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储层类型和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215
1
作者 聂海宽 张金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9-225,232,共8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41块黑色页岩的野外观察、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及X衍射等实验分析,对页岩储层特征、裂缝特征和孔隙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页岩气藏的储集类型主要有裂缝和孔隙2类。根据页岩气藏特...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41块黑色页岩的野外观察、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及X衍射等实验分析,对页岩储层特征、裂缝特征和孔隙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页岩气藏的储集类型主要有裂缝和孔隙2类。根据页岩气藏特征、裂缝对页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及裂缝的性质,按裂缝的发育规模分为巨型裂缝、大型裂缝、中型裂缝、小型裂缝和微型裂缝等5类;按孔隙类型将孔隙分为有机质(沥青)孔和/或干酪根网络、矿物质孔(矿物比表面、晶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和杂基孔隙等)以及有机质和各种矿物之间的孔隙。不同的裂缝类型、裂缝规模、孔隙类型和孔隙大小对页岩储能、产能的贡献不同,作用也不同。孔隙是页岩气藏中气体的储存空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储能,而裂缝是页岩气藏中气体渗流的主要通道,决定着其产能,由于页岩基质的低孔低渗性,裂缝的发育规模决定着页岩气藏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孔隙 储层类型 储层特征 页岩气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下载PDF
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 被引量:170
2
作者 张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4,共5页
以煤岩显微组分和煤的变质与变形特征为基础 ,以较大量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依据 ,将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划分为四大类 (原生孔、外生孔、变质孔、矿物质孔 )十小类 .研究结果表明 ,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多 ,形态复杂 ,大小不等 ,各类孔隙都是... 以煤岩显微组分和煤的变质与变形特征为基础 ,以较大量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依据 ,将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划分为四大类 (原生孔、外生孔、变质孔、矿物质孔 )十小类 .研究结果表明 ,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多 ,形态复杂 ,大小不等 ,各类孔隙都是在微区发育或微区连通 ,它们借助于裂隙而参与煤层气的渗流系统 .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特征是煤储层生气储气和渗透性能的直接反映 ,颇具理论与实用研究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隙 成因 渗透率 显微组分 煤层气
下载PDF
正断层附近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及其对矿压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3
3
作者 孟召平 彭苏萍 黎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1-566,共6页
通过对正断层附近煤岩显微裂隙、孔隙观测 ,力学性质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 ,系统地揭示了正断层对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矿压分布的影响 .研究表明 ,正断层带附近煤岩体破碎 ,煤(岩 )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随距断层面距离的变小而增强 ,煤岩力... 通过对正断层附近煤岩显微裂隙、孔隙观测 ,力学性质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 ,系统地揭示了正断层对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矿压分布的影响 .研究表明 ,正断层带附近煤岩体破碎 ,煤(岩 )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随距断层面距离的变小而增强 ,煤岩力学强度越靠近断层越低 ,且裂隙的力学性质向断层面方向由张性向张扭、压扭性再到张性转化 ;断层导致初始应力场的挠动 ,局部产生附加应力 .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 ,随着距断层面距离的减小 ,工作面前方煤 (岩 )体中支承压力均明显增大 ,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前方煤岩体中转移 ,在回采工作面煤壁和其前方断层之间煤柱之上压力分布类似于小的残留煤柱的情况 ,煤柱愈窄 ,压力峰值愈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物理力学性质 矿压分布 显微裂隙 孔隙 支承压力
下载PDF
粘土矿物绿泥石对碎屑储集岩孔隙的保护 被引量:115
4
