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料非均匀布置对大型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元宾 杨志 +3 位作者 高明 龙国庆 孙奉仲 朱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96-103,17,共8页
为分析填料非均匀布置对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机制,建立了某大型冷却塔冷却性能计算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实测工况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不同风速的环境自然风下,计算分析了填料非均匀布置对塔内空气流速、密度... 为分析填料非均匀布置对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机制,建立了某大型冷却塔冷却性能计算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实测工况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不同风速的环境自然风下,计算分析了填料非均匀布置对塔内空气流速、密度和水温等参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外围增高是冷却塔冷却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外围填料增高强化了该区冷却性能,降低了该区空气流速及其上方空气密度,使冷却塔抽力增大,从而强化填料中间和内围通风,改善了冷却塔中间、内围及其整体冷却性能。高速自然风下,填料非均匀布置使塔内上升空气流速下降较多,其对冷却塔冷却性能的改善作用也相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 填料 非均匀布置 冷却性能 侧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侧风对自然通风空冷塔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晓东 王清照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36,47,共4页
自然通风空冷塔的冷却性能受侧风的影响很大。本文在通用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模拟空冷塔运行的三维计算机模型,并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的侧风风速条件下,空冷塔冷却性能的变化情况,特别是通风量和散热量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给出了变化... 自然通风空冷塔的冷却性能受侧风的影响很大。本文在通用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模拟空冷塔运行的三维计算机模型,并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的侧风风速条件下,空冷塔冷却性能的变化情况,特别是通风量和散热量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给出了变化曲线以及可供空冷系统设计和运行参考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空冷塔 电厂 冷却性能 侧风
下载PDF
PAG水溶性淬火介质的使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卫民 《热处理》 CAS 2007年第3期63-67,共5页
介绍了PAG水溶性淬火介质的优、缺点,对不同浓度的PAG水溶液、水、32号机械油及快速和超速淬火油的冷却特性进行了比较,论述了PAG淬火剂的配制,浓度和温度的控制,搅拌,应用范围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 PAG 淬火剂 冷却性能 浓度
下载PDF
冷却塔冷却性能的评价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学镭 张明智 +1 位作者 刘树华 韩爽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9-300,303,共3页
冷却塔是汽轮发电机组重要的冷端设备之一 ,其运行性能对电站的经济和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自然通风冷却塔出水温度和冷却性能的计算模型 ,为冷却塔的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并且还可以为冷却塔的检修和改造提供指导。
关键词 冷却 冷却性能 评价模型 出塔水温 电厂 热力循环 汽轮发电机组
下载PDF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冷却数随外界侧风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明 王妮妮 +2 位作者 史月涛 赵元宾 孙奉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24,138,共5页
外界侧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冷却数作为衡量冷却性能的指标之一,其大小决定着冷却效率的高低。该文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外界侧风对湿式冷却塔冷却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表明:冷却数随... 外界侧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冷却数作为衡量冷却性能的指标之一,其大小决定着冷却效率的高低。该文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外界侧风对湿式冷却塔冷却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表明:冷却数随外界侧风风速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侧风风速达到0.7-0.8m/s(相当于实际风速7-8m/s)时,冷却数基本等于无风工况下的值。当外界侧风风速为0.4m/s(相当于实际风速4m/s)时,冷却数达到最低,与无风工况相比,其值降低20%左右,对应的冷却效率降低约10%。该研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实验室模型实验的准确性,现场实验表明:当外界侧风达到3.5m/s(相当于实验风速0.35m/s)时,冷却数降低约18%,冷却效率降低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 侧风 冷却 冷却性能 影响规律
下载PDF
冷却顶板的测试标准及相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田喆 彭鹏 +1 位作者 周志雄 周莲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4年第2期87-91,共5页
摘要:该文介绍了德国冷天花元件的两个主要测试标准FGK和DIN4715。天津大学根据FGK标准建造了冷天花性能测试实验台,对不同冷天花元件进行了测试,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冷天花 冷却性能 测试 冷却顶板 标准 空气温度
下载PDF
基于热管的圆柱形电池包冷却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甘云华 王建钦 梁嘉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64-1971,共8页
热管理系统结构的合理设计是提高电池冷却性能的关键。针对圆柱形电池包,设计了热管与导热元件复合散热结构,并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模拟分析了导热元件对电池模块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导热元... 热管理系统结构的合理设计是提高电池冷却性能的关键。针对圆柱形电池包,设计了热管与导热元件复合散热结构,并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模拟分析了导热元件对电池模块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导热元件可增大电池与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显著提高电池模块冷却性能;导热元件与电池接触面的圆周角越大,电池与导热元件的接触面积也越大,电池模块的冷却性能越好,而当圆周角大于95°时,圆周角对电池冷却效果的影响较小;增加导热元件厚度能降低电池模块的温度,但效果不明显,建议厚度控制在4 mm以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电池 热管 导热元件 冷却性能 实验验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钢铁淬火冷却用介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武淑珍 陈敬超 史庆南 《钢铁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介绍了淬火冷却介质的分类、常用淬火介质和新型淬火介质的特点、应用及淬火冷却介质的相关模拟,论述了淬火介质在热处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及我国淬火介质的现状,提出了钢铁淬火冷却介质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与内容。
