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世间”与“出世间”--唐末五代罗汉画的两种基本形态
1
作者 胡成阳 《国画家》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罗汉源自印度神话传说,在小乘佛教中被认为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唐代以来,随着玄奘《法住记》的译出,罗汉信仰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此相关的罗汉画创作也由此展开。罗汉画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诞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艺术形式,其在唐末五... 罗汉源自印度神话传说,在小乘佛教中被认为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唐代以来,随着玄奘《法住记》的译出,罗汉信仰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此相关的罗汉画创作也由此展开。罗汉画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诞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艺术形式,其在唐末五代发展出“在世间”与“出世间”两种基本形态,为后世画家所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画 世间 世间 清丑奇特 基本形态
原文传递
真实论 被引量:2
2
作者 佛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3-15,47,共14页
佛法作为存在论上的真实,如来以后得智从平等性海流出三藏十二部。历代追寻佛陀足迹的人们,藉教验证,真实不虚。所以,佛法则不同于世智辩聪之流的分别知见。但是,世人何以执虚妄事物为真实,以至流浪生死呢?这是因为世人不悟真理,首先就... 佛法作为存在论上的真实,如来以后得智从平等性海流出三藏十二部。历代追寻佛陀足迹的人们,藉教验证,真实不虚。所以,佛法则不同于世智辩聪之流的分别知见。但是,世人何以执虚妄事物为真实,以至流浪生死呢?这是因为世人不悟真理,首先就没有从认识论上洞觉真实,更无从修证。本期特意推出佛日居士的新作《真实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量 实相 第六意识 烦恼障 修证 缘起法 瑜伽师地论 三自性 上洞 世间
原文传递
佛教弘传与民族文化心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晖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20-26,共7页
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弘扬佛教文化之精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会长指示精神,于今春发起举办《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得到佛教界与学术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不少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赐稿,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发表... 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弘扬佛教文化之精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会长指示精神,于今春发起举办《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得到佛教界与学术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不少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赐稿,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经过深思的真知灼见.本刊拟选择若干篇先予刊载,研究所将把笔谈会成果选编成专集,广为流通,以引起教内外人士对这一既具学术性又含现实性的重要问题之重视和研究,促使中国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优良传统,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传 中国佛教文化 民族文化心理 世间 大乘佛教 赵朴初 精神文明建设 世主义 学术界人士 佛教界
原文传递
流转与解脱——从原始佛教的世间与出世间观看人间佛教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仁明 《五台山研究》 2009年第1期8-14,共7页
人间佛教代表了20世纪以来中国佛教界提出的适应新时代的佛教发展理念。那么,人间佛教理念的内涵是否合于佛陀之本怀呢?基于《杂阿含经》的人间佛教思想探讨,尝试从原始佛教的角度探究释迦牟尼佛对于世间与出世间关系的看法。原始佛教... 人间佛教代表了20世纪以来中国佛教界提出的适应新时代的佛教发展理念。那么,人间佛教理念的内涵是否合于佛陀之本怀呢?基于《杂阿含经》的人间佛教思想探讨,尝试从原始佛教的角度探究释迦牟尼佛对于世间与出世间关系的看法。原始佛教中诸多关于"苦"、"无常"、"出离"的法义,并不意味着是对人生的消极理解,相反的,其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对生命觉悟、解脱、幸福的追求。世间与出世间本质上是从有漏与无漏、缠缚与解脱而言。所以世间与出世间本质上是"流转"与"解脱"的不同,并不是在世间外另有一个出世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阿含经 人间佛教 世间 世间 人天乘
