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山湖水质富营养化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 被引量:40
1
作者 施玮 吴和岩 +2 位作者 赵耐青 祁萍萍 朱惠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61,共7页
研究淀山湖不同季节水体中总磷(TP)、总氮(TN)、pH、水温、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含量和优势藻种等富营养化相关指标;在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MC-LR)产生的影响;研究藻细胞密... 研究淀山湖不同季节水体中总磷(TP)、总氮(TN)、pH、水温、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含量和优势藻种等富营养化相关指标;在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MC-LR)产生的影响;研究藻细胞密度和微囊藻毒素LR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水质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春末和夏季水质和水文条件适合藻类生长.湖水TN和TP年平均值分别达1.93mg/L和0.18mg/L,TN和TP的年超标率达93.5%和92.2%.TP的高峰期比施肥的高峰期延迟出现约一个月,说明沿湖农业对富营养化指标的影响较大.淀山湖常年生长的藻类分别是蓝绿藻、硅藻、隐藻和裸藻等,夏季水华中可见污染指示藻如微囊藻、鱼腥藻和针杆藻等产毒藻.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在25℃和3000lx时生长最快,但产毒量却分别在20℃和5000lx时达到最大值;合适其生长和产毒的氮、磷浓度分别为650μmol/L和6.5μmol/L.现场和实验室条件下,均发现磷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微囊藻毒素-LR浓度与藻细胞密度或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可以用藻细胞密度来估算水中毒素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总磷 总氮 细胞密度 微囊毒素-lr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条件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和岩 苏瑾 施玮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研究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BG-11为培养基,通过计数藻细胞来反映其生长特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囊藻毒素LR产量,观察不同温度(20~35℃)、光照(2000~5000lx)、氮(71.4~13... 目的研究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BG-11为培养基,通过计数藻细胞来反映其生长特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囊藻毒素LR产量,观察不同温度(20~35℃)、光照(2000~5000lx)、氮(71.4~1300.0μmol/L)、磷(1.43~71.40μmol/L)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产生的影响。结果铜绿微囊藻在25℃和3000lx时生长最快,但细胞内产毒量却分别在20℃和5000lx时达到最大值;在固定磷浓度(6.50μmol/L)的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数和毒素产量均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50.0μmol/L时达到最高峰,继续增高则有抑制作用;在固定氮浓度的培养条件下(71.4μmol/L),磷浓度为1.43μmol/L时细胞生长较慢,浓度达到6.50μmol/L时细胞生长加速,但浓度进一步加大,藻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产毒量也未见明显不同;同时,微囊藻毒素-LR浓度与藻细胞数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铜绿微囊藻的最佳生长条件并不等同于其最佳产毒条件;磷是一种限制性营养因子,较低浓度就可满足藻类生长及产毒需要;适合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氮磷比是100∶1(原子数比);可通过细胞计数或测定叶绿素含量来预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总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铜绿微囊 微囊毒素-lr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淀山湖夏秋季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志红 赵金明 +2 位作者 蒋颂辉 屈卫东 朱惠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6-319,共4页
为了解淀山湖夏秋季藻类和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在淀山湖选了 6个点 ,分别测定了总氮、总磷、铁、叶绿素 -A和COD的含量 ,同时记录了水温、pH值、照度、浊度 ,另外还进行了藻细胞计数和藻种的鉴定以及微囊藻毒素 -LR和类毒素 -... 为了解淀山湖夏秋季藻类和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在淀山湖选了 6个点 ,分别测定了总氮、总磷、铁、叶绿素 -A和COD的含量 ,同时记录了水温、pH值、照度、浊度 ,另外还进行了藻细胞计数和藻种的鉴定以及微囊藻毒素 -LR和类毒素 -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两种藻毒素均在 7月份污染最严重 ,微囊藻毒素 -LR在网箱分布最多 ,而类毒素 -A在急水港分布最多。广义估计方程回归分析表明 ,藻细胞总数与总氮、总磷和叶绿素 -A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5) ,藻细胞总数和水温对微囊藻毒素 -LR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1 ) ,水体浊度可显著影响类毒素 -A的分布 (P <0 0 1 )。微囊藻毒素 LR与类毒素 -A有轻度的相关关系 (P <0 0 5)。总之 ,淀山湖存在较严重的微囊藻毒素 -LR污染和较轻度的类毒素 -A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毒素-A 分布状况 影响因素 总氮 总磷 叶绿素-A 淀山湖
下载PDF
UV/H_2O_2催化氧化去除微囊藻毒素-LR 被引量:14
4
