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9
1
作者 郭景春 程介士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及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纹状体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果 缺血时谷氨酸及门冬氨酸含量明显升...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及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纹状体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果 缺血时谷氨酸及门冬氨酸含量明显升高,再灌后逐渐回降;电针组上述两种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缺血组,再灌后亦如此。结论 电针可抑制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的过量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脑缺血 氨基酸类 电针疗法
下载PDF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被引量:59
2
作者 张灵娜 林兵 宋洪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62-2665,共4页
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主要包括含药血清与药效的关系、含药血清的制备和血清药物化学对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作用。总结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在体外药效研究中的优点和不足,设想中药血... 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主要包括含药血清与药效的关系、含药血清的制备和血清药物化学对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作用。总结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在体外药效研究中的优点和不足,设想中药血清指纹图谱与微透析采样技术的合理联用,推动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血清药理学 血清药物化学 质量控制 透析
原文传递
基于整体观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吴茜 毕志明 +1 位作者 李萍 齐炼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中药及其复方发挥疗效具有整体性、多靶点和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诠释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色谱、质谱分离鉴定技术交叉形成的一种综合技... 中药及其复方发挥疗效具有整体性、多靶点和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诠释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色谱、质谱分离鉴定技术交叉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在国内外取得了瞩目的进展,当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近年来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综述,主要介绍了生物色谱法、脂质体平衡透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细胞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微透析生物取样/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原理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 生物色谱 脂质体平衡透析 细胞固相萃取 透析
下载PDF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韩慧婉 舒鸿钧 刘国诠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52-56,共5页
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固定和活动状态取样的微透析技术要领 ,在动、植物方面的主要应用及该技术的局限性。
关键词 透析 活体取样 固定体位透析 生化分析
原文传递
微透析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白芥子涂方皮肤药动学 被引量:29
5
作者 徐月红 叶卉 +3 位作者 郭秀彩 刘霞 韦敏燕 吴传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皮肤给药后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为白芥子涂方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在体贴敷白芥子涂方后,以方中君药白芥子的有效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为指标,利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反相高效液相...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皮肤给药后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为白芥子涂方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在体贴敷白芥子涂方后,以方中君药白芥子的有效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为指标,利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白芥子涂方贴敷给药后透析液的药物质量浓度,通过相对损失率的校正,计算皮肤药物质量浓度,并利用Kinetica 4.4软件对皮肤药物质量浓度和时间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相关统计矩参数。以相对累积吸收量对时间做图,计算稳态的吸收速率。结果白芥子涂方贴敷给药后芥子碱硫氰酸盐达峰时间为1.5 h,平均滞留时间(MRT)约为22 h,半衰期(t1/2)约15 h,稳态吸收速率为13.65μg/h。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研究白芥子涂方给药后的皮肤药动学,给药后的皮肤药动学行为与其临床作用特点相一致,可为阐明白芥子涂方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的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涂方 透析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药动学 透皮特性
原文传递
微透析-液相色谱法研究药物与蛋白竞争结合 被引量:17
6
作者 汪海林 邹汉法 张玉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7,共7页
以酮基布洛芬 (ketoprofen)与人血清白蛋白为例 ,利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建立了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酮基布洛芬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有两类非等价结合位点 ,以Scatchard方程拟合 ,一级结合的位点数和亲合常数分别为 ... 以酮基布洛芬 (ketoprofen)与人血清白蛋白为例 ,利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建立了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酮基布洛芬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有两类非等价结合位点 ,以Scatchard方程拟合 ,一级结合的位点数和亲合常数分别为 0 .799,3.1 8× 1 0 6(mol·L-1) -1,二级结合的位点数和亲合常数分别为 2 .1 5 ,2 .0 1×1 0 5 (mol·L-1) -1.同时还考察了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置换效应 ,表明布洛芬(ibuprofen)与酮基布洛芬的一级结合位点相同可使酮基布洛芬的结合率大大降低 ,两者间有较强的置换效应 .酮基布洛芬与华法令 (warfarin)的一级结合位点不同 ,彼此没有明显的置换效应 .采用液相色谱中的顶替吸附理论较好地表达了药物间的置换效应 .微透析取样技术测定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具有简单、快速、易于自动化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蛋白质 透析 人血清白蛋白 酮基布洛芬
