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4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谢凝高 《中国园林》 2005年第7期1-8,共8页
论述了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人与自然的精神文化关系发展史,包括农耕文明时代情感关系,工业文明时代的理性关系及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关系。国家风景名胜区应继承天下名山的优秀传统,与国家公园科学接轨,使之健康地迈向生态文... 论述了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人与自然的精神文化关系发展史,包括农耕文明时代情感关系,工业文明时代的理性关系及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关系。国家风景名胜区应继承天下名山的优秀传统,与国家公园科学接轨,使之健康地迈向生态文明时代。对当前风景区中出现的错位定位、错位开发、超载开发所造成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后果作了分析,并提出分区保护利用原则以及相关对策和建议,使价值较高的国家风景名胜区世代相承,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名山 研究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 保护
下载PDF
中国名山旅游气候资源及气象景观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尚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年第2期65-66,共2页
分别从发生学、外部形态、位置高度对名山气象景观进行了分类,选取了我国六大名山,对其气象景观类型和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评价名山气象景观的量化方法,把名山气象景观分为3个等级,对我国六大名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 分别从发生学、外部形态、位置高度对名山气象景观进行了分类,选取了我国六大名山,对其气象景观类型和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评价名山气象景观的量化方法,把名山气象景观分为3个等级,对我国六大名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名山气象景观评价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 气候 气象景观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为实现地方志“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在2018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培林 《中国地方志》 2018年第1期6-15,124,共11页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大家欢聚一堂,相聚在美丽的泉城,召开2018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同时还要参加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启动仪式。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和王伟光...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大家欢聚一堂,相聚在美丽的泉城,召开2018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同时还要参加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启动仪式。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和王伟光组长,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为承办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史志事业发展,四年时间省领导作出114次批示,山东史志系统在刘爱军同志的带领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出“围绕一个目标、提高两个站位、突破三个重点、落实六全任务”的“山东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也是我们选择在济南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方志机构 经验交流会 地方志工作 文化工程 主任 仪式 名山
原文传递
农业产业链管理在茶叶产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阳 漆雁斌 《茶叶》 200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农业产业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市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以名山茶叶产业为例,尝试把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应用于茶叶产业之中,在对名山茶叶产业链运行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用农业产... 农业产业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市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以名山茶叶产业为例,尝试把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应用于茶叶产业之中,在对名山茶叶产业链运行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用农业产业链的系统集成思想,对名山茶叶产业的组织链、价值链、物流链和信息链进行整合,以此增强名山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组织链 价值链 物流链 信息链 名山
下载PDF
山的图腾——名山、名山风景区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维权 《今日国土》 2003年第6期14-19,共6页
今年初,由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今日国土》杂志社主办的"我心中的中华名山推选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揭晓,泰山、黄山等"十座名山"当选为"中华名山"。这次活动是配合国际山地年而举办,正如与会的几... 今年初,由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今日国土》杂志社主办的"我心中的中华名山推选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揭晓,泰山、黄山等"十座名山"当选为"中华名山"。这次活动是配合国际山地年而举办,正如与会的几位领导同志所说.它对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山地经济发展,保护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 名山风景区 文化内涵 自然生态环境 历史人文环境 民族文化 山地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明代武当山的兴盛和苏州人的大规模武当进香旅行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文璧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75,共5页
武术片《武当》和《木棉戒裟》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武当拳发源地,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雄奇景色和道教宫观的宏伟规模。今天,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武当山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五岳”名山更为显著的名号和地位。更不知道,四百余年前的苏州府地区... 武术片《武当》和《木棉戒裟》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武当拳发源地,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雄奇景色和道教宫观的宏伟规模。今天,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武当山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五岳”名山更为显著的名号和地位。更不知道,四百余年前的苏州府地区曾经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武当进香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明代 大规模 道教宫观 徐霞客 旅行 太和山 北塘 名山 五岳
下载PDF
论中国名山的分类 被引量:6
7
作者 郑霖 《山地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名山分类是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理论之一.按成因、属性和功能等不同标准,将中国名山分成地质、气候、历史、文化、政治、军事、揽胜、探险、科考、健身等17个主要类型.
