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多级压缩回热过程的半闭式S-CO_(2)循环回热优化研究
1
作者
孙恩慧
纪洪福
+3 位作者
石嘉豪
张磊
徐进良
李永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755-6764,共10页
在单回热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中,CO_(2)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比热容差异较大,导致回热器两侧工质的温度匹配性较差,不可逆损失较大。构建多级压缩回热过程是改善单回热循环回热性能的有效...
在单回热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中,CO_(2)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比热容差异较大,导致回热器两侧工质的温度匹配性较差,不可逆损失较大。构建多级压缩回热过程是改善单回热循环回热性能的有效方法。该文在单回热循环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分流再压缩过程,提出再压缩半闭式S-CO_(2)循环,并获得6.63%的效率提升,同时从数学公式中证明效率提高的原因是叠加了净功。进一步构建三压缩循环时,发现回热器两侧工质流量的不匹配使得回热器内部出现温度交叉,体现出半闭式S-CO_(2)循环存在多种质量流耦合匹配问题,可通过对燃料、氧气和回流CO_(2)在回热器中进行流量匹配来解决。结果表明,三压缩循环相比再压缩循环的效率可进一步提高1.47%。通过构建多级压缩回热过程,充分挖掘了半闭式S-CO_(2)循环的效率潜力,可获得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闭式S-CO_(2)循环
多级压缩
回
热
循环效率
回
热
优化
多流匹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回热优化仿真研究
2
作者
童紫扬
龚晋龙
+1 位作者
缪俊生
周迅源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第2期251-253,共3页
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结合MATLAB软件,对回热优化效果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分析了回热器对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制冷剂质量流量以及系统CO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回热器效率ε在0.1~0.9范围内逐渐增大,高、低温两级...
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结合MATLAB软件,对回热优化效果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分析了回热器对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制冷剂质量流量以及系统CO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回热器效率ε在0.1~0.9范围内逐渐增大,高、低温两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逐渐升高,单位质量制冷量qe逐渐增大,而制冷剂质量流量却逐渐减小。此外,系统的COP随低温级回热器效率的增大而减小,随高温级回热器效率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三级复叠制冷系统的优化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
回
热
优化
MATLAB仿真
性能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PSO的光煤互补机组回热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
3
3
作者
付文锋
李飞
+4 位作者
邵明巍
王蓝婧
魏明阳
侯艳峰
周兰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1-429,共9页
对采用DSG槽式太阳集热器的光煤互补机组,建立回热系统与太阳集热器协同优化模型。以某600 MW光煤互补机组为例,引入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设计,对不同集成方案的机组发电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收敛快、稳定性好,能...
对采用DSG槽式太阳集热器的光煤互补机组,建立回热系统与太阳集热器协同优化模型。以某600 MW光煤互补机组为例,引入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设计,对不同集成方案的机组发电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收敛快、稳定性好,能适用于光煤互补机组回热系统优化,优化后的机组循环热效率较优化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太阳集热器入口水源引自给水泵,出口蒸汽取代第2段抽汽的方案在优化后的混合发电成本最低,节能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煤互补
太阳集
热
器
粒子群算法
回
热
系统
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节能优化探讨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魁元
《电站系统工程》
2021年第1期63-64,68,共3页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节能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节能优化及对比方案设计,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降低燃煤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传统回热抽汽方案入手,通过设置冷却器、增加回热级数等方法设计出新方案,对不同的节能优化方案...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节能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节能优化及对比方案设计,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降低燃煤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传统回热抽汽方案入手,通过设置冷却器、增加回热级数等方法设计出新方案,对不同的节能优化方案进行性能、投资等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最佳方案。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设计表明,对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的机组,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提高机组发电效率:一是增加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充分利用抽汽段的过热度;二是增加抽汽回热级数,合理分配各级焓降。经过上述节能优化改造技术,机组发电效率提升1.6%,供电煤耗降低6.6 g/kWh,取得不错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
热
热
力系统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回
热
级数
优化
节能
原文传递
1000MW火电机组热力系统优化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武宇
颜士鑫
武华
《能源与环境》
2014年第1期45-47,共3页
基于单耗分析理论,研究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热力系统,得到了不同负荷下火电机组的能耗分布和回热加热器的降耗效应。研究发现8#低压加热器给水温升过大,回热系统设计不合理,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
单耗分析超超临界机组
回
热
系统设计
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级压缩回热过程的半闭式S-CO_(2)循环回热优化研究
1
作者
孙恩慧
纪洪福
石嘉豪
张磊
徐进良
李永毅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
河北省低碳高效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755-676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6010,52076079,521306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21MS076,2021MS079)。