原文传递
微透析技术和丹参注射液对Wistar鼠脑缺血时海马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菊 杨期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58-260,共3页
本文对微透析技术进行了方法学探讨,并应用该技术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时Wistar鼠海马细胞外液氨基酸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时丹参治疗组比缺血组及生理盐水组的海马细胞外液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明显减低(P<0.01... 本文对微透析技术进行了方法学探讨,并应用该技术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时Wistar鼠海马细胞外液氨基酸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时丹参治疗组比缺血组及生理盐水组的海马细胞外液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明显减低(P<0.01),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丹参注射液能减低脑缺血时海马细胞外液氨基酸的释放,并具有脑保护作用。微透析技术的应用为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脑缺血 兴奋性 氨基酸 丹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小鼠脑组织中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被引量:23
8
作者 桂莉 田洪 +2 位作者 郑健 段炜 叶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技术建立一种稳定的用于测定脑组织中多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方法。方法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小鼠脑组织中多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技术建立一种稳定的用于测定脑组织中多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方法。方法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小鼠脑组织中多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微透析液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兴奋性Asp、Glu及抑制性Gly、GABA在18 min内完全分离,在0.625~5μ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HPLC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柱前衍生 透析 氨基酸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微透析技术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丹 石力夫 胡晋红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1-266,共6页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动态生物取样技术,具有"活体、微创、实时、高效"等特点,其与现代分析技术联用,实现了连续取样和动态测定,可进行微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准确校正,是测定生物体中待测组分确...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动态生物取样技术,具有"活体、微创、实时、高效"等特点,其与现代分析技术联用,实现了连续取样和动态测定,可进行微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准确校正,是测定生物体中待测组分确切浓度的关键步骤,可提高大分子、难溶性物质的回收率,使微透析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对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校正方法以及近年来提高回收率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探针 校正 回收率 生物取样
下载PDF
颅脑创伤患者颅内生化代谢的动态监测—临床颅内微透析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只达石 黄慧玲 +5 位作者 张赛 李爱林 张国斌 范维佳 王辰 莫丽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了7例颅脑创伤患者脑细胞间液中葡萄糖(Glu)、乳酸(Lac)、丙酮酸(Pyru)、甘油(Gly)、乳酸/葡萄糖比值(L/G)和乳酸/丙酮酸比值(L/P)的变化规律以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将微透析导管分别插入患者脑创伤病灶半... 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了7例颅脑创伤患者脑细胞间液中葡萄糖(Glu)、乳酸(Lac)、丙酮酸(Pyru)、甘油(Gly)、乳酸/葡萄糖比值(L/G)和乳酸/丙酮酸比值(L/P)的变化规律以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将微透析导管分别插入患者脑创伤病灶半暗带区、相对正常脑组织区和腹部皮下组织,收集微透析液,灌流速度为0.3 μl/min。每1 h收集1管透析液。7例患者的平均收集时间为65.00±18.45 h;收集的透析液用生化分析仪测定Glu、Lac、Pyru和Gly。结果患者大脑创伤病灶组织的Glu、Lac、Pyru、Gly、L/G、L/P与相对正常脑组织中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脑细胞间液的Glu、Gly含量均明显低于腹腔皮下组织的相应值;而Lac含量高于皮下组织的含量。结论微透析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测颅脑创伤患者脑和皮下组织细胞间液生化指标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代谢 动态监测 颅脑创伤 透析 葡萄糖 乳酸 甘油 丙酮酸
原文传递
急性力竭运动对大鼠下丘脑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东明 张佳民 +4 位作者 马万云 陈瓞延 韩慧婉 舒鸿钧 刘国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结合微透析技术测定急性力竭运动前后的大鼠下丘脑区细胞外液中的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 ,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下丘脑区的细胞外液中的 6种氨基酸 (精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 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结合微透析技术测定急性力竭运动前后的大鼠下丘脑区细胞外液中的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 ,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下丘脑区的细胞外液中的 6种氨基酸 (精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γ-氨基丁酸 )有统计意义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氨基酸神经递质 急性力竭运动 下丘脑 分析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高效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升麻苷H-1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武密山 赵素芝 +3 位作者 高维娟 王茹 韩红伟 师旭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1-835,共5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脑纹状体区域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升麻苷H-1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用线栓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脑纹状体区域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升麻苷H-1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用线栓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采用脑微透析技术在大鼠脑纹状体区域内进行微透析活体采样,将微透析液注入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样品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的兴奋性氨基酸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浓度升高(P<0.05)。