下载PDF
佛教道德观 被引量:1
5
作者 释隆莲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47,共6页
道德,是人类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并对个人和群体起约束作用和团结作用,从善心出发而表现为合理的、有益于自他的行为。佛教的道德观,不但是以促进人生的和乐,确定行为的价值,内净自心,外净世间为标准,而且还从无常苦迫的世间观勤修戒定慧... 道德,是人类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并对个人和群体起约束作用和团结作用,从善心出发而表现为合理的、有益于自他的行为。佛教的道德观,不但是以促进人生的和乐,确定行为的价值,内净自心,外净世间为标准,而且还从无常苦迫的世间观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以达致人生的解脱道,从无生出世的立场,而广行自他两利的大行。隆莲法师《佛教道德观》从佛教的世出世间到出世复入世的道德责任,深入浅出地予以阐述。对于人格的完善、社会的公德,在离恶向善的抉择中,戒除贪嗔痴的自我固蔽,强调在戒定慧的修习中,臻于自我解脱、世间净化的圆满实现,真乃命家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定慧 隆莲法师 世间 解脱道 菩萨戒 我执 一切众生 大乘佛教 成佛 僧团
原文传递
关于梁武帝奉佛事迹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华方田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中国古代最高封建统治者中,与佛教关系最深的要算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了。这个虔诚奉佛的皇帝曾经舍道归佛,给佛教以很高的地位,并多次戏剧性地舍身同泰寺,甘当僧人的奴仆。那么,梁武帝究竟几次舍身同泰寺?他是否曾定佛教为国教?对于这... 在中国古代最高封建统治者中,与佛教关系最深的要算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了。这个虔诚奉佛的皇帝曾经舍道归佛,给佛教以很高的地位,并多次戏剧性地舍身同泰寺,甘当僧人的奴仆。那么,梁武帝究竟几次舍身同泰寺?他是否曾定佛教为国教?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梁武帝 无遮大会 封建统治者 萧衍 中大同 中国佛教史 世间 广弘明集 方立天 《南史》
下载PDF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纪念“布鞋院士”李小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宫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618,共3页
李小文院士未及七十,突然离世,令其亲者悲,慕者痛.他崇尚简朴、酷爱自由、提携后进、平易近人的作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大众的好评.一名离世的科技工作者,被众多的仰慕者心悦诚服地追捧悼念,他的"粉丝们"喊出世间再无"扫... 李小文院士未及七十,突然离世,令其亲者悲,慕者痛.他崇尚简朴、酷爱自由、提携后进、平易近人的作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大众的好评.一名离世的科技工作者,被众多的仰慕者心悦诚服地追捧悼念,他的"粉丝们"喊出世间再无"扫地僧".此情此景令人感动!李小文院士的生平事迹已经广为流传,本人与李小文院士相识共事20余载,今特撰此文,通过几个侧面介绍他的为人处事风格,同时重点对他的主要科学成就之一——遥感几何光学模型及影响做一概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以此聊表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文 处事风格 宁静致远 世间 生平事迹 BIDIRECTIONAL 科技工作者 社会影响 辐射传输 遥感科学
原文传递
几何的魅力 被引量:1
8
作者 Benjamin Migliore Constantinos Hoursoglou +8 位作者 David Derksen Lee Broom Layla Mehdi Pour Mejd Studio Milia Seyppel Paul Roco Stefan Gant 伏平 范嘉苑 《现代装饰(家居)》 2015年第3期52-57,共6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物象都有几何元素的存在。从儿时起,我们就拿起画笔,从点、直线、曲线、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开始,描述这个变幻万千的世界。几何图形不仅可以拼凑出世间万象,还能引发我们天马行空的无限遐想,它以其整齐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物象都有几何元素的存在。从儿时起,我们就拿起画笔,从点、直线、曲线、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开始,描述这个变幻万千的世界。几何图形不仅可以拼凑出世间万象,还能引发我们天马行空的无限遐想,它以其整齐的构造、明快的线条、简洁的语言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与时代的审美情趣,从远古至今,就深得人们的喜爱。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赋予了几何图形不同的内涵和个性:以直线表现简洁大方,以曲线表现柔和,应用点、线、面和直线、曲线交叉表现变化多样、层次丰富,强调醒目的视觉冲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间 视觉冲击效果 几何元素 现实生活 几何造型 浅灰色 矩形框 Stefan 调料罐 能散
