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时期前往高丽贸易的泉州舶商——兼论泉州市舶司的设置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高华 《海交史研究》 1980年第1期48-54,共7页
泉州在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唐末五代,泉州港已不时有蕃舶往来。进入北宋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明显提高,来到这里的外国商船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商人,由这里驾船驶向海外各国。到了南宋... 泉州在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唐末五代,泉州港已不时有蕃舶往来。进入北宋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明显提高,来到这里的外国商船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商人,由这里驾船驶向海外各国。到了南宋时期,泉州港的地位日益上升,逐渐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外贸易港。在元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国 高丽史 海外贸易 舶商 熙宁 宋神宗 北宋时期 泉州 刺桐 市舶法
下载PDF
多元文化宝库 海峡西岸名城——漫游世界遗产之城泉州
2
作者 倪俊峰 《集邮博览》 2024年第9期40-45,共6页
泉州,古称“刺桐”,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座面朝大海的东方古城。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成就了“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如今的泉州,是一座以开放性和包容性著称的世... 泉州,古称“刺桐”,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座面朝大海的东方古城。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成就了“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如今的泉州,是一座以开放性和包容性著称的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宜居之城(图1)。同时,在中国邮政历年发行的福建题材邮资票品中,泉州的数量首屈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 亚历山大 中国邮政 世界遗产 刺桐 对外贸易 世界多元文化 宋元时期
原文传递
宋元时期泉州港的陶瓷输出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知宴 陈鹏 《海交史研究》 1984年第1期39-48,共10页
泉州港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一个驰名世界的贸易港。对沟通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联系,起了重要的作用。泉州周围的陶瓷业很发达,在沿海地区的陶瓷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对陶瓷业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泉州港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一个驰名世界的贸易港。对沟通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联系,起了重要的作用。泉州周围的陶瓷业很发达,在沿海地区的陶瓷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对陶瓷业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陶瓷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提供物质基础,泉州城就是在以上两个条件的促进下发展成为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东方最大的港口。本文拟从泉州海外贸易、陶瓷发达、城市的兴旺之间的关系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湖田窑 江西 刺桐 泉州 印尼 印度尼西亚 青白瓷 窑址(考古) 瓷窑遗址 同安窑 泉州城 福建地区 磁灶窑 宋元时期 马来西亚 沙捞越 军持
下载PDF
古代泉州阿拉伯穆斯林与泉州港的盛衰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天柱 廖渊泉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4年第1期24-32,23,共10页
泉州是唐、宋、元时期我国东南四大海港之一,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两大商港,以“刺桐港”之名称蜚声寰宇。明清以来,它始降为地方性港口。 关于泉州盛衰的原因,不少中外史学者写了论著,从地理、物产、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研... 泉州是唐、宋、元时期我国东南四大海港之一,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两大商港,以“刺桐港”之名称蜚声寰宇。明清以来,它始降为地方性港口。 关于泉州盛衰的原因,不少中外史学者写了论著,从地理、物产、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评述。但对唐、宋、元以来在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与泉州盛衰的关系,却没有专文作比较系统地论述。本文拟从这一个历史角度探讨泉州港的盛衰。 一、唐、宋、元时期泉州与外国的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阿拉伯穆斯林 亚历山大 蒲寿庚 专文 刺桐 那兀纳 市舶 义兵 唐睿宗
