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7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 被引量:230
1
作者 马军 秦叔逵 沈志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925-934,共10页
1 前言 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 1 前言 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蒽环类药物的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不可或缺,但是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针对骨髓抑制可采用造血刺激因子(G-CSF、EPO和TPO等)进行防治,而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最严重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肿瘤 副反应 心脏毒性 指南
下载PDF
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 被引量:58
2
作者 仲兆金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CAS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 毒性 胃肠道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心脏毒性
下载PDF
0.2%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泵注镇痛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荣胜 佘守章 +1 位作者 周弘峰 谢晓青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 研究0.2%左旋布比卡因(LBUP)硬膜外持续泵注的镇痛效应,并与0.2%罗哌卡因(ROP)比较。方法 60例妇科下腹部择期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LBUP组(L组)和ROP组(R组),每组30例。术毕采用双泵法镇痛,一泵持续泵注0.2% LBUP或... 目的 研究0.2%左旋布比卡因(LBUP)硬膜外持续泵注的镇痛效应,并与0.2%罗哌卡因(ROP)比较。方法 60例妇科下腹部择期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LBUP组(L组)和ROP组(R组),每组30例。术毕采用双泵法镇痛,一泵持续泵注0.2% LBUP或0.2% ROP 4ml/h;另一泵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A)0.01%吗啡2ml/次,锁定时间为10min。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均满意,术后24h VAS评分L组略低、BCS及Ramsey镇静评分两组基本相似,L组和R组分别有7例(23%)和5例(17%)未按压PCA泵,两组24h吗啡需求量分别为(0.6±0.4)mg、(0.7±0.6)mg。下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L组(7.8±2.8)h长于R组(5.9±2.5)h,P<0.05,术后4h时Bromage评分分别为1.3±0.9和1.1±1.0。结论 硬膜外0.2%LBUP 4ml/h + 吗啡硬膜外PCA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同等浓度的LBUP阻滞效果比ROP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硬膜外镇痛 神经阻滞 心脏毒性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栾荣华 马梃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内科栾荣华①综述马梃光审校阿霉素(adriamycin,Adr)属蒽醌类抗生素,具有抗瘤谱广、作用强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然而,Adr具有... 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内科栾荣华①综述马梃光审校阿霉素(adriamycin,Adr)属蒽醌类抗生素,具有抗瘤谱广、作用强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然而,Adr具有严重的心脏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脏毒性 抗肿瘤抗生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拮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邹文俊 李忌 +2 位作者 刘忠荣 王道毅 银福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阿霉素体外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和体内小鼠心脏毒性两种模型 ,应用生化方法测定黄芪注射液对其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 :阿霉素体外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 (MDA...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阿霉素体外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和体内小鼠心脏毒性两种模型 ,应用生化方法测定黄芪注射液对其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 :阿霉素体外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 (MDA)水平升高、谷胱甘肽 (GSH)含量降低及线粒体肿胀等 ,黄芪注射液对上述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内实验表明 ,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引起的小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 (MDA)、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水平增高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降低等损伤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拮抗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 ,为临床应用黄芪注射液作为抗肿瘤辅助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阿霉素 线粒体 心脏毒性 抗氧化剂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6
作者 吕安祺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9年第4期232-235,共4页
本文综述了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程度的比较研究、心脏毒性的机理以及影响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因素。
关键词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心脏毒性 麻醉药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进展 被引量:49
7
作者 王筱慧 朱建英 +1 位作者 王寿萍 李红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 并发症护理 心脏毒性 出血性膀胱炎 口腔黏膜炎 感染 全环境保护 静脉导管护理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附子C19二萜生物碱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8
作者 张晓晨 郑清阁 +2 位作者 杨菁华 容蓉 杨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1-541,共11页