作者 乔瑞平 李楠 +2 位作者 漆新华 王启山 庄源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研究了UV/H2 O2 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探讨了各种因素如H2 O2 浓度、p H值、光强、MC-LR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降解的影响。UV和H2 O2 氧化去除MC-LR具有协同作用,H2 O2 在UV照射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MC-LR有很强的氧... 研究了UV/H2 O2 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探讨了各种因素如H2 O2 浓度、p H值、光强、MC-LR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降解的影响。UV和H2 O2 氧化去除MC-LR具有协同作用,H2 O2 在UV照射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MC-LR有很强的氧化能力。MC-LR的降解过程可用准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和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反应速率常数随MC-L R的起始浓度增加而减少,反应半衰期随MC-LR的起始浓度增加而延长。在H2 O2 浓度为1.0 mmol/L、反应温度为(2 5 .5±1)℃、p H值为6.8、光强2 .5×10 4 lux及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质量浓度为0 .2 0 3 mg/L的MC-L 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 .8%。结果表明,UV/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囊毒素-lr 降解 动力学 UV/H2O2催化氧化体系
下载PDF
水体中微囊藻毒素-LR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盛建武 何苗 +2 位作者 余少青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6-1170,共5页
在自制包被完全抗原浓度为5μg/mL、单克隆抗体工作稀释度为1:3000、酶标二抗鼠工作稀释度为1:3000、微囊藻毒素-LR浓度在0.001-30μg/L、显色底物为邻苯二胺,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LR进行检测,结... 在自制包被完全抗原浓度为5μg/mL、单克隆抗体工作稀释度为1:3000、酶标二抗鼠工作稀释度为1:3000、微囊藻毒素-LR浓度在0.001-30μg/L、显色底物为邻苯二胺,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L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结果相关系数大于0.99,多次重复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最低检测限能达到0.01μg/L。定量检测区间为0.01~3μg/L,该方法对[4-精氨酸]微囊藻毒素能特异性识别,对来自实际水样中的干扰有相当的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ELISA 检测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致小鼠肝、肾和睾丸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董玲 段丽菊 +4 位作者 张慧珍 程学敏 杉浦则夫 张振亚 崔留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所致小鼠肝、肾、睾丸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作用。方法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腹腔注射染毒,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小鼠肝、肾、睾丸细胞中交联DNA和游离DNA的量,计算其DPC系数,DPC系数=交联DNA/(交联DNA...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所致小鼠肝、肾、睾丸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作用。方法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腹腔注射染毒,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小鼠肝、肾、睾丸细胞中交联DNA和游离DNA的量,计算其DPC系数,DPC系数=交联DNA/(交联DNA+游离DNA),判断DNA与蛋白质的交联程度。结果在小鼠肝细胞中,微囊藻毒素-LR各染毒组DPC数量均有显著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小鼠肾细胞中,微囊藻毒素-LR染毒剂量为3μg/kgbw和6μg/kgbw时,DPC数量显著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染毒剂量为12μg/kgbw时,DPC数量未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小鼠睾丸细胞中,染毒剂量为3μg/kgbw时,DPC数量未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染毒剂量为6μg/kgbw和12μg/kgbw时,DPC数量显著增加,其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一定的染毒剂量下,微囊藻毒素-LR可以引起小鼠肝、肾、睾丸细胞DNA-蛋白质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KCl-SDS沉淀法DNA-蛋白质交联 器官 染毒
下载PDF
淀山湖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志红 郑力行 +1 位作者 屈卫东 朱惠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3-406,共4页
为了解淀山湖在水华严重的夏秋季节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了经过一系列浓缩的不同水样中这两种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整个淀山湖类毒素-A的平均含量为0.007g/L,而微囊藻毒素-LR的平均含量为0.... 为了解淀山湖在水华严重的夏秋季节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了经过一系列浓缩的不同水样中这两种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整个淀山湖类毒素-A的平均含量为0.007g/L,而微囊藻毒素-LR的平均含量为0.090g/L,是类毒素-A的13倍.淀山湖存在较严重的微囊藻毒素-LR污染和轻度的类毒素-A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毒素-A 富营养化 淀山湖