作者 朱平 黄思静 +1 位作者 李德敏 刘援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绿泥石是碎屑储集岩中较常见的粘土矿物之一。经长期研究发现,绿泥石粘土矿物在储层中的分布和赋存状态对储层孔渗性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作用。该文介绍了粘土矿物绿泥石的微观特征以及它在碎屑岩中的各种赋存状态。通过对绿泥石矿物的... 绿泥石是碎屑储集岩中较常见的粘土矿物之一。经长期研究发现,绿泥石粘土矿物在储层中的分布和赋存状态对储层孔渗性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作用。该文介绍了粘土矿物绿泥石的微观特征以及它在碎屑岩中的各种赋存状态。通过对绿泥石矿物的组成、含量、物理化学性质、成岩变化特征以及在储层孔隙中的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绿泥石在储集岩的孔隙保护和演化中所起的作用,为储层的孔渗预测和储层评价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储集岩 孔隙 油气
下载PDF
基于NMR和X-CT的煤的孔裂隙精细定量表征 被引量:122
5
作者 姚艳斌 刘大锰 +1 位作者 蔡益栋 李俊乾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98-1607,共10页
从实现精细化、无损化和定量化表征角度,报道了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微焦点CT扫描技术等对煤的孔裂隙类型、有效孔隙度、孔径结构分布和孔裂隙的空间配置等进行精细定量表征的新方法.研究发现:(1)煤的核磁共振横向驰豫时间(T2)为0.5~... 从实现精细化、无损化和定量化表征角度,报道了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微焦点CT扫描技术等对煤的孔裂隙类型、有效孔隙度、孔径结构分布和孔裂隙的空间配置等进行精细定量表征的新方法.研究发现:(1)煤的核磁共振横向驰豫时间(T2)为0.5~2.5,20~50和>100ms时所对应的3个谱峰分别代表了微小孔、中大孔和裂隙,谱峰越大则该峰所代表的孔裂隙越发育;(2)煤的三元组构中,矿物、有机组分和孔裂隙分别具有不同的CT数分布区间,通常孔裂隙的CT数都小于600HU,因此可通过CT数来重构孔裂隙的分布;(3)根据煤样核磁共振实验的T2截止值计算了煤的有效孔隙度,它是煤岩渗透率主要决定因素;(4)基于核磁实验和离心实验提出的"T2C法"有效地实现了对煤的孔径结构分布的重构;(5)采用高精度的微焦点CT扫描,实现了煤的孔裂隙的三维建模,完成了对孔裂隙的尺度及空间发育展布特征的精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孔隙 裂隙 核磁共振(NMR) 计算机层析扫描(X-CT)
原文传递
非饱和土的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型 被引量:78
6
作者 徐永福 董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0-405,共6页
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型可以分为三类:土颗粒分布的分形模型、土体孔隙表面的分形模型和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根据土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提出了水分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水分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不仅能很好地预测近饱和状态和干... 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型可以分为三类:土颗粒分布的分形模型、土体孔隙表面的分形模型和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根据土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提出了水分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水分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不仅能很好地预测近饱和状态和干土状态时的水分特征曲线,也能用相同的分维估算水分特征曲线的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吸力 水分特征曲线 分形 分维 孔隙 脱水曲线
下载PDF
煤的比表面积 孔体积及其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0
7
作者 钟玲文 张慧 +1 位作者 员争荣 雷崇利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液氮温度下 ,通过测试煤样在气体饱和蒸气压力范围内对N2 的吸附过程及吸附量 ,用BET和BJH理论模型计算出煤的孔体积和孔表面积。同时 ,对煤样进行等温吸附CH4试验。根据试验结果 ,探讨了煤的孔体积、孔比表面积及与孔类型的关系 ,及... 在液氮温度下 ,通过测试煤样在气体饱和蒸气压力范围内对N2 的吸附过程及吸附量 ,用BET和BJH理论模型计算出煤的孔体积和孔表面积。同时 ,对煤样进行等温吸附CH4试验。根据试验结果 ,探讨了煤的孔体积、孔比表面积及与孔类型的关系 ,及其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 ,即煤对CH4的吸附能力与总孔体积、总孔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比表面积 体积 吸附能力
下载PDF
岩土介质的分形孔隙和分形粒子 被引量:78
8
作者 谢和平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5-164,共20页
