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被引量:245
1
作者 王宗起 闫全人 +9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姜春发 高联达 李秋根 陈隽璐 张英利 刘平 谢春林 向忠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7-1546,共20页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构造单元 大地构造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89
2
作者 龚全胜 刘明强 +1 位作者 梁明宏 李海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7,共7页
根据1∶2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资料,从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沉积建造、岩浆岩序列演化、变质变形特征及时空配位关系研究入手,应用大地构造相划分理论,根据北山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的特点,识别出15种大地构造相,并探讨了北山古生代构... 根据1∶2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资料,从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沉积建造、岩浆岩序列演化、变质变形特征及时空配位关系研究入手,应用大地构造相划分理论,根据北山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的特点,识别出15种大地构造相,并探讨了北山古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大地构造 构造格局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被引量:90
3
作者 潘桂棠 肖庆辉 +8 位作者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13-1637,共25页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划分方案 构造的特征:鉴别标志
下载PDF
西昆仑大地构造相解剖及其多岛增生过程 被引量:76
4
作者 肖文交 侯泉林 +8 位作者 李继亮 B.F.Windley 郝杰 方爱民 周辉 王志洪 陈汉林 张国成 袁超 《中国科学(D辑)》 CSCD 2000年第B12期22-28,共7页
西昆仑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自北向南大致包括:(i)塔里木地块西南构造域, (ii)库地北岩浆弧,(iii)库地混杂带,(iv)库地微陆块,(v)主剪切带,(vi)峡南桥钙 碱性岩浆杂岩带,(vii)麻扎-康西瓦混杂带-增... 西昆仑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自北向南大致包括:(i)塔里木地块西南构造域, (ii)库地北岩浆弧,(iii)库地混杂带,(iv)库地微陆块,(v)主剪切带,(vi)峡南桥钙 碱性岩浆杂岩带,(vii)麻扎-康西瓦混杂带-增生楔,(viii)甜水海前陆褶皱冲断带等组成 部分.其中大地构造相(I)-(v)记录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向北消减,欧 亚大陆向南增生的历史,而大地构造相(vi)-(viii)记录了羌塘地块北部被动陆缘沉积 大地构造演化、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消减以及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 拼贴并最终焊合的历史.大地构造相分析表明西昆仑造山带存在复杂的多岛海-增生弧 造山作用.这种复杂的多岛增生作用是欧亚大陆向南增生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大地构造 多岛海-增生弧造山带
全文增补中
西南“三江”造山带大地构造相 被引量:44
5
作者 尹福光 潘桂棠 +2 位作者 万方 李兴振 王方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39,共7页
西南“三江”造山带由多条缝合带及其间多个大小不等的中间陆块构成,其大地构造属性与划分方案历来受地学界关注与争论。本文以大地构造相理论为切入点,将西南“三江”造山带划分出11个一级及其若干二级大地构造相,包括俯冲、消减杂岩... 西南“三江”造山带由多条缝合带及其间多个大小不等的中间陆块构成,其大地构造属性与划分方案历来受地学界关注与争论。本文以大地构造相理论为切入点,将西南“三江”造山带划分出11个一级及其若干二级大地构造相,包括俯冲、消减杂岩、仰冲等一级大地构造相以及与其相伴的后造山及走滑大地构造相。俯冲大地构造相类包括块体变质相、前陆褶冲相、前陆盆地相;消减杂岩大地构造相包括洋壳残片相、陆壳残片相、增生变质杂岩相、活化基底相、侵入岩相、上叠磨拉石相;仰冲板块大地构造相包括弧前盆地相、岛弧相、弧后及弧间盆地相。特提斯洋向北消减,使泛华夏大陆群各块体先拼接,其后弧后扩张、闭合、造山,从而形成了“三江”造山带“多缝合带”、“多陆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划分 大地构造 西南“三江”
下载PDF
大地构造相在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克信 朱云海 +3 位作者 殷鸿福 王国灿 陈能松 侯光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1-666,共6页
不同的造山带是由不同的大地构造相单元组合而成 ,大地构造相的划分揭示了造山带的基本框架和形成演化的规律 .在对东昆仑造山带 1∶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地质填图中 ,以时间演化和大地构造背景为主线 ,根据不同演化阶段、不同部位出现的... 不同的造山带是由不同的大地构造相单元组合而成 ,大地构造相的划分揭示了造山带的基本框架和形成演化的规律 .在对东昆仑造山带 1∶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地质填图中 ,以时间演化和大地构造背景为主线 ,根据不同演化阶段、不同部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盆地类型和物质建造类型 ,对填图区大地构造相进行了较精细深入划分 ,共划分出七大相类、2 1种相 ,如扩张洋脊相、分支 (扩张 )海槽相、碳酸盐岩海山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深海平原相、大陆碎块相、前陆盆地相和磨拉石盆地相等 ,编制了 1∶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大地构造相图和造山作用过程与大地构造相演变图 .大地构造相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了造山带填图中的地层单元空间配置关系和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的研究 ,较全面细致地揭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造山带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造山带 东昆仑 地质填图
下载PDF