下载PDF
水中两种微囊藻毒素的臭氧氧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可佳 殷娣娣 +2 位作者 高乃云 隋铭皓 黎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7-882,共6页
以2种典型的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为目标物,研究了臭氧氧化技术对其降解的动力学特性和差异.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MC-RR与MC-LR,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MC的降解速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的臭... 以2种典型的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为目标物,研究了臭氧氧化技术对其降解的动力学特性和差异.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MC-RR与MC-LR,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MC的降解速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的臭氧浓度下,MC-RR的降解速率比MC-LR的大;随着臭氧量的增加,MC-RR降解速率比MC-LR的降解速率增长快.MC-RR的降解速率受pH值变化影响相对较小.pH值从4.51变化到10.08时,MC-LR的降解速率降低了75.5%,而MC-LR的降解速率降低了82.5%.水中常见阴离子对MC-LR与MC-RR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次序基本相同,为NO3->Cl->SO42->CO32-,其中SO42-与Cl-对MC-RR降解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而对MC-LR的降解几乎无影响.MC-RR与MC-LR降解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是由分子结构中存在不同活性的氨基酸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RR 微囊毒素-lr 臭氧 氨基酸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传代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谷康定 林群馨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 从多种传代细胞株中 ,筛选对微囊藻毒素 -LR敏感的细胞株 ,探讨建立经济、简便研究该毒素传代细胞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宿主来源的 8种细胞株 (KB细胞 ,NIH/ 3T3细胞 ,H - 4 -Ⅱ -E细胞 ,Hela细胞 ,Vero细胞 ,HepG2细胞 ,Caco... 目的 从多种传代细胞株中 ,筛选对微囊藻毒素 -LR敏感的细胞株 ,探讨建立经济、简便研究该毒素传代细胞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宿主来源的 8种细胞株 (KB细胞 ,NIH/ 3T3细胞 ,H - 4 -Ⅱ -E细胞 ,Hela细胞 ,Vero细胞 ,HepG2细胞 ,Caco - 2细胞 ,HL - 6 0细胞 )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 -LR作用 ,细胞培养 2 4 ,4 8,72 ,96h后观察其形态学变化 ,利用体外细胞法 (MTT)测定其细胞毒性终点 (判断细胞活性 )及乳酸脱氢酶试验测定细胞膜受损情况。结果  8种细胞株中 ,KB细胞和H - 4 -Ⅱ -E细胞在培养 96h ,毒素浓度大于 18 8μg/ml时 ,呈现明显剂量 -反应关系。KB细胞与毒素接触 8h后就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 ,其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非常好 ;乳酸脱氢酶试验显示微囊藻毒素 -LR可导致KB细胞膜损伤。结论 微囊藻毒素 -LR对KB细胞和H - 4 -Ⅱ -E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从形态学变化、试验结果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敏感性考虑 ,KB细胞可用作研究该毒素的传代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代细胞 微囊毒素-lr 细胞毒性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袁媛 吴涓 +1 位作者 李玉成 王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3-409,共7页
研究了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释放分布规律,并用活性炭纤维对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株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不同活性炭纤维预处理方法、活性炭纤维用量、pH值、温度以及MC—LR浓度对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影响... 研究了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释放分布规律,并用活性炭纤维对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株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不同活性炭纤维预处理方法、活性炭纤维用量、pH值、温度以及MC—LR浓度对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MC—LR主要分布在超滤滤液中,占MC-LR总含量的81.2%.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效率明显高于非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藻毒素降解菌用(1十9)盐酸预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固定化,其去除效果最佳.MC—LR去除的最适条件为:活性炭纤维用量为10g/L,温度为35℃,pH值为8.0.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对pH值,温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篇%够在pH5-pH9、10℃-35℃范围内有效地去除MC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固定化 活性炭纤维 去除率
下载PDF
