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蒋电明 权正学 +4 位作者 黄伟 欧云生 倪卫东 梁熙 孟纯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 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 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疗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59岁。椎管狭窄11例,椎管狭窄伴脊椎滑脱7例,椎间盘突出3例,脊柱肿瘤2例。病变节段:C5、6、L1及L2各1例,L4、55例,L4-S19例,L5、S16例。2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3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结果术后1例伤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22例伤口期愈合。23例均获5-24个月随访。1例L4、5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因术中过度牵拉造成术后神经根损害症状加重,其余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无明显排斥反应。CT检查示椎管扩大;MRI示椎管内瘢痕形成及粘连均不明显;CT及三维重建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结论新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可有效防止外源性瘢痕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有效恢复椎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人工 切除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人工椎板预防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唐文胜 蒋电明 +5 位作者 安洪 李帮春 孟纯阳 肖智博 徐兵 赵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75-67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在防止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完整性的价值。方法:22只1岁龄雄性家犬行L5椎板切除,实验组13只行复合人工椎板植入,另9...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在防止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完整性的价值。方法:22只1岁龄雄性家犬行L5椎板切除,实验组13只行复合人工椎板植入,另9只作空白对照。术后4、8、16、24周各时相点摄X线片,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周行MRI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16~24周复合人工椎板界面观察到软骨细胞及板层骨,硬膜粘连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术后24周时MRI显示实验组椎管完整性恢复。结论: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阻止硬膜外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攮磷灰石 聚酰胺66 人工 切除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温从游 孟纯阳 蒋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64-469,共6页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修复替代材料中有明显优势,但骨诱导活性低、力学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克服弊端,国内外学者从仿生学等角度出发,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基础,掺杂、复合有机或无机材料,得到多种仿生复合材料。目的:综...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修复替代材料中有明显优势,但骨诱导活性低、力学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克服弊端,国内外学者从仿生学等角度出发,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基础,掺杂、复合有机或无机材料,得到多种仿生复合材料。目的:综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7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同时,计算机检索198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共检索到文献93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6篇。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研究及引用主要集中于人工椎体、人工椎板及椎间融合器等,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尚需要解决,如诱导成骨、降解情况都缺少长期而详尽的随访资料,而且目前主要是通过细胞学、组织学等方面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尚未涉及到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 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修复替代材料中有明显优势 但骨诱导活性低、力学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克服弊端 国内外学者从仿生学等角度出发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基础 掺杂、复合有机或无机材料 得到多种仿生复合材料.目的 综述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纳米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人工 人工 间融合器 进展 863项目
下载PDF
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正形 范善均 +3 位作者 沈康平 来茂德 徐少文 顾晓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26-328,共3页
目的:观察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PCPAL)对全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手术切除20只家兔的L4、L6椎板。其中一个节段植入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另一个节段作空白对照。术后2、4、8、18和23周处死家兔... 目的:观察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PCPAL)对全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手术切除20只家兔的L4、L6椎板。其中一个节段植入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另一个节段作空白对照。术后2、4、8、18和23周处死家兔作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PCPA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生物降解能力和引导骨组织生长的能力。实验节段的硬膜外疤痕量和硬膜粘连均明显少于空白节段。结论:PCPAL对全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化及纤维疤痕组织对脊髓的压迫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 硬膜外纤维化 粘连 人工
下载PDF
