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白蛋白经鼻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52
1
作者 赵宇 C.Andrew vanHasselt +3 位作者 吴港生 黄约爱 梁传余 梁秉中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 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并对其速发和迟发症状、病理学和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方法 实验豚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 12只。阴性对照组未予致敏和激发,模型组和地氯雷他定治疗组由卵白蛋白经鼻反复致敏和激发... 目的 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并对其速发和迟发症状、病理学和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方法 实验豚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 12只。阴性对照组未予致敏和激发,模型组和地氯雷他定治疗组由卵白蛋白经鼻反复致敏和激发后,对其喷嚏、抓鼻、鼻腔分泌物及鼻塞做动态症状学观察;通过被动皮肤过敏实验,测定血清IgG1和IgE水平;计量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及组胺水平;并且观察鼻腔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经抗原激发后,模型组出现典型的喷嚏、抓鼻、鼻塞和分泌物增多的表现;鼻腔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组胺水平升高、血清IgG1和IgE滴度升高。上述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也比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或<0.01)。模型组的鼻腔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明显,小血管扩张,杯状细胞扩大。此外,模型组还可观察到迟发相鼻塞。结论 此模型能良好地反映变应性鼻炎的各项表现,方法简易,建模时间短,亦能观察迟发性鼻塞,且对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治疗反应明确,是研究变应性鼻炎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卵白蛋白 致敏 经鼻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粒细胞增多 鼻腔灌洗液 皮肤过敏实验 IgG1 0.05 免疫学指标 地氯雷他定 症状学观察 鼻腔分泌物 IgE水平 细胞总数 抗原激发后 分泌物增多 粒细胞浸润
原文传递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 被引量:53
2
作者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编写组 张清玲 +1 位作者 古洁若 陈荣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4-521,共8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属于抗中性粒...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属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炎症 多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系统性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粒细胞增多 专家
原文传递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永明 林江涛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4-508,共5页
目的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纳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门诊2010年1-6月明确诊断为慢性咳嗽的连续病例75... 目的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纳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门诊2010年1-6月明确诊断为慢性咳嗽的连续病例75例,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29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19例,其他病因慢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27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FENO检测、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及激发试验、血清总IgE检测等,并评价咳嗽症状积分、生活质量问卷.按指南推荐的方案治疗4周后随访,再次进行上述评价.结果 CVA组的FENO值为(58±26)ppb,高于EB组的(36±18)ppb及其他慢性咳嗽组的(20±7)ppb,EB组高于其他慢性咳嗽组(F=28.2,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慢性咳嗽患者的FENO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r=0.56)、与激发试验传导率下降的斜度(r=0.57)、与咳嗽症状总积分(r=0.61)均显著相关(均P〈0.01).与血清总IgE水平、咳嗽生活质量问卷总分也具有相关性.CVA、EB组患者抗炎治疗后咳嗽缓解患者的基线FENO值为(63±42)ppb,高于未缓解患者的(28±13)ppb(t=3.91,P〈0.01).抗炎治疗后FENO下降的比例与痰嗜酸粒细胞下降比例显著相关(r=0.53,P〈0.01),与咳嗽症状积分下降比例显著相关(r=0.48,P〈0.01).结论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慢性咳嗽患者的嗜酸性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特应质及咳嗽症状均存在相关性,在慢性咳嗽的诊治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哮喘 粒细胞增多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鼻窦CT在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价值 被引量:34
4
作者 孟一帆 娄鸿飞 +1 位作者 王成硕 张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比较鼻窦CT与其他临床指标对于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 CRS)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的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1—5月连续入组150例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 目的比较鼻窦CT与其他临床指标对于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 CRS)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的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1—5月连续入组150例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CRS伴鼻息肉患者(90例eCRSwNP,60例非嗜酸粒细胞性CRS伴鼻息肉),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基本特征。所有患者在接受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前1周,均进行鼻窦CT检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呼出一氧化氮浓度测量以及外周血常规检查。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手术史、哮喘史、过敏史、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骨质增生出现率以及窦口扩张出现率;用Mann-Whitney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的CT总分、呼出一氧化氮浓度及嗜酸粒细胞计数;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各临床指标在eCRSwNP的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eCRSwNP患者的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呼出一氧化氮浓度、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非嗜酸粒细胞性CRS伴鼻息肉患者[3.56±0.37比1.80±0.10,(34.4±18.1)μg/L比(22.1±11.7)μg/L,8.19%±1.50%比4.55%±5.60%,χ^2值为0.900,t值分别为0.994、0.900,P值均〈0.05]。在CT评分方面,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具有最高的预测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938。当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的截断值〉2.59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和89.6%。