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配置理论创新与“十三五”规划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91
1
作者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我国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长远和顶层的战略缺失或近期出现战略碎片化迹象,规划和政策因忽略区域差别化而针对性差,配套体系不完整,约束性手段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亟需在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城... 我国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长远和顶层的战略缺失或近期出现战略碎片化迹象,规划和政策因忽略区域差别化而针对性差,配套体系不完整,约束性手段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亟需在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等方面实现创新。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在该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主线,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东西双向开放战略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主体功能区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精准扶贫和差异化的城镇化模式,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二胎政策的区域响应等为主要内容,重点讨论了未来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的理论创新的关键命题,包括深入研究影响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和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和新机制,修订和完善国土开发保护的空间结构组织原理,建构区域差异化发展模式和区域政策体系,揭示促进不同类型区域之间利益均衡的调控机理。文章还尝试运用新理念和新思路,针对"十三五"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新建议,以期为"十三五"规划在城镇化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空间管制 区域治理 区域发展 “十三五”规划
原文传递
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 被引量:81
2
作者 陈瑞莲 杨爱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7,共10页
当代中国的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发轫于十多年前,迄今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一是公民参与领域向区域公共事务不断拓展;二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放松管制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参与区域性公共事务;... 当代中国的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发轫于十多年前,迄今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一是公民参与领域向区域公共事务不断拓展;二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放松管制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参与区域性公共事务;三是区域一体化的全面推进重塑着传统的政府间关系;四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区域公共物品生产中发挥着愈发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实践中的区域公共管理正历经向区域治理的"增量"嬗变。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区域公共管理研究也应主动调适,逐渐实现向区域治理研究的历史转型。我国未来的区域治理研究,不仅要有国际视野,能够与国际学界展开学术交流与学术对话;更应扎根于中国区域公共事务治理的现实场景,构建具有本土生命力的学术概念和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共管理 区域治理 历史转型 国际视野 本土化理论
原文传递
从区域行政到区域治理: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路向 被引量:61
3
作者 张紧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49,共8页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中,为了解决诸多区域治理难题,逐步实现了从行政区行政向区域行政的转型。但是,通过对近年来两个三角洲区域行政的评估,表明其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中,为了解决诸多区域治理难题,逐步实现了从行政区行政向区域行政的转型。但是,通过对近年来两个三角洲区域行政的评估,表明其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并未破解区域合作的迷局。由于两个三角洲的区域合作是一种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协调与合作,所以无法有效治理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性问题。因此,要提升两个三角洲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从区域行政向区域治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行政 区域治理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大气污染区域联动防治体系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被引量:62
4
作者 谢宝剑 陈瑞莲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0,共5页
传统的行政区治理机制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制度性根源,区域发展失衡下的差异化发展方式、各自为政的治理机制和府际主导的松散合作治理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本文提出,形成制度联动、主体联动和机制联动的国家治理框架下的区域联动治... 传统的行政区治理机制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制度性根源,区域发展失衡下的差异化发展方式、各自为政的治理机制和府际主导的松散合作治理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本文提出,形成制度联动、主体联动和机制联动的国家治理框架下的区域联动治理是应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必然选择,并基于此提出构建涵括制度设计、具体机制和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大气污染区域联动防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区域治理 京津冀 大气污染 区域联动
原文传递
跨界政策网络与区域治理:我国地方政府合作实践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锁利铭 杨峰 刘俊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文章指出区域合作治理的实质就是个体理性的地方政府为克服交易成本障碍互相连接,构建相互依赖的可持续合作网络,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本文在政策网络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区域因素加入了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 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文章指出区域合作治理的实质就是个体理性的地方政府为克服交易成本障碍互相连接,构建相互依赖的可持续合作网络,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本文在政策网络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区域因素加入了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界定了跨界政策网络的形成机理与结构状态。通过"9+2"泛珠三角合作区的案例,指出它是建立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弱关系"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打破原有行政隶属,通过代理人的传递作用,连接了不同的参与者,从而保障制度性集体行动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政策网络 区域治理 区域合作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模型 被引量:33