西天山一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世敏 卢华复 +2 位作者 马瑞士 贾东 蔡东升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5年第2期149-156,188,共9页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运用大地构造相溉念及构造分析方法,将西天山及培里木板块北缘一带,划分为8个大地构造相单元,其中包括:柯坪、库车、库鲁克塔格前陆冲褶相,南天山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中天山、南天山岩浆弧相,北天山(...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运用大地构造相溉念及构造分析方法,将西天山及培里木板块北缘一带,划分为8个大地构造相单元,其中包括:柯坪、库车、库鲁克塔格前陆冲褶相,南天山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中天山、南天山岩浆弧相,北天山(弧前)及南天山(弧后)混杂相。并根据该区从震旦纪二叠纪时期沉积相及岩浆岩类型、古生物、岩石化学、同位素年龄、稀土元素等方面的特点的分析,重建了西天山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大地构造 划分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被引量:27
8
作者 左国朝 李绍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5-960,共16页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构造带包括了新疆东天山及甘肃—内蒙北山广大地区。本区早古生代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对接带展布于由西段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向东与石板井—小黄山蛇绿混杂岩一线。晋宁运动(800 Ma)本区经历了广泛的岩浆热事...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构造带包括了新疆东天山及甘肃—内蒙北山广大地区。本区早古生代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对接带展布于由西段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向东与石板井—小黄山蛇绿混杂岩一线。晋宁运动(800 Ma)本区经历了广泛的岩浆热事件,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曾一度合并到罗迪尼亚超大陆之上。南华—震旦纪古大陆解体,哈萨克斯坦板块及塔里木板块块断区以多岛群体弥散于古亚洲洋内。塔里木板块东段的陆缘区,震旦—寒武纪显示海湾型沉积区。奥陶纪沿花牛山—五峰山—帐房山一线裂解为裂谷带,晚奥陶世末前碰撞期岩浆活动导致裂谷关闭。早、中志留世,古亚洲洋洋壳板片沿着尾亚南—芨芨台子山—白云山—月牙山—洗肠井一线向南俯冲,构筑了公婆泉火山岛弧带及相匹配的红柳河—牛圈子—碱泉子弧后盆地。晚志留世的碰撞初期花岗岩浆运动极为活跃。泥盆纪进入主碰撞期,造山阶段的岩浆热事件波及到隆升中的造山带,在其南缘沉陷为火山-磨拉石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格局 裂谷 火山弧 弧后盆地 大地构造
下载PDF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克信 冯庆来 +6 位作者 宋博文 张智勇 王永和 潘桂棠 陆松年 赵小明 邢光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7,共12页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同沉积滑塌岩块,与先前在热力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和火山弧,与早先裂解的陆壳碎片等最终一并带入俯冲带内遭受剪切,发生构造混杂,由这种混杂作用形成的地层体通常由经强烈构造剪切作用的基质(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和混入的多种外来岩片(块)构成,是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的主体。对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要针对基质和外来岩片(块)分别进行划分、对比研究。特别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要进行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变形和变质历程的精细解剖与研究。通过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建立造山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恢复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大地构造 非史密斯地层 造山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
下载PDF
山东省优势大地构造相划分初步方案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洪奎 耿科 +2 位作者 禚传源 王峰 刘继梅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造山系和叠加造山-裂谷相系形成演变过程中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历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和地质构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综合产物。根据优势大地构造相的划分原则与沉积岩、火山岩...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造山系和叠加造山-裂谷相系形成演变过程中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历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和地质构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综合产物。根据优势大地构造相的划分原则与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建造构造等特征,山东大地构造相可划分为3个相系(Ⅰ级)、4个大相(Ⅱ级)、17个相(Ⅲ级)和51个亚相(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建造与构造 岩性岩 划分 初步方案 山东省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和弧后碰撞造山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靖华 崔可锐 施央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381-389,共9页
从瑞士阿尔卑斯造山带分析入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即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造山带均为弧后碰撞造山形成。而造山带均由三个大地构造相组成:Alemanidefacies(日耳曼大地构造相)、Celtidefa... 从瑞士阿尔卑斯造山带分析入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即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造山带均为弧后碰撞造山形成。而造山带均由三个大地构造相组成:Alemanidefacies(日耳曼大地构造相)、Celtidefacies(摄尔特大地构造相)和Raetidefacies(类特大地构造相)。本文还列举了几个造山实例,并认为该模式可用于对世界上其它造山带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弧后碰撞造山 造山带
下载PDF
山东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划分方案与基本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洪奎 杨永波 +3 位作者 耿科 禚传源 梁太涛 张玉波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4期1-12,共12页
