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 |
芮必峰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89
|
|
2
|
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 |
詹恂
严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6
|
|
3
|
关于组织传播 |
魏永征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2
|
|
4
|
“微博客时代”的媒体应对 |
王淑华
|
《新闻实践》
|
2009 |
45
|
|
5
|
新冠疫情早期的媒介使用、风险感知与个体行为 |
闫岩
温婧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7
|
|
6
|
健康传播(一) |
钮文异
|
《中国健康教育》
|
2004 |
34
|
|
7
|
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媒介策略 |
毕耕
谭圣洁
|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9
|
|
8
|
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
郭英德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9 |
20
|
|
9
|
试论人际传播 |
陈力丹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8
|
|
10
|
对话:传播的本质回归 |
李忱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8
|
|
11
|
回归人际性:大众传播的另一个视野 |
丁未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0
|
|
12
|
从谣言、流言的扩散机制看传播的风险 |
隋岩
李燕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2
|
|
13
|
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以即时通讯工具QQ为例 |
姚劲松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
14
|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人格化传播 |
陈虹
|
《视听界》
|
2006 |
29
|
|
15
|
手机短信的大众传播功能和效果 |
范红
曲元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16
|
面对重大事件时的传播渠道选择——有关“非典”问题的北京居民调查分析 |
喻国明
张洪忠
靳一
张燕
|
《新闻记者》
CSSCI
|
2003 |
24
|
|
17
|
农村社区意见领袖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 |
彭光芒
|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
2002 |
24
|
|
18
|
新媒体与人际传播 |
项国雄
黄晓慧
张芬芳
|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
2006 |
25
|
|
19
|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人际传播 |
徐丙奎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7
|
|
20
|
手机短信的崛起与小众化传播 |
刘瑛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5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