6
作者 胡良军 李锐 +1 位作者 杨勤科 邵明安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区域水土流失评价对于水土流失区域治理的宏观决策、规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结合影响水土流失的各个因子 ,分析了该区的自然特征 ,确定了进行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各项指标 (模型参数 ) ,并运用 GIS,集成了... 区域水土流失评价对于水土流失区域治理的宏观决策、规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结合影响水土流失的各个因子 ,分析了该区的自然特征 ,确定了进行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各项指标 (模型参数 ) ,并运用 GIS,集成了多种来源、多种比尺和多种类型的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治理 定量评价模型 宏观决策 水土流失区 规划 指标 黄土高原地区 GIS 种类 来源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邻避抗争:公民在区域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与社会学习 被引量:44
7
作者 崔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7-178,共12页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邻避抗争已经成为中国区域治理中一个亟待关注的议题。文章在分析"邻避抗争"四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邻避抗争的特征和集体行动类型,进而阐述在作为"次政治"和"新...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邻避抗争已经成为中国区域治理中一个亟待关注的议题。文章在分析"邻避抗争"四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邻避抗争的特征和集体行动类型,进而阐述在作为"次政治"和"新社会运动"的邻避抗争中,公民的集体行动而不是非政府组织的行动成为公民参与区域治理的主要方式。同时,公民在这种集体行动中不断地进行着社会学习,对以邻避设施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体反思。这种带有协商和审议特征的邻避抗争运动显示了民众参与区域治理的积极性。在现实中,民众已经开始借助邻避抗争行动尝试与地方政府建立一种沟通机制来促进邻避问题的解决。区域公民社会与地方政府之间良好的协商机制必将有助于多元区域治理结构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抗争 区域治理 城市化 集体行动 社会学习
原文传递
区域合作中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模式: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44
8
作者 汪伟全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利益冲突与协调,始终是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的主题。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模式,涵盖治理主体、治理客体与治理机制等内容。根据国内外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模式归纳为科层制、市场机制、社群治理以及网络治理等四种... 利益冲突与协调,始终是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的主题。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模式,涵盖治理主体、治理客体与治理机制等内容。根据国内外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模式归纳为科层制、市场机制、社群治理以及网络治理等四种类型。每种模式均有其优缺点,都有独特的生长环境与制度空间,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治理绩效各异。中国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协调,属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科层制模式。针对当前区域利益治理模式的存在问题,需要在区域治理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地方利益 治理模式 区域治理
原文传递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区域推进:基本特征、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43
9
作者 边玉芳 鞠佳雯 孙水香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区域推进是重要层级,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我国的家庭教育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系统地分析了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具备公平高效、科学系统、多元参与和... 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区域推进是重要层级,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我国的家庭教育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系统地分析了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具备公平高效、科学系统、多元参与和区域特色的基本特征,并基于现实困境,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实施路径,以浙江省安吉县为案例分析,为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工作思路和行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区域治理 基本特征 现实困境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治理:理论建构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6-203,208,共19页
区域是一种非国家的社会历史单元,区域治理是人类基于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族群分布和文明传承而进行的以区域为单元的社会实践。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家权力的流散和“空心化”带来不同国际关系变量在区域范围的重新整合,区域治理日益... 区域是一种非国家的社会历史单元,区域治理是人类基于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族群分布和文明传承而进行的以区域为单元的社会实践。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家权力的流散和“空心化”带来不同国际关系变量在区域范围的重新整合,区域治理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稳定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善治的常态存在。区域治理以区域连结、区域建制和区域大国为基本变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域协调、区域管理和区域监测等三种基本的区域治理机制。通过对欧洲、北美和东亚区域治理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区域治理在历史演进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点,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它们共同丰富了全球治理的区域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治理 区域连结 区域建制 区域大国
