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5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温离子液体对FCC汽油络合萃取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姝妍 曹祖宾 +2 位作者 赵德智 李丹东 高鹏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8,共4页
采用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络合萃取剂,考察了其对FCC汽油的脱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下,AlCl3/BMIMCl(摩尔比)为2:1、剂油比为0.2、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50min的条件下,氯铝酸离子液体可有效地降低FCC汽油的硫含量和碘值,... 采用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络合萃取剂,考察了其对FCC汽油的脱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下,AlCl3/BMIMCl(摩尔比)为2:1、剂油比为0.2、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50min的条件下,氯铝酸离子液体可有效地降低FCC汽油的硫含量和碘值,且保持FCC汽油的辛烷值基本不变,氯铝酸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 室温离子液体 络合萃取剂 ALCL3 可重复使用 氯铝酸 脱硫效果 氮气保护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摩尔比 剂油比 硫含量 辛烷值
下载PDF
湿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志强 马铁成 +2 位作者 韩趁涛 蔡英骥 吕秉玲 《无机盐工业》 CAS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对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先驱体 ,在水及水—乙醇两种体系下采用湿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溶剂体系、反应温度、凝胶清洗用剂及洗滤次数等对所得的粉体粒度有较大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出了粒度为 2 0~ ... 对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先驱体 ,在水及水—乙醇两种体系下采用湿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溶剂体系、反应温度、凝胶清洗用剂及洗滤次数等对所得的粉体粒度有较大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出了粒度为 2 0~ 5 0nm的羟基磷灰石超细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羟基磷灰石 溶剂 反应温度 钙盐 硝酸钙 磷酸氢二氨
下载PDF
氢转移反应在烯烃转化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42
3
作者 许友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上进行了催化转化试验 ,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氢转移反应在烯烃转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烯烃在硅铝比较高的分子筛催化剂上或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或在较低的空速下进行氢转移反应 ,可以生成较多的芳...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上进行了催化转化试验 ,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氢转移反应在烯烃转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烯烃在硅铝比较高的分子筛催化剂上或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或在较低的空速下进行氢转移反应 ,可以生成较多的芳烃 ;反之 ,烯烃在硅铝比较低的分子筛催化剂上或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或在较高的空速下进行氢转移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转移反应 烯烃转化 作用 分子筛催化剂 硅铝比 反应温度
下载PDF
多产丙烯的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探讨 被引量:36
4
作者 卢捍卫 《炼油设计》 2000年第11期10-14,共5页
从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出发 ,分析了催化裂化过程中影响丙烯产率的因素 ,如原料类型、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催化剂及助剂等的影响 ,其中ZSM 5助剂是提高丙烯产率的最有效因素之一。介绍了几种多产丙烯的FCC工艺 ,如Maxofin ,PetroF... 从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出发 ,分析了催化裂化过程中影响丙烯产率的因素 ,如原料类型、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催化剂及助剂等的影响 ,其中ZSM 5助剂是提高丙烯产率的最有效因素之一。介绍了几种多产丙烯的FCC工艺 ,如Maxofin ,PetroFCC ,DCC ,SCC等的特点及其应用。通过分析认为 ,利用催化裂化装置实现多产丙烯与多产汽油、多产柴油、多产液化石油气等多种操作模式是可行的 ,可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 流化催化裂化 丙烯 收率 原料类型 反应温度
下载PDF
水热合成纳米ZnO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丁士文 张绍岩 +2 位作者 刘树娟 康全影 刘燕朝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46-249,共4页
以ZnSO4 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在 180℃ ,1MPa以下合成出了纳米ZnO ,并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及物料配比等条件对产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XRD物相分析 ,产物为六方晶系 ;TEM形貌观察 ,粒子基本为球形 ,平均粒径 30nm ;利用紫外 ... 以ZnSO4 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在 180℃ ,1MPa以下合成出了纳米ZnO ,并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及物料配比等条件对产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XRD物相分析 ,产物为六方晶系 ;TEM形貌观察 ,粒子基本为球形 ,平均粒径 30nm ;利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光吸收性能 ,发现纳米ZnO对2 0 0~ 380nm波长范围的光有很强的吸收性 ,在可见光范围内 ,也有较强的吸收 .利用纳米ZnO作为光催化剂对有机染料溶液进行了降解实验 ,发现在日光照射 70min后 ,对酸性黑 2 34的降解率可达 1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性能 纳米ZNO 水热合成 光吸收性能 光催化剂 纳米氧化锌 反应温度
