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9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构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被引量:122
1
作者 高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7,共15页
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制造业始终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体现于机械产品的设计能力。因为制造业的灵魂是设计, 而制造和被制造机械的灵魂是机构... 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制造业始终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体现于机械产品的设计能力。因为制造业的灵魂是设计, 而制造和被制造机械的灵魂是机构,所以现代机构学的理论研究是制造业的基础,是现代机械产品发明创造的源泉,是提高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机构创新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创新性。如果机构的设计有缺陷, 则制造出的将会是先天不足的产品或称之为“有残疾的机械”。对产品的创新而言,机构拓扑创新设计具有原创的特征性质,是机械发明中最具有挑战性和发明性的核心内容。所以,现代机构学的研究对提高我国机械产品的自主设计、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构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研究现代机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特殊功能的机构设计理论以及应用关键技术、微操作和微尺度机械的机构学、机构与机器人动力学、新型移动与操作机器人、仿人与仿生机器人和微纳机器人等。现代机构学研究的最高任务是揭示自然和人造机械的机构组成原理,创造新机构,研究基于特定性能的机构分析与设计理论,为现代机械与机器人的设计、创新和发明提供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有效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 微机械 机器人 并联机构
下载PDF
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型综合原理 被引量:59
2
作者 黄真 李秦川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3-819,共7页
通过分析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结构约束螺旋特性和几何条件,建立了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理论,并用此对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进行了综合,得到多种有应用前景的机构。
关键词 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 型综合原理 结构约束螺旋特性 几何条件 并联机构
原文传递
基于Lagrange方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白志富 韩先国 陈五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4,共4页
针对一种三自由度的并联机构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动力学方程 ,得出了机构驱动力显式解 .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了动平台做圆周运动时驱动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机构简化所产生驱动力误差的大小 ,给出了可以对机构进行简化的条件 .分析了机构的... 针对一种三自由度的并联机构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动力学方程 ,得出了机构驱动力显式解 .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了动平台做圆周运动时驱动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机构简化所产生驱动力误差的大小 ,给出了可以对机构进行简化的条件 .分析了机构的结构参数与驱动力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拉格朗日方程 仿真 并联机构
下载PDF
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几何误差建模、灵敏度分析及装配工艺设计 被引量:53
4
作者 黄田 李亚 +4 位作者 李思维 唐国宝 赵兴玉 D.J.Whitehouse D.G.Chetwynd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8-635,共8页
以一类含平行四边形支链的三平动自由度并联机构为对象,利用空间矢量链分析方法,构造出末端位置和姿态误差与几何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明确揭示出影响这种机构末端不可补偿误差的几何误差源,并借助灵敏度分析提出抑制该类误差的装配工艺... 以一类含平行四边形支链的三平动自由度并联机构为对象,利用空间矢量链分析方法,构造出末端位置和姿态误差与几何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明确揭示出影响这种机构末端不可补偿误差的几何误差源,并借助灵敏度分析提出抑制该类误差的装配工艺.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一台并联机床主模块的研制,并对指导同类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具有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误差建模 敏度分析 装配工艺
原文传递
基于约束螺旋理论的机构自由度分析的普遍方法 被引量:60
5
作者 黄真 刘婧芳 曾达幸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3,共10页