原文传递
华北型煤田底板岩溶水害区域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1
作者 张党育 蒋勤明 +2 位作者 高春芳 王铁记 王玺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底板岩溶水害区域治理技术的有效性,降低底板突水的危险性,解决区域治理过程中治理层位选择、治理模式和安全治理范围的确定等安全技术问题,基于冀中能源多年底板水害区域治理工程实践,通过深入分析邯邢矿区近年来区域治... 为了进一步提高底板岩溶水害区域治理技术的有效性,降低底板突水的危险性,解决区域治理过程中治理层位选择、治理模式和安全治理范围的确定等安全技术问题,基于冀中能源多年底板水害区域治理工程实践,通过深入分析邯邢矿区近年来区域治理后工作面出水案例,提出了奥灰区域治理层位选择的基本原则;针对多个复合含水层(段)条件,构建了地面顺层治理与井下穿层治理相结合的底板岩溶水害多层"三维立体"区域综合治理新模式;给出了在几种不同构造条件下工作面安全治理范围的计算方法。并在峰峰矿区梧桐庄矿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182602工作面水害治理中进行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对类似条件下底板岩溶水害区域治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型煤田 区域治理 治理层位 治理模式 安全治理范围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合作类型、障碍和治理路径 被引量:37
12
作者 陈雯 杨柳青 +1 位作者 张鹏 孙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0,共6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合作动力更为多元化,成效日益明显,类型更加多样化,如专题区域合作、跨区域园区合作和毗邻地区合作。研究发现,这几种区域合作过程行政分割的障碍表现为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合作动力更为多元化,成效日益明显,类型更加多样化,如专题区域合作、跨区域园区合作和毗邻地区合作。研究发现,这几种区域合作过程行政分割的障碍表现为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方式,有利于达成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专题区域合作通过成立城市间部门联席会议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可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开展利益协商,处理双方因合作意愿不一致、成本-收益平衡困难而产生的不合作道德风险。跨区域园区合作还涉及到持续的成本投入、利益分享,当前主要通过建立成本分摊、利益分享的合作机制缓解合作协议法律效应缺失造成的"合而不做"道德风险。毗邻地区合作既需要高位制定高质量一体化协调的准则和专业内容,也需要加强实体协调机构专班与地方之间的协调衔接,降低信息不完全的逆向选择和交易成本的道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合作 区域治理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与中国的战略选项 被引量:36
13
作者 张云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1-165,168,共26页
自2008年以来,全球治理从理论到实践都陷入困境,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渐趋衰落。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又加速了这一渐趋衰落的进程。世界秩序面临新的转型... 自2008年以来,全球治理从理论到实践都陷入困境,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渐趋衰落。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又加速了这一渐趋衰落的进程。世界秩序面临新的转型,区域转向成为全球治理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在冷战结束以来,不同类型的区域组织、区域集团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区域或次区域的网络可以连结地缘临近的不同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以行使全球机构功能的共享能力,并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单位的新的治理结构,能够和既有的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全球治理体系兼容并存。这种二元并存的结构有利于探索一种新的共建共商共享的治理之道,在稳定性和功能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在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中,如果能够把中国的国家能力和国家利益不同侧重地嵌入全球治理的整体框架和区域层次,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和智慧方略;同时,中国作为大国的权威性、领导力和影响力,通过以区域为单位的治理网络也能得到体现,这些对于推动中国自身的国家治理以及国内国际治理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区域治理 国家治理 区域转向 新冠疫情
原文传递
面向“十三五”创新区域治理体系的若干重点问题 被引量:36
14
作者 樊杰 郭锐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应成为区域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到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五年规划中,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予以创新。面向"十三五",创新区域治理体...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应成为区域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到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五年规划中,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予以创新。面向"十三五",创新区域治理体系的需求体现在:区域发展"四大板块"战略应转向缩小政策单元、强化战略针对性;主体功能区战略应从理念创新阶段步入深入实施阶段;城镇化应从集中、单一的发展模式转入多样化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和指导思想应从扶持绝对贫困转向扶持相对贫困。创新区域治理体系的若干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采用类型区和政策区两个维度共建我国区域政策体系;更加注重约束型、限制性政策的运用;明确主体功能区深化的路线图;适应国土空间精细管理的要求。未来经济地理学在面向区域治理体系创新时应围绕以下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加强地域功能成因和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的研究,提升对地域空间格局和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预测能力;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提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评估能力;加强区域政策体系和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提升基于区域发展调控机理和途径研究的决策支持能力;加强数据、模型、研究方法等学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地理学科的科学水平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区域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区域战略 区域规划 区域政策
原文传递
区域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海龙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1期73-76,共4页
本文在分析区域治理产生的背景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治理的内涵和研究内容,并根据我国的区域治理的实践总结出区域治理的发展历程:即从行政区行政——区域行政——区域治理。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行政 区域行政 复合行政 区域治理