文摘
在单回热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中,CO_(2)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比热容差异较大,导致回热器两侧工质的温度匹配性较差,不可逆损失较大。构建多级压缩回热过程是改善单回热循环回热性能的有效方法。该文在单回热循环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分流再压缩过程,提出再压缩半闭式S-CO_(2)循环,并获得6.63%的效率提升,同时从数学公式中证明效率提高的原因是叠加了净功。进一步构建三压缩循环时,发现回热器两侧工质流量的不匹配使得回热器内部出现温度交叉,体现出半闭式S-CO_(2)循环存在多种质量流耦合匹配问题,可通过对燃料、氧气和回流CO_(2)在回热器中进行流量匹配来解决。结果表明,三压缩循环相比再压缩循环的效率可进一步提高1.47%。通过构建多级压缩回热过程,充分挖掘了半闭式S-CO_(2)循环的效率潜力,可获得较好的性能。
关键词
半闭式S-CO_(2)循环
多级压缩
回
热
循环效率
回
热
优化
多流匹配
Keywords
semi-closed S-CO_(2)cycle
multi-compression regeneration
cycle efficiency
regeneration optimization
matching of many flows
分类号
TK1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回热优化仿真研究
2
作者
童紫扬
龚晋龙
缪俊生
周迅源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海运学院
出处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第2期251-253,共3页
文摘
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结合MATLAB软件,对回热优化效果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分析了回热器对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制冷剂质量流量以及系统CO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回热器效率ε在0.1~0.9范围内逐渐增大,高、低温两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逐渐升高,单位质量制冷量qe逐渐增大,而制冷剂质量流量却逐渐减小。此外,系统的COP随低温级回热器效率的增大而减小,随高温级回热器效率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三级复叠制冷系统的优化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
回
热
优化
MATLAB仿真
性能分析
Keywords
three-stage stacked refrigeration system
heat recovery optimization
MATLAB simul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分类号
TB657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PSO的光煤互补机组回热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
3
3
作者
付文锋
李飞
邵明巍
王蓝婧
魏明阳
侯艳峰
周兰欣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通辽发电总厂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1-429,共9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0256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MS1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MS135)
文摘
对采用DSG槽式太阳集热器的光煤互补机组,建立回热系统与太阳集热器协同优化模型。以某600 MW光煤互补机组为例,引入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设计,对不同集成方案的机组发电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收敛快、稳定性好,能适用于光煤互补机组回热系统优化,优化后的机组循环热效率较优化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太阳集热器入口水源引自给水泵,出口蒸汽取代第2段抽汽的方案在优化后的混合发电成本最低,节能效果最优。
关键词
光煤互补
太阳集
热
器
粒子群算法
回
热
系统
优化
Keywords
solar-hybrid coal-fired power plant
solar collectors
PSO
heat recovery system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K284.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节能优化探讨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魁元
机构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出处
《电站系统工程》
2021年第1期63-64,68,共3页
文摘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节能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节能优化及对比方案设计,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降低燃煤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传统回热抽汽方案入手,通过设置冷却器、增加回热级数等方法设计出新方案,对不同的节能优化方案进行性能、投资等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最佳方案。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设计表明,对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的机组,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提高机组发电效率:一是增加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充分利用抽汽段的过热度;二是增加抽汽回热级数,合理分配各级焓降。经过上述节能优化改造技术,机组发电效率提升1.6%,供电煤耗降低6.6 g/kWh,取得不错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
二次再
热
热
力系统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回
热
级数
优化
节能
Keywords
secondary reheat
thermal system
external steam cooler
optimization of regenerative series
energy saving effect
分类号
TK733 [交通运输工程—轮机工程]
TV73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1000MW火电机组热力系统优化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武宇
颜士鑫
武华
机构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北电力大学
出处
《能源与环境》
2014年第1期45-47,共3页
文摘
基于单耗分析理论,研究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热力系统,得到了不同负荷下火电机组的能耗分布和回热加热器的降耗效应。研究发现8#低压加热器给水温升过大,回热系统设计不合理,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
单耗分析超超临界机组
回
热
系统设计
优化
分类号
TK28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多级压缩回热过程的半闭式S-CO_(2)循环回热优化研究
孙恩慧
纪洪福
石嘉豪
张磊
徐进良
李永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回热优化仿真研究
童紫扬
龚晋龙
缪俊生
周迅源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PSO的光煤互补机组回热系统优化设计
付文锋
李飞
邵明巍
王蓝婧
魏明阳
侯艳峰
周兰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节能优化探讨
马魁元
《电站系统工程》
2021
1
原文传递
5
1000MW火电机组热力系统优化分析
武宇
颜士鑫
武华
《能源与环境》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