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前寒武纪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 被引量:133
1
作者 郑永飞 张少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共10页
华南存在U-Pb年龄老达3.8Ga的锆石,对应的Hf模式年龄高达4Ga,说明华南存在晚冥古代地壳残片.此外,在西藏发现U-Pb年龄老达4.1Ga的碎屑锆石,这是目前中国报道的最老锆石.这些结果意味着,晚冥古代大陆地壳可能比先前认为的要广泛,只是它... 华南存在U-Pb年龄老达3.8Ga的锆石,对应的Hf模式年龄高达4Ga,说明华南存在晚冥古代地壳残片.此外,在西藏发现U-Pb年龄老达4.1Ga的碎屑锆石,这是目前中国报道的最老锆石.这些结果意味着,晚冥古代大陆地壳可能比先前认为的要广泛,只是它们绝大多数已经再造成为太古宙地壳.根据目前已经获得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可见华南陆壳的生长始于太古宙早期,在古元古代时期发生克拉通化达到相对稳定.中国大陆参与板块构造活动的时间可追溯到冥太古代.在新元古代时期伴随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大量的岩浆活动出现导致华南克拉通的初始破坏和再造.但是,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在华南直接以岩石的形式出露地表的并不多,而大部分表现为零散的地壳残片形式.不过,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出与否,依然是区别华南与华北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古元古代 大陆地壳 生长 再造 华南
原文传递
辽宁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岩石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6
2
作者 万渝生 宋彪 +1 位作者 杨淳 刘敦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7,共10页
本文对辽宁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表壳岩系和 TTG花岗质岩石进行了 SHRIMP锆石 U- Pb年龄测定。角闪变粒岩 L Q0 10 7和 L F0 10 7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 2 5 15± 6 Ma和 2 5 10± 7Ma。角闪变粒岩 L Q0 10 4变质锆石年龄为 2 4 79... 本文对辽宁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表壳岩系和 TTG花岗质岩石进行了 SHRIMP锆石 U- Pb年龄测定。角闪变粒岩 L Q0 10 7和 L F0 10 7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 2 5 15± 6 Ma和 2 5 10± 7Ma。角闪变粒岩 L Q0 10 4变质锆石年龄为 2 4 79± 5 Ma。深熔片麻状 TTG花岗岩 L F0 10 6内核残余锆石年龄为 2 5 2 8± 2 7Ma,大致代表了熔融母岩TTG花岗岩的形成时代 ,外带新生锆石年龄为 2 4 77± 13Ma,代表了深熔作用时代。片麻状 TTG花岗岩 L Q0 110内核残余锆石年龄 2 5 5 6± 18Ma,很可能为熔融母岩中酸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外带新生锆石年龄 2 4 6 9± 19Ma为深熔作用时代。研究表明 ,辽北地区太古宙基底主要由新太古宙岛弧系统火山物质组成 ,不存在以往认为的大范围分布的中太古代穹窿 ,但不排除存在少量新太古宙以前古老物质的可能。辽北新太古宙弧陆碰撞增生型造山带为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晚期吉 (吉林 )—辽 (辽宁 )—冀 (河北 ) (弧陆碰撞增生型 )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壳俯冲时间为2 .5 1~ 2 .5 6 Ga,弧陆碰撞时间为 2 .4 7~ 2 .4 8Ga,总的演化时间约为 10 0 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太古宙 SHRIMP 深熔作用 形成时代 地质意义 年代学 熔融 LF 研究
下载PDF
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扬子克拉通>3.2Ga陆壳物质的发现 被引量:86
3
作者 高山 umin Qiu +2 位作者 凌文黎 Neal J.McNaughton David I.Groves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5,共9页
对崆岭高级变质地体主体奥长花岗片麻岩2个样品和不具Eu异常的变碎屑沉积岩 2个样品单颗粒锆石 SHRIMP U-Pb原位(in-situ)定年结果,揭示出奥长花岗岩浆的侵入年龄为 2 947~2 903 Ma在变沉积岩中发... 对崆岭高级变质地体主体奥长花岗片麻岩2个样品和不具Eu异常的变碎屑沉积岩 2个样品单颗粒锆石 SHRIMP U-Pb原位(in-situ)定年结果,揭示出奥长花岗岩浆的侵入年龄为 2 947~2 903 Ma在变沉积岩中发现了年龄为 3.3 Ga的碎屑锆石,直接证明扬子克拉通曾存在古太古代陆壳物质.不具Eu异常变碎屑沉积岩的亏损地慢Nd模式年龄(TDM= 3.2-3.3 Ga)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崆岭高级变质地体 锆石U-PB年龄 SHRIMP 太古宙
原文传递
华北和扬子陆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地表和深部太古宙基底的新信息 被引量:87
4
作者 沈其韩 耿元生 +1 位作者 宋彪 万渝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627,共12页
