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艳秋 朱小珍 +1 位作者 高洁 王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年第11期53-54,共2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的老年人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构成及发现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1995—2... 目的分析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的老年人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构成及发现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9年累计报告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3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6例,死亡人数为3例;71.40%的感染者为上海本地居民;男女比例为16.5∶1;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58.3±8.5)岁;职业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45.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2例,占62.9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4.30%,2009年同性性传播达到41.70%。2007—2009年,有20.00%的病例经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门诊发现。结论老年人艾滋病病例不断增加,同性传播已占据重要地位,VCT门诊在发现病例中逐渐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静安区 老年人 艾滋病流行 特点分析 AIDS 艾滋病病人 性传播 传播途径 病例 自愿咨询检测 艾滋病感染者 离退休人员 疫情报告 文化程度 性传播 死亡人数 平均年龄 男女比例 门诊 流行特点
下载PDF
经同性传播高学历人群艾滋病感染者深度访谈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薛黎坚 唐琴芳 +2 位作者 程小平 杨凯 陈权 《预防医学论坛》 202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昆山市经同性传播高学历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高校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对目标人群深度访谈,研究经同性传播高学历人群性行为特征及预防艾滋病知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研究。结... 目的分析昆山市经同性传播高学历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高校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对目标人群深度访谈,研究经同性传播高学历人群性行为特征及预防艾滋病知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研究。结果昆山市经同性传播高学历人群普遍存在多性伴。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者占85.29%。约85.30%通过手机交友软件、网站等互联网寻找性伴。访谈对象对于"男男同性无套口交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仅39.71%。结论经同性传播高学历人群对于"男男同性无套口交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大学生 性传播 高危行为 深度访谈
原文传递
福州市2013-2014年HIV-1新发感染情况及同性传播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石蕾 卢园 +3 位作者 张春阳 张宏 陈艳 姚栩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849-851,共3页
目的了解福州市HIV-1新发感染情况并分析同性传播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BED HIV-1捕获酶联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福州市新确证的402例HIV-1感染者样本进行检测。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HIV/AIDS病例卡并使用SPSS19.0统... 目的了解福州市HIV-1新发感染情况并分析同性传播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BED HIV-1捕获酶联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福州市新确证的402例HIV-1感染者样本进行检测。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HIV/AIDS病例卡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IV-1新发感染者比例占25.9%,其中同性传播比例占31.7%,呈现出年龄低(t=19.006,P=0.000)、男性(χ^2=5.922,P=0.015)、未婚(χ^2=30.676,P=0.000)、文化程度高(χ^2=9.051,P=0.003)为主的特征,且同性传播感染者主要是通过检测咨询及高危干预的途径发现的(χ^2=38.808,P=0.000)。结论福州市2013-2014年HIV-1新发感染人群中同性传播人群具有较明显群体特征,可根据其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新发感染 BED 性传播
原文传递
2011-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美英 马文彦 《预防医学论坛》 2022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滨州市艾滋病(HIV)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山东省滨州市HIV病例资料及日常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1年滨州市共报告HIV 816... 目的了解山东省滨州市艾滋病(HIV)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山东省滨州市HIV病例资料及日常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1年滨州市共报告HIV 816例,男754例、女62例,男女比12.16∶1。发病率由2011年的1.78/10万上升到2021年的18.75/10万,呈上升趋势(P<0.01)。15岁以上男性新发发病率由2016年的5.53/10万上升到2021年的6.45/10万,年均上升3.13%。性传播途径占98.41%,男男同性传播占72.30%,呈年均4.77%的速度逐年上升。20~49岁年龄组占83.08%,60岁及以上男性在2019年后、青年男性在2017年后增多(P<0.01)。报告病例来源于医疗机构占53.49%,疾控机构的自愿咨询检测(VCT)占24.16%。20种职业中农民、民工、待业等占73.04%。滨城区、无棣县、邹平市、博兴县四县市区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6.96%。结论2011-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HIV疫情呈低位上升;农民、民工、待业等职业的青壮年男性占比最多,通过男男同性传播占比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病学 男男 性传播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吉林省社会组织新发现HIV阳性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黎宁 刘虹涛 +1 位作者 邱柏红 李紫璇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吉林省社会组织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阳性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流行特征,为该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吉林省社会组织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阳性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流行特征,为该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核查社会组织新发现HIV阳性MSM,采用Excel 2019下载历史卡片数据进行核实,并探讨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社会规划对同性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2016—2020年,吉林省社会组织新发现HIV阳性MSM 1 135例,其中HIV感染者863例(76.04%),艾滋病患者272例(23.96%);年龄以30~<40岁为主,共报告445例(39.2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565例(49.78%);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854例(75.24%);样本来源以自愿咨询检测为主,1 126例(99.21%)。