岩土介质是晶粒状材料,存在大量的孔隙。这些孔隙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岩土介质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大量的研究表明,岩土介质的孔隙几何从原子尺度到晶粒尺寸范围内均表现出分形特征。目前分形几何已被广泛应用来研究岩土的孔隙率,输... 岩土介质是晶粒状材料,存在大量的孔隙。这些孔隙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岩土介质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大量的研究表明,岩土介质的孔隙几何从原子尺度到晶粒尺寸范围内均表现出分形特征。目前分形几何已被广泛应用来研究岩土的孔隙率,输运特性和渗透性等等。本文从5个方面来讨论岩土介质的分形孔隙和分形粒子:①分形几何简介;②孔隙介质的分形模型;③岩土介质的分形孔隙特性和它们的分形量测方法;④岩土的分形粒子;⑤水土保持估计中的分形毛细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介质 分形 孔隙 粒子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土孔隙的分形几何研究 被引量:84
9
作者 王清 王剑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6-498,共3页
关键词 土体 孔隙 分开可 压汞测试法 粘性土
下载PDF
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空隙介质地下水流模型及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86
10
作者 陈崇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岩溶含水介质由管道、裂隙与孔隙3类空隙介质组成,它们对地下水流动具有不同的贡献。简述了当前岩溶水的几种主要定量评价方法,提出折算渗透系数尺概念,建立了岩溶三重空隙介质地下水流统一的控制方程,引出管道与裂隙在达西流与非... 岩溶含水介质由管道、裂隙与孔隙3类空隙介质组成,它们对地下水流动具有不同的贡献。简述了当前岩溶水的几种主要定量评价方法,提出折算渗透系数尺概念,建立了岩溶三重空隙介质地下水流统一的控制方程,引出管道与裂隙在达西流与非达西流状态下的渗透系数与折算渗透系数的表达式,从而将达西流与非达西流耦合在一个模型中。本文提出岩溶三重介质地下水流的模拟方法,并给出理想模型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岩溶水 裂隙 地下水流模型 孔隙
下载PDF
页岩孔隙结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91
11
作者 焦淑静 韩辉 +3 位作者 翁庆萍 杨峰 姜大强 崔立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32-436,共5页
页岩气是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中的天然气,已经成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微小孔隙中,这些微孔隙、微裂隙既是页岩气重要的储存空间也是流通通道。页岩中的孔隙有微米级别,也有纳米级别,微米级... 页岩气是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中的天然气,已经成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微小孔隙中,这些微孔隙、微裂隙既是页岩气重要的储存空间也是流通通道。页岩中的孔隙有微米级别,也有纳米级别,微米级孔隙采用新鲜断面的方法,可以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到,但由于新鲜断面表面粗糙,很难观察到纳米级孔隙及分布状况。用氩离子抛光的方法对样品表面进行处理,可以使样品表面变的光滑平整,使用背散射电子成像方式,有利于观察纳米级孔隙及孔隙形状、大小及分布规律等。本文还对平行层理及垂直层理两种取样方法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相结合观察更全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 扫描电镜(SEM) 背散射电子 氩离子抛光 平行层理 垂直层理
下载PDF
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81
12
作者 钟大康 周立建 +3 位作者 孙海涛 姚泾利 马石玉 祝海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0-899,共10页
利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孔渗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屑类型及含量、云母类矿物含量及碎屑颗粒粒度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大量泥岩、千... 利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孔渗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屑类型及含量、云母类矿物含量及碎屑颗粒粒度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大量泥岩、千枚岩等塑性岩屑的存在降低了岩石的抗压强度,在埋藏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形成假杂基充填堵塞孔隙;碳酸盐岩、中酸性火山岩等易溶岩屑的存在则可增强岩石的可溶性,利于溶蚀孔隙的形成。云母类矿物在孔隙水的参与下水化析出钾离子造成碱性环境,降低了石英的稳定性,促进了石英的压溶与缝合线的形成;另一方面云母蚀变后析出的硅铝铁成分在石英与长石颗粒周围形成绿泥石膜胶结,在粒间孔隙中形成高岭石与含铁类矿物胶结,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颗粒粒度主要控制砂岩的抗压性和胶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储层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延长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荣37块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被引量:49
13
作者 傅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2-96,共5页