本文根据华北和扬子陆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地表和深部出露的各种岩石中发现的继承性锆石的测年数据,报道了太古宙基底和岩浆事件的新信息,并简要地论述其地质意义。华北陆块东北缘、东南缘、北缘、西北缘共6个地区的深部都存在新太古代... 本文根据华北和扬子陆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地表和深部出露的各种岩石中发现的继承性锆石的测年数据,报道了太古宙基底和岩浆事件的新信息,并简要地论述其地质意义。华北陆块东北缘、东南缘、北缘、西北缘共6个地区的深部都存在新太古代和中、古太古代岩浆事件的新信息;南缘深部也存在古太古代岩浆事件的新信息。在华北陆块早前寒武纪同位素年龄直方图(以太古宙岩浆事件为主)上,最高峰值位于2.45-2.6 Ga区间,而以2.5-2.55 Ga最为突出,显示该区间岩浆事件最为强烈,可能代表一次重要的碰撞事件。此外还见有2.7 Ga,2.8 -2.85 Ga,2.95-3.0 Ga,3.1-3.15 Ga,3.3-3.4 Ga,3.45-3.5 Ga,3.6 Ga和3.8 Ga等较高峰值,反映了岩浆事件不同活动阶段的演化趋势。扬子陆块北缘地表和深部有与华北陆块相似的太古宙古老基底信息。扬子陆块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缘相当于江南古陆的地区以及扬子陆块西南缘地区在地壳深部均保留有新太古代和/或古太古代岩浆锆石的年龄信息。秦岭-大别造山带从东到西,多处(主要是深部)也发现有新-中太古代残余岩浆锆石的年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性锆石 华北陆块 扬子陆块 秦岭-大别造山带 岩浆事件 地壳深部 太古宙 信息 基底 地表
下载PDF
鱼洞子群变质岩年龄及秦岭造山带太古宙基底 被引量:66
5
作者 张宗清 张国伟 +1 位作者 唐索寒 王进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秦岭是横亘我国中部狭持于中朝克拉通华北陆块和扬子克拉通陆块间的著名大陆碰撞造山带,其形式和演化历史受到重视。本文报道了位于秦岭造山带西南鱼洞子群变质岩的Sm-Nd、Rb-Sr同位素分析结果和侵入其中的TTG岩类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 秦岭是横亘我国中部狭持于中朝克拉通华北陆块和扬子克拉通陆块间的著名大陆碰撞造山带,其形式和演化历史受到重视。本文报道了位于秦岭造山带西南鱼洞子群变质岩的Sm-Nd、Rb-Sr同位素分析结果和侵入其中的TTG岩类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讨论了秦岭造山带太古宙结晶基底。采自陕西省略阳县鱼洞子—阁老岭块体的13个鱼洞子群变质岩样品的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给予的等时年龄为2688±100(2σ)Ma,I_(Nd)=0.50913±7(2σ),ε_(Nd)(t)=-0.4,MSWD3.62。Rb-Sr同位素结果分散,不构成等时线。侵入鱼洞子群变质岩的花岗岩的锆石U-Pb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693±9(2σ),下交点年龄为702±58(2σ)Ma。鱼洞子群变质岩Nd同位素特征与崆岭群变质杂岩类似,它的原岩可能是扬子克拉通基底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洞子群 秦岭造山带 变质岩 铷-锶同位素 年代学 太古宙 钐-钕同位素
下载PDF
山东韩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矿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65
6
作者 沈其韩 宋会侠 赵子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9,共7页
山东韩旺条带状铁矿是一个新太古代大型鞍山式铁矿床,本文主要对韩旺条带状铁矿进行了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方面的研究,并与国内外该类型矿床进行对比。岩石学研究结果认为其经受了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磁铁矿部分受到变质重结晶,... 山东韩旺条带状铁矿是一个新太古代大型鞍山式铁矿床,本文主要对韩旺条带状铁矿进行了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方面的研究,并与国内外该类型矿床进行对比。岩石学研究结果认为其经受了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磁铁矿部分受到变质重结晶,但局部仍保存有化学沉积的特征。在TFe-(CaO+MgO)-SiO2图解中,其分布与五台山条带状铁矿和世界条带状铁矿分布区一致。韩旺铁矿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具有太古宙海洋沉积的特征,在PAAS(太古宙后平均澳大利亚沉积岩)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曲线中显示轻稀土的相对亏损和重稀土的相对富集,具有较强的Eu的正异常和明显的Y的正异常,无明显的Ce异常,这一特征与我国鞍山弓长岭和五台山及世界许多地区的太古宙BIF特征一致。微量元素中Ti、V、Co、Ni、Mn、Sr、Ba等元素的含量都较低,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中具U、Ta、La、Ce、P正异常,K、Nb、Sr、Hf、Zr负异常。文章中也对韩旺条带状铁矿中Sr/Ba、Ti/V等元素的比值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综合研究结果认为韩旺条带状铁矿具有与火山热液伴生的铁质,形成于海洋化学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旺 太古宙 条带状铁矿 岩石化学 化学沉积
下载PDF
鞍山东山风景区3.8~2.5Ga古老岩带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量:63
7
作者 万渝生 宋彪 +6 位作者 刘敦一 李惠民 杨淳 张巧大 杨崇辉 耿元生 沈其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3-370,共8页