结论吉林省MSM HIV感染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危人群干预 性传播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8-2021年自贡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新发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英 万晓宇 +2 位作者 肖丽 胡雄 江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 了解自贡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新发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2018-2021年自贡市新报告HIV/AIDS 3 354份病例信息从一般人口学资料、感染途径、样本来源等相关资料,用感染者的阳... 目的 了解自贡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新发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2018-2021年自贡市新报告HIV/AIDS 3 354份病例信息从一般人口学资料、感染途径、样本来源等相关资料,用感染者的阳性血浆样本,进行LAg-Avidity EIA检测,计算出新报告HIV/AIDS新发感染的比例,研究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率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报告的3 354例病例中,以男性、农民、已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异性传播为主,总的新发感染比例为14.85%,2018-2021年各年度新发感染比例分别为13.29%、15.54%、13.60%和20.77%,呈上升趋势(χ2趋势=8.033,P=0.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显示,感染者性别、文化程度、感染途径与HIV新发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性别为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传播途径为同性传播的人群更可能是新发感染。结论 自贡市2018-2021年新报告HIV/AIDS新发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主要新发感染人群以女性、未婚、高学历、学生为主,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应积极宣传、加强主动监测意识,促进高危人群早检测,减少二代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新发感染 性传播
原文传递
山东省1926例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治疗及时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炯炯 王国永 +3 位作者 朱晓艳 李玲 张娜 刘云霞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经同性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HIV的传播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山东省1926例新诊断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相关资料,... 目的探讨山东省经同性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HIV的传播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山东省1926例新诊断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山东省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1926例,诊断基线年龄中位数为31.15岁,诊断基线CD4细胞水平中位数为364个/μL,ART及时率为73.94%。户籍为省外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山东省内感染者(OR=0.59,95%CI:0.40~0.87),由羁押人群发现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重点人群(OR=0.25,95%CI:0.11~0.59),诊断基线CD4细胞水平为351~499和≥500个/μL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350个/μL者(OR=0.71,95%CI:0.53~0.96;OR=0.50,95%CI:0.38~0.66)。结论需进一步提高山东省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ART及时率,要特别注意省外户籍、羁押人群及诊断基线CD4细胞水平较高者,使其尽快接受ART,以进一步控制HIV的传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及时抗病毒治疗 影响因素 性传播 山东省
原文传递
厦门市思明区2004—2016年HIV/AIDS流行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志寿 阮菁如 +2 位作者 王云霞 钟春燕 黄佳峰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厦门市思明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6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思明区2004—2... 目的分析厦门市思明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6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思明区2004—2016年报告HIV/AIDS共421例,年均发病率3.66/10万;2010年后上升明显,2014—2015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病例以青壮年、未婚、男性、高学历人群及流动人口为主;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56.3%);职业以餐饮食品业、公共场所服务员和商业服务为主(34.9%);病例来源以检测咨询发现为主(41.8%);学生病例明显增多,90.0%经同性传播;学生病例以同性传播为主;学生病例多通过检测咨询被发现。结论思明区艾滋病疫情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同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检测咨询对发现HIV/AIDS病例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男男同性恋人群和学生群体的干预宣教,深入开展学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特征 性传播 学生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厦门市集美区HIV/AIDS新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嘉祥 李标雄 +1 位作者 章冬 陈明思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集美区艾滋病(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特点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HIV/AIDS病例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2010-2019现住址为集美区的病例,统计分析病例不同年份、地区、人群、传播... 目的本研究分析集美区艾滋病(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特点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HIV/AIDS病例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2010-2019现住址为集美区的病例,统计分析病例不同年份、地区、人群、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分布特征。