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宏伟 乔振华 +5 位作者 任文英 鹿育晋 朱镭 张丽 张政 王转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4,共2页
应用MTT法分析了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 60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HL 6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 ,其IC5 0值分别为 0 2 9g/L和 1 0 1g/L ,并且对HL 60细... 应用MTT法分析了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 60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HL 6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 ,其IC5 0值分别为 0 2 9g/L和 1 0 1g/L ,并且对HL 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 -效应和时间 -效应关系。这一结果表明 ,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可显著地抑制HL 60细胞的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抑制剂 HL-60细胞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HML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晓雄 达万明 +4 位作者 李红华 赵瑜 王全顺 王书红 朱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4-396,共3页
为了探讨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refractoryandrelapsedacutemyeloidleukemia)的疗效,本研究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宾50mg,静脉点滴,30分滴完,第1-5天;阿糖胞苷1000mg/m2,静脉点滴,第1-5天;GCSF150-300μg皮下注射第0-... 为了探讨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refractoryandrelapsedacutemyeloidleukemia)的疗效,本研究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宾50mg,静脉点滴,30分滴完,第1-5天;阿糖胞苷1000mg/m2,静脉点滴,第1-5天;GCSF150-300μg皮下注射第0-5天)治疗27例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中难治性AML10例,复发AML17例。结果表明:27例患者中,13例难治和复发AML达完全缓解(CR率48.2%),4例达部分缓解(PR率14.8%),总有效率63.0%。CR的患者中有3例已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3例均处于无病存活状况,其中存活最长的20个月,仍处于CR期。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异常。结论:FLAG方案对部分难治和复发AML仍有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用于治疗对其他化疗方案无效的难治和复发AML,并为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G方案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第4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纪要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世伦 李敬东 +4 位作者 刘霆 克晓燕 董菲 董陆佳 楼方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4-468,共5页
关键词 第45届 美国 血液学 会议纪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多发 治疗
原文传递
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105例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洁 黄沪涛 杨海龙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年第2期120-121,150,共3页
[目的]收集国内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病例报告,分析其致病特点,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2000—2016年报告的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病例,对白血病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工种、苯累... [目的]收集国内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病例报告,分析其致病特点,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2000—2016年报告的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病例,对白血病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工种、苯累计接触年限、潜隐期、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报道36篇,去除重复或重要信息缺失报道11篇,实际纳入分析25篇,共计报告105例。白血病类型包括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56例(占5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占15.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1例(占29.5%),毛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1例。性别构成上,男性59例(占56.2%),女性46例(占43.8%)。发病年龄19~66岁,其中20~40岁者86例(占81.9%)。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为<0.5~1 196.2 mg/m3,其中<3.25 mg/m3 26例(占30.2%),<6 mg/m3 31例(占36.0%),<100 mg/m356例(占65.1%),<300 mg/m3 83例(占96.5%)。苯累计接触年限5月~31年,主要在10年以下,占79.1%。工种构成比例上,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喷漆(或制漆)27例(占25.7%)、制鞋21例(占20%)、印刷10例(占9.5%)。[结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职业性苯暴露所致白血病的主要类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占相当比例。接触低浓度苯者占相当比例,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肿瘤 白血病 文献综述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白血病 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基因表达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洁 叶芳 +2 位作者 李国霞 乔振华 马东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初发AML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WT1、P53、DNMT3A、NPM1、PML/RARa、FLT3-ITD、...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初发AML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WT1、P53、DNMT3A、NPM1、PML/RARa、FLT3-ITD、C-KIT、AML1/ETO、TET2、ASX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中WT1阳性最常见(69.1%),其次为AML1/ETO阳性(24.5%)、NPM1阳性(14.9%)、FLT3-ITD突变阳性(14.9%);其中,1个基因阳性者最常见,占46.8%,2个基因阳性者占28.7%,3个及以上基因阳性者占20.2%;DNMT3A、NPM1多表达于AML-M4,C-KIT、AML1/ETO阳性多见于AML-M2;APL患者PML/RARa融合基因占100%,其中同时FLT3-ITD突变者3例,占27.27%;94例AML患者中,65例WT1表达阳性,其中19例初诊阴性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WT1增高而呈复发或复发倾向;另外46例初发时WT1升高患者经诱导治疗后34例获得第1次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并且WT1降低。结论基因表达在AML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胎盘多肽与rhG-CSF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军 朱红倩 +2 位作者 郭鹏翔 王清 陈驰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0期1569-1570,共2页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PPs)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非老年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10月初诊、巩固治疗的Ⅰ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共113例。通过不同剂量rhG-CSF分组及联用或不联用胎...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PPs)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非老年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10月初诊、巩固治疗的Ⅰ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共113例。通过不同剂量rhG-CSF分组及联用或不联用胎盘多肽,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骨髓有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恢复程度。结果胎盘多肽及rhG-CSF可促进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及缩短ANC恢复时间,且两者联用效果优于单用此两种药物;联用胎盘多肽可降低rhG-CSF使用剂量且取得相同疗效,而rhG-CSF副作用则明显减轻。结论胎盘多肽联用rhG-CSF可减轻非老年性成人AML患者经济负担、提高rhG-CSF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使此类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胎盘多肽注射液 rhG—CSF 联合
