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多余性到无思性:论根本恶的平庸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高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63,共8页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个作恶者的形象,突出的是"无思性"。此外,在理论层面上,阿伦特对恶的理解是在与康德争辩,她先是对"根本恶"作出了不同于康德的理解,然后又以"恶之平庸"取代了康德在探究恶的产生上的理解。然而,在走出恶之平庸的路径选择上,阿伦特回到了康德的启蒙精神,强调思考是人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恶
多余
性
恶之平庸
无思
性
阿伦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息多余性对掌握信号結构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徐联倉
《心理学报》
1963年第3期230-238,共9页
問題 在自动化生产或自动武器的控制系統中,人和机器的功能紧密地交織成为一个“人机系統”。該系統的工作效率是受人的能力和技术装置的功效双重制約的。这一点不但是心理学家所強調,而且也为技术科学的专家所贊同。 在“人机系統”
关键词
多余
性
自动武器
自动化生产
仪表信号
技术装置
工作效率
人的能力
对掌
双重制
受控对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根本恶的平庸——论阿伦特关于恶的思想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高华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96-311,共16页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个作恶者的形象,突出的是'无思性'。此外,在理论层面上,阿伦特对恶的理解是在与康德争辩,她先是对'根本恶'作出了不同于康德的理解,然后又以'恶之平庸'取代了康德在探究恶的产生上的理解。然而,在走出恶之平庸的路径选择上,阿伦特回到了康德的启蒙精神,强调思考是人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根本恶
多余
性
恶之平庸
无思
性
原文传递
在心理学中应用信息論的一些問題(中)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联仓
王緝志
《心理科学通讯》
1964年第2期21-36,共16页
七、不确定性、熵和信息量前面已經介紹了关于概率論的一些基本知識,这就为我們測量信息打下了基础。但是在前面我們只談到了离散的情况,如一次試驗有几种可能的結果,擲一次硬币可能出現正面或反面等等。而在某一段时間內气温的变化、...
七、不确定性、熵和信息量前面已經介紹了关于概率論的一些基本知識,这就为我們測量信息打下了基础。但是在前面我們只談到了离散的情况,如一次試驗有几种可能的結果,擲一次硬币可能出現正面或反面等等。而在某一段时間內气温的变化、气压的变化等等随机現象却是連續变化的,如果我們把測某一时刻的气温作为一次試驗的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
性
心理学实验
应用信息
多余
性
信息量
信息容量
出现概率
字母
近似公式
图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形知觉理論与机器再認
被引量:
1
5
作者
彭瑞祥
《心理科学通讯》
1964年第1期46-54,共9页
图形知觉的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在过去几十年中,进展是不大的。这正象F.Attneave,M.D.Arnoult等人提到的,“对經驗的图形知觉的研究来个总的評述,可以看到,在系統化与数量化方面,进展是非常之少的。”只在近十余年来当它和新的科学技...
图形知觉的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在过去几十年中,进展是不大的。这正象F.Attneave,M.D.Arnoult等人提到的,“对經驗的图形知觉的研究来个总的評述,可以看到,在系統化与数量化方面,进展是非常之少的。”只在近十余年来当它和新的科学技术如控制論、信息論和电子模拟技术等結合后,图形知觉特别是关于图型再认的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余
性
图形知觉
格式塔
作用
兴趣
机制
对称图形
心理学家
机器
图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长井代助的“多余人”身份
6
作者
王影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多余人"一词虽源于19世纪的俄国文坛,但它本身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普世性。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长井代助就是一个与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有相似点,却又大有不同的"多余人"形象。代助是受过西方先...
"多余人"一词虽源于19世纪的俄国文坛,但它本身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普世性。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长井代助就是一个与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有相似点,却又大有不同的"多余人"形象。代助是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启蒙的"天赋的贵族",他对社会极度不满却不愿投入到改革社会的实践中去,只愿做个高蹈自守的旁观者。同时,他又敢于反叛日本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积极追求自我精神的独立,追求"自然"的爱情,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多余
人”
长井代助
多余
性
进步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心理学中应用信息論的一些問題(上)
7
作者
徐联仓
王緝志
《心理科学通讯》
1964年第1期11-20,共10页
一、一个新方向信息論是最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門新学科,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广泛。許多学科在这一新方向中吸取了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什么是信息呢?这个問題在学术界中有种种見解并且有爭論。簡单地說,信息可以看成是消息,通过它我...
