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位置微博的地震灾情提取 被引量:29
1
作者 徐敬海 褚俊秀 +1 位作者 聂高众 安基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8,共7页
震后微博具有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等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位置微博的地震应急灾情提取方法。介绍了位置微博的概念,论述了基于位置微博的地震灾情提取流程,包括:地震灾情位置微博抓取、处理、分析和展示等。研究了基于位置API的源位置... 震后微博具有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等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位置微博的地震应急灾情提取方法。介绍了位置微博的概念,论述了基于位置微博的地震灾情提取流程,包括:地震灾情位置微博抓取、处理、分析和展示等。研究了基于位置API的源位置微博抓取方法,阐述了基于粗格网与细格网的位置参数优化方法。通过构建位置微博地震灾情分类映射表,实现了位置微博灾情的归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位置微博地震灾情分级表,将位置微博灾情内容数值化,并通过应用反距离空间差值法,实现了点集位置微博灾情向面状灾情信息的转化。最后,以云南永善地震为实例,展示了位置微博在地震灾情提取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位置微博在地震灾情提取与分析中有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 位置微博 提取 微博分析 GIS
下载PDF
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方法和应用:以玉树地震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立新 李志锋 +2 位作者 王植 李金平 刘纯波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8-43,共6页
地震突发性强,短时间内可造成严重伤亡和损失,需要进行应急响应和震害快速评估。针对中国震害评估中存在的空间对应性和时间有效性问题,总结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烈度的已有快速评估模型,提出了考虑震源机制解的带方向的地震烈度图快... 地震突发性强,短时间内可造成严重伤亡和损失,需要进行应急响应和震害快速评估。针对中国震害评估中存在的空间对应性和时间有效性问题,总结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烈度的已有快速评估模型,提出了考虑震源机制解的带方向的地震烈度图快速生成方法。进而在应急评估模式下,针对不同的数据完备性,设计并开发了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的震害快速评估演进模型与方法,包括震害倒损房屋和受灾人口的定性与定量渐进评估,解决了时间有效性问题。以玉树地震为例,对倒损房屋和受灾人数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估;与国务院公布的受灾人数比对,误差为23.3%,符合国家减灾应急要求(误差<30%),表明本文模型合理、评估结果可靠,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 倒损房屋 受灾人口 快速评估 玉树
原文传递
澜沧──耿马地震灾情的航空遥感调查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喆 程家喻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3年第1期17-22,42,共7页
利用航空遥感方法对云南省澜沧-耿马地震灾情进行调查,对震区的震害特征、房屋破坏、山体崩落和滑坡等进行定量量测、统计和分析。在统计房屋倒塌率的基础上绘制了澜沧-耿马地震区房屋倒塌程度分区图、澜沧-耿马地震区山区崩落体分... 利用航空遥感方法对云南省澜沧-耿马地震灾情进行调查,对震区的震害特征、房屋破坏、山体崩落和滑坡等进行定量量测、统计和分析。在统计房屋倒塌率的基础上绘制了澜沧-耿马地震区房屋倒塌程度分区图、澜沧-耿马地震区山区崩落体分布图。据航片统计量测,在摄影区范围内房屋倒塌6500余栋;崩落体392处,其中最大的石佛洞至金列段崩落体土石方量达164万m3。调查结果表明,用航空遥感方法进行地震灾情调查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 航空遥感 调查 云南
下载PDF
地震灾情网络媒体获取与处理模型 被引量:17
4
作者 帅向华 胡素平 +1 位作者 刘钦 甄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4,共7页
互联网作为信息的广泛载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主动获取信息模型——基于互联网发布信息的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处理方法以及实现技术的研究,并就其中涉及的网络搜索技术、文档摘要技术、文本信... 互联网作为信息的广泛载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主动获取信息模型——基于互联网发布信息的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处理方法以及实现技术的研究,并就其中涉及的网络搜索技术、文档摘要技术、文本信息空间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其研究内容为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为相关行业的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 网络搜索 网页抽取 互联网 GIS 获取
下载PDF
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快速获取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6
5
作者 帅向华 刘钦 +1 位作者 甄盟 冯蔚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3期479-486,共8页
互联网是信息的最大和最广泛应用的载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快速获取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介绍了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获取与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技术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的GIS开发平台是Arc Engine,数据库是SQ... 互联网是信息的最大和最广泛应用的载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快速获取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介绍了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获取与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技术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的GIS开发平台是Arc Engine,数据库是SQLServer,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采用开源的天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震灾 获取 GIS
下载PDF
1996~2003年全世界灾害地震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卫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05年第2期54-64,共11页
讨论了1996~2003年8年期间全世界灾害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灾情与全球地震活动性、地震震级和地震发震时刻的关系。结果表明:这8年期间地震灾情与全球地震活动性及地震震级无明显的统计相关关系,似乎与发震的国度、地震的发震时刻... 讨论了1996~2003年8年期间全世界灾害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灾情与全球地震活动性、地震震级和地震发震时刻的关系。结果表明:这8年期间地震灾情与全球地震活动性及地震震级无明显的统计相关关系,似乎与发震的国度、地震的发震时刻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世界灾害 统计特征 震灾
下载PDF
