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变化 被引量:135
1
作者 冯世庆 杨敏杰 +3 位作者 孔晓红 陈君长 赵俊杰 张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87-388,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内皮素(endothelinET)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该病中的病理学作用和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对30例正常人和30例患者、20例椎动脉减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浆内皮素测定... 目的:通过观察内皮素(endothelinET)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该病中的病理学作用和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对30例正常人和30例患者、20例椎动脉减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浆内皮素测定。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ET含量(119.46±58.65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34±14.33ng/l);20例手术患者术后ET含量(50.84±21.67ng/l)明显低于术前ET含量(139.34±52.56ng/l),经统计学t检验有显著性意义(P值<0.001)。结论:ET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探讨ET抗体和特异ET受体阻滞剂将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内皮素 椎动脉 放射免疫法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新认识 被引量:146
2
作者 戴闺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4-316,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生物学治疗 RAS 内皮素 醛固酮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127
3
作者 刘志强 李全志 秦贵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 :了解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136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 (R1)组 50例和黄芪治疗 (R2 )组 86例 ,治疗疗程 3周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浆... 目的 :了解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136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 (R1)组 50例和黄芪治疗 (R2 )组 86例 ,治疗疗程 3周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 1(ET 1)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及血栓素B2 (TXB2 ) ;并选择 2 6名健康人为对照 (N)组。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 1、GMP 140、TXB2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而 6 keto PGF1α则低于健康人 ;治疗后血浆ET 1水平降低 ,GMP 140、TXB2 和uAER显著降低。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变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有关 ,黄芪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浆内皮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尿病肾病 内皮素 血小板功能 中医药疗法 黄芪注射液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134
4
作者 王淑君 王万铁 +2 位作者 熊建华 邱晓晓 金可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8-299,共2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中的作用及红花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实验家兔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n =8)、脑缺血再灌注组 (n =8)及脑缺血再灌注 +红花组 (n =8) ;分别检测缺血前、缺血 3 0min及再灌...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中的作用及红花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实验家兔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n =8)、脑缺血再灌注组 (n =8)及脑缺血再灌注 +红花组 (n =8) ;分别检测缺血前、缺血 3 0min及再灌注 3 0、60、12 0min 5个时相点血浆NO代谢产物 (NOP)的含量、ET水平的变化 ,同时测定再灌注 12 0min脑组织NOP、ET的浓度 ,并行脑组织电镜观察。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3 0min血浆NOP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5 ) ;脑缺血再灌注3 0、60、12 0min血浆E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尤以再灌注 12 0min变化显著 (P <0 0 1) ;脑组织NOP明显低于、E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脑组织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红花可逆转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缺血再灌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即NO水平下降和ET水平升高 ) ,在CIRI发生发展中起介导作用 ;红花注射液通过保护血管内皮 ,提高机体内NO水平和降低机体内ET水平 ,从而减轻C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实验性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影响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9
5
作者 李淑梅 刘斌 +1 位作者 陈海芬 宋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与肾素活性(reninactivity,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与肾素活性(reninactivity,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影响。方法:将43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葛根素(23例)及极化液(20例)治疗,以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血浆ET、RA及AT-Ⅱ活性的变化。结果:AMI患者血浆ET、RA及AT-Ⅱ血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ET与RA及AT-Ⅱ间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1);经葛根素治疗后血浆ET及RA、AT-Ⅱ在3天内恢复至正常,而经极化液治疗组血浆RA及AT-Ⅱ于7天方恢复接近正常,ET在14天才降至正常。结论:葛根素是对AMI患者异常反应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急性 心肌梗塞 内皮素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6
作者 李丹 李玉洁 +4 位作者 杨庆 陈颖 翁小刚 邹丽娟 朱晓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72-276,共5页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大致有保护内皮的天然物质替代疗法、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NO)、拮抗内皮素(ET)等;并总结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As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物质如NO/ET与As关系的深入研究治疗是防治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在保护内皮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发挥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缺乏深度,进一步探讨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开发基于调节血管功能障碍的抗As的中药,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刺激的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5
7
作者 高红梅 常文秀 曹书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静脉注射液对内毒素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内毒素刺激,并以活血化瘀中药“血必净”静脉注射液进行保护。设对照组、中药组和内毒素组,观察各组不同时点内皮细胞培养...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静脉注射液对内毒素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内毒素刺激,并以活血化瘀中药“血必净”静脉注射液进行保护。设对照组、中药组和内毒素组,观察各组不同时点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ET)浓度。结果中药组与内毒素组比较,细胞培养液中vWF及ET含量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值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损伤的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必净”注射液 内毒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
下载PDF
