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粒径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探讨 |
刘合明
杨志新
刘树庆
|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6
|
|
2
|
不同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
赵明月
赵文武
刘源鑫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6
|
|
3
|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维数 |
魏茂宏
林慧龙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4
|
|
4
|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生态安全评价与土地利用调整 |
卢金发
尤联元
陈浩
周金星
陆中臣
|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6
|
|
5
|
黑河绿洲区耕作影响下的土壤粒径分布及其与有机碳的关系 |
张俊华
李国栋
南忠仁
肖洪浪
|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4
|
|
6
|
坡面小区土壤-径流-泥沙中磷素流失特征分析 |
王晓燕
王静怡
欧洋
于洋
段淑怀
路柄军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6
|
|
7
|
鲁中山区采取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时的土壤粒径分形与孔隙结构特征 |
王丽
刘霞
张光灿
刘信儒
郭静
袁利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
2007 |
22
|
|
8
|
岷江上游河谷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素 |
文星跃
黄成敏
黄凤琴
黄艳娟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27
|
|
9
|
污染物浓度与土壤粒径对热脱附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影响 |
王瑛
李扬
黄启飞
张增强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6
|
|
10
|
不同粒径黄绵土的溅蚀规律及表土结皮发育研究 |
程琴娟
蔡强国
胡霞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11
|
植被恢复程度与沙地土壤性质--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例 |
李尝君
曾凡江
郭京衡
热甫开提
刘波
|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3
|
|
12
|
绿洲化过程中阿拉尔垦区土壤粒径分形变化特征 |
杜海燕
周智彬
刘凤山
闫冰
|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13
|
不同粒径土壤的光谱特征差异分析 |
马创
申广荣
王紫君
王哲
|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14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及碳组分对增温和降水改变的响应 |
杨新宇
林笠
李颖
贺金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15
|
PLA沙障对沙丘土壤粒径的影响分析 |
党晓宏
虞毅
高永
袁立敏
马迎宾
高君亮
王珊
张惜伟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16
|
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氮添加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 |
龙凤玲
李义勇
方熊
黄文娟
刘双娥
刘菊秀
|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8
|
|
17
|
基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方法研究 |
岑益郎
宋韬
何勇
鲍一丹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18
|
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
赵清贺
卢训令
汤茜
张祎帆
刘璞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19
|
河西走廊斑块植被区表层土壤粒径及其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异特征 |
樊立娟
胡广录
廖亚鑫
王德金
张东国
王嘉勇
|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8
|
|
20
|
土壤粒径对农药在土壤中分布和光解的影响 |
岳永德
花日茂
汤锋
陈先玉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3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