附子为常用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阳化气的功效。C19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可分为双酯型、单酯型和胺醇型,其在发挥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效同时,也可导致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对附子C19二萜生物碱化学结构、药理... 附子为常用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阳化气的功效。C19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可分为双酯型、单酯型和胺醇型,其在发挥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效同时,也可导致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对附子C19二萜生物碱化学结构、药理及毒理作用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使用附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乌头 C19型二萜生物碱 抗炎 镇痛 抗肿瘤 心脏毒性 神经毒性
原文传递
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王思锋 刘可春 +3 位作者 王希敏 何秋霞 韩利文 侯海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4-636,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方法以发育48 h的斑马鱼胚胎为心脏毒性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处理后6、12、24 h观察胚胎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1μmol.L-1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未引起胚胎心脏...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方法以发育48 h的斑马鱼胚胎为心脏毒性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处理后6、12、24 h观察胚胎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1μmol.L-1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未引起胚胎心脏中毒。而2、3、4μmol.L-1雷公藤红素均导致胚胎心脏中毒,出现心脏线性化、心膜出血、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现象,而且心率也随着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引起心率下降的EC50(24 h)约为1.78μmol.L-1。结论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具有心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斑马鱼胚胎 心脏毒性
下载PDF
防治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 被引量:42
10
作者 马军 沈志祥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122-1129,共8页
1前言蒽环类抗肿瘤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谱、有效,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胃癌以及软组织肉瘤等。以蒽环... 1前言蒽环类抗肿瘤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谱、有效,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胃癌以及软组织肉瘤等。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常常是一线治疗的经典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肿瘤 副反应 心脏毒性 共识
下载PDF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书杰 武永吉 沈悌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去甲氧柔红霉素 非霍奇金淋巴瘤 抗肿瘤药物 急性白血病 米托蒽醌 化疗方案 阿霉素
下载PDF
抗组胺药物的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孙忠实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48-450,共3页
概述和评价了传统抗组胺药,包括第一代、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及其临床应用中陆续发现的严重心脏毒性。介绍了新型抗组胺药非索非那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 抗组胺药 心脏毒性 非索非那定 药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邵维维 邵宗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9-781,共3页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原文传递
右丙亚胺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防治效果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车菲菲 刘瑜 徐才刚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阿霉素〔3 mg/(kg.week)×10,iv〕组和阿霉素+右丙亚胺组〔60 mg/(kg.week)×10,iv或ip〕,分别于用药前、用药第4周...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阿霉素〔3 mg/(kg.week)×10,iv〕组和阿霉素+右丙亚胺组〔60 mg/(kg.week)×10,iv或ip〕,分别于用药前、用药第4周末及10周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钙蛋白I(cTnI)和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电图机检测心功能变化,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阿霉素组实验前后对比,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cTnI和BNP浓度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下降(P<0.05);右丙亚胺可明显降低MDA、cTnI和BNP水平(P<0.05),使LVEF和LVFS值升高(P<0.05),并能减轻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肌凋亡细胞。结论右丙亚胺对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和减轻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阿霉素 右丙亚胺 心脏毒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 被引量:25
15
作者 徐萌 张积仁 许少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32-534,共3页
从阿霉素心脏毒性产生的生化和病生改变、相关基因变化、病理改变、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及其治疗和预防几个方面阐述阿霉素心脏毒性产生的机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脏毒性 抗肿瘤抗生素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联合腰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志坚 徐军美 +1 位作者 周海洋 常业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联合腰麻 剖宫产 临床观察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中枢神经系统 心脏毒性 不良反应 麻醉效能 左旋体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所致早期心脏毒性监测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周庆 权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早期心脏毒性监测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心肌做功指数、心电图以及心肌钙蛋白)的变化,评价其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1例,患者接受TAC(多西紫杉醇+吡喃阿霉素+...