... 目的:研究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9),分别接受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手术(CCI组)和假手术(Sham组).手术前、后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并测定右后肢热刺激抬脚潜伏期(PWTL)、电刺激抬脚阈值(PWET)的变化,于术后14天取大鼠L4/5右侧脊髓,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CCI组和Sham组Cx43表达的差异.结果:CCI组大鼠表现为行走步态异常,与Sham组相比CCI组术后5~14天疼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Sham组Cx43扩增产物量极少,而CCI组L4/5 Cx43扩增产物量约为Sham组的3倍.结论: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Cx4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提示脊髓缝隙连接可能在慢性病理性痛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缝隙连接蛋白43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成年sd大鼠 基因表达变化 慢性神经痛 Cx43表达 实验研 Β-肌动蛋白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内皮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海波 梅举 +1 位作者 张宝仁 黄盛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9,i001,共4页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诱导其向内皮分化,为组织工程研究作准备。方法 成年SD大鼠,应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为1.077 g/ml)将长骨骨髓经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收集中层的单个核细胞,加入诱导培养基并置于纤维...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诱导其向内皮分化,为组织工程研究作准备。方法 成年SD大鼠,应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为1.077 g/ml)将长骨骨髓经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收集中层的单个核细胞,加入诱导培养基并置于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上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细胞百分率及Ⅷ因子、CD31、Lecti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细胞呈圆形、纺锤形单层融合贴壁生长;Ⅷ因子、CD31、Le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透射电镜示细胞具有内皮特征性的Weibel Palade小体。结论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较高纯度的BMSCs,经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具有血管内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Weibel-Palade小体 实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密度梯度离心 淋巴细胞分离液 流式细胞仪检测 导向 组织工程研究 成年sd大鼠 细胞生长状况 透射电镜观察 诱导分化 CD31 单个核细胞 纤维连接素
下载PDF
PPARs、NF-κB及SOD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巩鹏 许海波 +1 位作者 张嘉宁 王忠裕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6-507,共2页
本实验检测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中PPARs、NF-κB及SOD的表达,明确它们在梗阻性黄疸肝脏损害中的作用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健康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7天组、胆道结扎(bile duct ligation BDL)7天组、sh... 本实验检测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中PPARs、NF-κB及SOD的表达,明确它们在梗阻性黄疸肝脏损害中的作用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健康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7天组、胆道结扎(bile duct ligation BDL)7天组、sham19天组和BDL19天组,每组30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PPARS NF-ΚB 肝脏损害 大鼠肝脏 SOD 成年sd大鼠 实验检测
原文传递
不同干预措施对大鼠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立中 李士通 +3 位作者 王莹恬 汪正平 庄心良 徐国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9-583,共5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咪达唑仑及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6只,随机分4组:咪达唑仑组(CPBMZ组)、咪达唑仑+PDTC组(CPBPDTC组)、异丙酚组(CPBPRO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Sha... 目的观察异丙酚、咪达唑仑及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6只,随机分4组:咪达唑仑组(CPBMZ组)、咪达唑仑+PDTC组(CPBPDTC组)、异丙酚组(CPBPRO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Sham组不实施CPB。CPBPROP组腹腔注射异丙酚、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其它三组腹腔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行麻醉诱导, CPBPDTC组转流前30 min腹腔注射PDTC 100 mg·kg-1。CPB转流量为100 ml·kg-1·min-1,转流时间60 min。分别于转流前(T1)、转流结束时(T2)及停转流后60 min(T3)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T1、T3时呼吸指数(RI),测定中性粒细胞(PMN)CD11b表达。CPB后60 min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MN计数、IL-8及总蛋白浓度,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CPBMZ组T3时RI高于T1(P<0.01)。与CPBMZ组相比,其它三组BALF中PMN计数、IL-8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CPBMZ组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最重。