系统总结和陈述了基于约束螺旋理论的机构自由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进一步用典型的6个疑难机构的自由度为例介绍这一方法的应用.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方法简单有效,相对别的方法更具有一般性.此外,这个方法对自由度瞬时性和连续性... 系统总结和陈述了基于约束螺旋理论的机构自由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进一步用典型的6个疑难机构的自由度为例介绍这一方法的应用.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方法简单有效,相对别的方法更具有一般性.此外,这个方法对自由度瞬时性和连续性的判定也非常方便.相对而言,它成为当今有效分析自由度的一般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度分析 冗余约束 并联机构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空间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正反解及工作空间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辛军 汪劲松 +1 位作者 李剑锋 高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6-39,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空间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该机器人机构的动平台相对于定平台具有空间2个移动、1个转动自由度,建立了其运动学正反解的封闭形式,并对其工作空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该新型并联机器人机构在工业机器人、微动机器... 提出一种新型空间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该机器人机构的动平台相对于定平台具有空间2个移动、1个转动自由度,建立了其运动学正反解的封闭形式,并对其工作空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该新型并联机器人机构在工业机器人、微动机器人、少自由度飞行模拟器和并联机床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运动学分析 工作空间 并联机构
下载PDF
基于牛顿—欧拉方法的6-PUS并联机构刚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9
7
作者 孔令富 张世辉 +2 位作者 肖文辉 李成元 黄真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 6 PU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为使动力学模型包含所有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 ,以该并联机构的支链为研究对象 ,用D H方法建立了各构件的坐标系 ,推导出了支链运动学逆解的解析解 ,并给出了动平台的速度、加速度与... 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 6 PU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为使动力学模型包含所有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 ,以该并联机构的支链为研究对象 ,用D H方法建立了各构件的坐标系 ,推导出了支链运动学逆解的解析解 ,并给出了动平台的速度、加速度与各构件速度、加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然后 ,以动平台为研究对象导出了 6 PU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并给出了动平台做圆周平动时各驱动力的变化曲线 ,为该类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欧拉方法 并联机构 动力学 运动学
下载PDF
基于自由度分配和方位特征集的混联机器人机型设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0
8
作者 沈惠平 赵海彬 +3 位作者 邓嘉鸣 孟庆梅 朱伟 杨廷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56-64,共9页
混联机器人机构兼有并联机构刚度好、定位精确及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控制解耦性好等两方面的综合性能及优点,其设计的关键是基于操作器方位特征集的串(并)联自由度数目和顺序分配、组合方式及新型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模块的构造及其性能... 混联机器人机构兼有并联机构刚度好、定位精确及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控制解耦性好等两方面的综合性能及优点,其设计的关键是基于操作器方位特征集的串(并)联自由度数目和顺序分配、组合方式及新型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模块的构造及其性能评价。提出基于自由度分配和方位特征集的混联机器人机型设计方法,提出单点作业、多点协同作业二类混联机器人的定义、符号表示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给出按这二类作业方式设计3~5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分别可能构造出的全部结构组合方案、设计原则和步骤;据此,创新设计出多种新颖结构的混联机器人机构实例,并研制单喷枪、三喷枪协同二款五轴混联高速喷涂机器人,比较这二种结构的性能优劣。研究为混联机器人机构的机型设计提供了一种一般性方法,为复杂先进装备的创新研制提供了机构设计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构 混联机器人 并联机构 型设计
下载PDF
Type synthesis of the rotational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 based on screw theory 被引量:50
9
