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传热研究前沿──微细尺度传热 被引量:157
1
作者 过增元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微细尺度传热问题的工程背景来自于80年代高密度微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问题.它的特点是,当空间和时间尺度微细化后,出现了很多与常规尺度下不同的物理现象,其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微细尺度传热问题的工程背景来自于80年代高密度微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问题.它的特点是,当空间和时间尺度微细化后,出现了很多与常规尺度下不同的物理现象,其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连续介质的假定不再适用,另一类则是各种作用力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变化.所需研究的挑战性问题有,导热系数的尺度效应、导热的波动现象,微小通道中流动和传热,流动压缩性和界面效应等的影响,微细尺度下的辐射和相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微细流动 微细传热 微细相变 尺度效应
下载PDF
搅拌摩擦焊接的传热和力学计算模型 被引量:80
2
作者 汪建华 姚舜 +1 位作者 魏良武 戚新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64,共4页
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固态连接技术。它主要用于铝合金,可以得到小变形、低成本和高质量的焊接接头。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三维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传热和力学计算模型。利... 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固态连接技术。它主要用于铝合金,可以得到小变形、低成本和高质量的焊接接头。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三维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传热和力学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了解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循环,并预测焊后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对6061-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进行了实例分析。传热分析表明,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时的最高温度不超过材料熔点的80%,因而属固态连接,同时为预测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提供依据。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的残余应力与变形要比传统的熔化焊接方法小得多。工件中最大的残余应力大约只有母材屈服极限的25%-30%。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近,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搅拌摩擦焊接过程和优化焊接参数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接 传热 残余应力和变形 有限元
下载PDF
土壤源热泵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元旦 张旭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2年第1期4-7,224,共5页
在对国内外土壤源热泵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土壤源热泵研究中的核心技术内容。同时指出了国内在土壤源热泵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技术路线。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空调系统 传热 传质过程
下载PDF
Least dissipation principle of heat transport potential capa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eat conduction optimization 被引量:84
4
作者 GUOZengyuan CHENGXingu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4期406-410,共5页
In the viewpoint of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port potential capacity and its dissipation are defined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heat transport phenomenon. Respectively, their physical meanings are the overall heat transf... In the viewpoint of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port potential capacity and its dissipation are defined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heat transport phenomenon. Respectively, their physical meanings are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and the dissipation rate of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Then the least dissipation principle of heat transport poten-tial capacity is presented to enhance the heat con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heat conduction optimization. The principle is, for a conduction process with the constant integral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ver the region,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high-est heat conduction efficienc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east dissipation of heat transport potential capacity. Finally the principle is applied to some cases in heat conduction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导热 最小损耗原则 非平衡态 优化
