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阴病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2
1
作者 熊曼琪 龙新生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共3页
本文从病变机理、症状体征、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少阴病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初步论证了少阴病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可以运用《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对其进行论治。
关键词 少阴 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伤寒论》四逆散证析疑 被引量:20
2
作者 申子龙 庞博 +4 位作者 宫晴 张亚欣 贾冕 赵进喜 王世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524-1526,共3页
关于少阴病四逆散的证治,历代医家认识不一,观点大致有热厥论、阳郁论、枢机论、肝脾不和论、寒厥论,可谓仁智各见,但以此解释四逆散证,有待商榷。根据"三阴三阳体质学说"可阐释四逆散证,即四逆散证为少阴阳虚体质基础上所形... 关于少阴病四逆散的证治,历代医家认识不一,观点大致有热厥论、阳郁论、枢机论、肝脾不和论、寒厥论,可谓仁智各见,但以此解释四逆散证,有待商榷。根据"三阴三阳体质学说"可阐释四逆散证,即四逆散证为少阴阳虚体质基础上所形成的肝气郁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少阴 或然证 三阴三阳体质学说
原文传递
《伤寒论》四逆散证病机辨识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宏邈 谷松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2期67-69,共3页
张仲景为少阴阳郁而设四逆散,放在《伤寒论》少阴篇,以"少阴病"冠首,病机当为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壅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四末,阳郁内闭。因论述简洁引发争议,后世医家未从仲景六经出发,从药物组成、脏腑辨证法推测四逆散证病机... 张仲景为少阴阳郁而设四逆散,放在《伤寒论》少阴篇,以"少阴病"冠首,病机当为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壅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四末,阳郁内闭。因论述简洁引发争议,后世医家未从仲景六经出发,从药物组成、脏腑辨证法推测四逆散证病机,分别提出四逆散证属少阴、厥阴、少阳经。病在少阴:系少阴阳虚相对较少,从方剂组成、临床实践角度,都不太被后世认可;少阴邪热内郁:成无己首提邪热内郁,解释四逆产生原因,得到后世医家认同,但观其或然证加减用药多具温热之性,如干姜、桂枝、附子等,用温热药治疗邪热内郁证有欠稳妥。病在厥阴:"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烟没已久,今表出之","四逆"是"少厥二阴热邪为本",现代医家对此观点多有继承与发展,也有医家认为四逆散证病在少阳。随着四逆散广泛应用及发展,在六版教材《方剂学》《方剂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四逆散被作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以"肝脾不调"为基础来解释四逆散证病机变化是确切可行的。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创造出了诸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因而四逆散被誉为"疏肝祖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疏肝祖方 张仲景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少阴 少阴阳郁 少阴枢机不利 气机壅滞 阳气内遏 少阴阳虚 少阴邪热内郁 厥阴 肝脾不调 方剂学 方剂大辞典 中医大辞典
下载PDF
伤寒六经病变本质探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任 《河南中医》 200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通过对伤寒六经病变本质特点的分析,认为伤寒六经病变本质即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局限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多器官... 通过对伤寒六经病变本质特点的分析,认为伤寒六经病变本质即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局限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伤寒六经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局限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四逆汤治疗抑郁证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贵英 张源鑫 +3 位作者 彭程 叶慧婷 何凯 吕小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残疾病。抑郁症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症状综合征,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抗抑郁药多从单一靶点出发,普遍存在抗抑郁谱窄、起效慢、副作用大的弊...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残疾病。抑郁症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症状综合征,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抗抑郁药多从单一靶点出发,普遍存在抗抑郁谱窄、起效慢、副作用大的弊端。中药方剂以多成分、毒副作用小、多效应、协同作用强和整体调节为特点,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历代医家多从"肝"论治,治疗多从疏肝解郁为主,治以逍遥散、越鞠丸等方,也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临床上抑郁症多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为主,即一派晦暗、阴沉、衰落等阴郁之象,从阴阳辨证来说是属于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归于阴病。总的来说是精神活动的减少,精神活动靠能量维持,阳气虚衰,精神失养则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低下。阳气具有温煦、升发和兴奋等功能的表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阳气旺则精力充沛,精神爽;气衰则神疲乏,精神困。在《伤寒论》中,少阴属心肾二经,心之阳气旺,故精神为之振作。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肾阳旺盛,神精充足,人体就会生化不息。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的主方,而少阴心肾阳气不足是抑郁症主要病机,故四逆汤治疗阳虚郁证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伤寒论 四逆汤 阳虚郁证 少阴 心肾阳虚 温阳法
下载PDF
再议四逆汤治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于晓 郭霞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03-3405,共3页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阳虚寒盛之基本方。文章首先梳理了古今医家对其治法的认识,分为"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两种,并对此两种治法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提出二者是针对少阴阳虚不同程度而设立的不同治法。四...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阳虚寒盛之基本方。文章首先梳理了古今医家对其治法的认识,分为"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两种,并对此两种治法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提出二者是针对少阴阳虚不同程度而设立的不同治法。四逆汤温阳散寒,适用于阳虚初起或阳虚阴盛阶段,而《伤寒论》中的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方,指出只有对四逆汤的治疗作用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临床上更准确地加以运用,这将会对其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阴 四逆汤 温阳散寒 回阳救逆 治法