一、一个新方向信息論是最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門新学科,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广泛。許多学科在这一新方向中吸取了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什么是信息呢?这个問題在学术界中有种种見解并且有爭論。簡单地說,信息可以看成是消息,通过它我們可以了解到某些我們事先不了解的情况。而信息論就是从精确地、数量化地測量信息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最有效地、最可靠地传递信息的理論。这門学科发源于通訊技术和概率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报
数量化
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
心理活动
多余
性
全概率公式
必然事件
应用信息
心理学实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斯坎伦的道德契约主义与多余性反对
8
作者
周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0,189,共7页
斯坎伦的道德契约主义要解决的是道德行为正当与否以及如何确定道德动机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合理拒绝"的道德原则。批评者认为,无论是在判断道德正当与否,还是在解释道德动机的问题上,斯坎伦的理论都是多余的,这...
斯坎伦的道德契约主义要解决的是道德行为正当与否以及如何确定道德动机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合理拒绝"的道德原则。批评者认为,无论是在判断道德正当与否,还是在解释道德动机的问题上,斯坎伦的理论都是多余的,这就构成了对他的契约主义的"多余性反对",这一反对包含程序性和动机性两种类型。然而,这种多余性反对并不能驳倒斯坎伦,因为批评者判断道德行为的正当与否和寻求道德动机的基础都是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道德理由,而斯坎伦的基础是个人自身的理由。从个人理由出发来理解斯坎伦的契约主义,有助于理解某些行为正当与否的复杂理由,并且有助于确定行为的动机。因此,作为一种实质性道德理论,斯坎伦的契约主义不是多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主义
程序
性
多余
性
反对
动机
性
多余
性
反对
个人理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电视节目的声音多余性和图像多余性
9
作者
胡京笛
《魅力中国》
2010年第32期8-8,共1页
声音与图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研究图像多余性,独立研究图像存在的价值,其目的是为了制作更好的更符合观众心里的图像。与此同时制作真正有冲击力的声音是符合内容和观众心里的需要。
关键词
声音
多余
性
图像
多余
性
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多余性到无思性:论根本恶的平庸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高华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63,共8页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5MZD011)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阿伦特思想视域下的马克思研究"(13CKS031)
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经典阅读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DUT16RW101)
文摘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个作恶者的形象,突出的是"无思性"。此外,在理论层面上,阿伦特对恶的理解是在与康德争辩,她先是对"根本恶"作出了不同于康德的理解,然后又以"恶之平庸"取代了康德在探究恶的产生上的理解。然而,在走出恶之平庸的路径选择上,阿伦特回到了康德的启蒙精神,强调思考是人的责任。
关键词
根本恶
多余
性
恶之平庸
无思
性
阿伦特
Keywords
radical evil
superfluous
banality of evil
remained the duty of man. thoughtlessness
Ahrendt
分类号
B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多余性对掌握信号結构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徐联倉
出处
《心理学报》
1963年第3期230-238,共9页
文摘
問題 在自动化生产或自动武器的控制系統中,人和机器的功能紧密地交織成为一个“人机系統”。該系統的工作效率是受人的能力和技术装置的功效双重制約的。这一点不但是心理学家所強調,而且也为技术科学的专家所贊同。 在“人机系統”
关键词
多余
性
自动武器
自动化生产
仪表信号
技术装置
工作效率
人的能力
对掌
双重制
受控对象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根本恶的平庸——论阿伦特关于恶的思想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高华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
出处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96-311,共16页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2015MZD011)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KS031)
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UT16RW1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个作恶者的形象,突出的是'无思性'。此外,在理论层面上,阿伦特对恶的理解是在与康德争辩,她先是对'根本恶'作出了不同于康德的理解,然后又以'恶之平庸'取代了康德在探究恶的产生上的理解。然而,在走出恶之平庸的路径选择上,阿伦特回到了康德的启蒙精神,强调思考是人的责任。
关键词
阿伦特
根本恶
多余
性
恶之平庸
无思
性
分类号
B82-061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在心理学中应用信息論的一些問題(中)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联仓
王緝志
出处
《心理科学通讯》
1964年第2期21-36,共16页
文摘