下载PDF
“海丝”悠悠 心心相融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打造各民族“三交”示范展示窗口
5
作者 《中国民族》 2024年第6期76-77,共2页
泉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海事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海交馆”)就坐落于此。海交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由泉州东湖旁的主馆区和大开... 泉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海事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海交馆”)就坐落于此。海交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由泉州东湖旁的主馆区和大开元寺内的古船馆两个展区组成,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1万平方米。它以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泉州别称)的历史为主轴,以丰富独特的海交文物,生动再现了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海洋文化,以及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 刺桐 占地面积 海事博物馆 示范展示 宋元时期
原文传递
世遗之城:涨海声中万国商 世界港口风云际会
6
作者 庄建平 吴拏云 《海峡通讯》 2024年第14期42-43,共2页
“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唐代薛能的诗句,折射出泉州刺桐港1100多年前就是外国人乐于到达的“目的地”。“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北宋谢履的诗句,道出了泉州向海而兴的壮阔篇章。“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 “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唐代薛能的诗句,折射出泉州刺桐港1100多年前就是外国人乐于到达的“目的地”。“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北宋谢履的诗句,道出了泉州向海而兴的壮阔篇章。“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北宋宰相李,描写了泉州向海而生的商业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能 刺桐 向海 涨海 诗句 泉州 目的地
原文传递
刺桐港史初探(专著连载之二) 被引量:3
7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1991年第2期105-151,共47页
第四章丝瓷香药海上路第一节花艳泉缎玉琢青瓷(十三)刺桐港腹地是古老而又著名的"泉缎"之乡。唐代"泉、建、闽之绢"已经品列全国第八。①"泉州清源郡土贡绵、丝、蕉、葛。"②标志着泉州地方丝绵纺织原料... 第四章丝瓷香药海上路第一节花艳泉缎玉琢青瓷(十三)刺桐港腹地是古老而又著名的"泉缎"之乡。唐代"泉、建、闽之绢"已经品列全国第八。①"泉州清源郡土贡绵、丝、蕉、葛。"②标志着泉州地方丝绵纺织原料及其成品生产稳定、质量上乘,因而列入朝廷贡纳系统。今开元寺西圃存有古桑一株,盘根虬干,老态龙钟,传说是唐人黄守恭大桑园原树的孑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海外贸易 腹地 海商 蕃商 兴化军 泉州 经济区 商人 市舶提举司 泉州城
下载PDF
聚焦海峡西岸集装箱运输
8
作者 吴燕子 朱云海 《中国港口》 2008年第1期33-34,13,共3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的区域经济综合体。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可利用建港岸线全长468.8km,其中深水岸线长210.9km。
关键词 集装箱运输 福建省 海运 箱运化运输 水路运输 集装箱生成量 泊位 内贸箱 集装箱吞吐量 外贸集装箱 口集装箱 TEU 福州 金门 厦门 刺桐 泉州
原文传递
走泉州港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就泉州港集装箱突破100万TEU访吕刚局长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哲 《中国港口》 2008年第1期5-7,55,共4页
新年未临时就从福建传来喜讯:泉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TEU!虽然中国沿海集装箱突破100万TEU的港口已有不少,但我们对此喜讯还是感到兴奋。因为这个千年古港曾经是驰名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有过"千帆竞发刺桐港(泉... 新年未临时就从福建传来喜讯:泉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TEU!虽然中国沿海集装箱突破100万TEU的港口已有不少,但我们对此喜讯还是感到兴奋。因为这个千年古港曾经是驰名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有过"千帆竞发刺桐港(泉州港古称),百舸争流丝绸路"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刺桐 集装箱 包装箱 TEU 万吨级泊位 口规划 口生产 码头泊位 箱运化运输 集装箱吞吐量 道路
原文传递
刺桐港史初探(专著连载之一)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宗文 《海交史研究》 1991年第1期76-115,共40页