3D打印聚醚醚酮人工椎板在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中的初步运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边卫国 张银刚 +2 位作者 刘亮 毛茅 连芩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8期46-47,71,共3页
目的:研究以聚醚醚酮为材料,利用3D打印工艺制造解剖型人工椎板并将其运用于临床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9月施行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椎板减压后聚醚醚酮椎板重建手术患者6例,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影像学形态改变,根... 目的:研究以聚醚醚酮为材料,利用3D打印工艺制造解剖型人工椎板并将其运用于临床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9月施行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椎板减压后聚醚醚酮椎板重建手术患者6例,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影像学形态改变,根据JOA评分和椎管矢状径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6~9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PEEK人工椎板克服了以往人工椎板材料无法精准与缺损部位匹配的缺点,植入后3~6个月力学强度良好,椎管容积改善良好,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人工 聚醚醚酮 3D打印 减压
下载PDF
伴有或无人工椎板重建术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世梁 蔡贤华 +4 位作者 朱小明 连育才 孙海东 李悫 李育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118-2122,共5页
[目的]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伴有或无人工椎板植入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5年2月共收治34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式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56.6±7.2)... [目的]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伴有或无人工椎板植入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5年2月共收治34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式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56.6±7.2)岁。按是否使用人工椎板重建分为两组,15例行单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单纯减压组),19例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联合人工椎板重建术(重建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临床症状JOA评分、CT观察人工椎板融合率及椎管矢状径。[结果]单纯减压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显著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单纯减压组CT椎管矢状径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24~36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单纯减压组JOA评分显著低于重建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纯减压组CT椎管矢状径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联合人工椎板植入椎管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防止术后瘢痕粘连入椎管,有效扩大椎管大小,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切除减压 人工 重建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开窗联合人工半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辰 盛炎炎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开窗联合人工半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20例(微创组),椎板开窗联合...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开窗联合人工半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20例(微创组),椎板开窗联合人工半椎板成形术治疗20例(开放组)。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术后均予以抗炎、止痛、消肿等基础治疗。两组术后进行腰、腿痛VSA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的组间比较,最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微创组与开放组腰、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较开放组手术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联合人工半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椎间孔镜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间孔镜 人工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预防椎板切除后椎管狭窄、粘连的初步影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肖智博 吕富荣 +2 位作者 吕发金 蒋电明 唐文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关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n-HA/pA66)在预防椎板切除后并发症的表现,通过病理对照研究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建立22只家犬L5椎板切除实验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行CR和MRI扫描等影像方法与组织学... 目的:探讨影像学关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n-HA/pA66)在预防椎板切除后并发症的表现,通过病理对照研究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建立22只家犬L5椎板切除实验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行CR和MRI扫描等影像方法与组织学的检测。结果:X线结果术后8周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开始模糊,至术后24周人工椎板与骨接触界面消失,密度增高,钙化;而对照组始终表现为腰5椎板棘突缺损,无致密影出现。组织学结果术后8周人工椎板内层的纤维组织-材料界面就出现较多成骨细胞团及骨小梁;对照组椎板缺损处是纤维瘢痕逐步形成,最终与硬膜粘连。MRI对脊髓受压及硬膜粘连情况显示较好,实验节段与对照节段相比,椎管面积及矢状径有明显差异(P<0.05)。显示出重建椎板节段椎管完整性得到恢复,与组织学一致。结论:n-HA/PA66复合材料能够阻止硬膜外粘连,X线及MRI对其检测准确、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人工 切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温从游 蒋电明 +3 位作者 孟纯阳 权正学 欧云生 朱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2期157-160,166,共5页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后可能导致术后腰椎失稳,而且椎板缺损区易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卡压神经而引起严重的疼痛。