关键词 热处理 淬火介质 计算机模拟 冷却性能
下载PDF
高位收水冷却塔冷却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淼 王锦 杨新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3-1731,共9页
高位收水冷却塔底部采用斜板与U型槽组合的方式集水,由于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大型核电站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Popper理论,建立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计算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在Fluent中加载质量、动量和能量... 高位收水冷却塔底部采用斜板与U型槽组合的方式集水,由于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大型核电站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Popper理论,建立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计算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在Fluent中加载质量、动量和能量计算程序,与实测对比,模拟结果准确。分析了淋水密度、入塔水温、填料高度和环境风速等运行条件对高位收水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环境风速从1m/s增加到9m/s,出口水温提升了2.61K,并发现当环境风速大于6m/s时,流场内出现涡漩和穿膛风,使流场的均匀性遭到破坏。淋水密度增加2.53kg/m^2s,出口水温升高4.72K,表明淋水密度增加,液滴数量增多,降低了空气与液滴间传热传质。此外,填料高度从1.25m增加到2m,虽然空气阻力有所升高,但与换热面积提高引起蒸发潜热增加相比,总的冷却性能提高。入塔水温升高使得高位塔内外区密度差增大,抽力增加,传热传质能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收水冷却 三维数值模拟 运行工况 冷却性能
下载PDF
提高直接空冷机组夏季冷却性能技术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吕凯 陈胜利 +3 位作者 荆涛 李高潮 万超 马汀山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对几种提高直接空冷机组空冷系统夏季冷却性能技术的应用背景、技术方案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尖峰冷却系统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立尖峰冷却装置,分流进入主机空冷系统的部分乏汽,降低空冷系统热负荷,其机组背... 对几种提高直接空冷机组空冷系统夏季冷却性能技术的应用背景、技术方案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尖峰冷却系统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立尖峰冷却装置,分流进入主机空冷系统的部分乏汽,降低空冷系统热负荷,其机组背压的降低幅度取决于分流乏汽流量的大小;空冷系统增容改造通过增加空冷单元从而增大空冷系统的总换热面积,提高冷却能力,其机组背压的降低幅度取决于总换热面积增加的大小;对于特定的直接空冷机组,应根据机组实际情况优选合适的改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机组 直接空冷系统 夏季 冷却性能 机组背压 尖峰冷却系统 增容改造
下载PDF
低温阀门设计技术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晓刚 陈宗华 《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2003年第5期8-11,共4页
关键词 低温阀门 设计 技术水平 评价指标 绝热性能 冷却性能 工作性能
下载PDF
中冷器布置对内燃机冷却系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伟 杨珏 +1 位作者 张文明 赵翾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9-723,共5页
为了解决增压内燃机中冷器和散热器布置匹配问题,研究中冷器和散热器不同布置形式的散热特点及对内燃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风洞试验和内燃机冷却性能台架试验,结合中冷器中不同的流动介质,针对不同的布置形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解决增压内燃机中冷器和散热器布置匹配问题,研究中冷器和散热器不同布置形式的散热特点及对内燃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风洞试验和内燃机冷却性能台架试验,结合中冷器中不同的流动介质,针对不同的布置形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布置形式不同,对各自散热效率、热分布、模块整体风阻等的影响较大;风冷式传导介质,串联式风阻较并联式大,并联式散热效率优于串联式,但串联式热分布更均匀;水冷式传导介质,两种形式各方面差异较小.在实际设计中,根据内燃机中冷器不同的冷却介质、整体空间等选择最优的布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冷却性能 中冷器 散热器 传导介质
下载PDF
微量润滑系统冷却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松梅 刘晓旭 严鲁涛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58,共3页
对微量润滑技术(MQL)的冷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的流量和靶距下,被冷却试件的温度变化过程。实验还对加热金属片进行自然冷却和浇注冷却,并与微量润滑冷却进行了冷却效果对比。研究发现微量润滑具有很好的冷却效果,而且极... 对微量润滑技术(MQL)的冷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的流量和靶距下,被冷却试件的温度变化过程。实验还对加热金属片进行自然冷却和浇注冷却,并与微量润滑冷却进行了冷却效果对比。研究发现微量润滑具有很好的冷却效果,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冷却液使用量,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技术 冷却性能 冷却液使用量
下载PDF
空调用闭式冷却塔的运行参数对其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乃玲 陈伟 +1 位作者 邵东岳 刘英杰 《制冷》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建立了闭式冷却塔热质交换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计算机编程对闭式冷却塔的冷却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系统地研究了喷淋水量、空气湿球温度、空气流量、管内水流量对闭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趋势,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 建立了闭式冷却塔热质交换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计算机编程对闭式冷却塔的冷却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系统地研究了喷淋水量、空气湿球温度、空气流量、管内水流量对闭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趋势,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闭式冷却塔的研制及优化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冷却 冷却性能 运行参数
下载PDF
冷却塔的冷却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乃玲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了研究冷却塔的冷却特性 ,首先根据热湿交换的理论建立了热湿交换的相关方程 ,并据此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在逆流式冷却塔内单个下落的水滴与周围空气所进行的热湿交换的效果 ,并对计算结果逐项进行了分析。然后建立了冷却塔的一维换热... 为了研究冷却塔的冷却特性 ,首先根据热湿交换的理论建立了热湿交换的相关方程 ,并据此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在逆流式冷却塔内单个下落的水滴与周围空气所进行的热湿交换的效果 ,并对计算结果逐项进行了分析。然后建立了冷却塔的一维换热模型 ,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冷却塔内的填料层的高度、水降落所持续的时间及空气和水的质量流量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 热湿变换 冷却性能