作者 ZENG DaXing HUANG Zhe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998-1004,共7页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study on the parallel mechanism,the difficulty brought by the existence of coupl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arallel mechanism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study on the parallel mechanism,the difficulty brought by the existence of coupl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arallel mechanism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The research on the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hot fields.Though most of the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s,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patial orientation fields,are not decoupled.It is comparative difficult for the synthesis of fully decoupled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s,and the number of the existing parallel mechanisms which can realize rotational decoupling is limited.In addition,most of the existing rotational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 are obtained depend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researcher,and don't possess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screw theory,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ot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and its limbs.The synthesis rule of the limbs for decoupled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twist screw system of the limbs,which assures the decoupling of the rotations in each limb.The selection principle of the input pairs for the rotation driven limbs is proposed,then the type synthesis method for rotational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s is formed.With this type synthesis method,synthesis of the rotational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s is performed,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type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echanism screw theory rotational decoupling type synthesis
原文传递
6腿支撑液压式平台自动调平算法 被引量:40
10
作者 盛英 仇原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3-597,共5页
为了实现 6腿支撑液压式大吨位平台的计算机控制自动调平 ,参照Stewart并联机构 ,将高次静不定平台结构转化为静定结构 .通过对平台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得到关于平台腿长、液压缸速度、加速度、驱动力的计算机参数化调平算法 .基... 为了实现 6腿支撑液压式大吨位平台的计算机控制自动调平 ,参照Stewart并联机构 ,将高次静不定平台结构转化为静定结构 .通过对平台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得到关于平台腿长、液压缸速度、加速度、驱动力的计算机参数化调平算法 .基于测量结果 ,给出平台自动调平的运动规划 .算例表明 ,算法正确 ,调整过程合理 .参数化自动调平算法既可作为调平闭环控制的依据 ,也为平台液压缸的结构设计、功率选择提供了定量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腿支撑 并联机构 液压平台 自动调平 计算机控制
下载PDF
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及其位置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赵铁石 黄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27-929,共3页
提出了一种能实现空间三维移动和绕 z轴转动的并联机器人机构模型——空间4- TRT并联机构。文中采用螺旋理论分析了它能实现空间三维移动和绕 z轴转动的机构学原理 ,计算了它的自由度 ;给出了其位置反解的方法 ,推导出了位置正解的封闭... 提出了一种能实现空间三维移动和绕 z轴转动的并联机器人机构模型——空间4- TRT并联机构。文中采用螺旋理论分析了它能实现空间三维移动和绕 z轴转动的机构学原理 ,计算了它的自由度 ;给出了其位置反解的方法 ,推导出了位置正解的封闭方程 ,并进行了数值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并联机构 机构 位置分析
下载PDF
6-UPS型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郭祖华 陈五一 陈鼎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3-57,共5页