原文传递
固态发酵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5
作者 徐福建 陈洪章 李佐虎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最近十年中 ,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曾被人们冷落的固态发酵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固态发酵工程在基质特性、染菌控制、水活度的控制、pH的调控、传质与传热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论文着重综述最近固态发酵工程在... 最近十年中 ,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曾被人们冷落的固态发酵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固态发酵工程在基质特性、染菌控制、水活度的控制、pH的调控、传质与传热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论文着重综述最近固态发酵工程在上述领域取得的一些重大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工程 底物 水活度 传质 传热 PH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火电站直接空冷凝汽器性能考核评价方法 被引量:72
6
作者 杨立军 杜小泽 +1 位作者 杨勇平 刘登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3,共5页
火电站直接空冷凝汽器性能决定了直接空冷机组能否安全高效运行。研究直接空冷凝汽器性能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空冷凝汽器性能考核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直接空冷凝汽器的传热过程,建立凝汽器压力与凝结蒸汽流量、冷却空气流量... 火电站直接空冷凝汽器性能决定了直接空冷机组能否安全高效运行。研究直接空冷凝汽器性能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空冷凝汽器性能考核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直接空冷凝汽器的传热过程,建立凝汽器压力与凝结蒸汽流量、冷却空气流量、凝汽器传热系数、凝汽器总传热面积以及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凝汽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以凝结蒸汽量和以凝汽器压力作为性能考核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2种性能考核评价方法存在的缺点,即仅仅考核凝汽器传热能力会导致传热面积过大,系统投资增加。在考核空冷凝汽器传热能力的基础上,还需测定凝汽器传热系数,以传热系数保证值作为直接空冷凝汽器性能考核的补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凝汽器 汽轮机背压 环境温度 传热 系数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平直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康海军 李娬 +2 位作者 李惠珍 辛荣昌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98,共8页
研究了3种翅片间距(s=2.0、2.6、3.2mm)和3种管排(N=2、3、4)的9个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和阻力特性,在工业常用凡数范围内给出了包括翅片间距及管排数影响的换热和阻力性能通用关联式,同时得出翅片间距、... 研究了3种翅片间距(s=2.0、2.6、3.2mm)和3种管排(N=2、3、4)的9个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和阻力特性,在工业常用凡数范围内给出了包括翅片间距及管排数影响的换热和阻力性能通用关联式,同时得出翅片间距、管排数对换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设计和选用平直翅片管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间距 管排数 换热器 传热 阻力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3
8
作者 黄兴华 王启杰 陆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提出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单相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模拟方法 .用体积多孔度、表面渗透度、分布阻力和分布热源来考虑壳程复杂几何结构造成的流道缩小和流动阻力、传热效应 ,通过数值求解平均的流体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 ,得到壳程流... 提出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单相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模拟方法 .用体积多孔度、表面渗透度、分布阻力和分布热源来考虑壳程复杂几何结构造成的流道缩小和流动阻力、传热效应 ,通过数值求解平均的流体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 ,得到壳程流动和换热的分布 .用该方法对一实验换热器进行了流动和传热的模拟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 换热器 数值模拟 流动 传热 三维
下载PDF
板翅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0
9
作者 凌祥 涂善东 陆卫权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58,共5页