臭氧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LR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可佳 高乃云 +1 位作者 殷娣娣 隋铭皓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9-924,共6页
采用臭氧对微囊藻毒素-LR(MC-LR)进行降解试验,研究其反应动力学.取自无锡太湖流域蓝藻藻华提取藻毒素,研究了臭氧投加量、MC-LR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及一些阴离子作用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MC-LR,且符合准一级... 采用臭氧对微囊藻毒素-LR(MC-LR)进行降解试验,研究其反应动力学.取自无锡太湖流域蓝藻藻华提取藻毒素,研究了臭氧投加量、MC-LR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及一些阴离子作用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MC-LR,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降解速率不受MC-LR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当臭氧投加量由0.31mg.L-1增加到1.35 mg.L-1时,MC-LR的降解速率由0.0103 min-1提高到0.0407 min-1.当pH值由3.08升高到10.08时,MC-LR的降解速率由0.2528 min-1降低到0.0099 min-1.在酸性条件下,pH值的变化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在阴离子影响方面,NO3-有利于MC-LR的降解,CO32-阻碍降解,SO42-和Cl-对降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其反应速率常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NO3-,Cl-,SO42-,CO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臭氧 动力学 阴离子
下载PDF
稀土铈对水华鱼腥藻生理特性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吕赟 王应军 +1 位作者 冷雪 滕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77-1683,共7页
随着稀土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稀土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因而稀土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00mg·L-1)的稀土元素铈(Ce3+)对水华鱼腥藻的影响,绘制了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曲线... 随着稀土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稀土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因而稀土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00mg·L-1)的稀土元素铈(Ce3+)对水华鱼腥藻的影响,绘制了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曲线,测定了藻蓝蛋白、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4项生理指标,以及培养基中总磷(TP)、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浓度。结果表明,和其他各组相比,在0.10mg·L-1Ce3+处理下,水华鱼腥藻的生存量最为显著(P=0.008),同时营养元素P被吸收后,培养基中残留的TP浓度达到最低值(1.52mg·L-1)。藻蓝蛋白、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均随着Ce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C-LR在所有培养基中含量均较低,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00μg·L-1。铈元素胁迫水华鱼腥藻产生的"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 水华鱼腥 生长 生理特性 微囊毒素-lr
下载PDF
河北YH水库不同季节中微囊藻毒素-LR与N、P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旭光 李文奇 +1 位作者 周怀东 朱端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2005年5月至11月,在河北省YH水库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了微囊藻毒素-LR的调查,同时,测定了相应各样点的TN,TP,NH_4-N,NO_3-N和PO_4-P.结果显示,水库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随季节发生变化,其中,7 -10月期间相对较高,且大部分... 2005年5月至11月,在河北省YH水库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了微囊藻毒素-LR的调查,同时,测定了相应各样点的TN,TP,NH_4-N,NO_3-N和PO_4-P.结果显示,水库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随季节发生变化,其中,7 -10月期间相对较高,且大部分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限值(1μg/L);MC-LR与水体中的N、P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5-7月期间,水库MC-LR与TP呈正相关,与NH_4-N和TN/TP呈负相关;8-9月期间,水库中TP逐渐降低,但其它降低速率低于TN,造成TN/TP明显降低,MC-LR与TP和TN/TP呈正相关,与NH_4-N呈负相关;10-11月期间,大量藻细胞死亡,释放到水体中MC-LR也逐渐下降,这时,大量外源营养盐也进入水库,造成微囊藻毒素-LR的变化与TN、NH_4-N、NO_3-N.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不同季节下,微囊藻毒素-LR与营养盐的关系不同,必须视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微囊毒素-lr 岭回归 水库
下载PDF
