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峡大坝 再造中国空间
- 1
-
-
作者
麦克·约翰·韦伯
吴名(译)
陈逢逢(校)
-
机构
不详
墨尔本大学建筑规划学院
-
出处
《时代建筑》
2010年第4期30-35,共6页
-
文摘
三峡大坝的真实造价高达数千亿人民币。这样庞大的规模反映了中国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模式、阶级和权力的结构以及空间经济。在西方,这样的大坝被认为是现代性的体现——表现在能源需求的增长,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和官僚化的技术制度,进步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确实,三峡大坝驱动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由此产生的进步。它体现了高于农民视野和权益之上的中央政权和官僚化技术的权力。它反映的是一种将自然置于为人所用的控制下的工程学的方式。然而,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中永恒的主题。相较作为现代性的标志,大坝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对控制洪水和发电需求的传统的中国式回应。另外,从很多方面来看,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改革开放的各方面意见冲突的偶然产物。但是,三峡大坝已经建成,其影响是巨大的。它促进了大型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这些企业寻求在中国西部和世界的其他地方修建相似的大坝。它使100万农民离开原籍,这个数字还将达到300万。它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其后果至今还是不清楚的。它也被认为是建立一个布局更加均衡、对自然破坏较少、更加统一的中国的一个标杆性工程,正如政府希望的那样。
-
关键词
中国
三峡大坝
现代性
使离开原籍
环境影响
资本(主义)机制
-
Keywords
China
Three Gorges dam
Modernity
Dispossession
Environmental Impacts
Capitalism
-
分类号
F426.9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