简述了板翅式换热器在设计理论如表面特性及选择、传热和流动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板翅式换热器在制造工艺如真空钎焊工艺、高热流密度的换热表面技术、钛和不锈钢换热器的钎焊工艺等方面的新进... 简述了板翅式换热器在设计理论如表面特性及选择、传热和流动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板翅式换热器在制造工艺如真空钎焊工艺、高热流密度的换热表面技术、钛和不锈钢换热器的钎焊工艺等方面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板翅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趋势是 :耐高压、高温和耐腐蚀新材料的应用 ,扩散熔合焊和超塑性成型等先进制造工艺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式换热器 发展趋势 传热
下载PDF
日光温室三重结构相变蓄热墙体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66
10
作者 管勇 陈超 +2 位作者 凌浩恕 韩云全 闫全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66-173,共8页
针对目前国内日光温室墙体在热工性能设计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该文提出了日光温室三重结构相变蓄热墙体构筑方法;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关于该结构墙体传热性能分析方法及其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三重结构墙体有着较好的蓄放热性能,... 针对目前国内日光温室墙体在热工性能设计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该文提出了日光温室三重结构相变蓄热墙体构筑方法;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关于该结构墙体传热性能分析方法及其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三重结构墙体有着较好的蓄放热性能,利用墙体内侧(温室侧)的相变蓄热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墙体太阳能利用率,在太阳日累计辐照量为9.32 MJ/m2下,比参照温室北墙体的有效蓄热量提高了26.6%;夜间,相变温室三重结构墙体的累积供热量比参照温室砌块砖墙体的提高了16.2%,并且该墙体相变材料层的单位体积有效蓄热量为80.0 MJ/m3,是三重结构墙体中砌块砖层有效蓄热量的10倍;2)透过前坡屋面照射在温室北墙内表面太阳能影响墙体温度变化的深度有限,约占0.90 m厚三重结构墙体的33.3%,并且在温室墙体内部存在着温度稳定区,其厚度占0.90 m厚三重结构墙体的61.1%。试验结果表明仅通过增加温室墙体厚度以提高墙体的太阳能显热蓄热效率是非常有限的。该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墙体的合理构筑、相变蓄热技术在日光温室的应用以及温室墙体的相变传热问题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墙体 传热 模型 蓄热 相变材料 日光温室 三重结构墙体
下载PDF
2010年热管技术展望 被引量:48
11
作者 庄骏 张红 《化工机械》 CAS 1998年第1期44-49,共6页
阐述了2010年我国热管技术发展的两大主题———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热管技术的研究动态和热管技术在工业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几个重要特点,概述了2010年完成并重点推广的几项新型热管设备。
关键词 热管技术 传热 化学工业 远景 加热
下载PDF
有渗流时地热换热器温度响应的解析解 被引量:49
12
作者 刁乃仁 李琴云 方肇洪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影响,建立了多孔介质中有渗流时的换热能量方程,得到了有渗流时无限大介质中线热源温度响应的解析解。归纳得出影响这一传热过程的无量纲量,并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对地热换热器中温度场的影响。分...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影响,建立了多孔介质中有渗流时的换热能量方程,得到了有渗流时无限大介质中线热源温度响应的解析解。归纳得出影响这一传热过程的无量纲量,并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对地热换热器中温度场的影响。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适度的地下水渗流对原一维温度场的影响明显。地下水渗流越大,温度场变形越显著,达到稳态的时间越短,稳态过余温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渗流 地源热泵 地热换热器 传热 数学模型 温度场
下载PDF
日光温室墙体传热的一维差分模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60
13
作者 马承伟 陆海 +1 位作者 李睿 曲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1-237,共7页
为了预测和评价日光温室墙体的热工性能,构建了日光温室墙体非稳态传热过程的一维差分模型。根据气象统计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墙体表面太阳辐射热量的算法,以及傅立叶级数形式的室内和室外气温等边界条件,墙体表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热... 为了预测和评价日光温室墙体的热工性能,构建了日光温室墙体非稳态传热过程的一维差分模型。根据气象统计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墙体表面太阳辐射热量的算法,以及傅立叶级数形式的室内和室外气温等边界条件,墙体表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处理为边界节点的内热源。提出了以周期外界条件反复循环作用的"程序预演法",解决了墙体传热模拟的初始条件问题。采用高效的追赶法求解差分方程组等方法,建立了完整的日光温室墙体传热的数值模拟方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RGWSQCR,通过运行程序模拟日光温室墙体传热过程,可以获得墙内任意点和任意时刻的温度,以及热流量等数据信息,可为墙体热工性能综合分析提供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 传热 一维 差分法 数学模型 预演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辊连续铸轧工艺中流场、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51
14
作者 金珠梅 赫冀成 徐广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1-394,共4页
分析旋转状态铸辊内部传热过程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熔池和铸辊混合区域的整体数学分析模型,并实现了整体模型的耦合求解.计算结果揭示了双辊法连续铸轧过程熔池内流场、凝固温度场及铸辊内温度场、热应力场的特点.