鞍山东山风景区古老岩带呈巨型包体存在于立山奥长花岗岩(3.1Ga)中,其主体为条带状片麻岩(3.8Ga)。此外还有金云母透闪石岩、(含)黑云斜长角闪岩、闪长质片麻岩、变石英闪长质岩石、细粒奥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伟晶岩脉等。测定了部... 鞍山东山风景区古老岩带呈巨型包体存在于立山奥长花岗岩(3.1Ga)中,其主体为条带状片麻岩(3.8Ga)。此外还有金云母透闪石岩、(含)黑云斜长角闪岩、闪长质片麻岩、变石英闪长质岩石、细粒奥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伟晶岩脉等。测定了部分岩石的锆石年龄,其中变石英闪长质岩石(A9604)为3.65Ga(Wan et al.,1999),闪长质片麻岩(A9317)为3.5Ga、二长花岗岩(类型Ⅰ,A9605)为3.1Ga、黑云斜长角闪岩(A0019)为3.3Ga、细粒奥长花岗岩(A0017)为3.2Ga、二长花岗岩(类型Ⅱ,A0020)为2.6Ga。有关岩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在文中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古老岩带的地质同位素年代演化序列,认为鞍山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地质体空间上共存是该区长期地质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拼合到一起的。鞍山地区很可能存在>3.8Ga的古老地壳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地壳演化 太古宙 鞍山 东山风景区 同位素
下载PDF
中国内生稀有稀土矿床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63
8
作者 袁忠信 白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7-354,共8页
内生稀有稀土矿床在我国广泛分布 ,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太古宙到喜马拉雅期。矿床类型主要有碱性岩型、花岗岩型及花岗伟晶岩型三大类型。碱性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元古宙到喜马拉雅期 ,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及华力西_印支期。这类矿床多分... 内生稀有稀土矿床在我国广泛分布 ,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太古宙到喜马拉雅期。矿床类型主要有碱性岩型、花岗岩型及花岗伟晶岩型三大类型。碱性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元古宙到喜马拉雅期 ,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及华力西_印支期。这类矿床多分布在地台稳定区的边缘 ,常沿深断裂或裂谷带延展方向呈群分布。花岗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形成于燕山期 ,主要见于南岭及其邻区。成矿花岗岩常是花岗岩复式岩体的晚期侵入体 ,沿大岩体周边或隐伏岩体上方作定向分布。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华力西_印支期 ,大多数分布在地槽褶皱带内。褶皱带内的复背斜及更次一级背斜的轴部及倾没端常是矿化伟晶岩的赋存场所。以攀西裂谷带内的牦牛坪、茨达等碱性岩型矿床 ,赣南加里东褶皱带内的西华山、荡坪等花岗岩型矿床 ,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带内的溪源头、西坑等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为例具体地描述了三类矿床在空间上的定向分布。西部地区是找寻大型内生稀有稀土矿床极有潜力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稀有稀土矿床 形成时代 空间分布 中国 太古宙 喜马拉雅期 大地构造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TTG岩石的时空分布、组成特征及形成演化:综述 被引量:61
9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5 位作者 任鹏 白文倩 颉颃强 刘守偈 谢士稳 刘敦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5-1419,共15页
华北克拉通具有3.8Ga以上的演化历史,TTG是其地质记录的最重要载体。华北克拉通太古宙(特别是中太古代以前)地质演化在很大程度上与TTG岩石密切相关。在华北克拉通,始太古代(3.6~4.0Ga)TTG岩石仅在鞍本地区被发现,但冀东地区已在多种变... 华北克拉通具有3.8Ga以上的演化历史,TTG是其地质记录的最重要载体。华北克拉通太古宙(特别是中太古代以前)地质演化在很大程度上与TTG岩石密切相关。在华北克拉通,始太古代(3.6~4.0Ga)TTG岩石仅在鞍本地区被发现,但冀东地区已在多种变质碎屑沉积岩中发现大量3.6~3.88Ga碎屑锆石;古太古代(3.2~3.6Ga)TTG岩石在鞍本、冀东、信阳地区被识别出来;中太古代(2.8~3.2Ga)TTG岩石在鞍本、冀东、胶东、鲁山等地存在;可把新太古代(2.5~2.8Ga)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新太古代早期(2.6~2.8Ga)TTG岩石已在10余个地区被发现,新太古代晚期(2.5~2.6Ga)TTG岩石几乎在每一个太古宙基底岩石出露区都存在。野外地质、锆石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中太古代以前TTG岩石局部存在,主要分布于Wan et al.(2015)所划分的三个古陆块中;新太古代TTG岩石广泛分布,是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岩浆作用的产物。TTG岩石类型随时代变化,3.1~3.8Ga和2.7~2.9Ga TTG岩石分别主要为奥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2.5~2.6Ga期间花岗闪长岩大规模出现,并有壳源花岗岩广泛分布,表明这时陆壳已有相当的成熟度。奥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从弱到强的时间出现在~3.3Ga;2.5~3.3Ga的TTG岩石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变化很大,表明其形成条件存在很大差异。TTG岩石主要为新生地壳,但也有相当部分为壳内再循环产物或形成过程中受到陆壳物质影响。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以前的主要构造机制是板底垫托或地幔翻转作用,新太古代晚期板块构造体制可能已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 华北克拉通 太古宙 锆石年龄 Nd-Hf同位素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和最古老的岩石 被引量:55