结论与其他诊断指标相比,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对于eCRSwNP有更高的预测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鼻窦炎 鼻息肉 预测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5调节变应性鼻炎骨髓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向东 韩德民 +4 位作者 周兵 魏永祥 白文忠 刘仲燕 鞠淑英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8-450,I005,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5 (interleukin 5 ,IL 5 )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骨髓反应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 6~ 8周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实验组 10只和对照组 10只 ,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 ,瑞氏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5 (interleukin 5 ,IL 5 )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骨髓反应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 6~ 8周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实验组 10只和对照组 10只 ,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 ,瑞氏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比例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髓中IL 5的表达。结果 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涂片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变应性鼻炎模型外周血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涂片中IL 5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涂片中IL 5阳性细胞比例和嗜酸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R =0 85 ,P <0 0 1)。结论 骨髓IL 5的表达能促进嗜酸粒细胞增生和迁徙 ,抑制骨髓中IL 5介导的嗜酸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可能开辟治疗炎症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5 变应性鼻炎 骨髓反应 实验研究 常年性 粒细胞增多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6
作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周新 +2 位作者 陈荣昌 沈华浩 张清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5,共15页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PD)是指以气道和(或)肺(实质、间质、肺泡)和(或)胸膜腔嗜酸粒细胞(EOS)增多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临床疾病,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多。EPD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决策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国尚无EPD诊疗专家共识。...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PD)是指以气道和(或)肺(实质、间质、肺泡)和(或)胸膜腔嗜酸粒细胞(EOS)增多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临床疾病,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多。EPD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决策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国尚无EPD诊疗专家共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广泛征求国内外多学科专家意见,借鉴和参考现有的国际EPD诊疗指南和临床研究,结合我国EPD诊治经验,制定了本共识,系统介绍了EPD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类、病因、评估与治疗等,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从寻找EPD病因的角度,根据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肺疾病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丽 欧希龙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关键词 细胞性胃肠炎 粒细胞增多 糖皮质激素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2
8
作者 蒋捍东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7-418,共2页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s,ELD)是以肺组织和(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同时伴有肺部浸润影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提升对ELD的认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 粒细胞 肺病 DISEASES 粒细胞增多 治疗 诊断 LUNG 肺部浸润
原文传递
药物超敏综合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青苗 张建中 《皮肤病与性病》 2009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药物超敏综合征 SYSTEMIC 粒细胞增多 药物不良反应 系统症状 多器官 迟发性 三联征
下载PDF
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瑛 彭晓艳 +5 位作者 韩同英 张迪 胡晓明 张利 王晓颖 李莉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胎龄<34周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特点及其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8周... 目的探讨胎龄<34周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特点及其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8周内的临床资料,按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程度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的关系。比较BPD患儿与无BPD患儿在不同胎龄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构成比及不同程度BPD患儿生后8周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EC)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生后4周内不同时间点EC对BP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4例早产儿,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2例,发生率为65.0%,轻度、中度及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分别占23.7%(36/152)、50.7%(77/152)、25.7%(39/152),生后第4周EC达高峰(1.47×109/L)。EC水平与胎龄、胎膜早破、败血症、BPD、红细胞输注、气管插管及生后类固醇使用等临床特征相关,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因素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24, 95%CI2.474~52.742,P=0.002)。生后第3周EC预测BPD发生的敏感度最高(78.1%),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31, 95%CI 0.663~0.799,P<0.001)。结论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EC在生后第4周达高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可能相关,生后第3周EC对预测BPD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白细胞介素12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秋 周芸 +1 位作者 杨军 范尔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本文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39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用卵清蛋白致敏... 目的本文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39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取鼻黏膜制备石蜡切片后进行HE常规染色和IL-12免疫组化染色并显微镜观察计数。结果AR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极显著性地大于自然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少见,极显著性地低于AR组,P<0.01;而IL-12的表达显著性地高于AR组,P<0.05,但与自然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组织中IL-12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9252。结论鼻黏膜组织中IL-12的异常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恢复或提高局部组织中IL-12的表达,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中的浸润,改善变应性疾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细胞介素12 粒细胞增多 布地奈德
