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沱江宽体沙鳅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燕 岳兴建 +5 位作者 王芳 甘雷 谢碧文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6-920,共5页
2010年5~9月从长江支流沱江收集性成熟宽体沙鳅个体,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实验鱼共76尾,由2+、3、4龄鱼组成。其绝对生殖力(F)为414~9625粒,平均3230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50~837粒/cm,平均324粒/cm;体... 2010年5~9月从长江支流沱江收集性成熟宽体沙鳅个体,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实验鱼共76尾,由2+、3、4龄鱼组成。其绝对生殖力(F)为414~9625粒,平均3230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50~837粒/cm,平均324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1~789粒/g,平均227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177.99GSI0.9872,FL=20.315GSI0.9592,FW=13.957GSI0.9542;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9.4876M1.9425,FL=2.2684M1.6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个体生殖力 沱江
下载PDF
沱江流域宽体沙鳅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24
2
作者 岳兴建 王芳 +4 位作者 谢碧文 齐泽民 王淯 何斌 陈先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0-393,397,F0003,共6页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利用数码显微镜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记录,对沱江宽体沙鳅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并确定了到达各发育期所需的时间。成熟卵直径为0·9~1·1mm。受精卵卵膜吸水膨胀之后直径为1·6~1·...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利用数码显微镜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记录,对沱江宽体沙鳅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并确定了到达各发育期所需的时间。成熟卵直径为0·9~1·1mm。受精卵卵膜吸水膨胀之后直径为1·6~1·9mm,半漂流性。卵膜直径较小是区分宽体沙鳅和其他鳅科漂流性鱼卵的标志性特征。水温23℃±0·5℃,受精卵历时27h孵出。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28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约为3·5~3·8mm。建议水利工程规划及建设中应该保留满足漂流性卵胚胎发育的足够长的天然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宽体沙鳅消化系统的结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芳 岳兴建 +3 位作者 谢碧文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9-572,共4页
运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宽体沙鳅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宽体沙鳅的胃呈U形;消化道较短,为体长的1.02±0.05倍。咽部粘膜层味蕾发达;未见食道纵肌层;胃分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具胃腺,盲囊部环肌层发达,幽门部肌肉层3层,... 运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宽体沙鳅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宽体沙鳅的胃呈U形;消化道较短,为体长的1.02±0.05倍。咽部粘膜层味蕾发达;未见食道纵肌层;胃分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具胃腺,盲囊部环肌层发达,幽门部肌肉层3层,呈纵-环-纵排列,幽门括约肌发达;肠各段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肝脏2叶,左叶发达;胰腺组织弥散在肝、脾、胃、肠等的系膜上或随血管的分支进入肝脏组织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消化系统 解剖结构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形态差异及其物种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丹丹 王志坚 +4 位作者 王永明 彭敏锐 谢碧文 何学福 李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7-834,共8页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对长江上游支流沱江资中段69尾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和长江干流宜宾段、南溪段及沱江资中段141尾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的10个常规可量性状与20个框架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对长江上游支流沱江资中段69尾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和长江干流宜宾段、南溪段及沱江资中段141尾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的10个常规可量性状与20个框架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并不能区分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之间的形态差异;依据二者在尾柄高、吻须长、D1-3(胸鳍基部起点至腹鳍基部起点之间的距离)、D7-9(臀鳍基部后末端至尾鳍基部腹部起点之间的距离)和D9-10(鳍基部腹部起点至尾鳍基部背部起点之间的距离)等形态特征的显著性差异(P<0.05),并结合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认为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应为2个有效种。建议在使用框架性状度量评价物种有效性时需选择恰当的形态指标,数据分析应结合物种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中华 框架性状度量方法 形态差异
下载PDF