原文传递
杨功旭六经辨证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谢珏 杨功旭 +2 位作者 徐嘉祺 郑梓瑄 付庭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9-81,共3页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退变、滑囊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关节炎病,属于中医"痹证""膝痹病"范畴[1]。《素问·痹论》[2]:"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杨功旭教授提出:膝痹病证属本虚...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退变、滑囊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关节炎病,属于中医"痹证""膝痹病"范畴[1]。《素问·痹论》[2]:"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杨功旭教授提出:膝痹病证属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主要病机为肝脾肾亏虚,风寒(热)湿外邪趁虚侵袭,气血经脉痹阻,膝府失养,合而为痹。临证多以六经辨证论治本病,认为膝痹病多为少阴病,常兼夹少阳、太阴、厥阴等他经症候表现,治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以补肝脾肾,祛邪以解表散寒(清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六经辨证 少阴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和方剂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党生 方辉 杨介钻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6期71-73,共3页
人体生命本质是伴随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的能量代谢过程。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是人体内抗损伤修复的核心过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病毒侵犯和炎性反应导致肺上皮细胞死亡增加,适度增强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就可以修复组织损伤,阻止... 人体生命本质是伴随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的能量代谢过程。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是人体内抗损伤修复的核心过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病毒侵犯和炎性反应导致肺上皮细胞死亡增加,适度增强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就可以修复组织损伤,阻止炎性反应进展。但是,随着患者病情恶化,机体内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中会出现热化和寒化表现,即免疫细胞生成方向会强化(热化),成为炎症风暴形成的细胞基础;肺部上皮细胞生成受阻(寒化)。重症患者出现严重肺部炎性病变。患者康复过程也是肺部炎症消退的过程,治疗原则包括温肾阳,补脾气,化痰湿,祛血瘀、血热;同时注意温解太阳经上的寒气。避免过度劳作和不良作息也是治疗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毒肺炎 干细胞 炎症风暴 少阴 厥阴
下载PDF
经方的表阴证 被引量:10
9
作者 冯世纶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少阴 太阳 经方 《伤寒论》 中医
下载PDF
少阴病咽痛之方证考释 被引量:9
10
作者 谈博 操红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2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少阴 咽痛 方证 考释
下载PDF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被引量:7
11
作者 纪如峰 《河南中医》 2016年第3期373-375,共3页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则此时少阳病易解。三阴病病变部位在五脏部分,夜半人体正气入脏,所以三阴病欲解时均在夜半之中,即太阴病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三阴病的欲解时未能完全重合,而是逐个向后推一个时辰,这与少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欲解时 太阳 阳明 厥阴 太阴 少阴 少阳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彤 谷松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2期1783-1785,共3页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致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病;阳气不足,则阴寒邪气易直中太阴,出现阳虚寒盛之证;肾阳不足,邪气直中少阴,发为少阴病;中气不运,胃气易逆,脾阳易陷,则阴阳不相顺接,发为厥阴病。《伤寒论》中大量使用生姜、甘草、大枣顾护脾胃,在运用峻下祛邪治法中,亦不忘顾护脾胃,在煎煮和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也时刻注重脾胃,方后的药后宜忌与注意事项,也体现了张仲景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辨析脾胃之气的盛衰对掌握疾病发展传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顾护脾胃思想 六经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张仲景
下载PDF
虚实是分辨太阳少阴的唯一标准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清洁 冯学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91-3494,共4页
表证是《伤寒论》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正确识别表证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路径。文章从表证概说、表证诊断、表证与继发性表证鉴别等角度层层推进,深入挖掘表证内涵,进而提出虚实是分辨太阳少阴的唯一标准的学术论点。... 表证是《伤寒论》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正确识别表证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路径。文章从表证概说、表证诊断、表证与继发性表证鉴别等角度层层推进,深入挖掘表证内涵,进而提出虚实是分辨太阳少阴的唯一标准的学术论点。对于指导临床准确识别表证的存在,分辨表证的性质,充分发挥解表法的作用,减少失治误治、预防坏病发生等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少阴 伤寒论 表证 八纲
原文传递
浅析《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证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博 颜红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508-509,共2页
《伤寒论》少阴病篇吴茱萸汤证历代伤寒注家认识不同,为历来研究者所困惑。笔者以《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为基础,探讨少阴病病机及少阴病用吴茱萸汤的机制,以示先贤审证用药之妙。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阴 吴茱萸汤
下载PDF