下载PDF
以肺栓塞为首发表现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莉 吴琦 +3 位作者 史丽霞 胡金苗 孙昕 杜钟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5-678,共4页
目的分析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伴多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对嗜酸粒细胞增多导致血栓性疾病的认识。方法以“嗜酸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中文关键词,“hypereosinophilic, thrombocytopenia, deep vein thro... 目的分析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伴多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对嗜酸粒细胞增多导致血栓性疾病的认识。方法以“嗜酸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中文关键词,“hypereosinophilic, thrombocytopenia, deep vein thrombosi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02年1月-2012年1月万方数据库和Pe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共获得9篇,其中中文5篇,英文4篇,排除未明确诊断的2篇文献,共纳入7篇,报道了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4—75岁,结合文献报道的病例特点及本病例特征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27岁,以胸痛气短伴痰中带血起病,经胸部强化CT确诊肺栓塞,同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和血小板下降。结合文献嗜酸粒细胞增高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多发动静脉血栓形成,抗凝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是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一种,临床以多器官受累为表现,伴多发血栓形成,抗凝治疗同时应用皮质激素可降低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其血管内皮损伤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减少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非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洪田 张静 +6 位作者 尤少华 奥彦云 白银 石怀银 籍灵超 贾婧杰 张悦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 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的排除诊断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具有两种或以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典型症状(鼻痒、喷嚏、清涕、鼻塞)的患者1 972例,采用4步排除法进行诊断.第一步... 目的 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的排除诊断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具有两种或以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典型症状(鼻痒、喷嚏、清涕、鼻塞)的患者1 972例,采用4步排除法进行诊断.第一步排除不适合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的患者,如妊娠、哺乳、哮喘发作期、近日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皮肤病等;第二步排除SPT阳性者;第三步排除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和总IgE 1级以上者;第四步排除感染性鼻炎、鼻腔结构明显异常、药物诱发和鼻腔有新生物者.最终患者被诊断为NAR.应用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对NAR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等临床特征.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of life questionaire,RQLQ)进行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第一步排除法后筛选到有类似AR典型症状患者1 437例.第二步排除法后筛选到SPT阴性者735例,其中302例再行sIgE检测,第三步排除法后筛选到sIgE和总IgE为O级者93例.第四步排除法后62例患者被最终诊断为NAR.单纯SPT阴性诊断NAR的诊断率为51.15% (735/1 437),SPT阴性+sIgE和总IgE阴性(O级)的诊断率为29.06%(93/302).62例NAR患者中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 47例,占75.81%,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NARES)15例,占24.19%.62例NAR患者,年龄11~ 77岁;男23例,女39例;病程11 ~47个月.VMR和NARES患者人数在41 ~ 50岁年龄段最多,但发病年龄最高在21 ~ 30岁.VMR的鼻塞症状VAS评分最高,与其他症状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8,P=0.009).NARES的喷嚏症状VAS评分最高,但与其他症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MR和NARES两组之间在RQLQ的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血管运动性 粒细胞增多 诊断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陶利萍 吴小丽 黄智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22-3924,共3页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EG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EG多以腹痛(83.3%)、腹泻(50.0%)、腹...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EG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EG多以腹痛(83.3%)、腹泻(50.0%)、腹胀(50.0%)为主要症状,也可有消化道梗阻、腹水等表现。外周血嗜酸细胞比例达37%~68.4%;骨髓中嗜酸细胞增多达26.8%~60%;腹水见大量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病理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并可使外周血嗜酸细胞迅速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5)。结论:EG的症状和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外周血、骨髓及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内镜下多点活检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粒细胞增多 临床特点 内镜 误诊
下载PDF
Eotaxin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在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明辉 董明敏 +2 位作者 吴玉瑛 王亮 岳保红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AR模型,... 目的:探讨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AR模型,瑞特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髓中CCR3的表达;制备大鼠鼻腔黏膜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鼻腔黏膜中Eotaxin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鼻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AR组骨髓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外周血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R组大鼠鼻腔黏膜中Eotaxin阳性细胞数与Eotaxin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性(r=0.804,P<0.01)。AR组Eotaxin的表达与鼻腔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5,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5)。结论:AR组中Eotaxin和CCR3表达增强,为嗜酸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募集到鼻腔黏膜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粒细胞增多 基因 Eotaxim趋化因子受体3