宽体沙鳅精子超微结构及Na^+、K^+、Ca^2+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永明 陈瑜 +5 位作者 胡雨 谢碧文 岳兴建 王芳 齐泽民 王淯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选取健康的性成熟雄性宽体沙鳅,运用JSM 6510LV型扫描电镜、H-7500型透射电镜及Motic-BA210数码显微镜分别观察了宽体沙鳅精子的超微结构及不同浓度Na^+、K^+、Ca^(2+)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宽体沙鳅精子头部圆球形,无顶体,细... 选取健康的性成熟雄性宽体沙鳅,运用JSM 6510LV型扫描电镜、H-7500型透射电镜及Motic-BA210数码显微镜分别观察了宽体沙鳅精子的超微结构及不同浓度Na^+、K^+、Ca^(2+)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宽体沙鳅精子头部圆球形,无顶体,细胞核后端有一植入窝凹陷,凹陷深度为细胞核长径的1/6。中片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中心粒复合体分为近端中心粒和基体,两者呈"L"型排列;袖套呈两侧不对称分布,一侧狭长,另一侧肥厚。尾部主要由轴丝组成,为典型的"9+2"型双联微管结构,微管动力蛋白臂明显。以Na Cl、KCl和Ca Cl_2浓度分别为75 mmol·L^(-1)、0.5 mmol·L^(-1)和5 mmol·L^(-1)作为宽体沙鳅精子的激活介质,效果最佳。建议实际生产中选取合适的激活介质进行人工授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精子 超微结构 精子活力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养殖宽体沙鳅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永明 史晋绒 +3 位作者 谢碧文 唐瑞 王淯 齐泽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0-487,共8页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1、2、3龄宽体沙鳅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各年龄组宽体沙鳅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其中,粗蛋白在2龄和3龄组增长不显著(P>0.05),粗脂肪增...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1、2、3龄宽体沙鳅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各年龄组宽体沙鳅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其中,粗蛋白在2龄和3龄组增长不显著(P>0.05),粗脂肪增长显著(P<0.05)。(2)各年龄组肌肉氨基酸组成相同,均以鲜味特征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天门冬氨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22、2.08和2.12。(3)各年龄组宽体沙鳅脂肪酸在组成和含量上略有差异,表现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2龄组最高(P<0.05)且EPA+DH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递增(P<0.05)。综上,各年龄段宽体沙鳅肌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以2龄鱼体营养质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评价
下载PDF
沱江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亲鱼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颉江 覃川杰 +5 位作者 侯平 龚全 王永明 岳兴建 谢碧文 齐泽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0-292,共3页
为探求宽体沙鳅及中华沙鳅亲鱼性腺发育对脂肪酸的需求,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野生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肌肉、肝脏、卵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均含23种脂肪酸,而其卵组织中只检... 为探求宽体沙鳅及中华沙鳅亲鱼性腺发育对脂肪酸的需求,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野生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肌肉、肝脏、卵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均含23种脂肪酸,而其卵组织中只检测到18种脂肪酸。肌肉中C18:1n-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C16:0及C22:5n-3,而在卵组织中C16:0含量最高,其次为C18:1n-9及C22:6n-3。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卵组织中C22:5n-3、C20:5n-3、C20:4n-6、PUFA及∑n-3 PUFA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P<0.05)。因此,C22:6n-3、C20:5n-3、C20:4n-6等PUFA是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营养素,为提高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亲鱼卵子的质量,应在亲鱼培育饲料中添加上述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宽体 脂肪酸 肌肉
下载PDF
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β-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覃川杰 陈立侨 +5 位作者 岳兴建 李二超 王永明 邹远超 谢碧文 齐泽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6-402,共7页
利用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全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795bp,由长100bp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570bp的3非翻译区和11... 利用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全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795bp,由长100bp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570bp的3非翻译区和1125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组成,编码375个氨基酸。宽体沙鳅-actin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糖基化位点、9个N-豆寇酰化位点、3个actin信号位点等主要结构区域。PSI-BLAST比对表明,宽体沙鳅-actin氨基酸与真鲷、罗非鱼、虹鳟等鱼类同源性达99%。NJ法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宽体沙鳅-actin首先与鲢聚在一起,然后与、尖头等鱼类聚在一起。荧光定量PCR检测-actin基因在宽体沙鳅脑、鳃、心脏、肝、胃等12个组织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宽体 CDNA 组织表达
下载PDF
中华沙鳅(♀)与宽体沙鳅(♂)杂交种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永明 谢碧文 +4 位作者 岳兴建 王芳 齐泽民 王淯 吴英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3,98,共5页