10
作者 刘敦一 万渝生 +4 位作者 伍家善 S A Wilde 董春艳 周红英 殷小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1-1138,共8页
简要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的规律、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最古老的岩石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约2.5Ga,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仅在鲁西、胶东等少数地区有较大规模的约2.... 简要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的规律、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最古老的岩石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约2.5Ga,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仅在鲁西、胶东等少数地区有较大规模的约2.7Ga的地质体存在。古元古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使华北克拉通最终形成统一的整体。最近对鞍山地区的研究发现大量3.6~3.8Ga的岩石和锆石。在冀东、信阳、焦作及其他地区也有始太古代—古太古代的岩石和锆石存在。华北克拉通可能存在几个不同的古太古代—始太古代陆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最古老的岩石 太古宙 地壳演化
下载PDF
太古宙TTG岩石是什么含义? 被引量:51
11
作者 张旗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46-3456,共11页
太古宙TTG岩石的成因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与太古宙麻粒岩地体并称为太古宙两大疑案。TTG岩石关系到地球早期陆壳是如何形成、生长和演化的。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太古宙TTG要么产于板块消减带,要么来自加厚的下地壳,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笔者... 太古宙TTG岩石的成因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与太古宙麻粒岩地体并称为太古宙两大疑案。TTG岩石关系到地球早期陆壳是如何形成、生长和演化的。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太古宙TTG要么产于板块消减带,要么来自加厚的下地壳,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笔者认为二者证据都不充分。上述认识是将太古宙TTG与现代埃达克岩简单对比得出来的,而这种对比忽略了地质时代和构造背景的差异,正确的对比应当是在太古宙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之间进行。太古宙地壳异常的热,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板块构造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太古宙TTG是太古宙地壳的主要成分,太古宙TTG地体反映的是太古宙地壳的平均厚度,加厚是相对于正常地壳厚度而言的。太古宙地质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即不恰当地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将今论古"只适合显生宙或中-新元古代。研究TTG岩石意义十分重大,对我们理解前板块构造以及板块构造何时开始的是很关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TTG 花岗岩 加厚地壳 板块构造 将今论古
下载PDF
蛇绿岩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7
12
作者 张进 邓晋福 +4 位作者 肖庆辉 陆松年 潘桂棠 张智勇 冯艳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共12页
关于蛇绿岩的形成、定义和分类争论了近200年。早期蛇绿岩被认为是有成因联系的几种岩石的组合,发育在优地槽的核部。在板块构造中它被看作形成于洋脊的古洋壳残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导致蛇绿岩多样性的因素很多,一个新的定义和分... 关于蛇绿岩的形成、定义和分类争论了近200年。早期蛇绿岩被认为是有成因联系的几种岩石的组合,发育在优地槽的核部。在板块构造中它被看作形成于洋脊的古洋壳残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导致蛇绿岩多样性的因素很多,一个新的定义和分类方案被提出。新定义强调了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认为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都会形成性质不同的蛇绿岩,并根据生成环境将蛇绿岩分为两大类,即与俯冲作用无关和与俯冲作用相关的蛇绿岩,两大类型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亚类。这些类型的蛇绿岩有其特有的地球化学、岩石学指标和内部结构。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蛇绿岩产生的主要时段与全球超大陆的形成、裂解,以及巨型地幔柱活动的时间吻合。根据新分类方案,一部分前寒武纪绿岩应属于蛇绿岩,表明在太古宙时期地球已进入板块构造体制。新的定义和分类为蛇绿岩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分类 板块构造 太古宙 全球构造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46