丹皮酚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1
8
作者 戴敏 刘青云 訾晓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 :研究丹皮酚 (Pae)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含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大鼠 6周形成高脂血症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 (NO) ,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内皮素 (ET) ,前列环素 (PGI2 )和血栓素 (TXA2 )。结果 :P... 目的 :研究丹皮酚 (Pae)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含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大鼠 6周形成高脂血症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 (NO) ,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内皮素 (ET) ,前列环素 (PGI2 )和血栓素 (TXA2 )。结果 :Pae(30 0、1 50 mg.kg-1)灌胃给药 6周能明显升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 NO水平 ,Pae(1 50 mg.kg-1)显著降低血浆 ET含量 ,pae(30 0 mg.kg-1)可使血浆 PGI2 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Pa的升高血清 NO,血浆 PGI2 及降低血浆 ET作用 ,有利于保护高脂血症大鼠动脉内皮细胞功能 ,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高脂血症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前列环
下载PDF
水蛭及其复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6
9
作者 李凤文 刘晓颖 +3 位作者 张立石 刘红 潘静华 贾晓元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1,共2页
用原位杂交与组化法观察了水蛭或其复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内皮素基因(ET—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喂水蛭或其复方,能改善喂饲高脂饲料家兔内皮功能,减轻内皮细胞损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拮抗ET—mRNA在主动脉内膜... 用原位杂交与组化法观察了水蛭或其复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内皮素基因(ET—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喂水蛭或其复方,能改善喂饲高脂饲料家兔内皮功能,减轻内皮细胞损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拮抗ET—mRNA在主动脉内膜上过表达,其作用优于绞股蓝总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药疗法 内皮素 水蛭
下载PDF
咖啡酸、阿魏酸:新的非肽类内皮素拮抗剂 被引量:90
10
作者 王峰 刘敏 +4 位作者 杨连春 王京媛 蔡庆 吕敏 李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评价桂皮酸类化合物咖啡酸和阿魏酸对内皮素(ET_1)生物效应的拮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拮抗ET_1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咖啡酸与阿魏酸腹腔注射及静脉注射给药后观察其对ET_1致小鼠急性死亡以及对大鼠升压效应、对离体主动脉条的收缩效应的... 目的评价桂皮酸类化合物咖啡酸和阿魏酸对内皮素(ET_1)生物效应的拮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拮抗ET_1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咖啡酸与阿魏酸腹腔注射及静脉注射给药后观察其对ET_1致小鼠急性死亡以及对大鼠升压效应、对离体主动脉条的收缩效应的拮抗作用 ;口服给药后考察其对醋酸去氧皮质酮(DOCA)_盐高血压大鼠ET_1的作用 ,并对DOCA_盐高血压动物模型ET_1血浆浓度、血压和动物体重变化及心血管组织增生的影响 ;对ET_1、c_fos、热休克蛋白(HSP70)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咖啡酸和阿魏酸腹腔注射给药后能显著延长ET_1致小鼠急性死亡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该作用具剂量依赖性 ;静脉注射给药后能拮抗ET_1引起的正常大鼠升压效应 ;在离体器官上可观察到咖啡酸与阿魏酸能拮抗ET_1的缩血管效应 ;咖啡酸和阿魏酸长期口服给药能降低DOCA_盐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对心脏和血管的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降低血浆中ET_1的浓度并可减少ET_1引起的c_fos、HSP70mRNA基因表达的增加 ;放射性受体 -配体结合实验表明 ,咖啡酸和阿魏酸可竞争性地抑制ET_1与其受体结合。结论咖啡酸和阿魏酸为新的非肽类ET_1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咖啡酸 阿魏酸 拮抗剂
下载PDF
黄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89
11
作者 窦连军 冯林美 徐秀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疗法 黄芪 内皮素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6
12
作者 贾真 顾复生 薛一帆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51-652,共2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通心络胶囊和鲁南欣康治疗4周。结果:(1)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总...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通心络胶囊和鲁南欣康治疗4周。结果:(1)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667%,鲁南欣康组总有效率为871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通心络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内皮素(ET)水平降低,与鲁南欣康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胶囊能缓解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内皮功能,提示通心络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增加NO,抑制ET而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变异性心绞痛 一氧化氮 内皮素 治疗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6
13
作者 薛莉 陈树兰 +1 位作者 贾绍斌 杨宝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0-52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致CHD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CHD患者 (10 5例 )及对照组 (32例 )血中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及血脂各参数。...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致CHD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CHD患者 (10 5例 )及对照组 (32例 )血中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及血脂各参数。结果 CHD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9 5 %比 9 4 % ,P <0 0 1) ,CHD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 2 9± 5 14 ) μmol L比 (10 6 6± 2 78) μmol L ,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CY对CHD的相对危险度 (RR)为 1 397(95 %可信区间 :1 137~ 1 6 4 5 ,P <0 0 1) ,表明HCY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CY与年龄、甘油三酯有关 (P <0 0 5 )。HCY与ET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NO、NOS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H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血浆内皮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8
14
作者 曾正陪 唐丹 +3 位作者 孙梅励 关炳江 吕朝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67-469,共3页
我们报道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正常人及4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血浆内皮素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伴有血管并发症的病人较无并发症的病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亦有... 我们报道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正常人及4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血浆内皮素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伴有血管并发症的病人较无并发症的病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亦有升高(P<0.02)。随着伴有的血管并发症的增多,即糖尿病病情的加重,血浆内皮素的水平也随之增高。但内皮素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无明显相关。因此,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增高可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提示糖尿病病人可能存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内皮素水平的增高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及病理生理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糖尿病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运动心脏的内分泌改变特征 被引量:75
