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1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 被引量:215
1
作者 李小马 刘常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54-1562,共9页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自然景观元素,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的休闲游憩功能倍受关注。以沈阳为例,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和人口分布分析了沈阳及其各行政区城市公园的...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自然景观元素,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的休闲游憩功能倍受关注。以沈阳为例,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和人口分布分析了沈阳及其各行政区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和服务状况。结果显示:(1)网络分析法较缓冲区法更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的可达性,两个服务评价指标(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较传统的统计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城市公园的服务情况;(2)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区仅有19.47%的面积和43.41%的市民能够在15min内步行到达公园,沈阳城市公园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市区城市公园分布和服务情况好于郊区。沈河区、和平区和皇姑区城市公园可达性最好,东陵区、铁西区和大东区次之,于洪区和浑南新区可达性最差。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能够准确评价城市公园可达性,并可用于城市其它服务设施(学校、超市、医疗机构等)的可达性研究。研究获得了沈阳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和服务状况的准确资料,为沈阳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可达性 服务 网络分析 GIS
下载PDF
北京城市公园土壤铅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100
2
作者 郑袁明 余轲 +6 位作者 吴泓涛 黄泽春 陈煌 吴晓 田勤政 范克科 陈同斌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8-424,共7页
通过对北京市市区 30个典型公园的土壤取样调查 ,测定了表层土壤中铅的含量 ,并以欧盟“土壤环境质量建议标准”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北京市区已有部分公园存在铅污染问题 ,其表土的铅含量平均值为 66 2mg/kg ,变幅为 2 5~... 通过对北京市市区 30个典型公园的土壤取样调查 ,测定了表层土壤中铅的含量 ,并以欧盟“土壤环境质量建议标准”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北京市区已有部分公园存在铅污染问题 ,其表土的铅含量平均值为 66 2mg/kg ,变幅为 2 5~ 2 0 7mg/kg,污染指数为0 5~4 1。用增长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 ,土壤铅含量随着公园建园时间的延长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较快。历史悠久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公园土壤铅含量明显偏高 ;对于大多数开放历史较短且相对偏僻的公园而言 ,表土一般都未见明显的铅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北京 土壤 污染指数
下载PDF
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 被引量:111
3
作者 葛坚 赵秀敏 石坚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4-999,共6页
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通常只注重视觉要素,非常欠缺对声环境的考虑.把声景观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点,并丰富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声音要素完善景观设计概念,对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 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通常只注重视觉要素,非常欠缺对声环境的考虑.把声景观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点,并丰富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声音要素完善景观设计概念,对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进而以城市公园为观测对象,对公园内的声景观类型、特征、与人类主观感受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声景观设计要素、设计步骤和设计层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完整的声景观设计方法.声景观在城市景观的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声、背景声、人工声、活动声在人类对景观的认识过程中提供了重要信息,丰富和完整了人类对客观环境的认知手段和主观体验.结合环境造型艺术以及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声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更全面地满足人类活动的各种功能需求,还能够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提高客观物质环境的人性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声环境 声景观 城市公园 景观设计 社会性 基调音
下载PDF
广州市城区公园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应 被引量:106
4
作者 苏泳娴 黄光庆 +1 位作者 陈修治 陈水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905-4918,共14页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人造建筑物取代了自然地表,极大的改变了城市的热环境,加速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带来许多危害。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绿地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降低温度...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人造建筑物取代了自然地表,极大的改变了城市的热环境,加速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带来许多危害。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绿地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降低温度、增加湿度,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选取广州市城区17个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TM遥感影像反演公园周边温度,分析了公园周边温度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公园周边温度与公园边界点温度的温差随着其远离公园边界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且增长趋势逐渐减缓,近似于一条过原点的三次多项式;公园的平均降温范围与公园绿地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拟合曲线近似于一种对数形式增加;水体面积比例较大的公园,比同等条件下水体面积较小的公园降温效果好;而长宽比较大(≥2)的公园,即使公园面积较小,降温效果也较明显。首次对广州市城区公园周边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对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生态规划尤其是公园规划设计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也可为世界其他类似地区、城市进行公园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温度变化 降温影响范围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市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 被引量:95
5
作者 毛小岗 宋金平 +1 位作者 冯徽徽 赵倩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78,共13页