13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6 位作者 颉颃强 刘守偈 马铭株 谢士稳 任鹏 孙会一 刘敦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5-700,共16页
华北克拉通存在3.8 Ga以上的地质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我们在鞍本、冀东、鲁西、胶东和阴山地区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鞍山,深沟寺杂岩获得-3770 Ma,3600–3660 Ma,-3450 Ma,3310–3330 Ma和-3120 Ma锆石年龄,与白家坟杂岩... 华北克拉通存在3.8 Ga以上的地质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我们在鞍本、冀东、鲁西、胶东和阴山地区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鞍山,深沟寺杂岩获得-3770 Ma,3600–3660 Ma,-3450 Ma,3310–3330 Ma和-3120 Ma锆石年龄,与白家坟杂岩和东山杂岩的岩浆事件十分类似。在冀东,对曹庄杂岩副变质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黑云片麻岩定年,发现大量3.5–3.8 Ga碎屑锆石,并获得-2.5 Ga变质锆石年龄,冀东地区很可能存在始太古代岩石,可把曹庄杂岩形成时代限定在2.5 Ga和3.4 Ga之间。在鲁西,把太古宙基底从东北到西南依次划分为A、B、C三个岩带:A带主要为新太古代晚期的壳源花岗岩,B带主要为新太古代早期的岩石,C带主要为新太古代晚期的新生岩浆岩。鲁西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岩石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也是华北克拉通确认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表壳岩系共存的唯一地区。在胶东,规模巨大的2.9 Ga岩浆热事件被识别出来,它是强烈地幔添加作用的产物。可能作为岩浆板底垫托作用的结果,2.9 Ga岩石与2.7 Ga岩石一道,在新太古代晚期(-2.5 Ga)遭受强烈变质改造。在阴山地块,除2.5 Ga表壳岩和侵入岩外,还存在2.7 Ga英云闪长岩和2.6 Ga花岗岩。新获得的资料表明阴山地块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具有类似的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还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变质基底的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全岩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统计研究。结合前人工作,初步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质演化特点。认为华北克拉通与其它克拉通类似,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是陆壳形成增生的主要时期,但最强烈广泛的构造热事件存在于新太古代晚期。在我们新提出的构造区划中,划分出了三个古陆块(〉2.6 Ga),即东部古陆块、南部古陆块和中部古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太古宙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锆石定年 Nd-Hf同位素
下载PDF
扬子地台北部太古宙TTG片麻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14
作者 高山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扬子地台北部湖北宜昌地区崆岭群和陕西碑坝地区后河组中存在大量TTG片麻岩。崆岭群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U-Pb锆石年龄为2850±15Ma,崆岭群岩石建造特征类似于太古宙高级区,后河组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 本文首次报道了扬子地台北部湖北宜昌地区崆岭群和陕西碑坝地区后河组中存在大量TTG片麻岩。崆岭群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U-Pb锆石年龄为2850±15Ma,崆岭群岩石建造特征类似于太古宙高级区,后河组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和奥长花岗片麻岩组成。两套TTG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宙TTG片麻岩一致,它们的发现为扬子地台存在太古宙陆壳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太古宙 扬子地台 后河组
下载PDF
孔兹岩系事件与太古宙地壳构造演化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杨振升 徐仲元 刘正宏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年第4期206-212,共7页