关键词 中国 名山 分类 山地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国名山风景区的演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金路 《风景园林》 2020年第4期114-117,共4页
阐述中国名山、风景、风景区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内在规律。名山风景区的演变是一个从古人认识、欣赏自然,到认知自我,追求自由、自在的过程。立足多重视角,站在历史的高度,探索名山风景区演化的内因动力。名山风景区经历了神圣山... 阐述中国名山、风景、风景区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内在规律。名山风景区的演变是一个从古人认识、欣赏自然,到认知自我,追求自由、自在的过程。立足多重视角,站在历史的高度,探索名山风景区演化的内因动力。名山风景区经历了神圣山水、君子山水、宗教山水、诗画山水和风景山水的演进过程,形成了今天的风景名胜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名山 风景名胜区 五岳 特征 山水崇拜 神话
下载PDF
国内山岳旅游地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琚胜利 陆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111,共5页
从山岳旅游地形成和发展、管理与制度、旅游景观、旅游影响、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7方面对山岳旅游地研究进行综述。利用定量评价法分析载文所反映的名山研究影响力,其具有层次性、区域性、不平衡... 从山岳旅游地形成和发展、管理与制度、旅游景观、旅游影响、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7方面对山岳旅游地研究进行综述。利用定量评价法分析载文所反映的名山研究影响力,其具有层次性、区域性、不平衡性特征;分析山岳旅游地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从研究队伍、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数据、研究方向4方面展望未来山岳旅游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旅游地 名山 影响力
下载PDF
一方之望:一种朝暮山水的规划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树声 石璐 李小龙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何谓“一方之望”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朝对名山大川遥望而祭的传统,体现出对某一地区中特定山水的崇敬与仰慕之心。古人将这个被朝望的山水称为“一方之望”。诚如北宋欧阳修所云:“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
关键词 山水 规划 中国历史 欧阳修 名山
下载PDF
唐代的祈雨习俗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健彬 《民俗研究》 2001年第4期92-96,共5页
关键词 名山 习俗 唐代 唐玄宗 官方 天象 古人 民间 自居易 存在
原文传递
乾嘉年间五台山寺庙行宫修缮工程史料(上)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小华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44,共14页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其悠久的建寺历史及宏大的规模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之首。清代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康熙、乾隆、嘉 庆皇帝先后十余次巡幸五台山。为筹备清帝巡幸,清廷曾多次拨巨款维修扩...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其悠久的建寺历史及宏大的规模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之首。清代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康熙、乾隆、嘉 庆皇帝先后十余次巡幸五台山。为筹备清帝巡幸,清廷曾多次拨巨款维修扩建五台 山寺庙和行宫,逐渐形成了规模巨大、气势恢弘的寺庙和行宫建筑群。在馆藏档案 中,有大量反映五台山寺庙和行宫修缮方面的史料,现从中选辑部分予以刊布,供 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宫 寺庙 五台山 乾嘉 史料 嘉庆 名山 反映 佛教 中国
下载PDF
历史上北京地区的碧霞元君信仰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效群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国有 长春 南京 山川 兼容 可能性 名山 中都 祀典
下载PDF
普陀山佛教名山形成原因新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连胜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2-41,共10页
文章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从观音信仰在我国传播、宁波港之崛起及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之形成、印度佛教之衰亡、历代帝王的推崇等四方面论证了普陀山岛佛教名山之成因。
关键词 普陀山岛 佛教 圣地 形成 名山 原因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文献 宁波港
下载PDF
晋宋间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8,共9页
晋宋间山水诗何以勃兴,一个世人忽视而其实却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功利性很强的天师道养生术,以其近乎怪诞的“实践性”,将人们引向了自然山水。这一宗教信仰在东南滨海区域的流衍,对聚居于三吴腹心会稽郡的门阀士族的生活方式、交游... 晋宋间山水诗何以勃兴,一个世人忽视而其实却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功利性很强的天师道养生术,以其近乎怪诞的“实践性”,将人们引向了自然山水。这一宗教信仰在东南滨海区域的流衍,对聚居于三吴腹心会稽郡的门阀士族的生活方式、交游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谢灵运之所以赢得中国山水诗鼻祖的声名,跟他出身于东晋数一数二的豪门谢家、代表着士族文化的精神气质,跟他家族所属的天师道上层教派的信仰、养生享乐的生活方式以及交游过从,跟门阀士族衰落之初的心有不甘的情绪,有莫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师道 养生术 寻仙访道 名山 会稽 东晋门阀 山水诗 谢灵运