多源异构地震灾情分类与编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敬海 聂高众 +1 位作者 刘伟庆 韩烨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B10期286-290,共5页
震后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将多源异构灾情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编码,对增强灾情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情获取方法的现状与特点,介绍了几种新兴的灾情获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灾情的分类原则... 震后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将多源异构灾情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编码,对增强灾情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情获取方法的现状与特点,介绍了几种新兴的灾情获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灾情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灾情信息的编码方法,提出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的编码结构与编码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 多源信息 信息编码 震应急
下载PDF
四川省房屋数据空间化及在芦山7.0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文秀 李志强 +3 位作者 卓力格图 李晓丽 韩贞辉 冯新科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在四川省城乡布局和经济分区的基础上,通过308个房屋数据抽样点(1 km×1 km)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分类的房屋数据空间化模型。将其结果应用到芦山7.0级地震震例中,得到以下结论:灾区毁坏与严重破坏房屋数量591 077间,误差为4.... 在四川省城乡布局和经济分区的基础上,通过308个房屋数据抽样点(1 km×1 km)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分类的房屋数据空间化模型。将其结果应用到芦山7.0级地震震例中,得到以下结论:灾区毁坏与严重破坏房屋数量591 077间,误差为4.1%;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估算259.6~300亿元,误差为4.5%~10.2%;死亡人数误差为26.0%~71.9%;受伤人数误差12.7%~22.3%。结果表明:提出的房屋空间化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实际房屋分布情况,为建立大区域的房屋空间数据提供了途径。用该数据评估得到的灾区房屋倒损、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数据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以房屋倒损结构类型和面积为指标划分救援区域,为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 数据空间化 震灾 快速评估 芦山7级 救援 区域划分
下载PDF
基于离散灾情信息的地震烈度分布快速判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天青 席楠 +1 位作者 张翼 李杰飞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9,共12页
根据历次破坏性地震实际灾情反馈特点的分析总结,结合地震灾害的演变机理和分布特点,本文尝试利用3种基于离散灾情信息点推漫灾情分布面的方法在不同灾情获取阶段快速判定地震烈度分布。从计算原理、数据基础、方法特点和判定结果看,三... 根据历次破坏性地震实际灾情反馈特点的分析总结,结合地震灾害的演变机理和分布特点,本文尝试利用3种基于离散灾情信息点推漫灾情分布面的方法在不同灾情获取阶段快速判定地震烈度分布。从计算原理、数据基础、方法特点和判定结果看,三种方法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泰森多边形判定法简单、易行,可用于震后初期灾情量较少时使用,判定结果较粗糙,必须再结合震源特性、破裂过程以及地形地貌条件等对震害分布的影响进行综合判定后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震害分布预判结果;克里金插值判定法是一种基于地理统计方法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数据分布有明确要求,其判定结果对灾区范围整体把握较好,可用于已经获取一定量灾情信息但灾区情况尚未明朗时使用,其插值结果再结合地震破裂过程以及震后余震分布信息综合调整后,可作为灾害评估修正和应急决策参考;标准差距离椭圆拟合方法是基于地震烈度分布呈椭圆形的假设提出的,对数据的敏感度较高,可用于对可信度较高的或由专业途径上报的灾情信息进行拟合,其结果可作为现场灾害调查和确定最终烈度分布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 震烈度分布 空间插值 标准差距离
下载PDF
无人机快速获取地震灾情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志强 杨建思 +3 位作者 姜旭东 郑钰 田宝峰 廖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年第5期66-70,共5页
快速获取地震灾情对于应急救援决策和指挥是非常重要的。大地震造成通讯和交通设施破坏,使应急救援指挥部不能及时全面了解灾情,汶川地震已经给我们惨痛的教训。为此,我们开展了用无人机快速获取地震灾情的探索。
关键词 无人机 获取快速 震灾
下载PDF
基于MINA框架的应急救助与地震灾情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11
作者 肖本夫 申源 +3 位作者 陈维锋 毛利 格桑扎西 梁厚朗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6-845,共10页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应急救助和地震灾情需求,基于MINA框架,运用阿里云基础架构、微信组件和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方法,设计并构建集灾情信息收集与报送、应急救助服务、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震后...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应急救助和地震灾情需求,基于MINA框架,运用阿里云基础架构、微信组件和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方法,设计并构建集灾情信息收集与报送、应急救助服务、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震后现场应急队员收集并准确报送实时灾情信息,还可为被救助人员提供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等应急救助信息,实现了应急救助与地震灾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震后应急救助、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A框架 应急救助 震灾 管理平台
下载PDF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少林 陈文凯 +5 位作者 周中红 张苏平 李英 孙艳萍 高安泰 李少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8-593,669,共6页
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和应急处置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思考,以期在未来的破坏性地震应急中提升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关键词 震灾 快速评估 应急处置 震应急技术系统 岷县漳县6.6级
下载PDF