结果2010-2019年集美区HIV/AID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88.0,P<0.05,以非厦门户籍为主,侨英街道发病率最高,为70.1%(258/368)。男性326例,女性42例,男女性别比7.8∶1,男性发病率为9.6/10万,女性发病率为0.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P<0.05。男性病例中,2011年以前,异性传播比例高于同性传播,2012年以来,同性传播比例首次超过异性传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χ2=7.0,P<0.05;年龄组越小,同性传播比越高,χ2=53.1,P<0.05。42例女性病例中40例(95%)为性传播,2例(占5%)为母婴传播。来源于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社会组织咨询快筛等主动筛查比例上升,趋势χ2=4.4,P<0.05。学生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6.0%(48/50),男性学生中,同性传播比例为91.7%(44/48)。结论2010-2019年集美区HIV/AIDS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性病例数及发病率均多于女性;男性病例中,同性传播比例逐年升高,年龄组越低,同性传播比例越高;学生病例中以男性为主,主要传播途径为同性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美区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性传播
原文传递
2005~2020年盘锦市大洼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振荣 《预防医学论坛》 2021年第10期787-790,共4页
目的了解盘锦市大洼区艾滋病流行特征与传播途径,为遏止艾滋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20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的HIV/AIDS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盘锦市大洼区统计局人口资料,并进行... 目的了解盘锦市大洼区艾滋病流行特征与传播途径,为遏止艾滋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20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的HIV/AIDS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盘锦市大洼区统计局人口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20年12月31日,大洼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53例,大洼街道和田家街道报告病例较多,各占报告总数的26.14%(40/153)、24.84%(38/153);男女性别比为20.86∶1;发病年龄为15~74岁,20~29岁占41.18%(63/153);家政、家务及待业占27.45%(42/153),商业服务占19.61%(30/153);初中占38.56%(59/153),大专及以上占30.07%(46/153);未婚占58.17%(89/153),离异或丧偶占21.57%(33/153);同性传播占63.40%(97/153),异性传播占35.29%(54/153),传播途径不详占1.31%(2/153);咨询检测占46.41%(71/153),其他就诊者检测占16.34%(25/153)。结论盘锦市大洼区艾滋病感染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男男同性传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流行特征 性传播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漯河市临颍县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丽萍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临颍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流行现状及人群特征,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临颍县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 目的了解近年来临颍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流行现状及人群特征,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临颍县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后经漯河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证阳性的HIV/AIDS病例进行信息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临颍县共报告HIV/AIDS病例521例,人群特征以男性、农民、中老年人为主;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71.98%),其次为男男同性传播(13.44%);年龄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77.87%),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最多(35.20%);同性传播中主要是20~39岁的青壮年(80.00%)。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5,P<0.05)。结论临颍县艾滋病感染者从2004年专题调查时的以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针对农村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二代传播。在建立干预的长效机制及艾滋病知识宣传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预防同性恋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性传播 检测
原文传递
重庆市南岸区2004-2022年经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辉 杨雯 +5 位作者 唐小清 张睿 徐蕊 唐君为 邓雯文 吴小花 《中国热带医学》 2023年第12期1329-1335,1357,共8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南岸区2004—2022年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或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经同性传播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4―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经同性传播的HIV感... 目的分析重庆市南岸区2004—2022年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或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经同性传播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4―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经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110人,经同性传播1199人(38.55%),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694人,占57.88%),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917人,占76.48%),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724人,占60.38%),民族以汉族为主(1160人,占96.75%);职业为学生人群125人(10.43%);首次诊断以HIV感染占比高(1104人,占92.08%),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占71.45%,样本来源于检测咨询占52.88%,绝大多数开展抗病毒治疗。经同性传播的艾滋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1.45个月,高于经其他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经同性传播途径中,相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200个/μL的死亡风险更高;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风险更高。结论2004—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HIV/AIDS报告发病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2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稍有下降。尚未发现经同性传播途径感染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其他传播途径,可能受经同性传播途径感染者确诊时间晚,随访时间较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生存状况 艾滋病 性传播