孔兹岩系是太古宙高级变质岩区中较为常见的变质沉积岩石地层单位 ,它以富铝(含墨 )的矽线榴云片麻岩为特征 ,伴有石英岩、钙硅酸盐岩及富镁大理岩等组合而成的一套岩石地层。内蒙古大青山地区近年来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之一 ,是对发育... 孔兹岩系是太古宙高级变质岩区中较为常见的变质沉积岩石地层单位 ,它以富铝(含墨 )的矽线榴云片麻岩为特征 ,伴有石英岩、钙硅酸盐岩及富镁大理岩等组合而成的一套岩石地层。内蒙古大青山地区近年来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之一 ,是对发育在该区的孔兹岩系进行了系统构造地层学研究 ,提出了由下至上三个岩层单位组成的地层序列 :即榴云片麻岩岩组、含黑榴云片麻岩岩组及大理岩岩组或透辉片麻岩岩组 ,下与兴和岩群的麻粒岩系 ,上与浅变质的古元古代美岱召岩群呈不整合接触。根据侵入孔兹岩系中的单斜辉石斜长角闪岩的Sm Nd同位素年龄 2 80 0Ma(杨振升等 ,另文发表 ) ,确定孔兹岩系时代应属中太古代 ,按区域太古宙地层构造格架 ,在大青山—乌拉山及色尔腾山地区孔兹岩系应位于新太古代色尔腾山群之下。大青山地区所建立的孔兹岩地层层序及其在太古宙地层系统中的位置 ,无疑对相邻地区高级变质区的岩石地层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联系到全球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中相当于孔兹岩系的组成分布的广泛性与其惊人的相似性 ,作者建议使用孔兹岩系事件一词来表达 350 0~ 2 80 0Ma时期地壳上曾经存在超洲际规模的克拉通大陆 ,这规模巨大的克拉通的富铝 (含黑 )碎屑岩—石英岩—碳酸盐岩 (钙硅酸盐 )的沉积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系事件 高级变质区 太古宙 沉积岩 地层层序 大青山 地壳 构造地质
下载PDF
山东沂水太古宙蔡峪和大山岩体SHRIMP锆石年代学 被引量:41
16
作者 沈其韩 宋彪 +2 位作者 徐惠芬 耿元生 沈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山东沂水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锆石 SHRIMP 测年结果。结果显示,蔡峪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62±14 Ma(12个点的^(207)Pb/^(206)Pb 年龄平均值,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5;大山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45&... 本文首次报道了山东沂水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锆石 SHRIMP 测年结果。结果显示,蔡峪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62±14 Ma(12个点的^(207)Pb/^(206)Pb 年龄平均值,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5;大山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为 2545±10 Ma(10个点),MSWD=6.1。两个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有所差别,但都属于该区同一岩体群,时代为新太古代。蔡峪岩体和大山岩体变质年龄分别为 2518±13 Ma和 2508±5Ma,它们曾分别遭受过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对应的是太古宙末期一次重要的变质构造事件。两个岩体中均含有数量不等、时代不同的古老残余锆石,其中在蔡峪岩体中获得 2.64~2.69 Ga、2.70 Ga、2.82 Ga、2.93 Ga和 3.07 Ga 5 组年龄,在大山岩体的残留锆石中获得 2.63~2.67 Ga和 2.82 Ga两组年龄。2.93 Ga和 3.07 Ga古老残余锆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本区确有中太古亩地体的存在,这对探讨本区太古宙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太古宙 SHRIMP 年代学
下载PDF
西秦岭略阳地区鱼洞子杂岩变形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欣 徐学义 +3 位作者 宋公社 王洪亮 陈隽璐 李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517,共8页
鱼洞子杂岩是秦岭地区最古老的复杂的地质体。前人对鱼洞子杂岩不同的地质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年龄测定,但结果差异较大,且总体测试精度不高。依据锆石CL影像的特征,结合锆石成因分析和锆石微区的U-Pb同位素,进行了LA-ICP-MS测定,在鱼... 鱼洞子杂岩是秦岭地区最古老的复杂的地质体。前人对鱼洞子杂岩不同的地质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年龄测定,但结果差异较大,且总体测试精度不高。依据锆石CL影像的特征,结合锆石成因分析和锆石微区的U-Pb同位素,进行了LA-ICP-MS测定,在鱼洞子杂岩糜棱岩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强片理化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别获得2661Ma±17Ma和2703Ma±26Ma的岩浆结晶年龄,同时在糜棱岩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获得2647Ma±65Ma的变质锆石年龄。其中2703Ma±26Ma是秦岭造山带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侵入岩的形成年龄,为研究秦岭造山带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事件和地球早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洞子岩群 太古宙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花岗岩事件
下载PDF