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后可能导致术后腰椎失稳,而且椎板缺损区易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卡压神经而引起严重的疼痛。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重建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12例进行随访。男8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56岁。重建节段:L21例,L33例,L44例,L4-L52例,L52例。1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2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测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12例患者获7~9年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0A评分分别为(12.36±3.20)、(25.09±2.07)、(27.73±0.65)分;腰椎管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13.7±0.9)mm,末次随访时为(33.9±1.8)mm。术前、术后JOA评分和椎管矢状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内固定在位,无松动及断裂情况;CT检查示椎管明显扩大,形态良好,未见塌陷;CT三维重建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愈合良好,椎管后壁结构完整、稳定;MRI示椎管内无明显瘢痕形成,神经根、硬膜囊膨胀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能有效防止椎管内瘢痕形成,恢复椎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人工 切除术
下载PDF
经后路伤椎固定椎管减压纳米人工椎板置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研究纳米人工椎板置入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后路经伤椎固定,椎管减压,复位前方压迫骨块并置入人工椎板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5例。结果 45例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椎体撑开复位,脊柱... 目的研究纳米人工椎板置入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后路经伤椎固定,椎管减压,复位前方压迫骨块并置入人工椎板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5例。结果 45例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椎体撑开复位,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无植骨不融合,无椎管瘢痕粘连压迫等并发症。内固定节段稳定,胸腰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重建及维持情况均得到良好改善,无内固定断裂、松动以及脱出等情况,未出现血管以及神经损伤方面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经伤椎固定,椎管减压,置入人工椎板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防止了术后椎管瘢痕粘连、压迫硬脊膜及神经根,完全恢复脊柱椎序列,复位良好,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为一积极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爆裂骨折 人工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纳米人工椎板在颈椎后路减压椎管重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钦亮 云才 李士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118-2122,共5页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应用纳米人工骨重建椎管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变化。[方法]观察组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减压人工椎板椎管重建术,对照组3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组术后...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应用纳米人工骨重建椎管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变化。[方法]观察组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减压人工椎板椎管重建术,对照组3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组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JOA(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颈椎X线片及CT了解椎管矢状径扩大情况及人工椎板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6 ml,低于对照组,有1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4.3%,3例出现轴性症状,理疗治疗后好转。术后各节段椎管矢状径皆超过14 mm,术后1年和2年人工骨骨性融合率分别为43.3%和71.1%。两组在JOA评分改善率、轴性症状发生率、椎管矢状径扩大及植骨融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应用纳米人工椎板重建颈椎管效果良好,获得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重建 人工
原文传递
新型人工椎板预防后路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超亮 宋跃明 +8 位作者 刘浩 刘立岷 龚全 李涛 曾建成 孔清泉 裴福兴 屠重棋 段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9-835,共7页
目的评价使用新型氨基酸聚合物(multi-amino-acid copolymer,MAACP)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人工椎板在山羊颈椎椎板切除术后阻隔硬膜外瘢痕粘连、压迫的应用价值。方法 2岁龄雄性山羊15只,体重(30±2)kg,随... 目的评价使用新型氨基酸聚合物(multi-amino-acid copolymer,MAACP)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人工椎板在山羊颈椎椎板切除术后阻隔硬膜外瘢痕粘连、压迫的应用价值。方法 2岁龄雄性山羊15只,体重(30±2)kg,随机分为实验组(n=9)和对照组(n=6)。实验组行C4椎板切除,MAACP/n-HA人工椎板植入;对照组仅行C4椎板切除。术后4、12、24周分别取实验组2、2、5只,对照组2、2、2只山羊,行大体观察伤口感染、人工椎板有无移位碎裂、椎管形状等,并根据大体观察Rydell瘢痕粘连程度评级标准评价两组手术节段粘连程度;行X线片、CT影像学观察,24周时测量C3、C4、C5椎管面积及椎管矢状径,以正常山羊(n=2)作为正常组;24周MRI观察脊髓神经是否受压;然后处死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所有动物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毒性及免疫排斥反应。术后实验组手术节段粘连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Z=—2.52,P=0.00)。术后各时间点X线片及CT观察示实验组人工椎板位置无移位,外形完整,骨性椎管逐渐得到重建;对照组C4椎板及棘突缺损,软组织影突入椎管。术后24周,C4椎管面积和椎管矢状径实验组和正常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RI示C4平面脑脊液信号通畅,无软组织突入椎管,硬膜无粘连受压;对照组椎板缺损处瘢痕组织突入椎管与硬膜粘连,硬膜轻度受压。组织切片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示实验组人工椎板完整无明显降解,人工椎板与自体骨结合界面周围少量成骨;对照组椎板缺损处纤维组织长入。结论新型MAACP/n-HA人工椎板可在体内长久维持生物力学稳定,对周围瘢痕向椎板缺损处生长有良好机械阻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氨基酸共聚物 人工 瘢痕组织 切除 山羊