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早期心脏毒性监测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心肌做功指数、心电图以及心肌钙蛋白)的变化,评价其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1例,患者接受TAC(多西紫杉醇+吡喃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加右丙亚胺(右丙亚胺对吡喃阿霉素比值为10∶1);化疗组21例,常规接受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化疗前、化疗后每周期以及化疗结束后3个月的心脏毒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周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做功(Tei)指数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其测量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患者Tei指数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改变,均未出现明显特异性改变;在未达到吡喃阿霉素最大累积量前,血清中心肌钙蛋白(cTnI)与体内吡喃阿霉素累积量呈现零相关性(P>0.05)。结论:蒽环类药物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使用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对两组患者心脏彩超、LVEF、心电图、cTnI等检查研究发现,上述指标对评价蒽环类药物所造成的亚临床左室结构与功能异常方面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差,在临床上并不能及早有效评估化疗后患者早期心脏毒性,而Tei指数较之传统心脏超声、心电图、cTnI等能够更早、更敏感地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化疗患者心脏早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毒性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明亮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5年第3期116-120,123,共6页
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是氟喹诺酮疗法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神经毒性的发病机制可能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司帕沙星和革帕沙星的心脏毒性高于其他氟喹诺酮,二者小剂量时也能诱发Q... 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是氟喹诺酮疗法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神经毒性的发病机制可能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司帕沙星和革帕沙星的心脏毒性高于其他氟喹诺酮,二者小剂量时也能诱发QT间期延长,从而增大出现严重心率不齐的危险性。8位取代基为卤素原子的氟喹诺酮(如克林沙星)的光毒性最强。氟喹诺酮对幼龄动物的腱毒性能够影响其关节软骨的发育,故在儿科领域应严格局限于经慎重筛选的适应证(如用环丙沙星治疗儿童囊性纤维化)。氟喹诺酮还可诱发腱炎和腱破裂。总之,与大多数其他类抗菌药一样,氟喹诺酮的耐受性良好,但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务必认真考虑不同氟喹诺酮的特殊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临床 中枢神经系统 QT间期延长 胃肠道反应 囊性纤维化 不良反应 发病机制 神经毒性 心脏毒性 司帕沙星 动物实验 心率不齐 克林沙星 关节软骨 环丙沙星 细菌感染 小剂量 毒性
下载PDF
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毒性及其防治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剑辉 回天立 +3 位作者 栾士超 周宪方 周付荣 张印发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7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探讨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及右丙亚胺对蒽环类引起的心脏毒性的防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TC方案、EC方案及EC+右丙亚胺的治疗方案。以化疗前实施的心脏彩超作为心肌评价标准,... 目的探讨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及右丙亚胺对蒽环类引起的心脏毒性的防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TC方案、EC方案及EC+右丙亚胺的治疗方案。以化疗前实施的心脏彩超作为心肌评价标准,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毒性情况。结果与TC组比较,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EC方案、EC+右丙亚胺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的心肌毒性影响较为明显(P<0.05)。EC与EC+右丙亚胺组相比,EC+右丙亚胺组心肌毒性降低(P<0.05)。结论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右丙亚胺可能有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 乳腺癌 右丙亚胺 心脏毒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心脏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27
20
作者 陈慧清 高东艳 任伟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时的心脏毒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病人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将以上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低浓度组为0.33%罗哌卡因组、中浓度组为0.4%罗哌卡因组、高浓度组为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时的心脏毒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病人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将以上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低浓度组为0.33%罗哌卡因组、中浓度组为0.4%罗哌卡因组、高浓度组为0.5%罗哌卡因组),每组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每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阻滞效果、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别于注药前(T_0)和注药后24 h(T_1)抽取肘静脉血4 ml,测定血清cTnI、CKMB。结果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逐渐缩短、镇痛维持时间和功能恢复时间逐渐延长,阻滞效果无差异,三组病人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三组患者注药后24 h cTnI、CKMB均较注药前有所增高,三组间相比,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注药后24 h血清cTnI、CKMB含量也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0.33%、0.4%、0.5%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手术需求。随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心脏毒性增加,从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心脏毒性综合考虑,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推荐给予0.4%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心脏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