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被引量:1191
1
作者 张华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4,共15页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4C’s"。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信息时代 人性能力 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 协作 交往 情境学习
原文传递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被引量:350
2
作者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8,共7页
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 ,这一研究正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向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展现了与原来意义上的主体性不同的主体间性。人在交往中生存 ,因而人的世界是一个交往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主体间性 ,实际上是... 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 ,这一研究正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向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展现了与原来意义上的主体性不同的主体间性。人在交往中生存 ,因而人的世界是一个交往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主体间性 ,实际上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具有交互主体性的主体和主体共同面对特定的客体或客体世界 ,成为某种共同主体。与这种共同主体相对而言的是某种共同客体。共同主体所具有的主体性是一种共同主体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主体性 主体间性 客体 相对 主体性问题 交往 人的主体性 实际 展现 特定
原文传递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被引量:111
3
作者 冯建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交往 教育过程观 模式 教育理论
原文传递
什么是“文化记忆”? 被引量:112
4
作者 扬.阿斯曼 陈国战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6,共9页
记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在与他人交往时,记忆才会产生,纯粹的个体记忆就像一种只有一个人能懂的语言,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只有个体才有记忆,无论是群体还是文化,都没有这种意义上的记忆。文化记忆概念关注的是记忆在... 记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在与他人交往时,记忆才会产生,纯粹的个体记忆就像一种只有一个人能懂的语言,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只有个体才有记忆,无论是群体还是文化,都没有这种意义上的记忆。文化记忆概念关注的是记忆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和文化决定的。传统之于文化记忆,就如同交往之于交往记忆,如果说交往记忆通常在三代人之间循环,形成一个共时性的记忆空间,那么文化记忆则指向遥远的过去,形成一个历时性的时间轴。开展文化记忆研究,不是把一个来自个体心理学领域的概念运用到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分析中,而是强调心理、意识、社会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集体 交往 文化记忆
原文传递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被引量:84
5
作者 曾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4-139,共6页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通过对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讨论 ,揭示了主体性教育中教育活动实质是人和人的交往实践活动 。
关键词 主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教师 学生 主体性教育 交往 教育活动
下载PDF
世界普遍交往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02
6
作者 李包庚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204,共24页
“交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交往、交往的扩大、世界普遍交往表明历史突破狭隘而孤立的地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轨迹。黑格尔说“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合理过程”,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 “交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交往、交往的扩大、世界普遍交往表明历史突破狭隘而孤立的地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轨迹。黑格尔说“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合理过程”,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直接的理论前提”。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包含的一个主要论题就是世界普遍交往理论,这就意味着: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伟大构想都是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展开中提出的,也将在世界普遍交往中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往范式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逻辑,为世界普遍交往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世界普遍交往 世界历史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原文传递
关于交往与教学交往的哲学认识 被引量:50
7
作者 陈旭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6-92,共7页
交往理论是本世纪国际上最具前沿性和交叉性的课题之一。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上认为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从交往的视角看教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 交往理论是本世纪国际上最具前沿性和交叉性的课题之一。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上认为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从交往的视角看教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教学交往是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教学交往