通过对岩芯、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观察及X-衍射分析,认为辽河盆地下第三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减小和破坏储层孔隙,溶蚀作用则增加储层孔隙,且后者仅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作用,并从沉积相、砂岩的成因及岩屑成... 通过对岩芯、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观察及X-衍射分析,认为辽河盆地下第三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减小和破坏储层孔隙,溶蚀作用则增加储层孔隙,且后者仅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作用,并从沉积相、砂岩的成因及岩屑成份等方面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第三系 成岩作用 砂岩 孔隙 储集层 天然气
下载PDF
压汞测孔评价混凝土材料孔隙分形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唐明 王甲春 李连君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用混沌分形理论结合压汞测孔技术 ,直接测试评价了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特征 ,计算出了对应的分形维数 ,并对普通混凝土与掺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孔隙的分形特征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 ,硬化后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的几何特征采用... 用混沌分形理论结合压汞测孔技术 ,直接测试评价了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特征 ,计算出了对应的分形维数 ,并对普通混凝土与掺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孔隙的分形特征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 ,硬化后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的几何特征采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是十分有效的 ,掺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不仅具有粗孔细化的效果 ,而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孔隙 压汞测孔 分形
下载PDF
超低渗透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65
15
作者 孙金声 唐继平 +4 位作者 张斌 汪世国 尹达 梁红军 刘雨晴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零滤失井眼稳定剂及超低渗透钻井液完井液的组成。在水基、油基钻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零滤失井眼稳定剂可以形成超低渗透钻井液。对加入一定量零滤失井眼稳定剂钻井液的API滤失量、高温高压滤失量、砂床滤失量、高温高压砂床滤失... 介绍了零滤失井眼稳定剂及超低渗透钻井液完井液的组成。在水基、油基钻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零滤失井眼稳定剂可以形成超低渗透钻井液。对加入一定量零滤失井眼稳定剂钻井液的API滤失量、高温高压滤失量、砂床滤失量、高温高压砂床滤失量、岩心滤失量、岩心承压能力、封堵裂缝效果和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的变化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超低渗透钻井液的砂床滤失量不是时间平方根的函数,与API滤失量没有对应关系;超低渗透钻井液对不同孔隙的砂床、岩心和裂缝具有很好的封堵能力,可以实现零滤失;零滤失井眼稳定剂可以防漏堵漏;通过增强内泥饼封堵强度大幅度提高了岩心承压能力;能有效保护储层,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失量 钻井液 低渗透 井眼稳定 完井液 岩心 渗透率 储层 高温高压 孔隙
下载PDF
基于灰度CT图像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计算 被引量:71
16
作者 彭瑞东 杨彦从 +2 位作者 鞠杨 毛灵涛 杨永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256-2266,共11页
研究刻画岩石类材料中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于揭示岩石的各种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将分形理论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针对工业CT扫描得到的岩石切片图像进行了分析,从中提取研究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点,讨论了孔隙率和分形维数之间的... 研究刻画岩石类材料中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于揭示岩石的各种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将分形理论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针对工业CT扫描得到的岩石切片图像进行了分析,从中提取研究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点,讨论了孔隙率和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岩石CT图像中各像元的灰度值是对应岩石微元中各物质衰减系数的综合反映,可以反映出岩石中各种尺度孔隙的影响.结合实验测定的孔隙率,采用逆分析的方法可以确定出分割阈值的大小,从而得到岩石孔隙结构的二值化图像,为进一步研究孔隙拓扑结构提供基础.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也变大.而且在孔隙率相同的情况下,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也不尽相同.孔隙结构越复杂,其分形维数越大.实验证实,基于灰度CT图像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是岩石孔隙率等参数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孔隙 CT 分形维数 图像处理