原文传递
CD7^+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承璐雅 王伟光 +1 位作者 庄静丽 邹善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第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CD7抗原 免疫学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关于《PARP抑制剂相关性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随机对照试验的安全性荟萃分析和WHO药物警戒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的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曾靖 尹如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7期128-132,共5页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在多个瘤种,特别是卵巢癌中显示出确切的有效性和可靠的安全性。然而,一些罕见和迟发的不良事件,包括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急性髓细胞性...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在多个瘤种,特别是卵巢癌中显示出确切的有效性和可靠的安全性。然而,一些罕见和迟发的不良事件,包括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病例的出现提示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必须提高警惕。由于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Morice等通过系统回顾和安全性荟萃分析,以评估与PARP抑制剂相关的MDS和AML的发生风险和发病率。并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药物警戒数据库(VigiBase)进行分析,了解与PARP抑制剂相关的MDS和AML病例的临床特征。笔者对该研究进行了解读,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PARP抑制剂迟发性血液毒性并及时识别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抑制剂 异常增生综合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3 位作者 王红祥 李秋柏 吕建 邹萍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39-542,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刺激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相应MLR体系上清液中的IDO活性。结果显示,在2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7例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上有IDO的表达;白血病细胞上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的IDO活性能阻抑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它可能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T淋巴细胞 1-甲基色氨酸 免疫逃逸
下载PDF
CD19、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RUNX1-RUNX1T1^+突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忠利 张凤 +1 位作者 黄保军 潘少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表达淋系抗原CD19、CD56的RUNX1-RUNX1T1^+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表达淋系抗原CD19、CD56的RUNX1-RUNX1T1^+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200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淋系抗原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和总生存率(OS)的关系;对照分析RUNX1-RUNX1T1^+患者中CD56^+和CD56^-以及CD19^+和CD19^-患者在CR1和OS的区别。结果:在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初诊时CD56^+患者具有较低的CR1(P<0.05)。CD19^+患者CR1较CD19^-患者高(P<0.05)。CD56^+患者的OS率显著低于CD56^-患者(P<0.05)。CD19^+患者的OS与CD19^-患者的OS率无显著差异。结论: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骨髓CD56^+提示预后不良,CD19^+仅与CR1相关,与O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RUNX1-RUNX1T1 CD19 CD56 总生存率
下载PDF
CAG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茫桔 马明信 +7 位作者 王颖 岑溪南 许蔚林 董玉君 李渊 邱志祥 欧晋平 任汉云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r)与小剂量AA方案组合(CAG方案),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率(CR)及总体生存(OS)、无病生存(DFS)时间的影响,并试图通过预后因素分析,确定CAG方案的最佳适合人群。方法21...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r)与小剂量AA方案组合(CAG方案),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率(CR)及总体生存(OS)、无病生存(DFS)时间的影响,并试图通过预后因素分析,确定CAG方案的最佳适合人群。方法21例AML患者采用CAG预激方案治疗,即阿糖胞苷(Ara—C)10ms/m2,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1~14天。阿克拉霉素(ACR)5~7ms/m2,静脉注射,每天1次,第1~8天。G-CSF200斗吕/m2,皮下注射,每天1次,在Ara-C之前12h给予。结果CAG方案在21例AML患者中总CR率66.7%(14/21),60岁以上患者CR率87.5%(7/8),难治复发患者CR率60.0%(9/1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AML患者CR率83.3%(5/6)。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与低下至明显活跃患者CR率分别为33.3%(3/9)、91.7%(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1例AML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50d,2年生存率为30.6%,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65d。难治或复发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35d。高危核型与标危、良好核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40d、620d(P=0.00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与低下至明显活跃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321d、620d(P=0.05)。21例患者中性粒细胞(ANC)〈1.0×109/L的中位时间8d,持续发热中位时间3.5d,按WHO的毒性标准〉2级的感染发生率为42.9%,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CAG预激方案可能提高难治复发AML、老年AML及继发于MDS的AML的CR率,延长难治复发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发病时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患者及具有预后不良核型患者不能从CAG方案获益,应尝试其他方案治疗。CAG方案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严重感染发生率低,对于不耐受传统强烈化疗的患者值得考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糖胞苷 阿克拉霉素