华北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及其构造意义:矿物化学和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郭敬辉 翟明国 +1 位作者 李永刚 阎月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0-448,共19页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的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的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l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高的变质压力。石榴石斑晶广泛发育后成合晶反应边,是Pl-Opx-Amp-Mt组合的放射状细粒交生体,邻接的单斜辉石和石榴石斑晶边缘与后成合晶组合近于反应平衡,单斜辉石Al2O3含量小于5%,石榴石边缘的钙铝榴石含量也大大低于核部。这些都显示了压力较低条件下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分解。温度压力的计算结果揭示出高压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它们早期的变质作用都表现出较高的压力(1.2~1.45GPa)。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并显示升温减压和近等温减压过程。它们很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某种型式的俯冲和碰撞构造过程。另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显示降温降压过程,并且早期变质温度高达1050℃。它们很可能来自碰撞之前的岛弧下地壳底部。在碰撞阶段的后期,这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变质作用 PT轨迹 太古宙 矿物化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高凡群、滹沱群和东焦群的形成时代和物质来源:碎屑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38
19
作者 万渝生 苗培森 +7 位作者 刘敦一 杨崇辉 王伟 王惠初 王泽九 董春艳 杜利林 周红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2-578,共7页
对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变质地层高凡群、滹沱群和东焦群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高凡群石英岩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2.5Ga,存在部分~2.7Ga和时代更老的碎屑锆石.滹沱群底砾岩的石英岩砾石碎屑锆石年龄谱与高凡群石英岩十分类似.东焦群... 对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变质地层高凡群、滹沱群和东焦群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高凡群石英岩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2.5Ga,存在部分~2.7Ga和时代更老的碎屑锆石.滹沱群底砾岩的石英岩砾石碎屑锆石年龄谱与高凡群石英岩十分类似.东焦群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碎屑锆石年龄也以~2.5Ga为主,但无>2.6Ga碎屑锆石,而有~1.83Ga和2.0~2.2Ga碎屑锆石存在.研究表明:(1)高凡群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花岗-绿岩带之后,为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2.14~2.47Ga)最古老的地层之一;(2)滹沱群是在古元古代高凡群之后陆壳基底之上形成的沉积地层,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2.09~2.14Ga);(3)东焦群形成于~1.83Ga之后,可能与长城系底部对比;(4)所有样品的碎屑锆石都显示了明显的2.5Ga年龄峰值,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新太古代晚期强烈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时代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SHRIMP定年 高凡群 滹沱群 东焦群 华北克拉通 太古宙 古宙
原文传递
中国太古宙绿岩带 被引量:36
20
作者 沈保丰 彭晓亮 +1 位作者 骆辉 毛德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8-220,共13页
中国太古宙绿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台的北缘和西南缘。绿岩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可以和国外的太古宙绿岩带对比,但也具有独自的特点。根据绿岩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将中国太古宙绿岩带划分为夹皮沟型、清原型和小秦岭型3类。绿岩带形成的古... 中国太古宙绿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台的北缘和西南缘。绿岩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可以和国外的太古宙绿岩带对比,但也具有独自的特点。根据绿岩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将中国太古宙绿岩带划分为夹皮沟型、清原型和小秦岭型3类。绿岩带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可能为与现代岛弧-大陆边缘活动带类似的裂谷型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绿岩带 绿岩 类型 构造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