下载PDF
数字交往论(1):一种面向未来的传播学 被引量:77
8
作者 杜骏飞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9-87,94,共10页
数字时代的本质之一,是人、信息、媒介与社会的脱域融合。在此基础上,万物互联与虚拟社会的演进,使"传播"转向"交往"——一种具有数字实践性的交流-行动。数字交往论是以交流-行动的同一性与实践的泛在性,对两种重... 数字时代的本质之一,是人、信息、媒介与社会的脱域融合。在此基础上,万物互联与虚拟社会的演进,使"传播"转向"交往"——一种具有数字实践性的交流-行动。数字交往论是以交流-行动的同一性与实践的泛在性,对两种重要的交往哲学"精神交往"与"交往行动理论"做出回应。数字交往论的视角,是要将新传播视为一个即时实践的、虚实混合的交流系统,这将有助于重新发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域融合 交往 数字交往 精神交往 交往行动理论 虚拟社会 元宇宙 全时性 数字交往理论
原文传递
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 被引量:52
9
作者 戴炜栋 陈莉萍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共5页
Ellis认为语言能力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基础,是语用迁移发生的前提,学习者在交往中因处于不利地位失去了发展语用能力的机会.本文将基于Kasper和Rose以及Kasper所做的语用习得研究综述对Ellis所提出的语用习得理论做出回应.近来的研究结果... Ellis认为语言能力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基础,是语用迁移发生的前提,学习者在交往中因处于不利地位失去了发展语用能力的机会.本文将基于Kasper和Rose以及Kasper所做的语用习得研究综述对Ellis所提出的语用习得理论做出回应.近来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Ellis的理论.语用能力、语法能力以及它们的发展与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复杂的联系.随着语法和语用概念的外延,两者的区分度会越来越模糊,彼此相互作用,但并不是一方为另一方的基础.语言能力对语用迁移有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语言使用者对两种语言的认识起决定作用.任何交往行为都有利于语用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充分利用交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 语法 迁移 交往
下载PDF
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庄国波 唐平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78-82,共5页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进步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意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特征、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大学生 宿舍 交往 和谐
下载PDF
从熟人社会到弱熟人社会 来自皖西山区村落人际交往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52
11
作者 苟天来 左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61,227,共21页
"熟人社会"理论虽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一直没有相应的指标来测量,故逐渐被刻板化。本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皖南山区自然村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分析对象,从强弱关系的视角,重新测量发现:自然村落内村民之间的网络依赖于间... "熟人社会"理论虽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一直没有相应的指标来测量,故逐渐被刻板化。本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皖南山区自然村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分析对象,从强弱关系的视角,重新测量发现:自然村落内村民之间的网络依赖于间接连接构成;强交往关系中存在大量孤立的个体,而且整体网络断裂的风险也较高;弱交往关系中基本上不存在孤立的个体,其整体网络断裂的风险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然村落内的村民之间也难以熟知,本研究将这个社会特征概括为弱熟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社会网络 交往 强关系 弱关系
下载PDF
季亚琴科论教学的本质(上) 被引量:45
12
作者 朱佩荣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1993年第5期38-45,共8页
关键词 学校教学 教学过程 相互作用 学生 教师 交往 认知活动 本质 教学论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从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论翻译实质、翻译策略与翻译标准——兼与朱志瑜博士商榷 被引量:46
13
作者 司显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5,共5页
一、语言功能,我们知道,作为社会的人,彼此之间需要交往,没有交往便不可能有社会。要交往就自然要有工具,而语言就是这样的工具。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哲学如是说: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园;功能语言学则声称:语言的功能是交际。那么... 一、语言功能,我们知道,作为社会的人,彼此之间需要交往,没有交往便不可能有社会。要交往就自然要有工具,而语言就是这样的工具。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哲学如是说: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园;功能语言学则声称:语言的功能是交际。那么与此相关的问题便是:作为社会的人,人们使用语言要交际什么?显然,这是个关于命题内容(thepropositional content)范畴的问题,在功能语言学看来,它是个关于语言概念功能的问题。而所谓语言的概念功能系指人们对世界(包括内心世界)的经验(参见Bell,1991,2001: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翻译实质 翻译标准 翻译策略 功能观 博士 语言功能 命题内容 语言概念 内心世界 社会 交往 作为 工具 交际
原文传递
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2
14
作者 黄才炎 严标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调查问卷和孤独差异量表对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别变量在短信交往行为3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朋友友谊关系的孤独程度上与大...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调查问卷和孤独差异量表对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别变量在短信交往行为3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朋友友谊关系的孤独程度上与大学生的手机短信交往行为的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手机短信交往行为的自我认知上的不同可能与更大群体关系的孤独程度有关。结论频繁地使用手机短信交往可能与孤独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短信 交往 孤独感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 被引量:54