在系统收集山东已完成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编制山东省l∶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1∶50万大地构造相五要素工作底图和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全面介绍了大地构造相的定义、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基本... 在系统收集山东已完成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编制山东省l∶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1∶50万大地构造相五要素工作底图和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全面介绍了大地构造相的定义、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编图程序。采用大地构造相编图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揭示不同陆块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研究山东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达形式。进而对山东大地构造相进行了划分,共划出华北陆块区、秦祁昆造山系和中国东部陆缘弧盆系相系3大相系,鲁西陆块、渤海陆块、大别-苏鲁结合带、威海弧盆系、胶辽岩浆弧和华北裂谷盆地6个大相以及20个相和59个亚相,明确了其鉴别标志。对陆块区、造山系和陆缘弧盆系相系以及大相、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简要总结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尤其是金矿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矿床与大地构造相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岩石构造组合 特征 构造与成矿 山东省
下载PDF
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梁斌 王国灿 田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2,共5页
在综合介绍国内外关于大地构造相概念和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大地构造相分析在研究造山带结构和演化。
关键词 造山带 大地构造 非史密斯地层 沉积地质学
下载PDF
试论黔东及邻区大地构造相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戴传固 张慧 王敏 《贵州地质》 2006年第3期217-222,共6页
根据黔东地区不同的发展演化阶段和造山性质,建立了该区三个发展演化阶段大地构造相特征。首次提出了洋陆转换造山性质和板内造山性质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即在洋陆转换的造山进程中,划分为离散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汇聚背景下的大... 根据黔东地区不同的发展演化阶段和造山性质,建立了该区三个发展演化阶段大地构造相特征。首次提出了洋陆转换造山性质和板内造山性质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即在洋陆转换的造山进程中,划分为离散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汇聚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碰撞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和陆内造山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而在板内造山进程中,划分为裂陷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挤压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和隆升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使之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本区不同造山性质的构造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发展演化阶段 黔东地区
下载PDF
甘肃的大地构造相与成矿 被引量:14
15
作者 梁明宏 肖林 +2 位作者 丁仨平 张新虎 刘建宏 《甘肃地质》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大地构造相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构造岩石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 本文简要叙述了大地构造相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构造岩石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根据甘肃的大地构造相的划分和基本特征,将甘肃省大地构造相划分出相系5个、大相12个、相31个,进一步划分亚相178个。探讨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的关系,认为成矿作用是在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发展演化的,不同的成矿作用也离不开大地构造环境的制约。天山—兴蒙造山系相系成矿均与岩浆弧相关,金矿点众多;华北陆块区相系赋存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及稳定陆块区煤、铁、锰、磷、铝土矿等;塔里木陆块区相系赋存铁锰铜铅金、铬、钨、钼、硫铁矿、菱镁矿、萤石、磷钒矿、硼矿;秦祁昆造山系相系独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成矿区带,具有多层次、多阶段的板块构造体制(大地构造相)的发展和演化,发育有铜铅锌钨金等多金属矿床;西藏—三江造山系相系以古老基底地层组成的古岛弧、古弧后盆地及新元古代陆缘裂谷亚相有关,以金和铜为主,另有重晶石、锰、磷等。讨论了优势大地构造相与空间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构造岩石组合 成矿作用
原文传递
贵州省地质系列图及综合研究——新一代《贵州省区域地质志》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戴传固 陈建书 王雪华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4年第5期50-55,共6页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贵州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基[2009]01-12-10),是为了开展“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研究工作而前期启动的全国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修编项目.项目负责人...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贵州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基[2009]01-12-10),是为了开展“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研究工作而前期启动的全国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修编项目.