15
作者 常芸 林福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2-169,共8页
心钠素的发现使心脏从一个单纯的循环动力器官跻身于内分泌器官的行列,就运动心脏而言,其内分泌改变以及对心脏形态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拟建立动、静力不同类型运动心脏的实验动物模型,对心脏产生的... 心钠素的发现使心脏从一个单纯的循环动力器官跻身于内分泌器官的行列,就运动心脏而言,其内分泌改变以及对心脏形态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拟建立动、静力不同类型运动心脏的实验动物模型,对心脏产生的主要内分泌激素,如心钠素,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放射免疫微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运动心脏均可产生心脏内分泌的适应性改变,但心脏内分泌激素的产生部位与释放水平存在差异,动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激素,主要产自心房细胞,静力型运动心脏主要产自心室细胞,且循环中心脏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动力型运动心脏改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脏 心钠 内皮素 血管紧张
下载PDF
电针督脉经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53
16
作者 许能贵 许冠荪 +3 位作者 钟平 王联发 朱舜丽 陈全珠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电针组。夹闻双侧顿总动脉使局部脑组织血流量急剧下降,造成急性脑缺血。分别测定正常、关闭时和电针督脉经穴后,大鼠脑组织及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急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一氧化氮... 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电针组。夹闻双侧顿总动脉使局部脑组织血流量急剧下降,造成急性脑缺血。分别测定正常、关闭时和电针督脉经穴后,大鼠脑组织及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急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增加,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下降。电针督脉经穴后,脑组织及血中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提示电针督脉经穴可保护脑缺血所致神经元损伤,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可能参与电针的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督脉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的观察 被引量:58
17
作者 蔡钦朝 汪琼华 吴云智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61-63,共3页
为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在血瘀证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对20例血瘀证患者体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患者NO及NO/ET比值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血管内皮细... 为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在血瘀证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对20例血瘀证患者体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患者NO及NO/ET比值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异常可能是血瘀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血管内皮 内分泌功能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Y、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影响 被引量:65
18
作者 吴红金 鲁燕鸣 +4 位作者 张琦 张境坤 姚全 张颖莉 赵玉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加西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仅给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用药前后心脏功能及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加西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仅给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用药前后心脏功能及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PY、ET和A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PY、ET和ANP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不仅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同时可以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心力衰竭 神经肽Y 内皮素 治疗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7
19
作者 王万铁 陈寿权 +5 位作者 徐正衸 林丽娜 王卫 李惠萍 李东 王宗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2-184,189,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 (LGTI)对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 (CIR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家兔CIRI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 再灌流组和LGTI组 ,动态观察血浆及脑组织一氧化氮 (NO)水平、内皮素 (ET)含量、丙二醛 (MDA)浓...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 (LGTI)对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 (CIR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家兔CIRI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 再灌流组和LGTI组 ,动态观察血浆及脑组织一氧化氮 (NO)水平、内皮素 (ET)含量、丙二醛 (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 再灌流期间 ,血浆和脑组织NO水平及SOD活性与缺血前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5和 P <0 0 1) ,ET及MDA含量与缺血前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和 P <0 0 1) ,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 ;使用LGTI后 ,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 ,与缺血 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LGTI对CIRI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其机制与提高机体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内皮素 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八段锦运动对老年1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5
20
作者 郑丽维 陈庆月 +2 位作者 陈丰 梅丽娟 郑建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八段锦运动对老年1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效果的机制。方法:将60例l级EH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八段锦运动干预;对照组3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收集两组干预前... 目的: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八段锦运动对老年1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效果的机制。方法:将60例l级EH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八段锦运动干预;对照组3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收集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SBP)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舒张压(DB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SBP和平均DBP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血清NO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ET-1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期进行八段锦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1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其降压机制与血清NO浓度增加和血浆ET-1浓度降低所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原发性高血压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