升麻苷H-1高剂量组、金纳多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显著降低(P<0.05);升麻苷H-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 h没有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的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 h浓度降低(P<0.05)。升麻苷H-1高剂量组、金纳多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 h显著升高(P<0.05);升麻苷H-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 h没有显著升高。结论:升麻苷H-1可以抑制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并增加抑制性氨基酸的浓度。升麻苷H-1不仅能透过血脑屏障,同时可调节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可能对缺血脑组织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升麻苷H-1 透析 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石菖蒲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卫同 柴栋 +2 位作者 徐珊 刘萍 刘坤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及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证明开窍药石菖蒲的有效成分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产生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和药物...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及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证明开窍药石菖蒲的有效成分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产生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和药物组。用双侧颈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后给予石菖蒲提取液,采用脑微透析技术在大鼠脑纹状体区域内进行活体采样,并联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缺血期间4种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脑缺血模型组相比,石菖蒲给药组纹状体内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1),甘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给药后2 h无显著性差异,以后甘氨酸、γ-氨基丁酸升高。结论:石菖蒲有效成分可降低因脑缺血而升高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因此减少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的毒性,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的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石菖蒲 透析 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行为及神经生化效应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振福 薛毅珑 +5 位作者 钟大光 崔忻 李新建 马小军 王鲁宁 朱克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 BCC)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 ( PD)样猴的行为和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评价微胶囊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 :以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 APA)为材料包裹BCC。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 目的 :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 BCC)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 ( PD)样猴的行为和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评价微胶囊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 :以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 APA)为材料包裹BCC。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基 -苯基 -四氢吡啶 ( MPTP)诱发 PD样猴模型。将微囊化、非囊化 BCC或空微囊分别植入 PD样猴右侧尾状核和壳核 ,观察 PD样猴行为、尾状核及壳核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物质的变化。结果 :囊化组 ( n=6)和非囊化组 ( n=2 )移植后 1周开始 PD样猴左侧上肢活动明显增加 ,阿朴吗啡 ( Apo)诱发的异常旋转次数减少。非囊化组猴在移植 1~ 2个月后主动行为及 Apo诱发的异常旋转圈数逐渐退回到移植前水平 ;而移植囊化BCC6只 PD样猴的异常行为纠正效果 ,在观察的 7个月内仍存在。空囊组 ( n=1) PD样猴异常行为无变化。移植前 PD样猴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 DA、DOPAC和 HVA水平较左侧明显降低 ( P<0 .0 5 )。移植后 2、 7个月时 ,囊化组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 DA、DOPAC和 HVA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提高 ( P<0 .0 5 ) ,但仍低于左侧的水平。结论 :PD样猴脑内移植 BCC后异常行为明显改善 ,微囊组的纠正效果明显优于非囊化组 ,其移植区 DA及其代谢产生明显增加。 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多巴胺 胶囊 透析 震颤性麻痹 BCC
下载PDF
老年大鼠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乙酰胆碱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晖 徐志鹏 +4 位作者 冯春生 王云 吴安石 贾兴元 岳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2309-2314,共6页
目的探讨麻醉后大鼠海马内胆碱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建立异氟醚麻醉后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和自由活动大鼠海马微透析模型。应用高效液相一电化学测定微透析样本胆碱类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胆碱)... 目的探讨麻醉后大鼠海马内胆碱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建立异氟醚麻醉后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和自由活动大鼠海马微透析模型。应用高效液相一电化学测定微透析样本胆碱类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胆碱)含量。将麻醉后老年大鼠与空白对照老年大鼠寻找平台平均潜伏期进行比较。依据训练的潜伏期是否比对照老年大鼠延长1.96倍SD将大鼠分为两组:潜伏期延长大于对照组平均潜伏期1.96倍SD组(认知损害明显组)和潜伏期延长〈1.96倍SD组(认知损害不明显组)。计算每组大鼠每次训练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并绘制学习曲线。比较两组大鼠海马胆碱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绘制趋势图,比较变化趋势的异同。结果认知损害不明显组大鼠海马中乙酰胆碱浓度在水迷宫训练的头2d明显上升,后3d找到平台后浓度则不再上升,认知损害明显组这一趋势则不明显,始终处于偏低水平。海马中胆碱浓度变化曲线两组相似,但认知损害明显组在训练后3d的胆碱浓度明显高于认知损害不明显组。结论异氟醚麻醉2d后35.3%老年雄性S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这种损害与海马内胆碱类神经递质浓度及其变化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胆碱 海马 异氟醚 透析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鼠脑微透析液中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 被引量:11
