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心理测量中降低主观性偏差的方法探索 一项关于组织认同的测量思路与量表设计及其结果 |
王彦斌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8
|
|
2
|
米德自我概念述评 |
乐国林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3 |
9
|
|
3
|
米德的自我理论述评 |
李美辉
|
《兰州学刊》
|
2005 |
15
|
|
4
|
米德:美国传播学的鼻祖 |
邵培仁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0
|
|
5
|
自我概念的理论述评 |
沈梅
|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5
|
|
6
|
网络“人设”中的自我认同及其伦理之维 |
周瑞春
|
《天府新论》
|
2020 |
9
|
|
7
|
“主体间性”概念是可以用来做重要的哲学工作的——以哈贝马斯的规则论为例 |
童世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8
|
米德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养生成 |
王威威
刘学智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9
|
对话自我:动态的多重立场空间的自我观 |
吕仁慧
李明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0
|
体育意识中主我与客我的辩证关系——对“去角色化”体育行为的思考 |
孙旭静
付杰
|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
2020 |
3
|
|
11
|
i与I的抗争:青年学生苹果产品消费的主体性建构研究 |
徐世甫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12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内传播 |
贾凌昌
杨剑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3
|
米德自我概念的述评 |
乐国林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4
|
超越·自动·主我——苏轼人格思想取向阐释 |
桓晓虹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6 |
2
|
|
15
|
寻找对话的权力——从自我的研究看心理学主体三种形态的演变 |
杨锐
|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6
|
米德自我概念的社会学转向 |
李美辉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7
|
论个体道德产生的条件 |
李晓林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3 |
0 |
|
18
|
米德与庄子自我理论的现时代意义 |
李海萍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9
|
武术舞台表演的“角色承担”研究 |
张秋平
|
《武术研究》
|
2017 |
1
|
|
20
|
高师院校学科教育教师的专业自我探析——基于米德自我理论的视角 |
孙中华
郑一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