下载PDF
无硫高倍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0
6
作者 魏兴海 张金喜 +2 位作者 史景利 郭全贵 要立中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鳞片石墨、硝酸、乙酸酐、高锰酸钾为原料,采用化学法经氧化酸化插层、水洗、干燥、高温膨胀过程制备膨胀石墨,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及插层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按鳞片石墨∶硝酸∶乙酸酐∶高...  以鳞片石墨、硝酸、乙酸酐、高锰酸钾为原料,采用化学法经氧化酸化插层、水洗、干燥、高温膨胀过程制备膨胀石墨,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及插层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按鳞片石墨∶硝酸∶乙酸酐∶高锰酸钾(质量比)=1∶0.7∶1.5∶0.4,反应时间90min,反应温度30℃~40℃的条件可以制备出膨胀体积达478mL/g的高倍无硫膨胀石墨。相关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硝酸、乙酸酐、反应时间,其中高锰酸钾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三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制备方法 正交试验 氧化酸化插层 硝酸 乙酸酐 高锰酸钾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下载PDF
改进型无溶剂法工艺合成环氧大豆油的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向罗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共3页
以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改进型无溶剂法工艺合成环氧大豆油。优化工艺条件为:大豆油∶H2O2∶甲酸为1∶(0.60~0.65)∶(0.13~0.15)(W/W/W),催化剂用量3%~4%(以大豆油计),相转移稳定剂用量0.2%~0.3%(以大豆油计),反... 以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改进型无溶剂法工艺合成环氧大豆油。优化工艺条件为:大豆油∶H2O2∶甲酸为1∶(0.60~0.65)∶(0.13~0.15)(W/W/W),催化剂用量3%~4%(以大豆油计),相转移稳定剂用量0.2%~0.3%(以大豆油计),反应温度65~70℃。所得产品色泽浅(<150),环氧值高(≥6.5%),热稳定性好(保留率>96%),产品质量达到或优于国优标准,催化剂可重复使用8次,再生容易,无腐蚀,环境污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大豆油 工艺合成 无溶剂法 改进型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优化工艺条件 催化剂用量 可重复使用 H2O2 反应温度 产品色泽 热稳定性 产品质量 环境污染 稳定剂 相转移 环氧值 保留率 无腐蚀 甲酸
下载PDF
矿用高分子注浆加固材料性能特点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52
8
作者 吴怀国 魏宏亮 +3 位作者 田凤兰 李红英 李卫国 向锦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29,共3页
分析了高分子注浆加固材料的性能缺陷及其在煤矿井下应用中的不足,指出材料本身反应温度过高、阻燃性不够、应用针对性不强等是井下高分子注浆加固材料引发次生灾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反应温度低、无有害阻燃剂掺加和成本低廉等是未... 分析了高分子注浆加固材料的性能缺陷及其在煤矿井下应用中的不足,指出材料本身反应温度过高、阻燃性不够、应用针对性不强等是井下高分子注浆加固材料引发次生灾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反应温度低、无有害阻燃剂掺加和成本低廉等是未来高分子注浆加固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注浆加固材料 次生灾害 反应温度 阻燃
下载PDF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付迎春 钱仁渊 金鸣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 Cu O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对 Mn O2 的复合和掺入电子助剂 Ce O2 的考察 ,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复合催化剂 .实验结果表明 ,新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氧化活性显著提高 ,并有效地抑制铜的溶出 .通过对氧气...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 Cu O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对 Mn O2 的复合和掺入电子助剂 Ce O2 的考察 ,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复合催化剂 .实验结果表明 ,新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氧化活性显著提高 ,并有效地抑制铜的溶出 .通过对氧气分压、反应温度和废水 p H等工艺条件的进行考察 ,由实验结果得出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2 5 5℃ ,4.2 MPa和 p H=1 0 .8,在此条件下用自制催化剂处理初始浓度为 1 0 2 3mg/L氨氮废水 ,在 1 5 0 min内 ,NH3 - N的去除率达到 98% ,经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二级 ( 5 0 mg/L)的排放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氧化法 氨氮废水 排放标准 去除率 反应温度 pH 氧气分压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丹磺酰氯作为生物胺柱前衍生试剂衍生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董伟峰 李宪臻 林维宣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报道了荧光衍生试剂丹磺酰氯同多种生物胺进行衍生化反应条件的实验研究。在丹磺酰氯浓度为9mg/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5min、缓冲体系的pH值为11.5时,衍生效果最佳。衍生试剂和衍生物的稳定性分别可达一个月和半年以上,即可... 报道了荧光衍生试剂丹磺酰氯同多种生物胺进行衍生化反应条件的实验研究。在丹磺酰氯浓度为9mg/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5min、缓冲体系的pH值为11.5时,衍生效果最佳。衍生试剂和衍生物的稳定性分别可达一个月和半年以上,即可以和伯胺反应又可以和仲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磺酰氯 柱前衍生试剂 衍生化 生物胺 荧光衍生试剂 实验研究 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缓冲体系 氯浓度 PH值 稳定性 衍生物