官厅水库蓝绿藻及藻毒素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红星 曲久辉 +3 位作者 王爱民 李国亭 雷鹏举 刘会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53-1655,共3页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algal toxins of water bloom in Guanting Reservoir of Beijing. The algal compositions and one family of their toxins-microcysti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blooms fo...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algal toxins of water bloom in Guanting Reservoir of Beijing. The algal compositions and one family of their toxins-microcysti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blooms found in September of 2003 were Microcystis, whose ratio to the number of total algal cells reach 97.2%. The specific species of the microcystis in the bloom included microcystis aeruginosa(52.7%), microcystis wesenbergii(36.2%) and Microcystis pseudofilamentasa(8.3%).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by HPLC shows that at least five microcystins were contained in the scum of the blooms. The major microcystins were microcystin-RR and microcystin-L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HPLC indicates that the blooms contained microcystin-RR 1^69 mg/g and microcystin-LR {1.44 mg/g} dried sample. The other three microcystins would be studied l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厅水库 铜绿微囊 微囊毒素 微囊毒素-RR 微囊毒素-lr
下载PDF
氧化硅去除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亮 Gayle Newcombe Leanne Britcher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6,共3页
考察了氧化硅对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 LR ,MLR)和—LA (Microcystin LA ,MLA)的等温吸附行为 ,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氧化硅对MLR和MLA有着良好的吸附作用 ,吸附率随氧化硅含量的增加... 考察了氧化硅对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 LR ,MLR)和—LA (Microcystin LA ,MLA)的等温吸附行为 ,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氧化硅对MLR和MLA有着良好的吸附作用 ,吸附率随氧化硅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同等条件下 ,氧化硅对分子质量较低的MLA具有明显的吸附倾向性 ;氧化硅的吸附能力不仅依赖于其突出的微观结构 ,分布于表面上的大量化学“活性”基团———“自由振动”羟基在吸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微囊毒素-LA 吸附 氧化硅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和岩 苏瑾 施玮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LR在不引细胞毒性的剂量(3~30μg/L)时对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方法以HL-7702细胞株为模型,检测细胞内的酶系统损伤情况。结果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着毒素剂量的...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LR在不引细胞毒性的剂量(3~30μg/L)时对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方法以HL-7702细胞株为模型,检测细胞内的酶系统损伤情况。结果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着毒素剂量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乳酸脱氢酶(LDH)渗出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囊藻毒素-LR在非细胞毒性的剂量下可引起肝细胞的氧化应激,但尚不足以导致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 肝细胞 氧化应激 微囊毒素-lr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致HT17细胞毒性及DNA损伤 被引量:9
17
作者 农清清 竹内亨 +1 位作者 张志勇 何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6-957,共2页
目的比较微囊藻毒素-LR(MCLR)对2种人肝癌细胞系HT17和HepG2的细胞毒性差异,研究MCLR对HT17细胞的氧化性DNA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毒性,免疫酶染色法检测细胞内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水平。结果当剂量增... 目的比较微囊藻毒素-LR(MCLR)对2种人肝癌细胞系HT17和HepG2的细胞毒性差异,研究MCLR对HT17细胞的氧化性DNA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毒性,免疫酶染色法检测细胞内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水平。结果当剂量增加到1μg/ml时,MCLR对HT17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而降低。HT17细胞对MCLR的敏感性高于HepG2细胞。非毒性剂量的MCLR处理HT17细胞引起8-OHdG水平升高,处理剂量与8-OHdG水平之间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HT17细胞对MCLR的毒性更敏感,可能与HT17细胞表达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有关。