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0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被引量:729
1
作者 刘兴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1-646,共6页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治疗指南 出血预防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孕产妇死亡率 国际妇产科联盟 循证医学证据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第1版) 被引量:222
2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孕前和孕期保健(prenatal care and antenatal care)是降低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传统孕期保健特别是产前检查的次数、内容、孕周以及间隔时间等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产前保健的要求,我国各地区和不... 孕前和孕期保健(prenatal care and antenatal care)是降低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传统孕期保健特别是产前检查的次数、内容、孕周以及间隔时间等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产前保健的要求,我国各地区和不同医院产前检查的方案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同一医院不同的产科医师提供的产前检查方案也不一致,这也是导致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保健 孕前 产前检查方案 孕产妇死亡率 出生缺陷 指南 循证医学证据 CARE
原文传递
产科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 被引量:115
3
作者 吴连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1-792,共2页
关键词 产科出血 出血病因 孕产妇死亡率 产后出血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防治 死亡构成比 羊水栓塞 原因分
原文传递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 被引量:93
4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年第2期49-58,共10页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宣传取得的成就,引导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卫生部妇社司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国内一批权威专...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宣传取得的成就,引导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卫生部妇社司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国内一批权威专家参与编写了《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本报告共分为前言、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妇幼保健服务状况、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结束语五部分,通过深入分析与比较,既充分展现了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客观反映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又全面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发展机遇,简要介绍了"十二五"时期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思路。发布本报告的特殊意义:1.对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妇女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3,中国现有8.6亿妇女儿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健康的起点和希望,妇女不仅是国家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繁衍后代的使命,因此,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保护妇女儿童健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责任,社会效应大、惠及面广。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2.国际社会对妇女儿童健康高度关注。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在八项目标中,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抗击艾滋病这三项目标与妇幼卫生工作直接相关,其他五项目标均与妇幼卫生工作间接相关。2010年9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妇幼保健中心 卫生事业发展 妇女儿童健康 全民健康水平 妇幼卫生工作 妇幼卫生事业 孕产妇死亡率
下载PDF
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构成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89
5
作者 熊庆 梁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人均期望寿命 国际社会 儿童死亡率 发展中国家 社会评价 联合国
下载PDF
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一) 被引量:88
6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前言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将其作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健康事业 监测系统 妇幼卫生年报 孕产妇死亡率 住院分娩 儿童健康管理
下载PDF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 被引量:73
7
作者 曾新颖 齐金蕾 +5 位作者 殷鹏 王黎君 刘韫宁 刘江美 周脉耕 梁晓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7-1158,共1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而人群行为生活方式、疾病谱及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变。这些变化连同地区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均,给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经过我国卫生工作者坚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而人群行为生活方式、疾病谱及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变。这些变化连同地区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均,给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经过我国卫生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到2015年达到76.3岁,比2010年提高1.5岁;婴儿死亡率由13.1%。下降到8.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6.4%o下降到10.7%。;孕产妇死亡率由30/10万下降到20.1/10万,居民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负担 行政 省级 中国 行为生活方式 医疗卫生 孕产妇死亡率 健康事业
下载PDF
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地区差异及对策 被引量:70
8
作者 陈锰 刘兴会 梁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5-1099,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1990年的88.8/105下降到21.7/105,提前1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已经基本消除,但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地...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1990年的88.8/105下降到21.7/105,提前1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已经基本消除,但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地区差异仍然非常明显,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仍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进一步缩小孕产妇死亡率的地区差异从而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的任务依然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地区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69
9
作者 杨慧霞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1-483,共3页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栓塞性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的1459例死亡孕产...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栓塞性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的1459例死亡孕产妇中,产后出血占29%。发展中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前者孕产妇死亡率高与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相关。如非洲的加纳,1981-1989年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140/万,其中的27%是由于产后出血而导致。19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孕产妇死亡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西方发达国家 预防 栓塞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
原文传递
生殖健康与母亲安全 被引量:60
10
作者 李光辉 黄醒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关键词 生殖健康 母亲安全 孕产妇死亡率 妇幼保健
原文传递
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措施评价 被引量:56
11
作者 刘兴会 杨慧霞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49-451,共3页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每7分钟就有1例孕产妇因PPH死亡。经过多年、多方面的努力以及《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推广,我国孕产妇死亡率2012年已降至30/1...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每7分钟就有1例孕产妇因PPH死亡。经过多年、多方面的努力以及《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推广,我国孕产妇死亡率2012年已降至30/10万,但与多数发达国家(10~15)/10万的孕产妇死亡率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出血预防 HEMORRHAGE 孕产妇死亡率 发达国家 PPH 世界
原文传递
中国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54
12