城市公园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在城市公园的游憩满意度对于改善公园的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城市公园的游憩特征和影响因素,文章构建了用于测度居民游憩满意度(RRSI)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在量表... 城市公园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在城市公园的游憩满意度对于改善公园的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城市公园的游憩特征和影响因素,文章构建了用于测度居民游憩满意度(RRSI)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在量表设计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对居民游憩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游憩满意度的三大潜变量中,可达程度对居民游憩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深入分析发现,可达程度中的"公共交通"、"与居住区距离",感知质量中的"景观品质"、"休憩设施"、"公园治安"、"文娱活动"、"标识系统",感知价值中的"门票及消费"等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作用更明显,是影响居民游憩满意度的主要因子。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善城市公园游憩品质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游憩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北京
原文传递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7
6
作者 冯悦怡 胡潭高 张力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79-3187,共9页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探讨城市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形态和空间布局这3个方面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其内部温度(Ta)、对周边环境降温的影响范围(Lmax)及降温幅度(ΔTmax)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景观构成来看,Ta、Lmax、ΔTmax与水体面积均呈现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公园内外热环境的关键因子;Ta及ΔTmax与公园内绿地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而主要受三维绿量和硬质地表比例的影响;与此相反,Lmax与绿量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林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综合考虑公园内外整体降温效应,应在保证绿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尽量丰富绿地内部空间结构,增大三维绿量;从斑块形态来看,绿地斑块形状越复杂,公园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远,而公园外围边界形状与内部温度呈较显著正相关,但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从空间布局来看,硬质地表分布与Ta、Lmax、ΔTmax均显著相关,其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对周边的影响范围及降温幅度越大;此外,公园林地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大,但对ΔTmax影响不明显。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出发,应将公园景观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空间景观特征 影响范围 降温幅度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 被引量:67
7
作者 包志毅 陈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自然灾害往往给城市造成重大损失。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 自然灾害往往给城市造成重大损失。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用,同时还具有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的功能。从城市绿地的定义和分类入手,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通过介绍和分析日本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探讨了城市避灾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城市绿地系统 减灾 防灾 城市公园
下载PDF
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的测定 被引量:67
8
作者 宋力 何兴元 +1 位作者 徐文铎 张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1-624,662,共5页
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之一———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城市森林典型代表类型———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公众审美偏好程度的调查,同时对不同评判人群评价结果的分布、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之一———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城市森林典型代表类型———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公众审美偏好程度的调查,同时对不同评判人群评价结果的分布、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用作评判媒介的39张照片拍摄于沈阳市3个拥有丰富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的主要城市公园。136人完成了有效的当面结构化问卷调查,其中学生组72人,公众组64人。调查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景观的美景度可以通过基于照片媒介的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而获得;(2)学生组和公众组的最终评判结果均呈正态分布,两组人群对于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具有普遍的一致性;(3)从学生组和公众组评价最好的样本A28、A29和评价最差的样本A34、A16来看,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遮荫效果,空间感等。本研究可为城市森林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城市公园 美学评价 视觉偏好 美景度评估法.
下载PDF
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72
9
作者 肖星 杜坤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以广州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与整体满意度、重游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游憩者6个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景观质量、基础设施、游憩环境、游憩项目、服务质量、便利程度。分析显示除... 以广州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与整体满意度、重游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游憩者6个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景观质量、基础设施、游憩环境、游憩项目、服务质量、便利程度。分析显示除性别、受教育程度外,在年龄、客源地、职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6个因子与整体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除服务质量外的5个因子与重游意愿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游憩者满意度 网络文本分析 统计分析 广州
下载PDF
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70
10
作者 闫淑君 曹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1,共4页
伴随着中国城市环境建设的步伐,城市公园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阐述了自然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阐明城市公园进行自然教育的意义,构建了自然教育的内容体系,提出自然教育... 伴随着中国城市环境建设的步伐,城市公园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阐述了自然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阐明城市公园进行自然教育的意义,构建了自然教育的内容体系,提出自然教育实现的途径,并详细介绍了中国台湾台北关渡自然公园开展的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教育 城市公园 自然解说