各组间及组内PMN上CD11b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和PDTC能减轻CPB后ALI,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和抑制PMN肺内积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咪达唑仑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心肺转流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成年sd大鼠 急性肺损伤 体外循环后 干预措施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原文传递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逃避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刚 舒斯云 +1 位作者 包新民 常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2期254-256,共3页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纹状体边缘区是新近发现的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一个亚区,其学习记忆功能是否和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区别?目的:比较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区在学...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纹状体边缘区是新近发现的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一个亚区,其学习记忆功能是否和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区别?目的:比较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区在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作用及地位,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和海马在逃避性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别。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7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随机分成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25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30只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10只。应用Y迷宫训练大鼠后24h,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以10g/L海人藻酸0.1~0.2μL损毁大鼠双侧纹状体边缘区;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以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仅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浅层的皮质组织。手术在第2次筛选的次日进行。术后5d观察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的行为表现(30次迷宫测试中,正确次数≥15即为学习记忆能力正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组别大鼠手术前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结果: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实验过程中有3只死亡,还有32只因未能被准确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到纹状体边缘区而被淘汰,最后共有40只大鼠进入分析,其中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11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9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①手术后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数据的正确次数低于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边缘区 成年sd大鼠 学习记忆功能 海马结构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逃避 穹窿海马伞 神经科学研究所 迷宫学习
下载PDF
甲状腺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冬梅 《社区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探讨甲状腺素对胰岛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Ⅰ正常对照组:NS 10ml/ (kg·d) ;Ⅱ低剂量组:甲状腺素10 0 μg/ (kg·d) ;Ⅲ高剂量组:甲状腺素...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探讨甲状腺素对胰岛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Ⅰ正常对照组:NS 10ml/ (kg·d) ;Ⅱ低剂量组:甲状腺素10 0 μg/ (kg·d) ;Ⅲ高剂量组:甲状腺素6 0 0 μg/ (kg·d) ;ig ,每天一次,连续用药14d ,取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游离T3 、游离T4的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Ⅱ组和Ⅲ组血清游离T3 、游离T4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Ⅲ组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甲状腺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内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功能 甲状腺素 放射免疫分析法 血清胰岛素水平 细胞内分泌功能 显著性差异 成年sd大鼠 空腹血糖水平 血清游离T3 游离T4 正常对照组 葡萄糖氧化 连续用药 酶法测定 抑制作用 低剂量 高剂量 升高
下载PDF
高温对大鼠重型脑挫裂伤的病理学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立新 刘运生 +2 位作者 李玉斌 罗超 赵贤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重型脑挫裂伤时高温对其脑组织病理学方面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与脑外伤后高温组,根据Feeney法制备大鼠重型脑挫裂伤模型.其中108只(每组取36只),各组按处死时点(伤后4 h、12 h、24 ... 目的探讨大鼠重型脑挫裂伤时高温对其脑组织病理学方面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与脑外伤后高温组,根据Feeney法制备大鼠重型脑挫裂伤模型.其中108只(每组取36只),各组按处死时点(伤后4 h、12 h、24 h、3 d、5 d、7 d)分为6个亚组,用光照法达到肛温38.5℃~39.5℃;余36只(各组12只)按处死时点(处死前4 h、24 h),各组分为2个亚组,处死前1 h注射伊文氏蓝;取伤灶周边脑组织进行水含量、伊文氏蓝及电镜检测. 结果外伤后脑组织水含量于第1 d达高峰,第3 d仍持续,在第5 d下降,第7 d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而高温组在第5 d仍持续,第7 d仍高于正常;组间各时间点比较,高温组明显高于脑外伤组;伊文氏蓝在伤后4 h达高峰,且高温组明显高于脑外伤组. 结论脑外伤后高温可加重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的破坏,并阻止或延迟脑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挫裂伤 病理学影响 高温 脑组织病理学 成年sd大鼠 脑挫裂伤模型 伊文氏蓝 脑外伤后 组织水含量 显著性差异 电镜检测 血脑屏障 ey法 24h 脑水肿 脑损伤 手术 时点 高峰
下载PDF
成年SD大鼠嗅球中几种蛋白的免疫组化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照萍 叶树明 +1 位作者 杜继曾 沈公羽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8,共5页
