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目的比较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Macnab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 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差别不大,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和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试验组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分型分为突出型、轻度脱垂游离型及重度脱垂游离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术前、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 VAS 评分、ODI 评分和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结果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和 ODI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地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重度脱垂游离型患者的改良 Macnab 疗效优良率显著低于突出型和轻度脱垂游离型患者(P<0.05),而三者间 ODI 评分和 VAS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椎间盘重度脱垂游离型病变其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Macnab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 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差别不大,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摘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和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试验组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分型分为突出型、轻度脱垂游离型及重度脱垂游离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术前、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 VAS 评分、ODI 评分和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结果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和 ODI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地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重度脱垂游离型患者的改良 Macnab 疗效优良率显著低于突出型和轻度脱垂游离型患者(P<0.05),而三者间 ODI 评分和 VAS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椎间盘重度脱垂游离型病变其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