以中华沙鳅为母本,宽体沙鳅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获得受精卵,运用数码体视显微镜对杂交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并对杂交种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受精卵直径1.41 mm±0.16 mm,吸水膨胀后直径达1.91 mm±0.09 mm,... 以中华沙鳅为母本,宽体沙鳅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获得受精卵,运用数码体视显微镜对杂交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并对杂交种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受精卵直径1.41 mm±0.16 mm,吸水膨胀后直径达1.91 mm±0.09 mm,半漂流性。25℃±0.5℃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历时25 h 50 min孵出。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27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4.71 mm±0.12 mm。经统计,杂交种受精率46.84%,孵化率72.84%,仔鱼畸形率8.62%,表明这两种沙鳅属间杂交表现出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 胚胎发育 中华 宽体
下载PDF
宽体沙鳅的染色体核型与DNA含量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远超 袁佳玲 +5 位作者 符鹏 文正勇 王永明 岳兴建 齐泽民 谢碧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1-448,共8页
为了解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的种质特征,以野生宽体沙鳅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以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DNA含量(2.50 pg... 为了解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的种质特征,以野生宽体沙鳅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以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DNA含量(2.50 pg/2c,2c指二倍体)为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宽体沙鳅外周血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宽体沙鳅的染色体数目为2n=96,核型组成公式为2n=36m+14sm+20st+26t,染色体总臂数NF=146;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2)宽体沙鳅的DNA含量为(2.60±0.36)pg/2c。通过与其他26种鳅科鱼类核型进行比较,发现宽体沙鳅属于鳅科鱼类中的特化类群,其染色体核型经历了罗伯逊易位和染色体多倍化等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宽体沙鳅种质资源保护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染色体 核型 DNA含量
原文传递
人工养殖宽体沙鳅亲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瑞 王永明 +7 位作者 谢碧文 史晋绒 覃川杰 周家辉 陈红萍 冯翠 齐泽民 葛正良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88,共5页
为了探究人工养殖条件下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亲鱼的肌肉营养组成,为其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测定了30尾人工养殖宽体沙鳅亲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宽体沙... 为了探究人工养殖条件下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亲鱼的肌肉营养组成,为其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测定了30尾人工养殖宽体沙鳅亲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宽体沙鳅亲鱼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75.24±2.25)%、(1.15±0.01)%、(19.32±0.33)%和(6.60±0.59)%;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肌肉干重的(76.42±0.62)%,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WEAA/WTAA)为39.96%,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WEAA/WNEAA)为66.55%。氨基酸中以鲜味特征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最高。8种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为4.54 mg/g,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3.94。共测得脂肪酸2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0.99±0.02)%,EPA和DHA总含量为(3.54±0.04)%。人工养殖宽体沙鳅亲鱼营养丰富均衡,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营养成分 人工养殖 肌肉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宽体沙鳅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颉江 李飞扬 +4 位作者 刘晓玲 黄莉 邵婷 杨洁萍 覃川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6-83,共8页
为确定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最适饲料脂肪水平需求,以鱼油和豆油1∶1混合作为脂肪源,采用脂肪水平分别为1.92%,3.83%,6.11%,8.62%和11.94%的5种等氮配合饲料饲喂宽体沙鳅幼鱼,进行为期210 d的生长实验,分析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宽体沙鳅... 为确定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最适饲料脂肪水平需求,以鱼油和豆油1∶1混合作为脂肪源,采用脂肪水平分别为1.92%,3.83%,6.11%,8.62%和11.94%的5种等氮配合饲料饲喂宽体沙鳅幼鱼,进行为期210 d的生长实验,分析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宽体沙鳅的生长、肌肉脂肪酸及肠道脂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从1.92%增加到8.62%能显著促进宽体沙鳅幼鱼的生长(p<0.05).肠道脂蛋白酯酶及肝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组间差异显著(p<0.05).6.11%,8.62%和11.94%组肌肉中20:5n-3,22:6n-3比例显著低于1.92%和3.83%组(p<0.05),而6.11%,8.62%和11.94%组18:2n-6,18:3n-6,18:3n-3显著高于1.92%和3.83%组(p<0.05),∑MUFA,∑PUFA和∑n-6比例随饲料脂肪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但∑n-3比例下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饲料脂肪水平能促进宽体沙鳅的生长,增加饲料豆油质量分数能显著降低宽体沙鳅肌肉中的20:5n-3和22:6n-3.折线回归方程得出宽体沙鳅幼鱼的最适脂肪水平为1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生长 脂肪酸 脂肪水平 脂肪酶