下载PDF
区域公共物品视角下的城市群合作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佃利 王玉龙 苟晓曼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2,共7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伴随而来的则是大量公共问题逐渐突破地理空间的界限,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制约着城市群区域整体利益的实现。城市群区域公共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区域公共物品在... 近年来,我国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伴随而来的则是大量公共问题逐渐突破地理空间的界限,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制约着城市群区域整体利益的实现。城市群区域公共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区域公共物品在城市群内的供给问题。为此迫切要求建立与区域公共物品自身特征相契合的供给机制,针对区域公共物品跨越组织性质、跨越地理空间、跨越行政边界的特征,构建包括制度保障、公私合作、整体性政府间关系在内的多中心供给方式,并从环境条件、制度设计、组织架构、操作策略和结果评估等环节建立良好的区域合作治理机制,构建城市群区域伙伴关系和实现制度性的集体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治理 区域公共物品 城市群 合作供给
原文传递
科学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聚焦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研判机制 被引量:33
17
作者 薛澜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87,共3页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COVID-19)悄然在武汉传播并成为继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感之后,新世纪中国第三场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调动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资源,全力支持武汉和湖北抗击...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COVID-19)悄然在武汉传播并成为继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感之后,新世纪中国第三场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调动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资源,全力支持武汉和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的狙击战。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启动一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动员全社会力量阻击新冠肺炎的传播,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科技工作者 治理现代化 责任与使命 疫情防控 突破创新 区域治理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模式建构 被引量:31
18
作者 于迎 唐亚林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102,共11页
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区域更高质量、更可持续一体化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经由了从碎片化到协同化再到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演进历程。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实践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创新与突破,并... 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区域更高质量、更可持续一体化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经由了从碎片化到协同化再到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演进历程。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实践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创新与突破,并形成了复合动力机制。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必要建构包括整体性规划引领、法治化理念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数字治理技术嵌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内的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模式,以切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朝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目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 区域治理
下载PDF
跨界协调规划:区域治理的新探索--基于江苏的实证 被引量:30
19
作者 陈小卉 钟睿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29,57,共7页
当前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随着人口、资本的快速流动,城市群地区跨界协调已经成为区域治理的现实话题。由行政分割带来的交通设施、生态环境、邻避设施等的跨界矛盾日益凸显,阻碍着区域整体发展,因而寻求行之有效的区域... 当前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随着人口、资本的快速流动,城市群地区跨界协调已经成为区域治理的现实话题。由行政分割带来的交通设施、生态环境、邻避设施等的跨界矛盾日益凸显,阻碍着区域整体发展,因而寻求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路径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江苏省若干跨界协调规划案例,在总结区域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跨界协调规划作为政府主导型的区域治理新路径,规划具有行动性、过程性、政策性以及有限目标等特征,重点通过规划项目化运作来搭建横向对话平台,促进跨界项目的协调对接,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治理 跨界协调规划 规划机制 江苏
下载PDF
北极治理的全球化背景与中国参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章成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9,共1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全球化的形势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承担更为积极进取的姿态和更多的责任担当。在此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治理进程正愈发具有深刻的全球化时代特征。对北极治理而言,不同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全球化的形势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承担更为积极进取的姿态和更多的责任担当。在此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治理进程正愈发具有深刻的全球化时代特征。对北极治理而言,不同地域范围的国家其立场、选择与具体的治理事务权益等各不相同,中国在其中一定是合作者,也是积极的贡献者。中国对北极治理的积极参与,体现了中国对北极这一战略新疆域治理高地的高度关注。中国需要在北极治理进程中不断丰富自身所享有的北极权益内容,同时以务实的角色定位和参与策略不断拓宽自身在北极地区的现实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治理 全球化 北极事务 北极权益 《中国的北极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