15
作者 宋雅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西方哲学家从传统认识论、存在主义、解释学、和交往行动理论等方面探讨主体间性,但是...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西方哲学家从传统认识论、存在主义、解释学、和交往行动理论等方面探讨主体间性,但是他们的理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他们重视精神交往,而忽视物质交往,忽略了主体间关系的物质性、客观性、实践性等特点,这正是马克思在社会历史形态和哲学人类学理论中所强调的。因此,对主体间性的研究,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综合思考,从而建立哲学研究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交往 实践性 社会性 历史性
下载PDF
人际沟通视阈下的微信传播解读 被引量:52
16
作者 王欢 祝阳 《现代情报》 CSSCI 2013年第7期24-27,共4页
微信在人际沟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基于"媒介是人体器官延伸"的理论,分析微信功能,探讨微信进入社会流程后对社会成员的人际思考与对沟通方式的塑造作用。微信备受现代人的青睐,分别从满足体现自我价值、情感表达、娱乐消遣... 微信在人际沟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基于"媒介是人体器官延伸"的理论,分析微信功能,探讨微信进入社会流程后对社会成员的人际思考与对沟通方式的塑造作用。微信备受现代人的青睐,分别从满足体现自我价值、情感表达、娱乐消遣3个方面进行阐释。深入思考微信社交的本质变化:由原有的"弱关系"向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强关系"转变,实现了基于熟人关系的全新互动。微信的半匿名性引发个体的去个性化与去抑制性,从道德滑坡、语言暴力化、交往快餐式化3个角度剖析其负面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沟通 微信 关系 失范
下载PDF
“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 被引量:48
17
作者 吴义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202,共31页
从 18世纪初到 19世纪中叶 ,中西交往的语言基础是被称为“广州英语”的一种变种英语。它起源于出现时间更早的澳门葡语 ,由广州口岸从事中西经济文化交往的人群所发明。它主要以口语的形式存在 ,在发音、造句等方面深受汉语、广州方言... 从 18世纪初到 19世纪中叶 ,中西交往的语言基础是被称为“广州英语”的一种变种英语。它起源于出现时间更早的澳门葡语 ,由广州口岸从事中西经济文化交往的人群所发明。它主要以口语的形式存在 ,在发音、造句等方面深受汉语、广州方言和澳门葡语的影响 ,与正宗的英语相距甚远。 19世纪 30年代后 ,出现了若干种用作教材和词典的广州英语词汇书的刻本 ,标志着中西交往持续发展背景下广州英语应用范围的扩大。广州英语在一个多世纪的中西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充当了“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19世纪 6 0年代后 ,因广州在中西关系中的地位下降 ,上海成为新的贸易中心 ,广州英语的地位亦被洋泾浜英语所取代。由于此类变种的英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中国人在 19世纪前期就开始了寻求正确的英语知识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知识 广州方言 洋泾浜 共同语 汉语 语言基础 词典 中西 交往 存在
原文传递
自媒体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被引量:48
18
作者 李翔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19,共5页
自媒体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空间,开创了话语交流的新范式,但也面临着话语权转移、控制力弱化等突出问题,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显得日渐式微。在自媒体这一新的场域下,高校思想... 自媒体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空间,开创了话语交流的新范式,但也面临着话语权转移、控制力弱化等突出问题,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显得日渐式微。在自媒体这一新的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更好地彰显其作用,必须从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从独话走向对话、从现实场域走向虚实结合、从文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在方式重构、传播优化、价值回归的基础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话语 场域 交往
下载PDF
论交往的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27
19
作者 兰玉萍 王有升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5,共5页
交往是当今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交往的关注被认为是标志着一种哲学范式的重要转变.交往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交往很早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被看作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 交往是当今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交往的关注被认为是标志着一种哲学范式的重要转变.交往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交往很早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被看作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交往渗透在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然而现今对于交往在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往往仅仅被看作是发展儿童的社会性的一种手段或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对于交往的实质内涵的哲学把握及其对教育来说所具有的本体论的意义,在教育者的观念中,则未必被完全意识到,在既往的教育学理论中也未被加以足够的重视.对交往的关注,将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教育学意义 内涵 教育哲学
原文传递
论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辛继湘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9年第6期100-104,共5页
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运用此模式应贯彻合理交往原则、相互依赖原则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 交往 交往教学模式 主体性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