原文传递
厦门市男男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桂林 欧阳雪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比较厦门市HIV感染者男男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市1992—2015年报告的HIV感染者资料,对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厦门市24年间共报告HIV感染者1 610例,其中... 目的比较厦门市HIV感染者男男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市1992—2015年报告的HIV感染者资料,对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厦门市24年间共报告HIV感染者1 610例,其中同性传播674例(41.9%),异性传播853例(53.0%),与异性传播感染者比较,同性传播感染者未婚占比大(75.4%)、文化程度高(≥大专48.4%)、更年轻(<40岁占81.2%)。同性传播者样本来源主要为咨询检测(47.0%)和专题调查(12.8%),异性传播者主要为其它就诊检测(32.8%)和术前检测(22.2%)。同性传播者首次发现HIV抗体阳性1个月内即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7.9%)比异性传播者(17.1%)低。结论同性传播者首次发现HIV抗体阳性1个月内即被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更低,可能与该人群更加主动寻求HIV抗体检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性传播 性传播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大连市西岗区1997-2011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建池 姜文红 曹威 《医学动物防制》 2014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分析大连市西岗区1997-2011年艾滋病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预防控制艾滋病蔓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大连市西岗区1997-2011年艾滋病疫情。结果西岗区1997-2011年累计报告HI... 目的分析大连市西岗区1997-2011年艾滋病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预防控制艾滋病蔓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大连市西岗区1997-2011年艾滋病疫情。结果西岗区1997-2011年累计报告HIV/AIDS 85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占72.94%;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尤其是同性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78.82%病例为同性传播;本区户籍占37.65%;来源于检测咨询(VCT)的病例居首位,占29.41%。结论大连市西岗区艾滋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应加大男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推广安全套100%使用,扩大监测范围,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疫情分析 性传播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徐州市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穆程秀 孙传武 +1 位作者 张利宁 张培栋 《中国校医》 2022年第1期9-11,44,共4页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徐州市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疫情特征,为艾滋病流行和控制提供根据。方法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监测模块中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新发现病例定时统计下载数据,对2011—2020年徐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徐州市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疫情特征,为艾滋病流行和控制提供根据。方法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监测模块中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新发现病例定时统计下载数据,对2011—2020年徐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徐州市HIV/AIDS病人总数2 246例,占累计报告病例数的82.57%(2 246/2 720),其中HIV感染者1 599例,AIDS病人647例,死亡317例。病例多集中在20~<30岁和≥5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且年龄构成在历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38,P<0.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1.81%,男性病例数远高于女性病例数,2018年新病例男女性别比最高为9.59,经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在历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231,P<0.001)。患者多以住院检测就诊而被发现,样本来源在历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62,P<0.001)。结论 2011—2020年徐州市艾滋病疫情处低流行趋势,HIV/AIDS病例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因新冠疫情,检测量减少),人群以20~<30岁和≥5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男性为主,经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医院检测是当前发现患者的主要方式。下一步应加强农村及城市流动人群、特殊场所等艾滋病宣传、教育,对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加大干预力度,寻找高效综合管理办法,降低艾滋病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流行病学 男男性传播
原文传递
