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 被引量:532
1
作者 邵亦文 徐江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4,共7页
城市韧性作为新兴的城市研究热点议题,其实质在于针对现代都市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扰动,主动探索适应性的调整方法和途径。韧性的概念自源起以来,经历了从工程韧性,到生态韧性,再到演进韧性两次决定性的认知转型,形成了支撑现代城市韧性观... 城市韧性作为新兴的城市研究热点议题,其实质在于针对现代都市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扰动,主动探索适应性的调整方法和途径。韧性的概念自源起以来,经历了从工程韧性,到生态韧性,再到演进韧性两次决定性的认知转型,形成了支撑现代城市韧性观点的支柱。本文通过全面回顾总结国际学界的相关文献,比较了三种韧性认知角度的本质区别,阐述了韧性城市研究的内容框架,并提出了与此相应的特征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城市韧性是建立在传统规划理论上的指导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途径。准确地把握城市韧性的概念内涵、内容框架和特征标准对于增强现代城市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认知转型 内容框架 特征与标准 理论基础
原文传递
城市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1
2
作者 赵瑞东 方创琳 刘海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17-1731,共15页
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不确定风险成为制约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市韧性作为一种城市风险治理的新思路,如何提高城市抵御、消解、适应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建设有韧性能力的城市,正成为当前地理学及其相关... 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不确定风险成为制约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市韧性作为一种城市风险治理的新思路,如何提高城市抵御、消解、适应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建设有韧性能力的城市,正成为当前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亟待探索的新课题。论文在概述城市韧性的研究缘起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多种要素(人文要素、环境要素、灾害扰动)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城市韧性框架、城市韧性评价及模拟研究等方面出发,对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城市韧性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指出当前城市韧性研究在理论框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差异性分析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最后,对城市韧性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即应以理论框架为引领,推动多目标、多层次、多视角的系统评价研究;以机理解析为支撑,实现城市韧性的动态模拟与决策预警的新突破;以实证研究为导向,继续加强多学科融合和探索城市韧性的应用模式;遵循差异性规律,实现城市规划治理从统一的"多城一策"向灵活的"一城一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城市可持续性 全球环境变化 系统反馈机制 韧性转型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5
3
作者 朱金鹤 孙红雪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9,共8页
基于多维视角下,运用熵值法、ESDA等方法剖析三大城市群内55个城市的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查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16年城市群城市韧性排名:长三角大于京津冀大于珠三角;三... 基于多维视角下,运用熵值法、ESDA等方法剖析三大城市群内55个城市的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查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16年城市群城市韧性排名:长三角大于京津冀大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等级结构:京津冀以京-津市为支撑呈双核心驱动模式,长三角呈橄榄型结构,珠三角呈金字塔式结构;长三角城市韧性呈正空间集聚,京津冀与珠三角城市韧性呈空间负相关;财政风险与金融效率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本地效应整体影响为负,市场、技术、开放性因素及金融规模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本地效应整体影响为正;各因素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空间溢出特征差异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韧性 ESDA 空间动态杜宾
原文传递
城市韧性——基于“三度空间下系统的系统”的思考 被引量:91
4
作者 方东平 李在上 +6 位作者 李楠 韩林海 吴建平 陆新征 孔祥明 李勇 吕孝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共7页
自然、技术和人为灾害给城市的有序运转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和损失。城市韧性是城市系统及其各类子系统在受到扰动时维持或迅速恢复其功能,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城市韧性概念为城市的防灾减灾提供... 自然、技术和人为灾害给城市的有序运转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和损失。城市韧性是城市系统及其各类子系统在受到扰动时维持或迅速恢复其功能,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城市韧性概念为城市的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将城市视为一个在物理、社会、信息组成的三度空间下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的系统",并以若干子系统及其交互为例来阐述城市韧性的内涵与特征。城市必须进行"韧性管理",只有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配置到三度空间下的各个子系统和韧性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最有效地确保和提升其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三度空间 系统的系统 韧性管理
下载PDF
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韧性 被引量:89
5
作者 陈安平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81,共24页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各个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表现并不相同,本文从人口集聚的视角研究城市经济韧性。首先利用空间均衡模型分析集聚如何影响生产率进而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长差分模型识别集聚和城市韧性的...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各个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表现并不相同,本文从人口集聚的视角研究城市经济韧性。首先利用空间均衡模型分析集聚如何影响生产率进而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长差分模型识别集聚和城市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集聚不但有助于提高城市抗冲击的能力,也能够提升城市经济恢复的能力以及冲击后状态转变的能力;与经济下行时期相比,经济调整时期集聚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市场需求效应、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及知识溢出是集聚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途径;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集聚对全国总体经济韧性有明显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促进人口集聚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城市韧性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敏感性指标 集聚 经济下行