原文传递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亚哲 刘艳荣 +6 位作者 主鸿鹄 吴红红 曹晖 常艳 郝乐 江滨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51-556,共6页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的方法和预后意义。采用4色标记的5组抗体组合确定初治患者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敏感的LAIP进行追踪MRD,共检测了随访95例AML患者的601份骨髓标本。以患者...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的方法和预后意义。采用4色标记的5组抗体组合确定初治患者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敏感的LAIP进行追踪MRD,共检测了随访95例AML患者的601份骨髓标本。以患者LAIP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2倍标准差的定为MRD(+),低于此值的为MRD(-)。结果发现:以开始诱导化疗后半年内每2个月分为3组,3组中MRD(+)患者与MRD(-)患者之间的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3-4个月和5-6个月MRD(+)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是11、11.5和11个月,MRD(-)组均未达中位生存期(p<0.05)。进一步比较诱导缓解后与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MRD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发现这两个时间点MRD(+)组和MRD(-)组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7.14%与0%和91.67%与2.27%(p=0.000和p=0.000)。结论:多参数FCM检测MRD能够有效预测复发,治疗后应连续进行MRD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残留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
下载PDF
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DC-CIK细胞预防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毅 易海 +8 位作者 范方毅 付利 邓涛 刘阳阳 张玲 陈健 孙薏 钟国成 邵文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探讨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对于预防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方法实验组:选取初治AML CR1期、自愿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D... 目的探讨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对于预防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方法实验组:选取初治AML CR1期、自愿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DC-CIK细胞治疗的患者32名,采用常规预处理方案,于移植+5—+10 d将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DC-CIK细胞回输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测定DC-CIK细胞各指标情况;对照组:选取同期未采用DC-CIK细胞治疗的AML CR1期移植患者21名;观察、比较2组患者造血恢复情况、移植相关不良反应,评估3年总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患者CIK经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DC致敏后,CD3+CD8+和CD3+CD56+细胞比例分别为(80.1±3.3)%和(37.1±4.5)%,较对照组[(56.1±3.8)%和(18.1±3.1)%]均有所上调(P<0.05),分泌IFN-γ的水平为(3 985.4±223.1)pg/ml,较对照组[(1 688.5±162.1)pg/ml]明显升高(P<0.05),除一过性发热、寒颤外,无其他不良反应。造血恢复情况、移植相关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经DC-CIK细胞输注,3年的总生存率为75.0%(24/32),较同期未使用荷载白血病抗原DC-CIK细胞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DC-CIK细胞用于预防AM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下载PDF
三七皂甙R1抑制PI3K/AKT通路对AML小鼠存活和Caspase-3,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磊 马秋玲 +1 位作者 石琳 吴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SR1对AML模型小鼠肿瘤细胞生长、侵袭、迁移及小鼠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HL-60细胞的方法建立AML小鼠模型,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SR110、25和50 mg/kg,1次/d,连续给药1周后,检测其对各组小鼠存活率、肿瘤... 目的:探讨SR1对AML模型小鼠肿瘤细胞生长、侵袭、迁移及小鼠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HL-60细胞的方法建立AML小鼠模型,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SR110、25和50 mg/kg,1次/d,连续给药1周后,检测其对各组小鼠存活率、肿瘤体积及重量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和VEGF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结果:SR110、25和50 mg/kg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r=-0.9994、-0.9952),从而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存活率(P<0.01);SR1能正向调节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P<0.01,r=0.9855),同时负向调节肿瘤组织中迁移相关蛋白VEGF的表达(P<0.01,r=-0.9848);此外,SR1能通过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来剂量依赖性地减少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P<0.01,r=-0.9372、-0.9953)。结论:SR1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增加AML小鼠的存活率,其作用机制与促进Caspase-3表达、抑制VEGF表达及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HL-60细胞 凋亡 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病人TCRζ链基因表达特点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思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吴秀丽 岑东芝 《循证医学》 CSCD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CRζ链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TCRζ链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1型6例,M2型15例,M3型10例)和30例正...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CRζ链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TCRζ链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1型6例,M2型15例,M3型10例)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ζ链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计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TCRζ链表达差异倍数。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TCRζ链表达特点可以分为表达缺失(16%)、表达下降(26%)和表达上升(58%)三种情况。而三种不同亚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之间的TCRζ链表达模式相似。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关定量分析TCRζ链表达水平技术,并首先报道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病人TCRζ链表达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ξ链 实时定量PCR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t(8;21)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军 薛永权 +7 位作者 何海龙 李建琴 宋晓翔 黄益萍 何亚香 张学兰 柴忆欢 朱伶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 t(8;2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 4 1例儿童 t(8;2 1) AML 作了回顾性分析 ,取同期诊治的 19例 t(8;2 1)阴性 AML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形态学、染色体、免疫表型... 