原文传递
大乘根本加行论 被引量:1
9
作者 佛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10,47,共9页
加行,指正式修行前的必要准备。佛法中各种修行道,都有其加行为前提。如不修加行而进入正行,由于根基不固,因缘未具,必多障难。对于初学佛的人。如欲得佛法的实益,必先修习大乘显密诸宗共同的加行,佛日在《大乘根本加行论》中归纳为坚... 加行,指正式修行前的必要准备。佛法中各种修行道,都有其加行为前提。如不修加行而进入正行,由于根基不固,因缘未具,必多障难。对于初学佛的人。如欲得佛法的实益,必先修习大乘显密诸宗共同的加行,佛日在《大乘根本加行论》中归纳为坚固净信、发菩提心、得正知见、忏罪积福四条,并进行了深入讨论,可作为初学佛者学修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知见 学佛 缘起法 菩萨道 一切众生 佛日 世间 修持 恶业 瑜伽师地论
原文传递
莲花譬喻与出世间的佛陀 被引量:1
10
作者 艾蒂安·拉莫特 辛放(译) 《普陀学刊》 2021年第1期303-321,共19页
在古代的印度文学中,莲花常用来譬喻超越性的品质,佛教徒自古以来都用莲花譬喻佛陀。本文首先考察了契经中的两处莲花譬喻的用例,以及这两处契经中所讨论的问题。第一处是《花经》,经中讨论了"五蕴"的无常性,第二处是《世界经... 在古代的印度文学中,莲花常用来譬喻超越性的品质,佛教徒自古以来都用莲花譬喻佛陀。本文首先考察了契经中的两处莲花譬喻的用例,以及这两处契经中所讨论的问题。第一处是《花经》,经中讨论了"五蕴"的无常性,第二处是《世界经》,经中讨论了获得解脱的要素"无漏五蕴"的神圣性,前者被认为是佛陀的"生身",后者被认为是佛的"法身"。后续部派佛教接续了这个讨论,总的来说分成两种,第一种属于超自然主义派,他们相信佛陀化现在世间是为了顺应世间,佛身本身是不可言说的;第二种属于理性派,他们相信经典的描述,认为佛陀的色身是有漏的,法身是无漏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 世间 生身 法身
下载PDF
禅定漫谈四 禅定三大法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明 《佛教文化》 1994年第4期20-22,共3页
讲了佛法禅定三大系之后,有人希望详细介绍一下三大法系的内容。我想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如来禅法系的内容。下列两表可以图示如来禅定法系的大体分类及基本内容(见表一、二)。 如两表所列,如来禅有四大类,即:一、有漏禅——世间根本味禅 二。
关键词 禅定 如来禅 有漏 九次第定 非想非非想处 微细身 世间 修证 无漏 成佛
下载PDF
评《禅外说禅》 被引量:1
12
作者 释惟贤 《佛教文化》 1993年第1期12-17,共6页
《佛教文化》期刊(1992.1—2)中,载有张中行先生写的《禅的禅外说》一文,他举出禅外说禅的四点理由:一、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在禅堂参禅的麻烦。(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二、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记述事实... 《佛教文化》期刊(1992.1—2)中,载有张中行先生写的《禅的禅外说》一文,他举出禅外说禅的四点理由:一、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在禅堂参禅的麻烦。(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二、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记述事实,分析因果,评定是非,只能站在禅外。三、禅境迷离恍惚,难于理解,必须使常人清晰易解,容易接受。四、有关史料问题,去伪存真,应站在禅外。其中心思想,如他说:“说禅,我站在禅外,以科学常识为依据,解释、衡量看似难解的种种。”他如何以科学常识解释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外说禅 根本智 圣言量 实相 大乘经 太虚大师 往生净土 张中行 世间 佛菩萨
下载PDF
佛教的五大菩萨(三)——普贤菩萨
13
作者 明旸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29,共6页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日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网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日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网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的解释: 1.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2.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3.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贤 跋陀 悲华经 宗密 修多罗 一切众生 世间 善男子 文殊 如来藏
原文传递
佛教与智力潜能开发
14
作者 陈重晖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20,共6页