下载PDF
谢灵运《游名山志》辨名及佚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树功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7,共3页
谢灵运酷嗜山水,因而有“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的感言,他不仅遍游江南名山大川,而且还致力于对游历名山踪迹的记录与绘写,除了著名的大赋《山居赋》以及数量可观的山水诗之外,据载最著名者还有《游名山志》与《居... 谢灵运酷嗜山水,因而有“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的感言,他不仅遍游江南名山大川,而且还致力于对游历名山踪迹的记录与绘写,除了著名的大赋《山居赋》以及数量可观的山水诗之外,据载最著名者还有《游名山志》与《居名山志》两部专门著作。此二书的著录情况大致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名山 佚文 辨名 山水诗 大赋
原文传递
四川名山建山大邑砾岩沉积特征及地层时代 被引量:5
17
作者 莫雄 赵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72-78,共7页
详细描述了四川名山建山大邑砾岩实测剖面,讨论了大邑砾岩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认为大邑砾岩主要为一套位于风化壳之上的河流-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属于物源区总体不断上升过程中的近源沉积。通过大邑砾岩中的孢粉组合,... 详细描述了四川名山建山大邑砾岩实测剖面,讨论了大邑砾岩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认为大邑砾岩主要为一套位于风化壳之上的河流-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属于物源区总体不断上升过程中的近源沉积。通过大邑砾岩中的孢粉组合,讨论了其地质时代。该剖面孢粉组合以水龙骨科孢子为主,年代地层归属于新近系上新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 大邑砾岩 沉积相 孢粉组合 上新统
下载PDF
普陀山历史沿革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以春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21-125,共5页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地区普陀县东部莲花洋中。这里海岸曲折,气候宜人,林木葱郁,寺院众多,有山海之胜,洞石之奇。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和全国重点风景保护区之一,是著名的避署、旅游胜地。在斟内外,特别是在日本、东南亚佛教界和...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地区普陀县东部莲花洋中。这里海岸曲折,气候宜人,林木葱郁,寺院众多,有山海之胜,洞石之奇。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和全国重点风景保护区之一,是著名的避署、旅游胜地。在斟内外,特别是在日本、东南亚佛教界和华侨中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山 历史 旅游胜地 浙江省 保护区 东南亚 佛教 名山
下载PDF
拥有各种“世界之最”的十大名山
19
作者 中作明彦 杨西寒(翻译) 《科学世界》 2024年第8期76-87,共12页
世界名山大多是按照高度顺序进行排列的。然而,山的特征不仅仅限于高度这一个方面。每座山都个性迥异,有着不同的构造和景观,以及围绕这些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从“最难登顶的山”到“色彩最艳丽的山”,让我们一边探寻山的成因边欣赏山... 世界名山大多是按照高度顺序进行排列的。然而,山的特征不仅仅限于高度这一个方面。每座山都个性迥异,有着不同的构造和景观,以及围绕这些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从“最难登顶的山”到“色彩最艳丽的山”,让我们一边探寻山的成因边欣赏山的多样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之最 生态系统 名山
原文传递
石室与靖室:华山道教宫观及环境空间营造手法
20
作者 王瑞琦 楼颖 李雄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目的】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名山是中国宗教名山的核心,其风景系统的营建体现了宗教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关系。剖析西岳华山道教宫观的营造手法,可为当下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是否使用建筑材料,归纳... 【目的】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名山是中国宗教名山的核心,其风景系统的营建体现了宗教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关系。剖析西岳华山道教宫观的营造手法,可为当下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是否使用建筑材料,归纳出石室和靖室2类道教宫观,并结合现场勘查和史料搜集对2类宫观的建设发端、空间分布和营造手法进行解析。【结果】发现“依石靠崖,藏形避世”的石室的营造特征为与地共融的相地择址、“口”小“腔”大的结构形制;“以高为尊,随物赋形”的靖室的营造特征为生圣兼备的相地择址、意境相生的院落布局、有法无式的建筑空间、由凡入仙的引导空间;2类宫观的组合营造方式为“因形就势,古今共融”。【结论】保护华山道教宫观及环境空间的原真性、整体性,有助于华山风景名胜区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整合的过程中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名山 营造特征 道教宫观 石室 靖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