下载PDF
FEROQUENCH2000水基淬火液在钢管热处理的实践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玉 陈守来 《天津冶金》 CAS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天津钢管公司2001年以前在热处理工艺中使用的淬火介质是油和水,根据生产需要,热处理线工艺采用了水基淬火液,解决了环保问题,消除了火灾隐患,并根据实践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扩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水基淬火液 钢管热处理 冷却性能 环境保护 淬火介质
下载PDF
AQ251淬火介质浓度变化对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竹琴 苗晋琦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8-39,共2页
:对AQ2 5 1淬火介质在使用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冷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发现AQ2 5 1的PAG组分和非PAG组分会发生变化 ,表现为用折光仪测出的介质浓度较高 ,而PAG有效浓度较低 ,真实冷速较大。在实际生产中不能依据折光仪测定... :对AQ2 5 1淬火介质在使用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冷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发现AQ2 5 1的PAG组分和非PAG组分会发生变化 ,表现为用折光仪测出的介质浓度较高 ,而PAG有效浓度较低 ,真实冷速较大。在实际生产中不能依据折光仪测定的介质浓度来判断其冷却速度 ,只能测其冷却速度 ,来调整淬火介质的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介质 冷却速度 浓度 冷却性能
下载PDF
椭圆管蒸发冷却器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乃玲 邵东岳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8年第6期33-36,共4页
椭圆管蒸发冷却器具有管子排列紧凑,空气流动阻力小等优点,在高性能的闭式冷却塔内有着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椭圆管蒸发冷却器冷却性能的影响,然后分析了运行参数对其冷却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 椭圆管蒸发冷却器具有管子排列紧凑,空气流动阻力小等优点,在高性能的闭式冷却塔内有着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椭圆管蒸发冷却器冷却性能的影响,然后分析了运行参数对其冷却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管式蒸发冷却器的优化设计及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管蒸发冷却 结构参数 运行参数 冷却性能
下载PDF
Optimization criteria for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s 被引量:8
19
作者 YUAN Fang CHEN Q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6期687-693,共7页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vaporative cooling techniques in which the optimization criteria form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evaporative cooling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vaporative cooling techniques in which the optimization criteria form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evaporative cooling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Based on exergy analysis and the entransy dissipation-based thermal resistance method,this contribution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low and area distribution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s.We first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s of exergy efficiency,entransy dissipation-based thermal resistance and cooling capacity of a typical indirect cooling system.Using the prescribed inlet parameters,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the circulating water mass flow rate,we then numerically validate that when the cooling capacity reaches a maximum,the entransy dissipation-based thermal resistance falls to a minimum while the exergy efficiency is not at an extreme valu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transy dissipation-based thermal resistance,not the exergy efficiency,characterizes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n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which provides a more suitable method for evaluating and analyzing the indirect cool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系统 间接蒸发 传质性能 优化准则 传热性能 循环水流量 蒸发冷却技术 冷却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构造冷藏车厢体的冷却性能模拟与对比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翔 韩佳伟 +4 位作者 杨信廷 钱建平 王以忠 王琳 孙立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8,共10页
本文针对4种结构不同的冷藏车厢体,在相同的运输时间下采用同样货物堆码方式,以苹果为实验材料,利用CFD模拟4种厢体在特定风速、特定制冷温度下其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并对厢体冷却性能(温度分布、冷却时间、冷却均匀性)进行对比与分析。... 本文针对4种结构不同的冷藏车厢体,在相同的运输时间下采用同样货物堆码方式,以苹果为实验材料,利用CFD模拟4种厢体在特定风速、特定制冷温度下其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并对厢体冷却性能(温度分布、冷却时间、冷却均匀性)进行对比与分析。经过模拟180 min的冷藏运输结果表明:同时安装侧通风槽及地导轨与单独安装侧通风槽的厢体内部货物温度变异系数分别为0.001 3、0.001 5,冷藏运输后温度在3~4.5℃范围内的货物比重分别为62.06%、59.26%,货物平均温度分别为4.3℃、4.6℃;无导轨型厢体与单独加装地导轨厢体货物的温度变异系数分别为0.002 4、0.002 1,冷藏运输后温度在3~4.5℃范围内的货物比重分别为52.54%、53.44%,货物平均温度分别为5.0℃、4.9℃。结果表明:温度的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21℃、0.198℃,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为18.35%、16.91%,风速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为0.3 m/s,得出实验值与模拟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车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冷却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