建立了6—UPS型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为了能使动力学模型包含所有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以6—UPS并联机构的支链为研究对象,运用D—H方法建立了各构件的坐标系,推导了支链的运动学反解的解析方程,并给出了各个构件的速度、加速度与动平... 建立了6—UPS型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为了能使动力学模型包含所有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以6—UPS并联机构的支链为研究对象,运用D—H方法建立了各构件的坐标系,推导了支链的运动学反解的解析方程,并给出了各个构件的速度、加速度与动平台的速度、加速度的映射关系。然后用牛顿-欧拉方法推导了6—UP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为支链中各个构件支反力的求解和整个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最后以并联机床为例,运用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绘制了连杆驱动力的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 动力学 并联机构 并联机床
下载PDF
6-RSS型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41
13
作者 曹永刚 张玉茹 马运忠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6-RSS型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解析形式的反向运动学方程,给出考虑驱动副转角范围、球副转角范围、连杆干涉等约束条件时的反解选取准则,推导出每种约束表达与机构参数间关系,特别是复合球副独特的附加约束表达。基于带约束条件的... 以6-RSS型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解析形式的反向运动学方程,给出考虑驱动副转角范围、球副转角范围、连杆干涉等约束条件时的反解选取准则,推导出每种约束表达与机构参数间关系,特别是复合球副独特的附加约束表达。基于带约束条件的反向运动学方程,利用三维边界搜索法,绘制并联机构多个定姿态工作空间的截面图和三维实体图。最后以工作空间体积为优化目标,获得结构参数和约束条件对工作空间体积的影响关系曲线,为定量分析影响效果提供解决途径,最终利用全局搜索法得到6-RSS机构的一组最优机构参数,在机构整体尺寸基本不变情况下使工作空间增大60%,达到优化机构参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工作空间分析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拓扑结构分析的求解6-SP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沈惠平 尹洪波 +4 位作者 王振 黄涛 李菊 邓嘉鸣 杨廷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70-80,共11页
建立机构拓扑结构复杂性和位置正解求解难易性的关系,提出按机构耦合度k大小来分类求解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全部实数解的数值法,可使正解问题求解容易,具体内容包括:对39种不同构型的6-SPS并联机构,按6种基本机型、33种衍生机型的拓扑结构... 建立机构拓扑结构复杂性和位置正解求解难易性的关系,提出按机构耦合度k大小来分类求解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全部实数解的数值法,可使正解问题求解容易,具体内容包括:对39种不同构型的6-SPS并联机构,按6种基本机型、33种衍生机型的拓扑结构及其耦合度值分为k=0、1、2、3四类,分析得到了动平台边数、支链类型影响耦合度k值大小的规律。对不同k值的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求解指明明确的求解方向,即:对k=0的机构可容易地直接求解其解析正解;对k>0的机构,通过虚设k个SPS型支链,使之转化为k=0的虚拟并联机构,并基于杆长条件建立k个仅含一个变量的杆长相容性方程,再采用k维搜索法求出实数解。以六自由度球面Stewart机构为例,给出了求解耦合度k=1的任意6-DOF SP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全部实数解一维搜索法的具体步骤。这种基于拓扑结构分析的6-SP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求解的数值法,求解原理简单,计算量小,且具有一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拓扑结构分析 耦合度 位置正解 6-SPS机构 一维搜索法
下载PDF
并联机构中运动/力传递功率最大值的评价 被引量:45
15
作者 陈祥 谢福贵 刘辛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共9页
并联机构的本质作用之一是在机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传递运动和力。对并联机构的性能分析需要从该本质功能出发,考虑机构运动和力的传递特性。在螺旋理论中,当运动旋量和力旋量进行互易积运算时,其结果表示该力在运动方向上的瞬时传... 并联机构的本质作用之一是在机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传递运动和力。对并联机构的性能分析需要从该本质功能出发,考虑机构运动和力的传递特性。在螺旋理论中,当运动旋量和力旋量进行互易积运算时,其结果表示该力在运动方向上的瞬时传递功率。结合能效系数法,可将瞬时传递功率和可能的最大传递功率之比定义相关的评价指标,用以分析并联机构的运动/力传递特性。该指标能否实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理解和求解可能的传递功率的最大值。根据并联机构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形式的运动旋量和力旋量的组合,将功率最大值的求解问题分为五种情况,对每种情况的计算模型进行详细的推导与解释,尤其是当刚体的力和运动均为浮动的旋量(力旋量/运动旋量)时,提出改进后的特征点法,建立有效的求解模型。此外,以三个常见的并联机构为例,对机构中运动/力传递功率的最大值进行求解,以进一步说明所提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 力传递 传递功率最大值 特征点法
下载PDF
大型刚体调姿系统最优时间轨迹规划 被引量:42
16
作者 张斌 方强 柯映林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48-252,共5页