目的 了解儿童 t(8;2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 4 1例儿童 t(8;2 1) AML 作了回顾性分析 ,取同期诊治的 19例 t(8;2 1)阴性 AML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形态学、染色体、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等资料。结果 本组 t(8;2 1) AML占同期连续的6 0例儿童急性 AML的 6 8.3% ,其中典型易位 2 9例、变异易位 2例、单纯 8q-各 2例、t(8;2 1)为特征的近四倍体 2例和隐匿易位 6例。 37例 (80 .4 % )为 M2型 AML ,大多有下述形态学改变 :白血病细胞有核凹陷、近核浅染区、胞浆嗜碱性、伴有成熟分化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等 ;有 CD13高表达抗原 ;绘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 2 3例均检出 AML 1/ ETO融合基因转录本 ,包括正常核型的 6例 ;t(8;2 1) AML与对照组相比 ,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 (82 .4 % vs 75 % ,P>0 .0 5 ) ,但复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10 .7% vs 4 1.7% ,P<0 .0 5 )。结论 t(8;2 1) AML 是儿童 AML中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和 M2型有关 ,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t(8 21)染色体易位 儿童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亚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贾永清 滕熔 胡慧仙 《交通医学》 201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以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为模型,探讨亚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作用于HL-60细胞后,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通过光镜及双染流式细胞检测分析细胞... 目的:以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为模型,探讨亚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作用于HL-60细胞后,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通过光镜及双染流式细胞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RT-PCR检测Bcl-2的mRNA的表达。结果:(1)用台盼蓝染色和MTT方法证实亚硒酸钠(>5μmol/L)能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及存活。(2)HL-60细胞经亚硒酸钠处理后,形态学上出现凋亡细胞特征性改变,双染流式细胞检测证实,亚硒酸钠能有效诱导HL-60细胞凋亡。(3)亚硒酸钠处理HL-60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分光光度法显示caspase-3活性升高,凋亡基因Bcl-2的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亚硒酸钠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及存活,且能够诱导其凋亡,抑制率及凋亡率与药物剂量呈相关。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是亚硒酸钠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亚硒酸钠 HL-60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caspase-3 Bcl-2 流式细胞仪检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香红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未治的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中MMP-9和Caspase-3的表达,并...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未治的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中MMP-9和Caspase-3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MMP-9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00%和73.00%,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0%和2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706、35.187,P均<0.001)。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MMP-9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s=-0.615,P<0.001)。结论 MMP-9和Caspase-3蛋白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两者的检测对于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半胱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一体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信义 张雅月 +1 位作者 郎海燕 马薇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5期446-450,共5页
基于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文献分析,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中医药防治AML一体化研究”概念与诊疗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导致AML的前期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以阻止或延缓疾病向AML转化... 基于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文献分析,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中医药防治AML一体化研究”概念与诊疗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导致AML的前期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以阻止或延缓疾病向AML转化;治疗复发难治或耐药AML,提高临床完全缓解率;控制AML相关症状或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制定和优化以AML为中心的中医综合诊疗方案与康复计划,使更多的AML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获益。但到目前为止,“中医药防治AML一体化研究”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尚未被高度重视,现有文献证据级别有限,很难形成被行业领域公认的专家共识或诊疗方案。因而,制定顶层设计方案,开展全国大协作的规范化临床研究是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关键,也是中医药治疗AML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中医药 一体化研究 增生异常综合征 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免疫分型在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M5)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元峰 郑源海 +1 位作者 周艳贞 梅序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9期2520-2521,2523,共3页
目的探讨CD14、CD11b、CD64、CD4在鉴别诊断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4/M5)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在单核细胞相关性AML(M4/M5)中CD14、CD11... 目的探讨CD14、CD11b、CD64、CD4在鉴别诊断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4/M5)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在单核细胞相关性AML(M4/M5)中CD14、CD11b、CD64和CD4的表达率依次为45.4%、46.1%、83.0%和62.4%。与非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比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14、CD11b特异性高(100%和91.8%),CD64敏感性高(83.0%)。结论 CD14、CD11b、CD64、CD4有助于M4/M5与其他AML各亚型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相关髓细胞白血病 CD14 CD11B CD64 CD4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