原文传递
不同煤阶煤孔隙分布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69
17
作者 刘爱华 傅雪海 +2 位作者 梁文庆 路露 罗培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为了查明高、低煤阶煤储层孔隙分布差异性对煤层气富集与渗透运移的影响,根据高、低煤阶煤岩样品的压汞、平衡水等温吸附试验结果,分析了高、低煤阶煤孔隙发育特征,对比了高、低煤阶煤孔隙体积分形差异。结果表明:高煤阶煤孔隙度低、渗... 为了查明高、低煤阶煤储层孔隙分布差异性对煤层气富集与渗透运移的影响,根据高、低煤阶煤岩样品的压汞、平衡水等温吸附试验结果,分析了高、低煤阶煤孔隙发育特征,对比了高、低煤阶煤孔隙体积分形差异。结果表明:高煤阶煤孔隙度低、渗流孔含量小、"墨水瓶"型的半封闭孔发育导致孔隙连通性降低、渗流能力差;微孔含量高、水分含量低、吸附能力强,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低煤阶煤孔隙度大,大、中、过渡孔比孔容均较大,孔隙连通性好,渗流能力强;比表面积小、水分含量高,致使吸附能力低下。高煤阶储层煤层气开发应提高渗透性而低煤阶煤层气开发则应首选优势富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孔隙 分形 高煤阶煤 低煤阶煤 富集 运移
下载PDF
稻壳灰显微结构及其中纳米SiO_2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60
18
作者 欧阳东 陈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0-394,共5页
对低温稻壳灰纳米尺度的显微结构进行了SEM、TEM(SAD)研究,首次发现稻壳灰由纳米尺度的SiO2凝胶粒子(~50nm)疏松地粘聚而成。稻壳灰结构中除了以往报道过的微米尺度的蜂窝孔(~10μm)外,还含有大量由SiO2凝胶粒子非紧密粘聚而形成的纳... 对低温稻壳灰纳米尺度的显微结构进行了SEM、TEM(SAD)研究,首次发现稻壳灰由纳米尺度的SiO2凝胶粒子(~50nm)疏松地粘聚而成。稻壳灰结构中除了以往报道过的微米尺度的蜂窝孔(~10μm)外,还含有大量由SiO2凝胶粒子非紧密粘聚而形成的纳米尺度孔隙(<50nm)。纳米尺度的SiO2粒子和纳米尺度的大量孔隙是稻壳灰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50~100m2/g)和超高火山灰活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粒 SiO2凝胶 纳米SIO2 比表面积 显微结构 火山灰活性 粒子 稻壳灰 蜂窝 孔隙
下载PDF
渝页1井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19
作者 龙鹏宇 张金川 +4 位作者 姜文利 聂海宽 唐玄 韩双彪 邢雅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54-3963,共10页
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境内页岩气取心井—渝页1井揭示渝东南地区高陡构造带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有利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对其孔隙成因类型、识别特征、基本参数及地质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渝页1井孔隙非常发育,主要... 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境内页岩气取心井—渝页1井揭示渝东南地区高陡构造带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有利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对其孔隙成因类型、识别特征、基本参数及地质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渝页1井孔隙非常发育,主要存在裂缝和基质孔隙2种类型,其中裂缝包括构造缝(张性缝、剪性缝和挤压性缝)、成岩缝(层间页理缝、层面滑移缝、溶蚀缝和成岩收缩缝)和有机质演化异常压力缝。基质孔隙包括有机质微孔隙、矿物质孔(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有机质和矿物间孔隙。在横切面和剖面上主要存在9种裂缝组合构型,这些裂缝组合构型间相互匹配使基岩形成有效的裂缝网络。控制孔隙形成的地质因素复杂,矿物组成和显微组分是控制孔隙发育的基础,构造作用是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沉积成岩作用对非构造缝的形成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地区 页岩气 渝页1井 孔隙 裂缝 基质孔隙 组合构型 地质因素
下载PDF
煤孔隙分形特性及其吸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8
20
作者 秦跃平 傅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9,共5页
利用压汞法测量了几种煤样的孔隙分布,分析了各煤样孔隙体积和表面积的分形规律和分形维数,以及两种分形维数的相关性.实验观测了各种煤样的吸水和失水速度,分析了吸、失水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孔隙分维数的相关性,建立了吸、失... 利用压汞法测量了几种煤样的孔隙分布,分析了各煤样孔隙体积和表面积的分形规律和分形维数,以及两种分形维数的相关性.实验观测了各种煤样的吸水和失水速度,分析了吸、失水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孔隙分维数的相关性,建立了吸、失水速度随孔隙分维数和最大孔隙直径变化的回归方程,为煤层注水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分形 吸水速度 煤层注水 粉尘控制 煤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