七、不确定性、熵和信息量前面已經介紹了关于概率論的一些基本知識,这就为我們測量信息打下了基础。但是在前面我們只談到了离散的情况,如一次試驗有几种可能的結果,擲一次硬币可能出現正面或反面等等。而在某一段时間內气温的变化、气压的变化等等随机現象却是連續变化的,如果我們把測某一时刻的气温作为一次試驗的話。
关键词
不确定
性
心理学实验
应用信息
多余
性
信息量
信息容量
出现概率
字母
近似公式
图形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形知觉理論与机器再認
被引量:
1
5
作者
彭瑞祥
出处
《心理科学通讯》
1964年第1期46-54,共9页
文摘
图形知觉的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在过去几十年中,进展是不大的。这正象F.Attneave,M.D.Arnoult等人提到的,“对經驗的图形知觉的研究来个总的評述,可以看到,在系統化与数量化方面,进展是非常之少的。”只在近十余年来当它和新的科学技术如控制論、信息論和电子模拟技术等結合后,图形知觉特别是关于图型再认的問題,
关键词
多余
性
图形知觉
格式塔
作用
兴趣
机制
对称图形
心理学家
机器
图型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长井代助的“多余人”身份
6
作者
王影杰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文摘
"多余人"一词虽源于19世纪的俄国文坛,但它本身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普世性。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长井代助就是一个与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有相似点,却又大有不同的"多余人"形象。代助是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启蒙的"天赋的贵族",他对社会极度不满却不愿投入到改革社会的实践中去,只愿做个高蹈自守的旁观者。同时,他又敢于反叛日本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积极追求自我精神的独立,追求"自然"的爱情,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现代性。
关键词
“
多余
人”
长井代助
多余
性
进步
性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心理学中应用信息論的一些問題(上)
7
作者
徐联仓
王緝志
出处
《心理科学通讯》
1964年第1期11-20,共10页
文摘
一、一个新方向信息論是最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門新学科,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广泛。許多学科在这一新方向中吸取了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什么是信息呢?这个問題在学术界中有种种見解并且有爭論。簡单地說,信息可以看成是消息,通过它我們可以了解到某些我們事先不了解的情况。而信息論就是从精确地、数量化地測量信息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最有效地、最可靠地传递信息的理論。这門学科发源于通訊技术和概率論。
关键词
心理学报
数量化
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
心理活动
多余
性
全概率公式
必然事件
应用信息
心理学实验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斯坎伦的道德契约主义与多余性反对
8
作者
周晶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0,189,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应得:正义的维度"(14JJD720023)
项目负责人:王立
文摘
斯坎伦的道德契约主义要解决的是道德行为正当与否以及如何确定道德动机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合理拒绝"的道德原则。批评者认为,无论是在判断道德正当与否,还是在解释道德动机的问题上,斯坎伦的理论都是多余的,这就构成了对他的契约主义的"多余性反对",这一反对包含程序性和动机性两种类型。然而,这种多余性反对并不能驳倒斯坎伦,因为批评者判断道德行为的正当与否和寻求道德动机的基础都是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道德理由,而斯坎伦的基础是个人自身的理由。从个人理由出发来理解斯坎伦的契约主义,有助于理解某些行为正当与否的复杂理由,并且有助于确定行为的动机。因此,作为一种实质性道德理论,斯坎伦的契约主义不是多余的。
关键词
契约主义
程序
性
多余
性
反对
动机
性
多余
性
反对
个人理由
分类号
B712.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电视节目的声音多余性和图像多余性
9
作者
胡京笛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出处
《魅力中国》
2010年第32期8-8,共1页
文摘
声音与图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研究图像多余性,独立研究图像存在的价值,其目的是为了制作更好的更符合观众心里的图像。与此同时制作真正有冲击力的声音是符合内容和观众心里的需要。
关键词
声音
多余
性
图像
多余
性
研究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多余性到无思性:论根本恶的平庸
陈高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信息多余性对掌握信号結构过程的影响
徐联倉
《心理学报》
196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根本恶的平庸——论阿伦特关于恶的思想
陈高华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
3
原文传递
4
在心理学中应用信息論的一些問題(中)
徐联仓
王緝志
《心理科学通讯》
196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图形知觉理論与机器再認
彭瑞祥
《心理科学通讯》
196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长井代助的“多余人”身份
王影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在心理学中应用信息論的一些問題(上)
徐联仓
王緝志
《心理科学通讯》
196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斯坎伦的道德契约主义与多余性反对
周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谈电视节目的声音多余性和图像多余性
胡京笛
《魅力中国》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