春末夏初,枝干挺拔,绿叶稀疏的刺桐树挂满一串串红艳艳的花朵。要是叶先花发,必兆年丰。所以,刺桐不但是观赏树,而且是祥瑞物。"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①。正因"剌桐花泉州有之,故谓之刺桐城"~②,或"... 春末夏初,枝干挺拔,绿叶稀疏的刺桐树挂满一串串红艳艳的花朵。要是叶先花发,必兆年丰。所以,刺桐不但是观赏树,而且是祥瑞物。"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①。正因"剌桐花泉州有之,故谓之刺桐城"~②,或"桐花城"~③。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茁壮成长,这一艳称传闻天下,饮誉寰中,成为五代、宋、元时期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泉州港的雅致别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舶提举司 海外贸易 市舶司 刺桐 泉州 泉州城 海船 船舶 蕃商 广州 福建路 闽南人 晋江县 帆船队
下载PDF
文莱国泉州宋墓考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为玑 《海交史研究》 1990年第2期80-84,共5页
亚运会在我国召开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旧名婆罗洲)有一小国也来参加,那便是该岛北部的"文莱国",1972年德国教授傅吾康在那里发现了泉州宋墓,震动了世界学术界。文莱人口仅17万,马来人占半数,中国人占三分之一。古来为酋长统... 亚运会在我国召开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旧名婆罗洲)有一小国也来参加,那便是该岛北部的"文莱国",1972年德国教授傅吾康在那里发现了泉州宋墓,震动了世界学术界。文莱人口仅17万,马来人占半数,中国人占三分之一。古来为酋长统治,15世纪建立苏丹王国,16世纪沦为葡、西、荷、英的殖民地,19世纪为英保护国,后脱离而独立。文莱与中国的关系很早,历代朝贡不绝。唐称"勃泥",见于《蛮书》;明称"婆罗",又名"文莱"。《明史》称:"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①明时,其王率数百人来贡,备极忠诚,在归途中,病逝南京,明为营葬,其墓至今犹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墓 墓葬(考古) 文莱国 泉州 刺桐
下载PDF
古代泉州与大食商人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岘 《海交史研究》 1988年第1期215-225,162,共12页
本文仅就泉州与大食商人的历史关系略谈一点浅见。一、泉州与大食国海上交往之概述。唐代以来的泉州蕃客主要是大食国人。泉州由荒僻而至繁荣,由默默无闻而至世界驰名,均与大食商人在泉州经营的状况密切相关。若要明了这一情形,则须首... 本文仅就泉州与大食商人的历史关系略谈一点浅见。一、泉州与大食国海上交往之概述。唐代以来的泉州蕃客主要是大食国人。泉州由荒僻而至繁荣,由默默无闻而至世界驰名,均与大食商人在泉州经营的状况密切相关。若要明了这一情形,则须首先认识泉州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明了大食商人来华的背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是古莱氏部族的大食人。古莱氏人向以经商为其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大食 波斯 伊斯兰教 刺桐 回教 剥削者 商人 大食国 市舶司 木鹿城 圣训考证学 圣训学
下载PDF
泉州港与古代丝瓷之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天柱 《炎黄纵横》 2016年第1期26-28,共3页
泉州港开埠于唐代(其时例属广州),北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年)被朝廷正式批准,成为与广州、交州、扬州并列的四个中国贸易港口之一,并以“刺桐港”驰名世界。五代时期,闽王潮、王审邦、王审知偏安于海宇,注重民艰,安定生产,发... 泉州港开埠于唐代(其时例属广州),北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年)被朝廷正式批准,成为与广州、交州、扬州并列的四个中国贸易港口之一,并以“刺桐港”驰名世界。五代时期,闽王潮、王审邦、王审知偏安于海宇,注重民艰,安定生产,发展经济,倡导教育,重视海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古代 中国贸易 五代时期 刺桐 王审知 广州 开埠
原文传递
泉州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海丝先行区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国灿 《中国港口》 2017年第6期21-23,共3页
泉州港顺应时代契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海丝先行区,立志将泉州港塑造成"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主力港口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更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历史上,泉州... 泉州港顺应时代契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海丝先行区,立志将泉州港塑造成"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主力港口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更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历史上,泉州港口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港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支点 文化之都 海外华侨华人 达曼 主枢纽 刺桐 皎漂 中国东南沿海