下载PDF
中华沙鳅、宽体沙鳅及两者杂交种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先全 王永明 +5 位作者 罗霞 董春燕 覃川杰 李斌 谢碧文 葛正良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35,共6页
【目的】考察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及两者杂交种幼鱼的生长特性。【方法】以各自1对亲鱼人工繁殖获得的60d龄中华沙鳅、宽体沙鳅和两者的杂交种幼鱼(中华沙鳅为母本,宽体沙鳅为父本)为研究对象,经15... 【目的】考察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及两者杂交种幼鱼的生长特性。【方法】以各自1对亲鱼人工繁殖获得的60d龄中华沙鳅、宽体沙鳅和两者的杂交种幼鱼(中华沙鳅为母本,宽体沙鳅为父本)为研究对象,经15d人工饲料驯化后,进行为期210d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束后对三者的生长、饲料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的绝对生长率接近,并均比杂交种的绝对生长率高,且与后者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中华沙鳅的相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最高,与其他两种鱼的这两项指标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宽体沙鳅的丰满度最高,且3种鱼丰满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华沙鳅的饲料总消化率最高,宽体沙鳅的次之,杂交种的最低,且杂交种与中华沙鳅间的这一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蛋白质消化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中华沙鳅的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为最高,与宽体沙鳅和杂交种的对应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宽体沙鳅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相比,杂交种的两种酶活性更高,且与前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华沙鳅比宽体沙鳅更偏肉食性,三者对人工配合饲料的利用率中华沙鳅最高,宽体沙鳅次之,杂交种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宽体 杂交种 幼鱼生长 消化酶
原文传递
沙鳅亚科四种鱼脑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14
作者 陈红萍 史晋绒 +3 位作者 陈红军 王永明 谢碧文 王淯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4,共8页
应用解剖学方法对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宽体沙鳅(S. reevesae)、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ops)、小眼薄鳅(L. microphthalrna)脑的形态结构和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显示,上述沙鳅亚科4种鱼脑的形态结构与真骨鱼类相似,... 应用解剖学方法对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宽体沙鳅(S. reevesae)、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ops)、小眼薄鳅(L. microphthalrna)脑的形态结构和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显示,上述沙鳅亚科4种鱼脑的形态结构与真骨鱼类相似,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5部分组成。脑各部分结构在属内差异不显著,属间除相对大脑体积和相对小脑体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他部分均无显著差异。紫薄鳅和小眼薄鳅大脑及小脑体相对体积较大,可能与喜营流水生活,需具有较高运动协调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宽体 紫薄 小眼薄 形态
原文传递
宽体沙鳅精子生物学特性及水体和pH对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露 陈瑜 王永明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11,共4页
研究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精子的形态、密度、p H及水体(沱江-内江段江水、曝气井水、曝气蒸馏水和曝气自来水)、p H(5.5、6.0、6.5、7.0、7.5、8.0、8.5和9.0)对宽体沙鳅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宽体沙鳅精子由头部、中... 研究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精子的形态、密度、p H及水体(沱江-内江段江水、曝气井水、曝气蒸馏水和曝气自来水)、p H(5.5、6.0、6.5、7.0、7.5、8.0、8.5和9.0)对宽体沙鳅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宽体沙鳅精子由头部、中片及尾部三部分构成,头部短径(2.181±0.148)μm,长径(2.525±0.197)μm,中片甚短,光镜下难辨清,尾部长(31.905±2.869)μm;精子密度为(1.443±0.292)×1010ind/m L;p H6.7~7.0;精子在曝气井水中活力最高,其快速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为(8.82±0.97)s、(15.13±1.18)s和(35.71±2.90)s;精子在p H7.5时活力最强,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为(11.91±1.66)s、(14.87±1.94)s和(38.34±1.67)s。可根据精子形态、密度和p H初步判断精子活力;宽体沙鳅精子激活介质宜采用p H7.5的曝气井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精子形态 精子活力 精子寿命
下载PDF
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覃川杰 顾顺樟 +3 位作者 赵大显 陈立侨 李二超 齐泽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84-1591,共8页