2012-2021年广州市白云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珮琦 刘杰伟 +2 位作者 越朝斌 赵丽旋 周勇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2012-2021年艾滋病疫情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白云区2012-202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2012-2021年艾滋病疫情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白云区2012-202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病例(简称“HIV/AIDS”)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1年白云区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3 85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9/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56/10万,年均增长率为3.49%;全区24个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流动人口为主,构成比为83.19%。男女比为6.99∶1,20~<5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构成比为82.26%,≥50岁年龄组构成比从2012年的9.56%上升至2021年的16.29%(χ^(2)_(趋势)=19.826,P<0.001)。2012年与2021年相比,传播途径构成比中性传播由79.52%上升到98.50%,同性传播上升,注射毒品下降;样本来源构成比中检测咨询由19.11%上升到42.61%,羁押人员体检由20.82%下降到1.75%;职业构成比中商业服务、学生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106.960、11.310,均P<0.05)。学生病例中男男同性传播构成比为82.17%。结论 白云区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态势,但发病率高,防控形势严峻。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今后应深入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继续推行扩大检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特征 男男性传播 防控策略 广州市 分析
原文传递
广州市某区2011—2020年艾滋病疫情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丹 陈庆良 +2 位作者 田志鹏 罗小华 王大虎 《医学动物防制》 2022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2011—2020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某区2011—2020年累计报告的HIV/AIDS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病...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2011—2020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某区2011—2020年累计报告的HIV/AIDS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病例感染途径的差异。结果广州市某区2011—2020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688例,其中HIV感染者454例(66.0%),AIDS病例234例(34.0%)。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11.4%(-22.9%~80.7%),呈现先上升后平稳趋势。其中以男性(607例88.2%)、青年人群居多,15~<25岁、25~<35岁、35~<45岁病例分别为140例(20.3%)、275例(40.0%)、142例(20.6%)。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为主(272例,38.6%),检测来源主要为检测咨询(243例,占35.3%),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675例,98.1%),男男同性传播占58.6%(403例),且传播途径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1,P<0.01)。结论广州市某区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呈平稳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应进一步扩大筛查,加强自愿咨询检测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重点人群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 广州市 男男性传播 分析
原文传递
石嘴山市2011-2014年艾滋病传播途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治安 栾相明 边浩 《医学动物防制》 2016年第6期668-669,672,共3页
目的探讨石嘴山市艾滋病病例传播途径的变化及防治策略。方法将2011-2014年石嘴山市艾滋病病例传播途径分类进行不同传播途径感染率比较分析。结果艾滋病病例逐年增加,且男男同性传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明显(χ2=14.66,P<0.01),2014年... 目的探讨石嘴山市艾滋病病例传播途径的变化及防治策略。方法将2011-2014年石嘴山市艾滋病病例传播途径分类进行不同传播途径感染率比较分析。结果艾滋病病例逐年增加,且男男同性传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明显(χ2=14.66,P<0.01),2014年已占当年确诊病例的42.11%(8/19);市辖区(17/41)明显高于市辖县(1/14)(χ2=5.58,P<0.05);男男同性传播以30岁以下增长速度明显高于30岁以上(χ2=11.20,P<0.01)。结论石嘴山市艾滋病已由吸毒及非婚异性传播转变为30岁以下男男同性传播为主,且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尽快调整艾滋病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传播 变化
原文传递
安徽省适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婚姻状况调查分析
19
作者 李涛 计国平 +1 位作者 杜杰 阙敏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第11期831-836,共6页
目的了解适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PLHA)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安徽省育龄期PLHA婚育现状和意愿调查的数据库中,提取707名适婚(男性年龄为22~45岁,女性年龄为20~45岁)PLHA的数据,对婚姻状况的相关信息用SPSS 22软件进行分析... 目的了解适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PLHA)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安徽省育龄期PLHA婚育现状和意愿调查的数据库中,提取707名适婚(男性年龄为22~45岁,女性年龄为20~45岁)PLHA的数据,对婚姻状况的相关信息用SPSS 2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707名PLHA中,男性608人(86.0%)、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65.8%,在男性中占76.5%);女性PLHA年龄大于男性,文化程度低于男性,职业状况较男性差,收入水平低于男性等(P<0.05)。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者分别占48.4%、39.3%、10.7%和1.6%,男女婚姻状况的构成不同(P<0.05),男性未婚比例高于女性。在429名非在婚(未婚、离异和丧偶)PHLA中,有53人自报处于同居状态(12.4%),其中男性50人(94.3%)。在334名男性未婚者中,有45人处于同居状态(13.5%),其中37人男男同居(82.2%)。在男性PLHA中,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途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本人是否独生子女、地区等指标与婚姻状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男性传播(OR:2.14,95%CI:1.28~3.57)、文化程度高[高中大专(OR:2.02,95%CI:1.19~3.43);本科及以上(OR:3.32,95%CI:1.67~6.60)]、本人是独生子女(OR:2.54,95%CI:1.47~4.41)、家庭收入高[5万~(OR:2.16,95%CI:1.49~3.13);10万~(OR:2.38,95%CI:1.55~3.65)]、来自皖中和皖南地区[皖中(OR:2.33,95%CI:1.26~4.30);皖南(OR:2.28,95%CI:1.31~3.98)]是未婚的风险因素,而随着年龄增高[29~35岁(OR:0.19,95%CI:0.11~0.33);36~45岁(OR:0.05,95%CI:0.03~0.09)]未婚的风险降低(P<0.05)。结论安徽省适婚PLHA人群的婚姻和同居状况令人担忧。男性PLHA婚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取向、年龄、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地区和家庭收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婚 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 婚姻状况 男男性传播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