人类文明发展至现代,突飞猛进,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性增长,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深感小小的头脑无法容纳不断膨胀的文化信息.现代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专业化的狭隘知识结构,歪曲了人们应有的全面发展的形象,使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 人类文明发展至现代,突飞猛进,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性增长,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深感小小的头脑无法容纳不断膨胀的文化信息.现代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专业化的狭隘知识结构,歪曲了人们应有的全面发展的形象,使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惘惶愧.科学从分析时代走向系统整合的趋势,要求开创性的科学家具有跨门类的全面知识,而精通百科,在文化不发达的古代尚属可能,在现代,若非变人为智力"超人",或开发人可能有的内在潜能而大大提高人的智力,则莫由实现.人的头脑是否还有潜力可挖?脑科学的研究结果回答:据人体定位说,在人脑的约1000亿神经元中,目前被利用的仅占百分之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间 禅定 智力潜能 一切种智 止观 大乘佛教 一切智 现代社会分工 一行三昧 定位说
原文传递
相似
15
作者 崔飘扬 《作文世界(初中版)》 2005年第2期14-15,共2页
广角镜,折射出世间万象。对人的思考,对万物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皆于其中……
关键词 世间 真诚相待 主题思想 二段 同胞兄弟 思政 西塞罗 散文化 黑头发 武原
原文传递
南传佛教涅槃思想之研究
16
作者 毗耶达西 石权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33-37,共5页
什么是涅槃?这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一开始就都欢喜乐闻的问题。这不是今天或昨天的问题,聪明的答案可能会有,涅槃被用各种明显的专门名词来说明。但是没有一种说明会使我们有丝毫接近涅檠本身的可能。因为涅檠是离言绝思的。比较容易和... 什么是涅槃?这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一开始就都欢喜乐闻的问题。这不是今天或昨天的问题,聪明的答案可能会有,涅槃被用各种明显的专门名词来说明。但是没有一种说明会使我们有丝毫接近涅檠本身的可能。因为涅檠是离言绝思的。比较容易和比较保险所说明的涅檠并不是涅槃,因为涅槃不可以言喻,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也是无法表达的。我们试图说明它,就要用字,而字的意义是有限制的。字与宇宙有关系,而涅槃,是通过最高的精神修养或智慧证得的,是超越任何世间体验的,是非语言所能表达的。既然如此,那又为何写它呢?那是为了防止对佛教涅槃思想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佛教 精神修养 生起因 缘起法 爱欲 非想非非想处 证悟 尊者 世间 诸比
原文传递
刺耳的喝彩声
17
作者 周婧 《作文世界(初中版)》 2005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耳中 世间 人的眼睛 江苏省海门市 七八 成人世界 令人
原文传递
亟需认清佛教所说的“信”字──试论佛教的信仰建设
18
作者 吴信如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9-12,共4页
关键词 世间 往生净土 别境 学佛 心所有法 成佛 善法 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典籍 七宝池
原文传递
锻造自己的“真金”
19
作者 高克学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6期64-65,共2页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读诗,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常常伴有哲理的启迪,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读下面这首短诗,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关键词 莫泊桑 世间
下载PDF
恐怖翻来覆去
20
《东方电影》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中毒》Possession导演:约耳·贝哥瓦西蒙·桑迪奎斯特主演:莎拉·米歇尔·盖拉李·佩斯类型:悬疑/爱情/惊悚/剧情出品:美国(2009)上映:2009年1月23日《不请自来》The Uninvited导演:查尔斯·伽德托马斯·... 《中毒》Possession导演:约耳·贝哥瓦西蒙·桑迪奎斯特主演:莎拉·米歇尔·盖拉李·佩斯类型:悬疑/爱情/惊悚/剧情出品:美国(2009)上映:2009年1月23日《不请自来》The Uninvited导演:查尔斯·伽德托马斯·伽德主演:伊丽莎白·班克斯艾米莉·布朗宁阿莉尔·凯贝尔类型:惊悚/剧情/恐怖分级:PG-13出品:美国(2009)上映:2009年1月30日(美国)史蒂芬周在洗尽铅华顿悟《食神》之时所领会的真谛其实就是三个字——炒冷饭。隔夜的冷饭配以适当的佐料、适当的火候,就能烹出世间至美的皇帝炒饭乃至食神炒饭。好莱坞的制片商们肯定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尽管自身电影工业实力无比强大,但也从不耻于翻炒外邦的冷饭。还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黑泽明风行天下之时,就有好莱坞翻拍版的《七武士》、《用心棒》、《罗生门》横空出世,其中的前两部一个号称《七侠荡寇志》,一个名唤《荒野大镖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 黑泽明 罗生门 世间 亚洲电影 伽德 奎斯特 洗尽铅华 莎拉 班克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