原文传递
人工椎板研制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军 胡康义 +1 位作者 刘春志 陈林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7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椎板对椎板切除术后所造成的继发性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及脊柱不稳的预防作用,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成年杂种家犬为实验对象,在腰椎板切除术后,以钛合金表面烧结羟基磷灰石、多孔钛合金为实验... 目的:探讨人工椎板对椎板切除术后所造成的继发性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及脊柱不稳的预防作用,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成年杂种家犬为实验对象,在腰椎板切除术后,以钛合金表面烧结羟基磷灰石、多孔钛合金为实验材料分别制成人工椎板,植入椎板缺损处,设实验对照组。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影像学观察和力学分析等判断结果。结果:钛合金烧结羟基磷灰石制成的人工椎板与骨组织能紧密地愈合,预防瘢痕压迫粘连硬膜囊及增加脊柱稳定性的作用是显著的。结论:钛合金烧结羟基磷灰石人工椎板无毒,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明显预防椎板切除后并发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切除术 羟基磷灰石 钛合金
下载PDF
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与医用防粘连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粘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洪 唐长友 +4 位作者 陈善斌 凌旻 李浩波 周贤超 贺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与医用防粘连膜在预防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手术治疗的20例L_2椎体爆裂骨折,术中均切除L_2椎板减压,观察组(10例)术中置入n-HA/PA66...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与医用防粘连膜在预防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手术治疗的20例L_2椎体爆裂骨折,术中均切除L_2椎板减压,观察组(10例)术中置入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预防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对照组(10例)术中置入医用防粘连膜预防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结果 20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并且获得至少24周有效随访。术后第1周CT显示所有患者L_(1~3)椎管面积及L_2椎管矢状径均已恢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24周,观察组L_(1~3)椎管面积及L_2椎管矢状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术中观察组未发现瘢痕组织与硬膜囊粘连,对照组6例出现不同程度瘢痕增生(Rydell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1例)。结论 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预防椎板切除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效果比医用防粘连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手术 切除术 瘢痕粘连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人工 医用防粘连膜
原文传递
人工椎板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陵江 常恒 史建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3期2455-2458,共4页
背景:椎板切除后可破坏脊柱后柱结构,部分患者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的瘢痕组织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神经,严重影响脊柱手术的远期效果。目的:综合分析人工椎板在修复缺损椎板,防止椎板切除后并发症发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方... 背景:椎板切除后可破坏脊柱后柱结构,部分患者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的瘢痕组织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神经,严重影响脊柱手术的远期效果。目的:综合分析人工椎板在修复缺损椎板,防止椎板切除后并发症发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1996-01/2009-01)、清华同方数据库(2000-01/2009-01)及PubMed数据库(1996-01/2009-01)有关椎板切除后再狭窄、术后粘连、人工椎板研究和实验等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人工椎板,椎板切除后,术后粘连",英文检索词为"artificialvertebrallamina,laminectomy"。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22篇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人工椎板对椎板切除后所造成的继发性瘢痕粘连,导致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形成椎板切除后再狭窄,以及造成的脊柱不稳有预防作用。但是人工椎板在材料及设计上有待进一步改进,理想的材料应该是能很好的发挥屏障和保护作用,而又无不良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诱导新生骨生成以达到骨性融合,目前的技术、方法还达不到上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切除 再狭窄 粘连 并发症
下载PDF
仿生型人工椎板的实验研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俊海 刁晓明 +3 位作者 赵刚 方岱敏 韩丹 罗淑华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551-552,共2页