项目负责人为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戴传固研究员.项目完成了新一代《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编制及贵州省地质图(1∶50万)、地质构造图(1∶100万)、寒武纪第二世南皋晚期-都匀早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二叠纪乐平世吴家坪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三叠纪中三叠世关刀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及说明书编制,首次编制了贵州省大地构造相图(1∶100万)及说明书.重点补充了第一代地质志未编入的微体古生物、新发现重要生物群、变质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进行了系统清理,获得一批锆石U-Pb年龄数据.加强了在贵州十五个建阶地层剖面、事件地层、沉积盆地、构造运动及构造旋回、大地构造相、新构造活动、地质演化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贵州省 地质系 古地理图 寒武纪地层 大地构造 图件编制 地球化学资料
原文传递
新疆造山带大地构造相研究与分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文铅 李卫东 李亚萍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2-319,共8页
复杂的大陆造山带并非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 ,它可依照“生物结构”,解析为按一定基本构造样式或构件组合而成的四维蓝图。通过对各构造相单元 (基本构件 )的研究可清楚地再造造山演化过程。依据比较解剖学的原理 ,按古沉积盆地... 复杂的大陆造山带并非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 ,它可依照“生物结构”,解析为按一定基本构造样式或构件组合而成的四维蓝图。通过对各构造相单元 (基本构件 )的研究可清楚地再造造山演化过程。依据比较解剖学的原理 ,按古沉积盆地的地壳结构类型与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基础 ,将新疆境内大地构造相分为离散背景、汇聚背景、碰撞背景及走滑背景下形成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离散背景 汇聚背景 碰撞背景 走滑背景
下载PDF
从前陆褶皱冲断带看大地构造相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肖文交 李继亮 何海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6,共10页
以浙西北为例,基于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深水浊积岩的发现,初步认为该区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综合大地构造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构造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 以浙西北为例,基于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深水浊积岩的发现,初步认为该区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综合大地构造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构造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为特征,构造变形强度和密度自南东向北西呈递减趋势。自南东向北西具明显的分带性。该区大地构造相主要为前陆褶皱冲断带相,而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二者可能是该区始于早中生代(T_1—T_3)造山作用的响应。大地构造相分析不仅较为圆满地解释了研究区的众多地质现象,为造山带模式提供新的制约,而且能为研究区提出新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前陆褶皱冲断带 大地构造 构造样式
下载PDF
湖北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与讨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新武 叶琴 +3 位作者 廖明芳 杨金香 张汉金 王志元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B04期6-15,34,共11页
以板块构造学、大陆动力学为指导,采用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以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客观物质记录为基础,通过研究各类岩石构造组合的存在状态和空间组合,建立大地构造相时空结构,分析主期造山大洋岩石圈与大... 以板块构造学、大陆动力学为指导,采用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以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客观物质记录为基础,通过研究各类岩石构造组合的存在状态和空间组合,建立大地构造相时空结构,分析主期造山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转换和定位的洋、陆构造格局,将湖北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2个一级、7个二级和17个三级构造单元及3个造山后上叠三级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构造组合 大地构造 洋陆格局 构造单元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1∶150万大地构造相图》的编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英才 付俊彧 +2 位作者 赵春荆 那福超 宋维民 《地质与资源》 CAS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东北地区1∶150万大地构造相图是2018年出版的一份区域性大地构造图.该图依据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将大地构造理论研究与综合应用汇总和集成,是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和技术方法进步转化应用的重要体现.此次编图以板块构造理论... 东北地区1∶150万大地构造相图是2018年出版的一份区域性大地构造图.该图依据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将大地构造理论研究与综合应用汇总和集成,是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和技术方法进步转化应用的重要体现.此次编图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思维为指导,以多岛洋、弧-盆系发展演化观点为切入点,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东北地区地壳形成、演化历史,以及大地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较系统地阐述了东北地区的岩石构造组合、建造构造与构造演化阶段的宏观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板块构造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