原文传递
雨洪灾害情境下城市韧性评估模型 被引量:84
6
作者 陈长坤 陈以琴 +1 位作者 施波 徐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为定量评估城市应对雨洪灾害的能力,建立基于韧性理论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评估模型。从城市韧性的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3大属性出发,建立雨洪灾害情境下城市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在... 为定量评估城市应对雨洪灾害的能力,建立基于韧性理论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评估模型。从城市韧性的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3大属性出发,建立雨洪灾害情境下城市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Kullback-Leibler公式改进后的TOPSIS法,构建城市韧性KL-TOPSIS综合评估计算模型;并以武汉市2009—2015年相关数据为例,利用该模型评估分析武汉市雨洪灾害情境下的城市韧性。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能够分析出某段时间内城市韧性水平、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其加以比较分析,进而找出城市应对雨洪灾害时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强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韧性评估 Kullback-Leibler(KL)距离 雨洪灾害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下载PDF
山东省城市韧性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5
7
作者 张鹏 于伟 张延伟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34,共8页
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空间计量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7个城市的城市韧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7个城市的总体韧性及经济和社会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高速城市化会对部分城市生态和工程韧性产生压力;城市间总体韧性差... 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空间计量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7个城市的城市韧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7个城市的总体韧性及经济和社会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高速城市化会对部分城市生态和工程韧性产生压力;城市间总体韧性差距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是山东省城市韧性空间不均衡的主要原因;17个城市的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空间互动状态下市场力对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人口密度对社会韧性以及行政力对工程韧性均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行政力对经济韧性存在下行压力;城市韧性与开放力和创新力之间的响应机制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时空分异 空间分析 山东省
原文传递
城市韧性承洪理论--另一种规划实践的基础 被引量:71
8
作者 廖桂贤 林贺佳 汪洋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47,共12页
滨河城市面对水患问题需要一种基于韧性理论的管理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修建防洪工程来抵御。通过堤、坝和渠化的防洪工程来抵御洪水,忽略了人与自然互动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也无法回应因气候变化而不断增加的极端灾害,因此不是解决洪水... 滨河城市面对水患问题需要一种基于韧性理论的管理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修建防洪工程来抵御。通过堤、坝和渠化的防洪工程来抵御洪水,忽略了人与自然互动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也无法回应因气候变化而不断增加的极端灾害,因此不是解决洪水安全问题的长期有效的方法。通过运用韧性理论提升系统存续能力,笔者提出了"城市韧性承洪"理论,作为替代目前主流方式的城市洪水灾害管理体系。该理论明确了一个城市的承洪力,以及对潜在的物质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中断等情况的预警辨识力,从而防止伤亡和保持现有的社会经济特征。通过在周期性洪水中积累经验,可以应对城市的极端洪水灾害。城市韧性承洪理论挑战了"城市如不防洪即无法生存"的传统理念,实际上传统的防洪工程破坏了应对洪水的韧性。为将此理论运用于规划实践中,笔者提出了"可浸区百分比"这一指标,用以评估城市的承洪韧性。应用自然的洪泛区功能建立城市承洪韧性,提升对洪水的适应性以替代防洪工程,将减轻洪水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适应性 防洪 洪水灾害管理 基于韧性的管理 韧性替代指标 韧性城市 城市洪泛区 城市韧性
原文传递
防灾视角下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59
9
作者 许兆丰 田杰芳 张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为促进城市灾害韧性建设,从防灾角度出发,研究城市韧性。首先,从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组织/制度韧性等4个方面分析城市防灾韧性,构建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云物元方法构建城... 为促进城市灾害韧性建设,从防灾角度出发,研究城市韧性。首先,从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组织/制度韧性等4个方面分析城市防灾韧性,构建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云物元方法构建城市灾害韧性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和组织/制度韧性是城市灾害韧性评价应考虑的主要方面;用所建模型得到唐山市综合防灾韧性等级为良,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灾管理 城市韧性 韧性评价 云物元模型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城市韧性的概念演进、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1
10
作者 臧鑫宇 王峤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94-104,共11页
城市韧性理念以城市本体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城市在承受扰动时保持自身功能不被破坏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成为保障城市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城市韧性概念和属性进行梳理与辨析;文献调研表明,学界对城市韧性的概念定义、属性特征等... 城市韧性理念以城市本体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城市在承受扰动时保持自身功能不被破坏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成为保障城市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城市韧性概念和属性进行梳理与辨析;文献调研表明,学界对城市韧性的概念定义、属性特征等基本问题逐渐达成共识,研究重点已由基本问题转入韧性框架、评价体系、提升策略等内容;结合中国城市的现状,提出城市韧性研究应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拓展,并从系统性、实效性、制度性3个层面提出中国城市韧性研究的特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防灾减灾 韧性框架
原文传递