原文传递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谭政 许小毛 +2 位作者 杨鹤 柯会星 方保民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方法通过总结本院近期收治的2例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确诊的9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方法通过总结本院近期收治的2例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确诊的9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本病临床表现常以VTE症状起病,同时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多合并肺部浸润,激素及抗凝治疗有效。结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导致高凝状态,从而引起VTE,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应注意排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治疗除针对血栓的抗凝治疗,联合激素治疗能有效地缓解高嗜酸性粒细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志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嗜酸粒细胞(EOS)增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48例,其中外周血EOS比例正常者111例作为对照组(外周血EOS比例≤...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嗜酸粒细胞(EOS)增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48例,其中外周血EOS比例正常者111例作为对照组(外周血EOS比例≤2%),外周血EOS比例升高者37例作为观察组(外周血EOS比例>2%)。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EOS比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FeNO与AECOPD患者外周血EOS比例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eNO及其差值、治疗前后外周血EOS比例及其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FeNO与AECOPD患者外周血EOS比例呈正相关(r=0.691,P<0.01);治疗后FeNO亦与AECOPD患者外周血EOS比例呈正相关(r=0.793,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FEV_1%pred及CA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度胃部不适1例,治疗结束后自行缓解。结论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EOS增多的AECOPD患者气道炎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外周血EOS比例与气道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粒细胞增多 糖皮质激素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针刺血清不同组份对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目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慧明 马淑兰 +1 位作者 杨永清 张英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在对针刺全血清进行预初分段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鉴定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的大体所在。方法:将稀释后的分段血清以2.5mL/kg剂量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到高嗜酸粒细胞血症模型大鼠的体内,连续注射3d,同时连续10d测定分段血清... 目的:在对针刺全血清进行预初分段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鉴定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的大体所在。方法:将稀释后的分段血清以2.5mL/kg剂量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到高嗜酸粒细胞血症模型大鼠的体内,连续注射3d,同时连续10d测定分段血清对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针刺血清组份1、组份2和组份3在尾静脉注射后3~10d均可明显降低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不是单一的,针刺可能激发了体内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针灸疗法 血液 细胞 针灸效应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嗜酸粒细胞激活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琳林 江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建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探讨嗜酸粒细胞激活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BALB/c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黏菌素B组、生理盐水组、多黏菌素B+N-甲酰-蛋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fMLP)组、生... 目的建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探讨嗜酸粒细胞激活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BALB/c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黏菌素B组、生理盐水组、多黏菌素B+N-甲酰-蛋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fMLP)组、生理盐水+fMLP组。各组小鼠给予对应的点鼻液点鼻,共21 d。其中多黏菌素B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以12 μl的0.5%多黏菌素B和等量生理盐水点鼻,1次/d;多黏菌素B+fMLP组、生理盐水+fMLP组除以上对应处理外,分别于第21天点鼻后3 h再予10 μl fMLP(0.05 mg/ml,溶于乙酸中)点鼻1次。末次点鼻后24 h内搜集4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多黏菌素B组、生理盐水组均于末次点鼻后3 h测定小鼠对乙酰甲胆碱(Ach)的气道反应性(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和肺顺应性);多黏菌素B+fMLP组、生理盐水+fMLP组均于末次点鼻后24 h测定气道反应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BALF、肺组织匀浆中嗜酸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X)、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水平。肺组织HE染色、变色酸2R染色观察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并在电镜下观察低密度嗜酸粒细胞形态。结果多黏菌素B组BALF细胞总数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29.50(3.25)×104/ml比15.25(2.25)×104/ml,P〈0.001],以嗜酸粒细胞最明显[11.76(6.02)×104/ml比0.12(1.08)×104/ml,P〈0.001];两组小鼠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和肺顺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注射Ach浓度的逐渐升高,多黏菌素B+fMLP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肺顺应性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血清、BALF、肺组织中EPX、ECP、ECF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均P〈0.001)。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B+fMLP组肺组织气道周围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多黏菌素B组偶见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粒细胞增多 支气管高反应性 多黏菌素B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豚鼠肺内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赖克方 王长征 +1 位作者 郭先健 钱桂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肺内嗜酸粒细胞 (Eos)增多与Eos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的豚鼠哮喘模型 ,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学和Eos凋亡的变化。结果 致敏豚鼠抗原激发后 ,血管周围Eos迁...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肺内嗜酸粒细胞 (Eos)增多与Eos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的豚鼠哮喘模型 ,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学和Eos凋亡的变化。结果 致敏豚鼠抗原激发后 ,血管周围Eos迁移和浸润主要发生在 2 4h以内 ,而支气管周围Eos浸润和BALF内Eos增高持续 1周以上。哮喘豚鼠第 2 4,48,72hEos凋亡率分别为 (2 .1± 1.3 ) % ,(3 7± 2 3 ) % ,(4 6± 2 7) % ,显著低于正常豚鼠 [(10 .1±3 4) % ,P <0 .0 5 ] ,至 168h才接近于正常水平。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使Eos凋亡率显著增加 [(3 4 .1± 12 .2 ) % ,P<0 .0 1] ,伴随气道炎症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粒细胞增多 炎症 地塞米松 支气管哮喘 豚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