基于共享模式的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天青 姜立新 +2 位作者 董曼 席楠 刘钦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5-383,共9页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的灾情信息的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的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的灾情信息的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的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术、RIA技术、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等,设计实现了基于共享模式的分级分层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实现了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短彩信等方式实时快速地发布地震应急过程产生的各类灾情信息,可为指挥人员、应急专业人员、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灾情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 信息服务 发布平台 网页 手机
下载PDF
湖北省人口数据空间化及在巴东Ms5.1地震灾情盲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文秀 张亦梅 +3 位作者 陈振拓 特木其勒 韩贞辉 李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0,34,共4页
通过样本数据建模,改进传统的人口分布模型中"行政区划的统计样本"与"网格单元"尺度不一致的问题,并将湖北省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应用于巴东Ms5.1地震灾情盲估。结果表明,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人口分布... 通过样本数据建模,改进传统的人口分布模型中"行政区划的统计样本"与"网格单元"尺度不一致的问题,并将湖北省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应用于巴东Ms5.1地震灾情盲估。结果表明,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人口分布情况,用该数据得到的灾情盲估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数据空间化 巴东 震灾 盲估
下载PDF
地震灾情符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晓丽 李志强 +1 位作者 黄猛 代博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防震减灾工作,从符号的原理出发,定义了地震灾情符号,并根据莫里斯(Morris)的符号三分法,阐述了地震灾情符号的语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在介绍分析国内外(美国、日本、中国等)地震灾情符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进行防震减灾工作,从符号的原理出发,定义了地震灾情符号,并根据莫里斯(Morris)的符号三分法,阐述了地震灾情符号的语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在介绍分析国内外(美国、日本、中国等)地震灾情符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震灾情符号的来源、功能及其应用,同时指出地震灾情符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地震灾情信息的表达、交流、共享,且对于地震应急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出了目前地震灾情符号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应急 震灾 符号 通用符号 专用符号
下载PDF
基于感震器技术的地震灾情信息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雷海涛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14期104-106,共3页
地震灾害常常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财产安全,必须对地震发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其发生规模、分布空间以及次生灾害的影响等情况,制定有效的救援策略,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积极研发地震预测技术,从而对地震信... 地震灾害常常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财产安全,必须对地震发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其发生规模、分布空间以及次生灾害的影响等情况,制定有效的救援策略,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积极研发地震预测技术,从而对地震信息实施分析,并构建灾情支持系统。文中研究的就是一种基于感震器技术的地震灾情信息系统,此系统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成果,比如计算机数据采集、GPS定位系统、视频采集、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采集系统在待机模式与工作模式两种不同状态下的运行,进行灾情数据实时报告,很好的满足了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同时降低系统功耗,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震器技术 震灾 信息系统 设计
下载PDF
2002年全世界灾害性地震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卫平 王科英 赵荣国 《国际地震动态》 2003年第2期10-14,共5页
20 0 2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属中等偏低 ,地震灾情比往年要轻。全年地震共造成1 795人死亡 ,53 63人受伤 ,经济损失约 7 1亿美元 ,与 2 0 0 1年基本相同。上半年地震灾情明显重于下半年。
关键词 2002年 灾害性 全球震活动 震灾 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下载PDF
刍议国际地震保险投保率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宏 《山西地震》 2005年第1期25-26,共2页
地震灾难带来的损失日益增加的问题,让保险业至今难以应对。地震发生频率低、损失巨大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又十分有限,加之,社会公众的投保意识薄弱,造成地震保险投保率过低。从地震灾情入手,介绍了国际地震保险开展情况,剖析了地震保... 地震灾难带来的损失日益增加的问题,让保险业至今难以应对。地震发生频率低、损失巨大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又十分有限,加之,社会公众的投保意识薄弱,造成地震保险投保率过低。从地震灾情入手,介绍了国际地震保险开展情况,剖析了地震保险投保率过低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保率 震保险 承保 投保意识 国际 保险业 保险公司 震灾 发生频率 损失
下载PDF
2009年世界地震活动性和地震灾情概要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卫平 赵荣国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5期38-42,共5页
2009年地震频度较高,强度较低;地震灾情一般较轻,较重的地区一是印度尼西亚地区,其次是意大利地区。
关键词 2009年 震频度 震强度 震灾
下载PDF
北斗系统在地震灾情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凌 李亦纲 +1 位作者 聂高众 王建军 《城市与减灾》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我国是强震多发的国家之一,重特大地震灾害往往造成灾区电力、通信与交通中断,外界因无法及时获取准确具体的灾情信息而影响救援。“北斗系统在地震灾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运用北斗定位和短报文技术优势,探索建立地震灾情监控系统... 我国是强震多发的国家之一,重特大地震灾害往往造成灾区电力、通信与交通中断,外界因无法及时获取准确具体的灾情信息而影响救援。“北斗系统在地震灾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运用北斗定位和短报文技术优势,探索建立地震灾情监控系统技术,将为震后0~1小时获取灾情信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震灾 监测 应用 技术支撑 信息 监控系统 震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