下载PDF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63
11
作者 秦华 高骆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0,共4页
空间可达性是影响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以及服务效能评价的重要因素。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和GIS技术平台,将道路抽象为线,建立城市道路拓扑网络,以公园入口作为网络分析的源点。以山地城市——重庆市万州区为例,从城市空间形态、总体布局... 空间可达性是影响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以及服务效能评价的重要因素。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和GIS技术平台,将道路抽象为线,建立城市道路拓扑网络,以公园入口作为网络分析的源点。以山地城市——重庆市万州区为例,从城市空间形态、总体布局与行政分区方面研究了城市公园的空间可达性和服务状况,总结出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城市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城市 城市公园 网络分析 空间可达性
下载PDF
沈阳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62
12
作者 施拓 李俊英 +1 位作者 李英 尹红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5-1350,共6页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是反映公园服务水平与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沈阳市为例,利用GIS技术,分别采用缓冲区分析法与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与人口数据对城市三环内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三环内城市公园绿地可...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是反映公园服务水平与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沈阳市为例,利用GIS技术,分别采用缓冲区分析法与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与人口数据对城市三环内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三环内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和服务效率较低;缓冲区分析法计算的可达面积大于网络分析法,15 min时两种方法结果相差近一倍;城市中心区域可达性好于周边;两种评价方法下可达面积差异的数量关系与路网形式有关;方格式路网中,5 min时两种方法结果相差约3倍,随可达时间增加,差异逐渐缩小。本研究可为合理优化绿地空间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可达性 缓冲区分析法 网络分析法 GIS
原文传递
城市公园生境类型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1
13
作者 杨刚 王勇 +7 位作者 许洁 丁由中 吴时英 唐海明 李宏庆 王小明 马波 王正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86-4195,共10页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上海世纪公园和滨江森林公园对鸟类群落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12个植被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两个公园分为8种不同的生境类型。结果表明:2个公园生境构成存在显著差异,滨江森林公园灌木层植物发达的生境(H...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上海世纪公园和滨江森林公园对鸟类群落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12个植被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两个公园分为8种不同的生境类型。结果表明:2个公园生境构成存在显著差异,滨江森林公园灌木层植物发达的生境(Habitat with developed shrub layer,S型)以及灌木层和地被层植物都发达的生境(Habitat with developed tree layer and shrub layer,T+S型)数量显著多于世纪公园,世纪公园地被层发达的生境(Habitat with developed ground cover layer,G型)以及乔木层和地被层植物都发达的生境(Habitat with developed tree layer and ground cover layer,T+G型)数量显著多于滨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不同生境中鸟种数差异显著,而滨江森林公园中差异不显著。2个公园有24种共有鸟种,对共有鸟种生境利用率的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滨江森林公园鸟类生境利用率显著高于世纪公园。对2个公园共有生境类型中鸟种数进行分析,发现滨江森林公园鹟科(Muscicapidae)鸟类种数显著大于世纪公园。根据以上结果,上海城市公园不同生境类型对鸟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在规划和建设大型城市公园时,应构建植被分层结构复杂的生境,多样化种植各类乔木,林下多样化搭配灌木。在保留供游客休憩草坪区域的同时种植各类草本植物,以此提高鸟类生境利用率,增加城市公园的鸟类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生境类型 鸟类群落 植被结构 上海
下载PDF
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1
14
作者 史贵涛 陈振楼 +3 位作者 王利 张菊 李海雯 许世远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通过对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发现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Pb、Zn、Cu、Cr、Cd和Ni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16.63 mg/kg、906.29 mg/kg2、35.89 mg/kg1、62.59 mg/kg1、.58 mg/kg和92.19 mg/kg,同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均处... 通过对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发现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Pb、Zn、Cu、Cr、Cd和Ni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16.63 mg/kg、906.29 mg/kg2、35.89 mg/kg1、62.59 mg/kg1、.58 mg/kg和92.19 mg/kg,同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均处于较高的积累水平。公园灰尘重金属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内外环线之间公园灰尘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内环线内公园;通过分析判定公园灰尘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可能主要源于交通和工业造成的污染。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来评价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发现单种重金属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表现为:Cd>Pb>Cu>Ni>Zn>Cr;公园灰尘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所调查的公园中,63.6%的公园灰尘重金属生态危害达到极高水平,29.5%的公园达到高水平,6.8%的公园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灰尘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上海
下载PDF
广州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特征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丹燕 《生态经济》 1999年第5期43-45,共3页
绿地系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州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特征和效益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为优化广州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广州 城市公园 绿地系统 特征 效益分析