下载PDF
藕节中总酚含量的福林法测定 被引量:45
11
作者 严守雷 王清章 彭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2-414,共3页
采用福林法测定了藕节中总酚的含量 ,确定了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福林法测定藕节中总酚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 ,没食子酸在福林试剂与 10 %Na2 CO3 之比为 1∶1(v∶v) ,体积为 3ml,反应温度为 2 5℃ ,反应时间为 30min ,浓度为 2~ 10 μg... 采用福林法测定了藕节中总酚的含量 ,确定了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福林法测定藕节中总酚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 ,没食子酸在福林试剂与 10 %Na2 CO3 之比为 1∶1(v∶v) ,体积为 3ml,反应温度为 2 5℃ ,反应时间为 30min ,浓度为 2~ 10 μg/ml时与其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 89.5 %~ 96 .5 % ,变异系数为 2 .14 % ,有较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藕节 总酚 含量 福林法测定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浓度 吸光值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ATO超细粉体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秦长勇 罗美芳 +1 位作者 古宏晨 方图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 ( ATO)超细导电粉体 ,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定终点 p H值、掺锑量及锻烧温度对粉体导电性的影响 。
关键词 氧化锡 氧化锑 超细粉体 导电材料 制备工艺 化学共沉淀法 反应温度
下载PDF
紫外光引发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汪威 刘莲英 +1 位作者 黄振华 杨万泰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26,共7页
以聚丙烯酸接枝壬基酚聚氧乙烯(PAA -g -NPEO)作分散剂,紫外光(UV)引发丙烯酰胺(AM )在叔丁醇 水(TBA /H2 O)体系中进行了分散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特征以及醇水比、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表面入射光强、反应温度、液... 以聚丙烯酸接枝壬基酚聚氧乙烯(PAA -g -NPEO)作分散剂,紫外光(UV)引发丙烯酰胺(AM )在叔丁醇 水(TBA /H2 O)体系中进行了分散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特征以及醇水比、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表面入射光强、反应温度、液层厚度等参数对聚合产物粒径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体系不存在诱导期,反应速度快,光照4 0min转化率可达到90 % ,产物分子量达6 . 5×10 6 .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所得聚合物粒子基本为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丙烯酰胺 紫外光引发 引发剂浓度 聚氧乙烯 聚丙烯酸 反应特征 单体浓度 入射光强 反应温度 聚合体系 反应速度 透射电镜 粒径分布 分散剂 分子量 壬基酚 叔丁醇 等参数 诱导期 转化率 聚合物 产物 表面 子基
下载PDF
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军 陈存社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使用α-淀粉酶与糖化酶复合制备多孔淀粉,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和酶用量等条件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当反应温度为50℃,pH值为6.0,反应时间为12h,酶用量为1.0%时,吸附率与得率的综合评定最高.
关键词 微孔淀粉 酶法制备 酶用量 多孔淀粉 得率 糖化酶 复合制备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工艺研究
下载PDF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V_C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蒋展鹏 杨宏伟 +1 位作者 谭亚军 祝万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分别以Ti Ce Bi和CuO/Al2 O3作为催化剂 ,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废水的初始 pH对催化湿式氧化处理VC 制药废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加入催化剂后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提高 2 3%左右 ,同时处理后废水的BOD/COD从 0 .1 ... 分别以Ti Ce Bi和CuO/Al2 O3作为催化剂 ,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废水的初始 pH对催化湿式氧化处理VC 制药废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加入催化剂后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提高 2 3%左右 ,同时处理后废水的BOD/COD从 0 .1 7提高到 0 .6以上。但CuO/Al2 O3溶出问题比较突出 ,而Ti Ce Bi则较稳定。在以Ti Ce Bi作为催化剂的湿式氧化处理VC 制药废水时 ,当反应温度为 1 5 0~ 2 5 0℃ ,废水的处理效果与温度成正比 ;在保证供氧量超过理论需氧量的 1 .4倍 ,系统总压在 4~ 8MPa时 ,对VC 废水的处理效果基本没有影响。最后确定催化湿式氧化处理VC 制药废水的适宜条件为 :催化剂Ti Ce Bi,反应温度 2 0 0℃ ,氧分压 3 5MPa,总压 5 .5MPa,反应时间 6 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 制药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催化剂 试验