目的:研究仿生型人工椎板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实用性。方法:采用 C T 测定和对 X 光片、骨标本、尸体的椎管矢状径、椎弓根间距、椎板棘突大小及棘突椎板角等数据做为依据,利用金属材料或聚氯乙烯高分子材料仿造人体的椎板和棘... 目的:研究仿生型人工椎板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实用性。方法:采用 C T 测定和对 X 光片、骨标本、尸体的椎管矢状径、椎弓根间距、椎板棘突大小及棘突椎板角等数据做为依据,利用金属材料或聚氯乙烯高分子材料仿造人体的椎板和棘突的形态结构制作仿生型人工椎板,最后经过骨骼标本试装、尸检实验及各种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仿生学人工椎板基本达到设计标准,产品已研制成功。其形态结构与人体的生理解剖形态结构相似,具备了棘突和椎板生理解剖功能特点,防止脊髓粘连受压,又修补了椎板缺损,稳定脊柱,形成了完整的椎管。结论:仿生型人工椎板符合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原理,功能良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型 人工 研制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纳米人工椎板重建颈椎管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钦亮 云才 李士春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评估应用纳米人工骨重建颈椎椎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行颈椎后路减压人工椎板椎管重建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JOA(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观察轴性症状及颈5神经根麻痹的... 目的评估应用纳米人工骨重建颈椎椎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行颈椎后路减压人工椎板椎管重建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JOA(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观察轴性症状及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颈椎X线片及CT了解椎管矢状径扩大情况及人工椎板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6 ml。人工椎板植入未见排斥反应,术后12月人工骨骨性融合率为45.5%。手术前后颈椎椎管矢状径差异有显著性,椎管矢状径均超过14 mm。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6分增加至术后1年时平均15.1分,改善率为74.3%。3例出现轴性症状,理疗治疗后好转;未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并发症。结论在颈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应用纳米人工椎板重建颈椎管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重建 人工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体化仿生型人工椎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建文 黎松波 +7 位作者 刘先银 何仲佳 方冠军 陈耀鑫 刘志伟 卢健锋 叶国标 尹煜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336-339,34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出钛合金个体化仿生型人工椎板应用于腰椎椎板切除术后脊柱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具成人腰椎的尸体标本,3D打印出钦合金仿生型人工椎板,行腰椎椎板切除和人工椎板植入手术,采用皮质骨轨迹锁定螺钉固定...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出钛合金个体化仿生型人工椎板应用于腰椎椎板切除术后脊柱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具成人腰椎的尸体标本,3D打印出钦合金仿生型人工椎板,行腰椎椎板切除和人工椎板植入手术,采用皮质骨轨迹锁定螺钉固定,观察其稳定性,术后行CT扫描了解人工椎板和螺钉的情况。【结果】本研究设计的仿生脊柱椎板形态与原椎板结构相似,模拟手术中易于安装,匹配性好,利用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固定仿生椎板稳定性好,保留的棘上、棘间初带能重建到人工椎板棘突的缝合孔上;CT扫描结果显示设计的人工椎板与原脊柱棘突椎板结构相似,匹配性好,固定螺钉位置理想,骨性椎管容积和前后径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个体化仿生型人工椎板应用于腰椎椎板切除术后的重建,可增加椎管容积,且匹配性和稳定性好,具有保留脊柱节段的活动度和提供后方韧带附着点重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人工
下载PDF
人工椎板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树连 朱磊 +2 位作者 周章武 刘安平 周正新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81-783,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椎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胸腰椎骨折等脊柱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8月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人工椎板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历获得5~15个月... 目的分析人工椎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胸腰椎骨折等脊柱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8月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人工椎板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历获得5~15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其中30例痊愈,5例基本缓解,5例有效,痊愈率75%,有效率100%,其中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排斥反应,复查X线片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界限消失,完全愈合。结论人工椎板在治疗脊柱疾病中的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的预防术后瘢痕黏连,重建脊柱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脊柱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人工椎板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涛 龚辉 +1 位作者 陈卓夫 彭霞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9期1748-1750,173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椎板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1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45岁-72岁,男9例,女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 目的:探讨人工椎板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1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45岁-72岁,男9例,女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人工椎板+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380mL,平均住院时间15天。平均随访12月,全部病例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结论:人工椎板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应用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尤其适用于神经鞘瘤体积较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人工 弓根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