非毒性剂量的MCLR引起氧化性DNA损伤提示长期少量接触MCLR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远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细胞毒性 氧化性DNA损伤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体外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中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慧珍 李超锋 +5 位作者 张丰泉 王钧 许东 石宝庆 程学敏 崔留欣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6-868,共3页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10只健康18~20日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4~2×104个/ml,在终浓度分别为0(溶剂对照)...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10只健康18~20日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4~2×104个/ml,在终浓度分别为0(溶剂对照)、0.15、1.5、15μg/L的MC-LR培养液中染毒24h,采用MMT法测定细胞活性。调整细胞密度为2×105~4×105个/ml,在终浓度分别为0(溶剂对照)、0.15、1.5、15μg/L的MC-LR培养液中染毒6、12、24h,检测睾丸支持细胞中ROS和MDA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染毒24h后各MC-LR染毒组细胞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染毒6、24h时15μg/LMC-LR染毒组睾丸支持细胞ROS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C-LR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睾丸支持细胞ROS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染毒时间各染毒组睾丸支持细胞中MDA含量与溶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睾丸支持细胞暴露于本实验剂量MC-LR时可引起细胞中ROS含量升高,但不引起睾丸支持细胞MDA含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睾丸支持细胞 活性氧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不同磷源及其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春风 代瑞华 +2 位作者 刘会娟 赵旭 曲久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46-2551,共6页
研究了以低浓度磷酸氢二钾和β-甘油磷酸钠为外加磷源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产生的规律.通过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过程中细胞数量、培养基和藻细胞中总磷含量、培养基pH及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含量,确定了2种磷源对铜绿微囊... 研究了以低浓度磷酸氢二钾和β-甘油磷酸钠为外加磷源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产生的规律.通过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过程中细胞数量、培养基和藻细胞中总磷含量、培养基pH及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含量,确定了2种磷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胞内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以β-甘油磷酸钠为磷源时,培养过程中藻细胞数及藻细胞内毒素含量均低于以磷酸氢二钾为磷源时的藻细胞数及藻细胞内毒素含量,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磷酸氢二钾比β-甘油磷酸钠更能促进藻的生长,同时也能促进胞内藻毒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 磷酸氢二钾 β-甘油磷酸钠 微囊毒素-lr 微囊毒素-RR
原文传递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胞内粗酶液对藻毒素MC-LR的降解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光云 吴涓 +2 位作者 谢维 李玉成 荚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高效的藻毒素降解菌,并初步研究其胞内粗酶液降解藻毒素-LR(MC-LR)的特性,为水体中藻毒素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提供有效的菌源与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技术,以MC-LR为唯一碳源,分离筛选MC-LR降解... 【目的】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高效的藻毒素降解菌,并初步研究其胞内粗酶液降解藻毒素-LR(MC-LR)的特性,为水体中藻毒素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提供有效的菌源与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技术,以MC-LR为唯一碳源,分离筛选MC-LR降解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考察其胞内粗酶液在不同条件下对MC-LR的降解特性。【结果】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MC-LR的菌株M6。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其降解MC-LR的活性物质为胞内酶,而且至少有3种酶参与了MC-LR的降解,它们是菌体本身的组织酶而非诱导酶。当反应体系pH值为8.0,胞内粗酶液浓度为404.9 mg/L,MC-LR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降解率最高,16 h可达98.7%。【结论】分离出的MC-LR降解菌为蜡状芽胞杆菌,该菌株对MC-LR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并且酶促反应受到反应体系的pH值、胞内粗酶液浓度以及藻毒素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毒素-lr 筛选 鉴定 胞内粗酶液 降解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