下载PDF
催化氧化净化黄磷尾气中的磷和硫 被引量:35
16
作者 宁平 Hans-JorgBart +2 位作者 王学谦 马丽萍 陈梁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6期27-35,共9页
利用黄磷尾气生产甲酸、乙酸以及甲醇等高附加值产品,净化预处理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研究了用普通活性炭和自制催化剂KU2催化氧化净化黄磷尾气的方法;讨论了固定床系统中常压下、温度2 0~14 0℃,催化剂上磷和硫化氢的吸附特征。... 利用黄磷尾气生产甲酸、乙酸以及甲醇等高附加值产品,净化预处理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研究了用普通活性炭和自制催化剂KU2催化氧化净化黄磷尾气的方法;讨论了固定床系统中常压下、温度2 0~14 0℃,催化剂上磷和硫化氢的吸附特征。KU2和活性炭都能通过催化氧化过程有效脱除黄磷尾气中的P4,PH3和H2 S杂质,随着反应温度和氧含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净化效果,在最优条件下,经催化氧化净化后的总磷含量<5mg/m3 ,硫化氢含量<5mg/m3 ,失效后的催化剂易于再生,催化剂经多次再生后催化性能恢复良好;提出了活性炭固定床稳定流动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测得了总传质系数,从实验和理论计算两方面分析讨论了该体系吸附过程的动力行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的穿透曲线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尾气 催化氧化 高附加值产品 活性炭固定床 吸附过程 催化剂 瓶颈问题 氧化过程 吸附特征 净化效果 反应温度 最优条件 总磷含量 性能恢复 数学模型 稳定流动 传质系数 动力行为 分析讨论 理论计算 穿透曲线 实验测定
下载PDF
新型绿色钻井液降粘剂——聚天冬氨酸 被引量:25
17
作者 韶晖 冷一欣 +1 位作者 蒋俊杰 叶青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以L -天冬氨酸为原料 ,在有无催化剂 ,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合成聚天冬氨酸。采用核磁共振、凝胶色谱等方法测定了聚合物的结构和重均分子量。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PASP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和抗盐。
关键词 合成 L-天冬氨酸 反应温度 绿色钻井液降粘剂 聚天冬氨酸
下载PDF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朝柱 马传喜 +1 位作者 司红起 赵海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 4 0 5 nm波长测定小麦全籽粒浸提液的吸光度变化 ,以此反映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从反应开始到 5 min时间段酶促反应最快 ,品种间差异较大 ,随后则逐渐下降 ;浸泡时间对全籽粒浸提法测定多酚...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 4 0 5 nm波长测定小麦全籽粒浸提液的吸光度变化 ,以此反映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从反应开始到 5 min时间段酶促反应最快 ,品种间差异较大 ,随后则逐渐下降 ;浸泡时间对全籽粒浸提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浸泡时间小于 2 0 h,品种间差异较小 ;浸泡时间超过 30 h,酶液自身吸光值增加较多 ,因此浸泡时间以 2 5~ 30 h为宜。小麦多酚氧化酶与底物反应较适宜的温度和 p H为 35℃和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多酚氧化酶 活性检测 分光光度法 浸泡时间 反应温度 pH值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脱乙酰甲壳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卢凤琦 曹宗顺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我们研究了甲壳素及脱乙酰甲壳素的制备方法,测定了脱乙酰甲壳素的分子量、脱乙酰度及粘度。对不同条件下及用不同原材料制得的脱乙酰甲壳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碱液浓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脱乙酰度,但其分... 我们研究了甲壳素及脱乙酰甲壳素的制备方法,测定了脱乙酰甲壳素的分子量、脱乙酰度及粘度。对不同条件下及用不同原材料制得的脱乙酰甲壳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碱液浓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脱乙酰度,但其分子量和粘度均相应降低。在脱乙酰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由虾壳制得的脱乙酰甲壳素,其分子量和粘度都大于由蟹壳制得的产品。实验表明,脱乙酰甲壳素不适于在极性介质中吸附弱极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乙酰甲壳素 反应温度 碱液浓度
下载PDF
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锋 吴红军 +1 位作者 陈颖 王宝辉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7-89,共3页
以丙烯腈(AN)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正交实验基础上深入研究了Fenton反应体系中pH值、Fe2+浓度、H2O2浓度、温度、UV和C2O2-4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因素作用机理,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pH=3、[Fe2+]=400mg/L、[H2O2]=400mg/L、反应温度40... 以丙烯腈(AN)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正交实验基础上深入研究了Fenton反应体系中pH值、Fe2+浓度、H2O2浓度、温度、UV和C2O2-4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因素作用机理,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pH=3、[Fe2+]=400mg/L、[H2O2]=400mg/L、反应温度40℃,在此条件下丙烯腈降解率达80%以上。同时发现在紫外光、C2O2-4对Fenton试剂的协同作用下,降解率可提高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FENTON氧化法 深度处理 FENTON试剂 降解效果 降解率 FENTON反应 丙烯腈 反应温度 操作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