对成年SD大鼠嗅球中tyrosinehydroxylase、calbindinD-28K、calretinin、parvalbumin及olfactorymarkerprotein几种蛋白进行了免疫组化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tyrosinehydroxylase主要出现在嗅球的小球层,在外网织层有很少的阳性细胞;calb... 对成年SD大鼠嗅球中tyrosinehydroxylase、calbindinD-28K、calretinin、parvalbumin及olfactorymarkerprotein几种蛋白进行了免疫组化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tyrosinehydroxylase主要出现在嗅球的小球层,在外网织层有很少的阳性细胞;calbindinD-28K主要出现在小球层,在外网织层和内网织层很少;calretinin在小球层、外网织层、僧帽细胞层、内网织层、粒细胞层都有分布,嗅神经层无阳性;parvalbumin在外网织层最明显,僧帽细胞层中有少量,在小球层很少;olfactorymarkerprotein只出现在嗅神经层和小球层.此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接近,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sd大鼠 嗅球 tyrosine hydroxylase CALBINDIN D-28K CALRETININ PARVALBUMIN olfactory marker protein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时效性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飞 邢琪 +3 位作者 魏明海 陈一曲 刘天庆 马学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91-2093,2097,共4页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移植时效性。方法:实验于2003-07/08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实验室完成。①取孕14 ̄16d的大白鼠1只...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移植时效性。方法:实验于2003-07/08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实验室完成。①取孕14 ̄16d的大白鼠1只,引颈处死,剖腹,取出胎鼠,钳取大脑皮质及皮质下脑室旁的脑组织,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②将3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损伤对照组、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每组10只。3组大鼠均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早期移植组、延期移植组大鼠分别在伤后3d及3周移植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元特异性蛋白。结果:脊髓损伤建模实验纳入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双后肢的功能恢复情况: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期移植组表现尤为显著。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细胞移植后五六天即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二三周后可出现爬行,4周后后肢活动活跃;损伤对照组大鼠的瘫痪肢体无任何恢复。②移植4周后早期移植组大鼠移植区脊髓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脊髓移植区肉眼可见有增生的组织充填,镜下有大量新生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阳性染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早期移植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移植修复 同种异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时效性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成年sd大鼠
下载PDF
经保存的大鼠胚胎后肾同种腹腔内移植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徐剑 郑树森 +4 位作者 梁廷波 谢海洋 沈克震 冯晓文 金雯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0-302,i001,共4页
目的建立胚胎后肾大网膜内移植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在受者体内生长、发育情况。方法取孕16d(E16)和17d(E17)的SD大鼠胚胎,切取胚胎后肾,以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保存3d,然后移植到切除单侧肾脏的成年SD大鼠的大网膜内,另设未经... 目的建立胚胎后肾大网膜内移植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在受者体内生长、发育情况。方法取孕16d(E16)和17d(E17)的SD大鼠胚胎,切取胚胎后肾,以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保存3d,然后移植到切除单侧肾脏的成年SD大鼠的大网膜内,另设未经保存的E16胚胎后肾直接移植对照组。术后给予环孢素A皮下注射,术后3~4周后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术后8周,切除受者自体肾脏,观察移植后肾的组织学形态,测定后肾功能。结果移植后3周,移植后肾肾单位、集合管及输尿管的结构正常,组织中少有淋巴细胞浸润,电镜显示移植后肾发育的肾血管球细胞及基底膜、近端肾小管、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移植后8周,移植后肾的湿重、体积、分泌尿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16、E17胚胎后肾大网膜内移植,并辅以环孢素A皮下注射,可以形成器官,并发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胚胎 移植模型 保存 腹腔内 内生肌酐清除率 同种 成年sd大鼠 淋巴细胞浸润 细胞超微结构 皮下注射 环孢素A 移植后 酮戊二酸盐 组织学形态 血管球细胞 近端肾小管 远端肾小管 网膜内 大鼠模型 体内生长 发育情况 HTK液
原文传递
再植肢体不同时间主要静脉闭塞对其成活的影响
20
作者 袁锋 俞光荣 +2 位作者 蔡宣松 徐伟国 陆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再植肢体不同时间主要静脉闭塞对其成活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2 5只,按大腿离断再植术后股静脉切断的时间随机分成5组,即2、3、4、6和8d组,每组5只。股静脉切断后对再植肢体进行肉眼观察、皮温测量和血管造影检... 目的 研究大鼠再植肢体不同时间主要静脉闭塞对其成活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2 5只,按大腿离断再植术后股静脉切断的时间随机分成5组,即2、3、4、6和8d组,每组5只。股静脉切断后对再植肢体进行肉眼观察、皮温测量和血管造影检查。 结果 2 d组静脉回流严重受阻,未见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再植肢体坏死。3d组再植肢体的股静脉少量充盈,近侧有逐渐增多的侧支血管,但通过再植平面者稀少,再植肢体均发生大部分坏死。4 d组股静脉切断后早期常存在暂时性再植肢体供血不足现象,但再植肢体能成活。6 d和8d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再植肢体静脉回流逐渐改善。2 d和3d组测量缺血肢体术前和术后温差在4 .5℃以上、肌肉的毛细血管密度少于30 / mm2 、毛细血管肌纤维率少于0 .2、血管造影评分少于0 .1的再植肢体常最终坏死。 结论 大鼠断肢再植术后3d内如主要静脉阻断,再植肢体将发生坏死;4 d后再植肢体可以依靠新生侧支血管的静脉回流得以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 不同时间 成活 成年sd大鼠 血管造影检查 静脉回流 侧支血管形成 毛细血管密度 再植术后 股静脉 方法选择 肉眼观察 皮温测量 肢体坏死 部分坏死 供血不足 缺血肢体 暂时性 再植肢 肌纤维 新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