城市韧性: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刘严萍 王慧飞 +1 位作者 钱洪伟 王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智慧城市韧性研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对提高现代城市的承载能力、抗灾能力、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合阐述城市韧性相关概念、研究对象、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基于物质系统与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互为促进和发展的角度... 智慧城市韧性研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对提高现代城市的承载能力、抗灾能力、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合阐述城市韧性相关概念、研究对象、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基于物质系统与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互为促进和发展的角度,城市韧性的特殊特点被归纳为交互性、成长性和规律性。构建了以人、物、经济社会系统为核心的,以敏感性、应对力、交互能力、成长度为维度的智慧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韧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韧性 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构建卫生安全韧性: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治理创新 被引量:47
12
作者 容志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65,152,共16页
如何通过治理创新全面提升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对处于深度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将韧性的思想运用到城市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中,提出卫生安全韧性的概念和理论,为分析城市治理演进提供了分... 如何通过治理创新全面提升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对处于深度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将韧性的思想运用到城市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中,提出卫生安全韧性的概念和理论,为分析城市治理演进提供了分析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城市为了解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精准感知、逆向调节和动态平衡三大难题,必须提升以选择性冗余、功能性转换、多样性替代、分散化组织和敏捷性响应为主要特征的卫生安全韧性。由于卫生安全韧性是由空间韧性、治理韧性、社会韧性、数字韧性和制度韧性构成的复合系统,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从城市治理结构、规划资源配置、卫生应急管理等多重路径推进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城市韧性 卫生安全韧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下载PDF
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5
13
作者 方叶林 苏雪晴 +1 位作者 黄震方 程雪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城市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其韧性水平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论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区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算城市韧性的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揭示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长三角各地... 城市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其韧性水平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论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区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算城市韧性的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揭示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长三角各地区城市韧性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但总体上韧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韧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ρ=0.444,P<0.01)。其中,城市经济韧性和城市生态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社会韧性和城市工程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负向溢出效应。未来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关注城市韧性水平,注重城市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避免虹吸效应,同时还需要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间交流合作,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旅游经济 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长三角城市
原文传递
COVID-19疫情对中国城市人口迁徙的短期影响及城市恢复力评价 被引量:46
14
作者 童昀 马勇 刘海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05-2520,共1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剧烈冲击。科学评价中国受新冠疫情短期影响及恢复情况并揭示其时空特征,可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经济形势研判和城市恢复提供有力支撑。基于2020年1月13日—4月8日百度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剧烈冲击。科学评价中国受新冠疫情短期影响及恢复情况并揭示其时空特征,可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经济形势研判和城市恢复提供有力支撑。基于2020年1月13日—4月8日百度迁徙大数据,通过构建恢复指数(RRI)和恢复缺口(RGI)等指标,从多尺度揭示中国受COVID-19疫情短期影响的逐日特征、阶段特征以及时空格局。结果发现:①疫情未影响春节前返乡迁徙,节后恢复经历恢复停滞期、快速恢复期、平稳恢复期,全国总体恢复程度由恢复停滞期不足20%上升至快速恢复期末60%左右,3月3日开始进入平稳恢复期,恢复指数达70%以上,完全恢复至历史同期水平仍需较长时间。②疫情对周末和节假日城市间交往活动影响显著,中部和东北地区尤为明显。③疫情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明显,相对恢复程度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④城市间恢复程度差异显著,节后至4月8日呈现南高北低空间格局。结合疫情程度,广州、深圳、重庆处于高确诊高恢复聚类,河北、天津、黑龙江、河南、安徽、湖南处于低确诊低恢复聚类。⑤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城市层面恢复缺口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大规模成片劳动力迁入缺口,转变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的点状缺口。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时空大数据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时影响评价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城市韧性 时空演化 迁徙大数据 人地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灾后恢复过程解析的城市韧性评价体系 被引量:43
15
作者 缪惠全 王乃玉 +1 位作者 汪英俊 林陪晖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7,共18页