关键词 双辊法 连续铸轧 流动 传热 热应力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压力铸造充型过程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贾良荣 熊守美 +1 位作者 冯伟明 柳百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为了解压力铸造的充型特点 ,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液态金属充填型腔过程的流动及耦合传热计算的数学模型 ,使用 SOL A - VOF数值模拟技术开发了压铸充型过程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分别用层流假设和 K- ε紊流模型对“弓”形型... 为了解压力铸造的充型特点 ,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液态金属充填型腔过程的流动及耦合传热计算的数学模型 ,使用 SOL A - VOF数值模拟技术开发了压铸充型过程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分别用层流假设和 K- ε紊流模型对“弓”形型腔的充型过程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 ,并与压铸水模拟实验的高速摄像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采用紊流模型能更精确地模拟压铸充型过程。最后使用所开发的模拟分析软件 ,对具有三维复杂形状的实际压铸件的充型过程的流场、温度场进行了模拟 ,并分析了充型过程中模具在型腔表面的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瞬态层”的概念 ,大大缩小了计算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铸造 充型过程 数值模拟 流动 传热
原文传递
螺旋扁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 被引量:54
16
作者 思勤 夏清 +1 位作者 梁龙虎 李定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01-608,共8页
对不同结构的螺旋扁管管内传热及流体阻力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光管比较,选出传热与流阻综合性能较好的管型。同时对2台螺旋扁管换热器及1台外螺纹螺旋扁管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管、壳程传热膜系数与... 对不同结构的螺旋扁管管内传热及流体阻力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光管比较,选出传热与流阻综合性能较好的管型。同时对2台螺旋扁管换热器及1台外螺纹螺旋扁管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管、壳程传热膜系数与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扁管 传热 阻力 换热器 化工机械
下载PDF
板式换热器人字波纹倾角对传热及阻力性能影响 被引量:51
17
作者 赵镇南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1年第B05期1-3,共3页
根据已有实验数据 ,阐明了板式换热器人字波纹通道中的基本流动模式以及波纹倾斜角对板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影响。分析计算和测试均可以证明 ,在相同阻力降下 ,小角度的板片可以具有和大角度板片基本相同的对流传热膜系数。正确选用板式... 根据已有实验数据 ,阐明了板式换热器人字波纹通道中的基本流动模式以及波纹倾斜角对板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影响。分析计算和测试均可以证明 ,在相同阻力降下 ,小角度的板片可以具有和大角度板片基本相同的对流传热膜系数。正确选用板式换热器的关键在于做到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人字波纹倾角 传热 阻力性能
下载PDF
蒸发冷却技术在非干燥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46
18
作者 陈沛霖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共6页
本文提出蒸发冷却技术在非干燥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在改善炎热环境、除湿法供冷和扩大传热温差以改善设备性能等方面都能起明显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应用方法并分析了节能效果。
关键词 空气调节 蒸发 除湿 传热 冷却 非干燥地区
下载PDF
活塞组-气缸套耦合传热模拟 被引量:44
19
作者 白敏丽 丁铁新 吕继组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将柴油机缸内燃气、活塞组-气缸套、冷却介质作为一个耦合体,考虑相应的物理场及各部件间的耦合传热关系,建立了活塞组-气缸套的耦合传热模型。并用该模型实机模拟了6110 型柴油机活塞组-气缸套的耦合传热过程,预测出活塞组-润滑油膜-... 将柴油机缸内燃气、活塞组-气缸套、冷却介质作为一个耦合体,考虑相应的物理场及各部件间的耦合传热关系,建立了活塞组-气缸套的耦合传热模型。并用该模型实机模拟了6110 型柴油机活塞组-气缸套的耦合传热过程,预测出活塞组-润滑油膜-气缸套的耦合传热过程。实验表明数值结果合理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组 气缸套 传热 耦合
下载PDF
火电站直接空冷凝汽器传热系数实验关联式 被引量:54
20
作者 杜小泽 杨立军 +2 位作者 金衍胜 姜剑波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32-37,共6页
不同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的传热系数,对确定机组冷端的热负荷能力、进而确定环境条件和运行参数与机组排汽压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机组优化运行最重要的基础数据。针对目前我国600 MW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典型结... 不同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的传热系数,对确定机组冷端的热负荷能力、进而确定环境条件和运行参数与机组排汽压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机组优化运行最重要的基础数据。针对目前我国600 MW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典型结构,利用直接空冷凝汽器单体性能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凝汽器翅片侧无量纲努塞尔数随空气流动雷诺数的变化曲线,拟合出相应的准则关联式,并进行了系统的误差分析。该关联式可为描述变工况条件下空冷系统的性能奠定基础,并为不同环境、气候和气象条件下机组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传热 实验关联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