16
作者 程敬君 匡培根 +1 位作者 张凤英 吴卫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电化学检测手段成功地测定了沙土鼠脑纹状体微透析液内的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检测前用电化学自清洗方式能有效地提高玻璃碳电极的检测水平,使其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Cys和GSH...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电化学检测手段成功地测定了沙土鼠脑纹状体微透析液内的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检测前用电化学自清洗方式能有效地提高玻璃碳电极的检测水平,使其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Cys和GSH的回收率分别为91.4%和87.3%。电化学检测的工作电压为0.9V,用外标法定量。由微透析探针获取的纹状体透析液Cys和GSH的浓度分别为68.59和65.54nmol/L,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 透析 HPLC GSH CYS 分析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晏亦林 叶勇 +1 位作者 周莉玲 林晓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与媒体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与媒体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磷酸川芎嗪的药动学研究,浓差法中的减量法(即体内研究中的反透析法)可作为脑微透析研究中磷酸川芎嗪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透析 回收率
下载PDF
松果菊苷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纹状体胆碱、乙酰胆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春丽 陈虹 +6 位作者 姜勇 屠鹏飞 钟明 马婧怡 丁慧 张万鑫 金晓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0-793,共4页
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是从新疆特色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肉苁蓉中分离、纯化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ECH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氧化作用、抗神经元凋亡作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抗衰老... 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是从新疆特色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肉苁蓉中分离、纯化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ECH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氧化作用、抗神经元凋亡作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抗衰老作用等。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障碍等脑血管病变损害导致的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血管性痴呆 水迷宫 海马 纹状体 乙酰胆碱 透析 胆碱酯酶
原文传递
微透析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大鼠皮肤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丹 石力夫 +1 位作者 胡晋红 张立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91-1395,共5页
采用在体微透析取样技术联用RP-HPLC的方法对大鼠皮肤中的葛根素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考察。将微透析探针进行体内外校正后,植入大鼠皮下,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灌流液,收集的样品在以Hypersil-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 采用在体微透析取样技术联用RP-HPLC的方法对大鼠皮肤中的葛根素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考察。将微透析探针进行体内外校正后,植入大鼠皮下,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灌流液,收集的样品在以Hypersil-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V(甲醇):V(0.1%醋酸)=30:7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1nm的HPLC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所得的大鼠皮下游离葛根素浓度用Kinetica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微透析探针体内外校正结果显示葛根素适宜应用微透析技术,在所建立的HPLC条件下葛根素在0.1~1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浓度为100、10和0.1mg/L的葛根素日内RSD分别为0.38%、0.80%和1.21%(n=6);日间RSD分别为0.44%、0.73%和1.68%(n=6),所得数据经Kinetica软件拟合后,得到大鼠皮下非结合葛根素药-时曲线和主要药动学参数。所建立的微透析联用RP-HPLC方法能够在体、实时监测大鼠皮下葛根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透析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靶向性特征试验 被引量:17
20
作者 凌家俊 古锦辉 +2 位作者 谢毅 肖梅红 谢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9-23,共5页
目的:优选羟基喜树碱(HCPT)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验证其体内靶向聚集性。方法:以经油酸表面改性的Fe3O4磁性纳米粒作为材料,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利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 目的:优选羟基喜树碱(HCPT)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验证其体内靶向聚集性。方法:以经油酸表面改性的Fe3O4磁性纳米粒作为材料,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利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引入微透析技术,动态、连续地考察磁性脂质体的肿瘤局部聚集性。结果: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脂比25∶1,磷脂-胆固醇80∶30,制备温度45℃,水化介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此条件下,最高包封率66.8%,载药量2.57%。在荷瘤小鼠体内磁靶向定位试验中,HCPT磁性脂质体外加磁场组的肿瘤部位药物浓度较不加磁场组和注射液组高,表明HCPT磁性脂质体在外加磁场引导下具有明显的磁靶向性效果。结论:使用油酸改性的Fe3O4联合应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的HCPT磁性脂质体粒径均一,稳定分散,包封率较高,磁靶向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磁性脂质体 透析 制备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