为深入分析热休克蛋白响应胁迫的分子机制,实验以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宽体沙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BR-HSP70)的cDNA... 为深入分析热休克蛋白响应胁迫的分子机制,实验以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宽体沙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BR-HSP70)的cDNA全长。结果发现,BR-HSP70 cDNA全长为2371bp,包含1947bp的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102bp 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和322bp 3′-UTR等。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BR-HSP70 cDNA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猪(Sus scrofa)的同源性分别为98%及83%,且ORF编码的649个氨基酸中含有HSP70家族的家族信号标签、N-糖基化位点及EEVD等保守区域。结果表明,克隆的cDNA为宽体沙鳅HSP70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氨氮胁迫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侵染均会显著上调宽体沙鳅鳃、肝脏及肾脏HSP70 mRNA的表达(P<0.05),表明HSP70基因在宽体沙鳅应对环境胁迫中发挥了重要的抗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热休克蛋白70 氨氮 嗜水气单胞菌 胁迫
下载PDF
宽体沙鳅脑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晋绒 张青莲 +2 位作者 沙小宇 王永明 谢碧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为探究鱼类脑结构及其与生态习性的相关性,采用HE及Nissl染色法对健康性成熟宽体沙鳅脑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宽体沙鳅脑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五部分组成。嗅叶为典型的“鲤型”嗅叶;大脑视前核呈索状排列,未见视前核... 为探究鱼类脑结构及其与生态习性的相关性,采用HE及Nissl染色法对健康性成熟宽体沙鳅脑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宽体沙鳅脑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五部分组成。嗅叶为典型的“鲤型”嗅叶;大脑视前核呈索状排列,未见视前核大、小细胞群;间脑乳头体及副错位核清晰可见,血管囊及下叶发达;中脑视盖由5层构成;小脑发达,由3层构成;延脑分化出面叶和发达的迷叶。这表明,宽体沙鳅视觉稍有退化,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及运动中枢发达,生活中主要依靠嗅觉、听觉、触觉、味觉觅食及逃避敌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组织学 结构
下载PDF
宽体沙鳅与中华沙鳅同工酶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田田 蒲宗旺 岳兴建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89-96,共8页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和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成体的心脏、肝胰脏、肠、肾、肌肉、脑、眼7种组织中的酯酶(EST)、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共4种同工酶的活性...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和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成体的心脏、肝胰脏、肠、肾、肌肉、脑、眼7种组织中的酯酶(EST)、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共4种同工酶的活性和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7种组织中检测到6种酯酶同工酶,2种过氧化氢酶同工酶,4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8种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表达;(2)在7种组织中,各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组织特异性,这与同工酶的功能密切相关;(3)在两种中华沙鳅属鱼类中,4种同工酶酶带的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和差异性,体现在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EST-1、EST-2同工酶表达相似性较高,CAT同工酶在肝胰脏和中肾组织表达较强,LDH同工酶酶谱相对简单,线粒体型MDH同工酶在两种鱼类的各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中华 同工酶 比较
下载PDF
一例宽体沙鳅体表溃疡病的诊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鹏 王均 +5 位作者 白林 苟印 龚鹏 高宣 谢碧文 王永明 《科学养鱼》 2019年第6期51-52,共2页
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 Chang)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体表黏液发达,在捕捞区与中华沙鳅一起被称为'玄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宽体沙鳅体表纤细,斑纹色彩艳丽,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然而,近年... 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 Chang)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体表黏液发达,在捕捞区与中华沙鳅一起被称为'玄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宽体沙鳅体表纤细,斑纹色彩艳丽,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然而,近年来受长江中上游干支流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其原有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上过度捕捞等因素,导致野生宽体沙鳅数量锐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 嗜水气单胞菌 体表溃疡病 维氏气单胞菌
下载PDF
长江上游两种沙鳅的资源保护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20
作者 谢碧文 王永明 +2 位作者 王均 张露 肖峰 《中国科技成果》 2020年第21期40-41,54,共3页
长江上游两种沙鳅的资源保护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系统研究了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的基础生物学特征,研发了两种沙鳅移养驯化、亲鱼选育及保护关键技术,建立了两种沙鳅的全人工繁殖技术体系,解决了中华沙鳅与宽体沙鳅天然水域增殖放流和规... 长江上游两种沙鳅的资源保护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系统研究了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的基础生物学特征,研发了两种沙鳅移养驯化、亲鱼选育及保护关键技术,建立了两种沙鳅的全人工繁殖技术体系,解决了中华沙鳅与宽体沙鳅天然水域增殖放流和规模化养殖的苗种需求,并在长江流域涉水工程的鳅科鱼类资源保护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宽体 人工繁殖 资源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