原文传递
法护丝路:走进“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
15
作者 陈静岚(文/图) 郭财顺(文/图) 《人民司法》 2023年第12期77-80,共4页
泉州,古称“刺桐城”。宋元时期,“刺桐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有诗云:“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描绘了古泉州向海而生、海纳百川的繁荣景象穿越千年历史长河,重新探寻历史遗迹,我们发现,繁荣的海洋商贸,离不开健全的法... 泉州,古称“刺桐城”。宋元时期,“刺桐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有诗云:“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描绘了古泉州向海而生、海纳百川的繁荣景象穿越千年历史长河,重新探寻历史遗迹,我们发现,繁荣的海洋商贸,离不开健全的法制保障。法治昌明,则经济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法制保障 历史遗迹 宋元时期 海纳百川 刺桐
原文传递
古泉州宗教艺术考略
16
作者 格日勒图 《前沿》 2003年第7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古代 泉州市 宗教艺术 刺桐 道教艺术 佛教艺术 伊斯兰教艺术 印度教艺术 摩尼教艺术 古基督教艺术
原文传递
一份需要传扬光大的担当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平 《福建艺术》 2014年第5期4-5,共2页
这是一部我23年前就看过的舞剧,那时剧名叫《丝海箫音》。这部上世纪90年代初问世的舞剧,是第一部表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舞剧,它与诞生于70年代末的舞剧《丝路花雨》遥相呼应,让"丝路有海陆两道"(法国汉学家沙畹语)的先民开拓之旅... 这是一部我23年前就看过的舞剧,那时剧名叫《丝海箫音》。这部上世纪90年代初问世的舞剧,是第一部表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舞剧,它与诞生于70年代末的舞剧《丝路花雨》遥相呼应,让"丝路有海陆两道"(法国汉学家沙畹语)的先民开拓之旅重辉于国人的视野。当年我就为这部舞剧的题材选择和主题表达深深感动,撰写了剧评《敢问路在何方……》;那时,这部舞剧也感染了业界内外,荣获了国家文化部刚刚设立的"文华奖"的"大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丝路花雨 沙畹 海陆 文华奖 海梦 主题表达 题材选择 戏剧行动 刺桐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被引量:2
18
作者 豹鹿岛 溪克而 《前进论坛》 2011年第3期61-62,共2页
当人们津津乐道地提起“敦煌”而大讲“陆上丝绸之路”的奇闻轶事时,却忽略了另外一条与之平行的“海上丝绸之路”,当然,要说“海上丝绸之路”就要先说泉州与刺桐港,因为在13世纪,它是与敦煌齐名的另一个辉煌城市。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 陆上丝绸之路 奇闻轶事 13世纪 刺桐 敦煌 乐道
下载PDF
古韵泉州——探寻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19
作者 屠芫芫 《孔子学院》 2013年第6期44-51,共8页
福建泉州,一座濒临中国东海的港口小城,踏入这里的第一印象与其他现代化中国城镇并无太大区别,潮湿的海风抚摸着每一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行人悠闲,鸟语花香。比起北京、广州的繁忙,泉州多了些宁静与安逸。也许说起泉州,人们还有些陌生。... 福建泉州,一座濒临中国东海的港口小城,踏入这里的第一印象与其他现代化中国城镇并无太大区别,潮湿的海风抚摸着每一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行人悠闲,鸟语花香。比起北京、广州的繁忙,泉州多了些宁静与安逸。也许说起泉州,人们还有些陌生。但提起刺桐城,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几乎无人不晓,这座城市因环城遍植花开火红的刺桐树而得名刺桐城,它像一块磁石吸引了世界目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刺桐 海上丝路 六胜塔 刺桐
原文传递
略论福建市舶司的迁司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玉水 《海交史研究》 1988年第1期92-96,共5页
福建市舶司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始设于泉州,至明成化八年(1473年)由泉州迁往福州,前后达三百八十六年之久。它的设置,经历了泉州港海外贸易的繁荣、极盛,变化的三个阶段;它的迁移,标志着泉州港进入由盛转衰的阶段。关于元祐设司的原... 福建市舶司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始设于泉州,至明成化八年(1473年)由泉州迁往福州,前后达三百八十六年之久。它的设置,经历了泉州港海外贸易的繁荣、极盛,变化的三个阶段;它的迁移,标志着泉州港进入由盛转衰的阶段。关于元祐设司的原因,学术界早有论证,一般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一)为了适应泉州港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的需要;(二)为了满足地方官员和海商的请求;(三)为了限制海外走私贸易以增加舶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舶提举司 海外贸易 福建 成化 市舶司 泉州 刺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