下载PDF
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被引量:31
16
作者 任晋锋 《中国园林》 2003年第11期46-49,共4页
通过对当今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发展策略的研究和介绍,主要阐述了当前美国在发展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中,在土地利用、开发管理模式以及公园规划设计和维护方面的一些方法,以期对我国公园和开放空间的发... 通过对当今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发展策略的研究和介绍,主要阐述了当前美国在发展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中,在土地利用、开发管理模式以及公园规划设计和维护方面的一些方法,以期对我国公园和开放空间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开放空间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基于AHP的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45
17
作者 雷金睿 辛欣 +1 位作者 宋希强 何荣晓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8,共7页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与社会功能3方面构建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9个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有...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与社会功能3方面构建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9个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优良,但优质植物景观群落配置相对缺乏。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并提出以"近自然"复层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优化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植物景观,突出本土特征,强化景观功能,提高景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滨海 城市公园 植物景观 群落结构分析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沈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质量测定方法研究——美景度评估法、平均值法和成对比较法的比较 被引量:33
18
作者 宋力 何兴元 张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研究方法,对沈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进行了公众审美偏好程度的研究,并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常用的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美景度评估法(scen ic beauty estim ation)、平均值法(average visual quality... 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研究方法,对沈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进行了公众审美偏好程度的研究,并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常用的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美景度评估法(scen ic beauty estim ation)、平均值法(average visual quality)和成对比较法(pairw ise comparison)。本研究选择了15张反映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彩色照片,向公众进行了当面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分别利用美景度评估法、平均值法、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美景度代表值的统计。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美学质量评价可以通过基于照片媒介的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而完成,公众对于不同评价样本的审美偏好是有差别的;(2)本研究中采用3种美景度代表值统计方法获得的最终结果显示,3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3)通过3种评价方法表现均为较好与较差的评判样本B13与B04来看,样本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遮荫效果和空间感等等。但这些特征是否是影响评判结果的关键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城市公园 美学评价 视觉偏好 美景度评估法 平均值法 成对比较法
下载PDF
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价心理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偏好及场所依恋理论视角 被引量:43
19
作者 刘群阅 吴瑜 +2 位作者 肖以恒 黄启堂 兰思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44,共6页
环境偏好是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环境的一种评价,场所依恋是游憩者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情感联结,而恢复性评价则是人在城市公园中感知到的心理健康效益。论述了环境偏好、场所依恋及恢复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借鉴自我调节理论,构建了城市公园恢复... 环境偏好是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环境的一种评价,场所依恋是游憩者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情感联结,而恢复性评价则是人在城市公园中感知到的心理健康效益。论述了环境偏好、场所依恋及恢复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借鉴自我调节理论,构建了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价心理模型,并以福州的9个城市公园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恢复性评价心理路径有2条,分别是“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的简单影响路径和“环境偏好→场所依赖→场所认同→恢复性评价”的综合复杂影响路径。表明游憩者在城市公园中的恢复性感知是一个渐进式的心理感知过程,尤其是在具有场所依恋情感的环境中,经历了“环境认知评价→情感响应→情绪启动”的心理过程,认清这种复杂的心理路径对今后塑造更具恢复性的城市公园景观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境偏好 场所依恋 恢复性评价 城市公园 心理模型
下载PDF
城市公园环境对老年人日常交往活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2
20
作者 谭少华 何琪潇 +1 位作者 陈璐瑶 刘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8,共5页
从老年人交往特征出发,总结出个体交往、亲友邻里交往与志同道合交往3种日常交往活动类型;基于老年人交往过程中关注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适宜性、活动设施便捷性、活动氛围舒适感、活动景色吸引度和活动场地依恋感5类影响交往活动... 从老年人交往特征出发,总结出个体交往、亲友邻里交往与志同道合交往3种日常交往活动类型;基于老年人交往过程中关注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适宜性、活动设施便捷性、活动氛围舒适感、活动景色吸引度和活动场地依恋感5类影响交往活动的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以重庆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涵盖5类环境特征的19类环境因子对3种交往活动类型中9类活动因子的空间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活动空间适宜性和活动景色吸引度对个体的"静坐沉思"和"观赏景色"影响作用显著,安全感、景观亲近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设施便捷性和活动氛围舒适感对亲友邻里的"结伴锻炼"影响作用显著,服务设施分布密集程度、环境卫生整洁程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场地依恋感对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交谈"影响作用显著,文化活动丰富度因子影响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老年人 交往活动 重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