作者 梁娟 王艳萍 +1 位作者 朱军 李明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了解2000--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发生的主要特征、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网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2000--2005年中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 目的了解2000--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发生的主要特征、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网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2000--2005年中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沿海;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53.0/10万下降到47.6/10万,农村由67.2/10万下降到59.2/10万,城市由28.8/10万下降到27.6/10万,下降幅度分别为10.2%、11.9%和4.2%。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和羊水栓塞,2005年前3位是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娠期高血压,但产科出血始终是第一死因,导致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和子宫破裂。结论2000—200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无趋势变化,主要死因是产科出血。降低农村及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提高诊治产科出血基本技能是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0—201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目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死亡原因 趋势
原文传递
产后出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53
13
作者 刘兴会 陈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1-563,共3页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一直以来都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每7分钟就有1名孕产妇因PPH死亡。自从联合国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千年发展目标”以及我国“降消”项目的实施,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产后出血预防与...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一直以来都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每7分钟就有1名孕产妇因PPH死亡。自从联合国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千年发展目标”以及我国“降消”项目的实施,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推广,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60/10万以上降低至近几年的30/10万左右,但这仍明显高于许多发达国家10~15/10万的孕产妇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孕产妇死亡率 “降消”项目 出血预防 发达国家 PPH 联合国
下载PDF
当前产科的形势和任务 被引量:38
14
作者 戴钟英 董悦 段涛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21-722,共2页
关键词 产科 20世纪 孕产妇死亡率 19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产褥感染 剖官产术 RATE 发达国家
原文传递
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极大程度降低——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敦金 贺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6-1080,共5页
孕产妇死亡(maternal mortality,MM),2018年最新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沿用了之前ICD-10的定义,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 d内死亡的妇女(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全球每年孕产妇死亡约30万,大多发生于... 孕产妇死亡(maternal mortality,MM),2018年最新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沿用了之前ICD-10的定义,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 d内死亡的妇女(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全球每年孕产妇死亡约30万,大多发生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国家,是社会经济状况及妇幼保健工作极为敏感的指标,早已认为是保护妇女'人权'的指标之一[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产科快速反应团队 产后出血
原文传递
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被引量:34
16
作者 邱艳 熊庆 +1 位作者 肖兵 梁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3046-3049,共4页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现状、了解相关因素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2000-2004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及全球154个国家的孕产妇死亡数据,用直线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孕产妇死亡相...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现状、了解相关因素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2000-2004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及全球154个国家的孕产妇死亡数据,用直线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结果:人均国民总收入(r=-0.389)、享有足够的环境卫生设施的人口百分比(r=-0.664)、女性成人识字率(r=-0.722)、城市化人口百分比(r=-0.593)、采用避孕措施的比例(r=-0.742)、产前保健覆盖率(r=-0.473)、分娩时有专业医护人员护理的比例(r=-0.705)等因素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总和生育率(r=0.336)与之呈正相关。不同水平的孕产妇死亡率,其影响因素各有不同。结论:我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重点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水平不同的沿海、内陆、边远三类地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做好围产保健、计划生育、住院分娩等工作,以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孕产妇死亡率的灰色预测 被引量:29
17
作者 任正洪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要求 样本量 数据资料 灰色模型 方法 统计分布 发展变化 规律 收集
下载PDF
重视产后出血诊治过程的管理及评审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兴会 杨慧霞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52-253,共2页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表的一项关于115个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的调查结果强调,产后出血仍然是导致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7%)。2014年全国妇幼卫生信...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表的一项关于115个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的调查结果强调,产后出血仍然是导致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7%)。2014年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21.7/10万;从构成比看,产后出血在孕产妇死因中居第一位(占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孕产妇死亡率 管理 诊治 世界卫生组织 严重并发症 调查结果 信息分析
原文传递
生殖健康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被引量:27
19
作者 贺淑芳 郭素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874-1877,共4页
关键词 生殖健康 围婚期 已婚育龄妇女 计划生育服务 性病患者 人工流产 避孕知识 避孕措施 孕产妇死亡率 主要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陈蔚 沈汝 +3 位作者 杨惠娟 李禾 王慧霞 于莹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40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评审结果及WHO十二格表资料。结果①2001-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10....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40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评审结果及WHO十二格表资料。结果①2001-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10.5/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6/10万,其中外来人口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22.7/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2/10万。②63.6%(21/33)的外来人口孕产妇在私人诊所或家中分娩;其中54.5%(18/33)无产前检查;死亡距分娩时间主要在产后12h内(69.7%,23/33);转诊延误(81.8%,27/33)明显。③7例北京户籍孕产妇中,6例在二、三级医院分娩;剖宫产、阴道分娩者各3例;5例产前检查6次以上;2例死亡距分娩时间在产后12h内,3例在产后1~42d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5例。④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为主要因素(75.0%,30/40);产后出血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占97.5%(37/40),并集中在夜班、周末及节假日(80.0%,32/40);市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者占85.0%(34/40)。⑤北京户籍孕产妇死亡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6例)、态度(2例)、资源(3例)及管理(6例)因素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42.4%,14/33)、态度(66.7%,22/33)、资源(36.4%,12/33)、医疗保健知识技能(45.5%,15/33)及社会管理(54.5%,18/33)有关。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死亡时间集中在产后12h内。北京户籍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管理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社会管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软产道损伤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