研究基于三坐标支撑柱的大型刚体位姿调整系统。系统可等效为6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动平台初始位姿和目标位姿已知,而运动时间和路径不确定。为了使支撑柱运动平稳并提高调姿精度,在考虑工程实际中的关节驱动力约束和驱动速度约束的... 研究基于三坐标支撑柱的大型刚体位姿调整系统。系统可等效为6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动平台初始位姿和目标位姿已知,而运动时间和路径不确定。为了使支撑柱运动平稳并提高调姿精度,在考虑工程实际中的关节驱动力约束和驱动速度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最优时间轨迹规划算法。首先运用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分析方法建立该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通过Moore-Penrose广义逆矩阵得到关节驱动力的最小范数解,然后以时间为参数,运用5次多项式拟合调姿物体的位姿变化轨迹,再通过二分法求解出满足关节空间约束的最优调姿时间,从而生成相应的关节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只需经过较少次迭代就能获得理想的调姿运动轨迹。总之,该轨迹规划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姿调整 并联机构 运动学 动力学 最优时间
下载PDF
可重构PKM模块的选型原则——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0
17
作者 黄田 李曚 +3 位作者 吴孟丽 梅江平 赵学满 Hu S.Jack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41,共6页
可重构与多功能是并联构型装备(PKM)的重要发展趋势,模块化设计是实现这类装备可重构性的使能技术。首先借助线性空间理论,简要论述了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组成原理。按照支链对动平台提供约束和驱动的作用不同,将支链分为四种类型,并据... 可重构与多功能是并联构型装备(PKM)的重要发展趋势,模块化设计是实现这类装备可重构性的使能技术。首先借助线性空间理论,简要论述了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组成原理。按照支链对动平台提供约束和驱动的作用不同,将支链分为四种类型,并据此得到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三种组合方案。基于对可重构性、多功能,以及速度、剐度特别是精度的考虑,提出可重构PKM模块的选型原则,认为含简式恰约束支链的并联机构较适于搭建兼顾上述需求的PKM模块,进而将可重构PKM模块的设计转化为恰约束支链的选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含主动恰约束支链的5自由度混联机械手模块——TriVariant,其具有与Tricept机械手完全相同的自由度数目和类型, 且几乎继承了后者的全部优点。最后给出若干用TriVariant搭建可重构装备的应用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模块化设计 可重构装备
下载PDF
基于位移子群分析的3自由度移动并联机构型综合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秦川 黄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21,共4页
应用李群和李代数理论对3自由度并联移动机构型综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给出了表示位移子群T和X(w)的李子代数的运动螺旋系,然后对运动螺旋系中的旋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了可以生成位移子群X(w)的几种分支运动链,再根据多个位移子群X(w)的... 应用李群和李代数理论对3自由度并联移动机构型综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给出了表示位移子群T和X(w)的李子代数的运动螺旋系,然后对运动螺旋系中的旋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了可以生成位移子群X(w)的几种分支运动链,再根据多个位移子群X(w)的交集为位移子群T的几何条件,最后综合出数种3自由度移动并联机构,从李群和李代数理论验证了以前以结构约束法得到的型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设计理论 李群 李代数 机器人 机构型综合 位移子群
下载PDF
并联2-RRR/UPRR踝关节康复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 被引量:41
19
作者 边辉 刘艳辉 +1 位作者 梁志成 赵铁石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2,共7页
在分析现有踝关节康复机器人机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远程转动中心的2-RRR/UPRR并联踝关节康复机构.该机构可以实现踝关节康复运动所需的三自由度转动,即内翻/外翻,背屈/跖屈,外展/内收运动.采用关节轴线的运动副螺旋矢量表示... 在分析现有踝关节康复机器人机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远程转动中心的2-RRR/UPRR并联踝关节康复机构.该机构可以实现踝关节康复运动所需的三自由度转动,即内翻/外翻,背屈/跖屈,外展/内收运动.采用关节轴线的运动副螺旋矢量表示法分析了该机构在整个工作空间内任意位姿都可以实现3维转动的机构学原理.计算了其自由度,并讨论了选取与定平台相连接的3个转动副作为输入的合理性.应用球面几何方法给出该机构的位置反解,同时推导出机构位置正解表达式,并给出了数值算例,验证了其工作空间满足踝关节康复运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康复机器人 并联机构 运动学
下载PDF
3-RPR平面并联机构正解的吴方法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惠林 张同庄 丁洪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研究 3- RPR平面并联机构正运动学封闭形式解 .以符号运算为工具 ,应用吴方法得到非线性方程组的特征列 .从而导出 3- RPR平面并联机构正运动学封闭形式解为一元六次方程 .该封闭形式解不仅适用于 3- RPR和 3- RRR平面并联机构 ,也适用... 研究 3- RPR平面并联机构正运动学封闭形式解 .以符号运算为工具 ,应用吴方法得到非线性方程组的特征列 .从而导出 3- RPR平面并联机构正运动学封闭形式解为一元六次方程 .该封闭形式解不仅适用于 3- RPR和 3- RRR平面并联机构 ,也适用于所有包含6R- 级组的 级平面并联机构 .给出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吴方法 三自由度平面 数学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