为实现对城市韧性的有效评价,本论文在系统研究国际城市韧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基于对城市灾后实际恢复过程的系统考察,建立了基于恢复过程的城市韧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通过解析城市灾后恢复过程的四个阶段... 为实现对城市韧性的有效评价,本论文在系统研究国际城市韧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基于对城市灾后实际恢复过程的系统考察,建立了基于恢复过程的城市韧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通过解析城市灾后恢复过程的四个阶段:救援阶段(Rescue)、避难阶段(Refuge)、重建阶段(Rebuild)、复兴阶段(Revival),从社区与人口(Community and Population)、政府与管理(Official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住房与设施(Valuable Housing and Facilities)、经济与发展(Economy and Development)、环境与文化(Renewabl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共五个维度,以62项指标对城市的韧性进行系统分析。这一体系可以简称为城市韧性评价的ReCOVER体系,其中“Re”代表了城市恢复的四个阶段,COVER则分别代表了城市韧性的五个维度。进而以该体系为基础,对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城市韧性进行了五个维度、四个阶段的实证研究,并对城市韧性的提升策略,给出了分析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韧性 恢复 韧性评价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城市韧性吗?--一项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2
16
作者 武永超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44,196,197,共22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是解决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以此提升城市韧性能力。然而,城市系统能否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而变得更具韧性呢?论文基于中国2012年启动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是解决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以此提升城市韧性能力。然而,城市系统能否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而变得更具韧性呢?论文基于中国2012年启动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2001—2016年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韧性水平,这一结果在经过了反事实检验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创新驱动产生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城市韧性发挥作用;(3)异质性研究表明,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越大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韧性的改善效应越显著;(4)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会与创新型城市等其他政策一道对城市韧性产生叠加效应。研究对指导现实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城市韧性治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韧性 准自然实验 韧性治理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区域城市韧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韶清 夏安桃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37-44,103,共9页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武汉城市圈则最低;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总体差异在逐渐扩大,且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城市群城市韧性各阶段的变化较为显著,经历了"中高水平集聚""中低水平分散",最后演变为"中等水平聚集";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由经济-基础设施方面逐渐过渡到了基础设施-社会-生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镇化 城市韧性 时空演变 障碍因子 长江中游城市
下载PDF
城市韧性测度的国际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段怡嫣 翟国方 李文静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5,共7页
近年来在城市研究与城乡规划领域,城市韧性正作为应对风险的一种理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城市韧性内涵和数值的表征方式出发,对当前城市韧性的测度方法进行总结,认为多样的测度方法可被归入基于过程、基于状态两种评估路径之下。通过... 近年来在城市研究与城乡规划领域,城市韧性正作为应对风险的一种理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城市韧性内涵和数值的表征方式出发,对当前城市韧性的测度方法进行总结,认为多样的测度方法可被归入基于过程、基于状态两种评估路径之下。通过对国际案例的梳理,文章阐述了两种评估路径下城市韧性所关注的重点和具体测度方法,指出各自所适用的实践情境,并就今后我国城市韧性测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动态化、精细化和多元化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韧性测度 韧性评估 韧性评价指标 韧性分析范式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模型的城市韧性评估——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振 张以晨 +3 位作者 张继权 郎秋玲 严嘉豪 段晨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19,共7页
随着城市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扰动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该文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和经济韧性四个层面建立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权重,利用TOPSIS模型... 随着城市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扰动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该文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和经济韧性四个层面建立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权重,利用TOPSIS模型对长春市2016—2020年的城市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长春市城市韧性水平在2016—2020年间随时间呈增长趋势;(2)长春市城市韧性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南高北低”;(3)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韧性对城市韧性的影响不同。最后,基于上述所选取的四个层面提出提高城市韧性的策略,为长春市城市韧性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韧性评估 熵权法 TOPSIS 长春
下载PDF
协同管理对城市韧性增强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冬月 施波 +2 位作者 陈以琴 陈长坤 雷鹏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7-214,共8页
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城市韧性的结构特点及不同协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韧性的机理,以期为促进城市韧性建设,增强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韧性的核心能力是城市对灾害能量的吸收能力以及自身的... 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城市韧性的结构特点及不同协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韧性的机理,以期为促进城市韧性建设,增强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韧性的核心能力是城市对灾害能量的吸收能力以及自身的恢复能力,为了建立这两个核心能力,需要冗余能力、稳定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其他能力的支持;协同管理通过增强城市吸收灾害能量能力以及灾后恢复能力来提高城市韧性,协同管理的程度越高,城市灾害管理的部门确定干预城市灾害的关键路径越快,灾害防治力量及灾害救援力分配就越合理,城市韧性就会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管理 城市韧性 灾害吸收 灾后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