加味真武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少阴病阳虚水停证兔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龙新生 熊曼琪 +3 位作者 朱章志 李南夷 熊文生 何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1-24,354-355,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少阴病阳虚水停证兔心肌细胞膜、红细胞膜、脑细胞 Na^+.-K^+-ATP 酶、Ca^(2+)-ATP 酶、Mg^(2+)-ATP 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先时兔灌服大剂量寒凉药,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逐渐缩窄升主动脉口...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少阴病阳虚水停证兔心肌细胞膜、红细胞膜、脑细胞 Na^+.-K^+-ATP 酶、Ca^(2+)-ATP 酶、Mg^(2+)-ATP 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先时兔灌服大剂量寒凉药,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逐渐缩窄升主动脉口径建立 CHF 少阴病阳虚水停证兔动物模型。对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并设假手术组对照。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同空白组比较,心肌细胞膜 Na^+-K^+-ATP 酶、Mg^(2+)-ATP 酶,脑细胞Ca^(2+)ATP 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各组红细胞膜 ATP 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真武汤能提高 CHF 少阴病阳虚水停证兔心肌细胞膜、脑细胞 ATP 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充血性心力衰竭 少阴 ATP
下载PDF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付 《中医药通报》 2020年第1期13-16,共4页
运用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6大证型,即少阴热证、少阴寒证、少阴虚证、少阴血证、少阴气郁证、少阴痰湿证;二是少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阴... 运用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6大证型,即少阴热证、少阴寒证、少阴虚证、少阴血证、少阴气郁证、少阴痰湿证;二是少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阴病本证与少阴病本证相兼、少阴病本证与太阳阳阳少阳太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肝胆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 张仲景 少阴 本证 兼证 类似证 辨证论治体系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39章 少阴心肾兼水火,寒热虚实证不同——少阴病概说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51-354,共4页
1按照寒热从化对少阴病进行分类,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2大类。在寒化证中,尽管都是寒证,但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分,其中四逆汤类证即属于实寒证,而其他寒化证则属于虚寒证;在热化证中,尽管都是热证,但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其中少阴三急... 1按照寒热从化对少阴病进行分类,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2大类。在寒化证中,尽管都是寒证,但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分,其中四逆汤类证即属于实寒证,而其他寒化证则属于虚寒证;在热化证中,尽管都是热证,但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其中少阴三急下证、伤津动血证、甘草及桔梗汤证等属于实热证,而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则属于虚热证。2少阴三急下证即是少阴邪从热化,热势鸱张,恐有阴竭之虞,故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属于少阴病实热证,而并非少阴兼有阳明,不能因用大承气汤就断为阳明病,即不能以方定病,而是因病遣方。3少阴病实寒证,从方剂中附子的炮制和配伍,即可见其端倪。凡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的四逆类方剂,是以祛寒为主,温养为辅,主治寒邪偏盛的实寒证。而凡用熟附子,配伍人参、桂枝等药物的,是以温养为主,祛寒为辅,主治阳虚为主的虚寒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阴 寒化证 热化证 少阴三急下证 大承气汤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从六经病欲解时浅谈不寐 被引量:7
18
作者 庄云赟 王春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3期16-19,共4页
不寐是以超过一月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点的一类病症,据《伤寒杂病论》对“欲解时”的表述会发现,不寐与少阴、厥阴和少阳有密切关系,虽然这三条经的“欲解时”相互交叉,但辨治时多从起点开始算。所以在临床上,可根据不寐的发病时间分... 不寐是以超过一月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点的一类病症,据《伤寒杂病论》对“欲解时”的表述会发现,不寐与少阴、厥阴和少阳有密切关系,虽然这三条经的“欲解时”相互交叉,但辨治时多从起点开始算。所以在临床上,可根据不寐的发病时间分经论治,借“欲解时”天气之助用药,调整人体阴阳,促进疾病向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阴 厥阴 少阳 欲解时 不寐
下载PDF
吴茱萸汤方证辨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宗耀华 吴峥嵘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0期52-53,共2页
《伤寒杂病论》所载吴茱萸汤,用于治疗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及呕吐下利杂病等,因此,有医家认为本方是阳明病方,也有人认为是厥阴病方,还有不少人认为是少阴病方,因方中有人参、大枣,被不少医家认为本方所治病证为虚寒证。笔者从《伤... 《伤寒杂病论》所载吴茱萸汤,用于治疗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及呕吐下利杂病等,因此,有医家认为本方是阳明病方,也有人认为是厥阴病方,还有不少人认为是少阴病方,因方中有人参、大枣,被不少医家认为本方所治病证为虚寒证。笔者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分析,认为本方为祛邪及扶正之方,所治之证为虚实夹杂证,病位涉及厥阴、阳明、少阴,虽以吴茱萸药名为方名,但随所治病症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阳明虚寒证 虚实夹杂证 厥阴证 少阴
原文传递
论少阴病与休克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逸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共5页
作者研习中医经典《伤寒论》时,发现少阴病篇的经文与休克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本文从古典理论中描述的脉证并治和证候群入手,结合现代医学概念、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归纳、类比,初步证实了少阴病与休克的... 作者研习中医经典《伤寒论》时,发现少阴病篇的经文与休克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本文从古典理论中描述的脉证并治和证候群入手,结合现代医学概念、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归纳、类比,初步证实了少阴病与休克的相关性是成立的。它揭示了关于休克的概念是中医首先阐述的,中国比西方在休克的论述上要早一千五百余年。它提示人们认识了两者的相关性后,可更主动有理有据的用传统的少阴病证治,去指导临床急诊,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休克,以提高抢救休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阴 休克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