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艳 张铁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0-473,共4页
关键词 微波萃取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 天然药用植物 微波辅助提取 化学成分 实验 分离 生产时间 饲料 土壤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2
作者 左风 严梅桢 周钟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8-572,616,共6页
天然产物中的成分经肠道菌群代谢处置的研究已经被许多国家学者所重视 ,并成为一个受国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近 2 0年来 ,肠道菌群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代谢作用 (包括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 )进行了综述 ,对研究较深入的一些中药成分的... 天然产物中的成分经肠道菌群代谢处置的研究已经被许多国家学者所重视 ,并成为一个受国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近 2 0年来 ,肠道菌群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代谢作用 (包括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 )进行了综述 ,对研究较深入的一些中药成分的代谢情况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有效成分 药理学 有毒中药 毒性作用
下载PDF
中药黄连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2
3
作者 刘雪锋 夏咏梅 +2 位作者 方云 刘玲玲 邹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99-2103,共5页
从天然中药材黄连中提取分离并精制得到盐酸小檗碱 ( BC) ,采用 UV光谱和荧光光谱 ( FS)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 ( BSA)的相互作用 ,解释了 BC导致 BSA的荧光发射光谱峰裂分的现象 ,其二重峰分别归属于色氨酸及酪氨酸残基 .结果表明 ,静... 从天然中药材黄连中提取分离并精制得到盐酸小檗碱 ( BC) ,采用 UV光谱和荧光光谱 ( FS)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 ( BSA)的相互作用 ,解释了 BC导致 BSA的荧光发射光谱峰裂分的现象 ,其二重峰分别归属于色氨酸及酪氨酸残基 .结果表明 ,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 BC对 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 ,BC与 BSA的表观结合常数 KA 为 8.66× 1 0 4 L/mol( 3 0℃ )和 8.72× 1 0 4 L/mol( 3 7℃ ) ,BC在 BS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数为 ( 3 .1± 0 .2 ) . BC与 BSA分子中荧光性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距离为 3 .75 nm ( 3 0℃ )和 3 .62 nm( 3 7℃ ) ,表明 BC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 BSA分子内部 .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 ,该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 ,并由此推断 BC与 BSA之间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中药有效成分 黄连 盐酸小檗碱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探讨 被引量:51
4
作者 徐凌川 张华 +1 位作者 许昌盛 王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灵芝多糖 最佳工艺 中药有效成分 最佳提取条件 超声波提取 超声技术 提取工艺 收率 溶剂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刺五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提取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忠英 晏国全 +4 位作者 卜凤泉 孙晶 李敏晶 丁兰 张寒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 (MAE)提取刺五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通过正交实验 ,考察了微波提取条件(包括溶剂、微波辐射时间、提取压力和料液比 )对刺五加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剂为 5 0 %乙醇 ,提取压力为 70 0kPa ,提取时间为 1...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 (MAE)提取刺五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通过正交实验 ,考察了微波提取条件(包括溶剂、微波辐射时间、提取压力和料液比 )对刺五加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剂为 5 0 %乙醇 ,提取压力为 70 0kPa ,提取时间为 10min ,料液比为 1∶2 0时 ,提取率最佳。与索氏提取法相比较 ,提取率可提高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辅助提取 中药有效成分
下载PDF
黄芪甲苷和三七的三种有效成分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和Nrf2/HO-1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55
6
作者 黄小平 邓常清 +3 位作者 邱咏园 王蓓 唐映红 曾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96-1601,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分别与三七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 目的研究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分别与三七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1途径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HO-1mRNA表达,脑组织胞核、胞质Nrf2和全细胞HO-1蛋白表达。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DA、NO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降低。黄芪甲苷可降低脑组织MDA、NO含量,人参皂苷Rg1能降低脑组织NO含量。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均能明显降低脑组织MDA和NO含量,且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的效应大于人参皂苷Rb1单用和三七皂苷R1单用。②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胞核和胞质中Nrf2蛋白含量及核转位率升高,同时HO-1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各给药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胞质Nrf2蛋白含量,升高胞核Nrf2含量,使Nrf2核转位率升高,且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的作用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可使脑组织HO-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脑组织HO-1mRNA和蛋白的增加明显高于各有效成分单用。且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升高胞核Nrf2蛋白、提高Nrf2核转位率的作用强于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增加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强于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三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中药有效成分 配伍 黄芪甲苷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三七皂苷R1 氧化应激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微波萃取在中药提取和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7
作者 马长雨 杨悦武 +2 位作者 郭治昕 祝国光 元英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i007-i010,共4页
关键词 中药提取 微波萃取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 植物成分 微波技术 分析 微波能 香料 新型 化妆品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8
作者 申睿 刘苗 +2 位作者 朱向东 谈望晶 王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21-1725,共5页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势。从中医治法治则的角度及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的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UC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阐释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奠定...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势。从中医治法治则的角度及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的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UC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阐释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UC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复方 单味中药 中药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9
作者 韩飞 荆志伟 +2 位作者 于亚南 刘骏 王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73-276,共4页
作为中药复方的效应单元,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血管性痴呆(VD)方面具有选择性高、针对性强等特点,故单味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涉及补虚类(人参、何首乌、刺五加、黄芪、红景天)、活血化瘀类(银杏、丹参、川芎、姜黄、灯盏花... 作为中药复方的效应单元,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血管性痴呆(VD)方面具有选择性高、针对性强等特点,故单味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涉及补虚类(人参、何首乌、刺五加、黄芪、红景天)、活血化瘀类(银杏、丹参、川芎、姜黄、灯盏花)、清热类(黄芩、知母、地黄、栀子)及其他类(千层塔、葛根、丁香)。其作用机制主要有:①增加ATP酶等活性物质含量,抑制氧化应激;②调节脑内胆碱能系统相关蛋白、基因、神经递质表达;③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钙内流、防止自由基形成造成的神经元损伤等。补虚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VD研究较多。中药有效成分作用多途径、多靶点,干预了VD病理生理过程的多个环节,为促进临床用药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方向,同时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实验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友平 鄢丹 秦春梅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2-214,共3页
大孔吸附树脂在药学领域(特别是天然药物精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从提取液、树脂、洗脱等三方面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表明对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效果可以通过吸... 大孔吸附树脂在药学领域(特别是天然药物精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从提取液、树脂、洗脱等三方面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表明对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效果可以通过吸附量、解吸率、吸附动力学试验等指标综合评价,以寻求最佳工艺条件,取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中药有效成分
下载PDF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增琪 景涛 《天津药学》 2003年第4期64-67,共4页
对中药提取分离的新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声波提取技术 ,半仿生提取技术 ,酶法提取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超滤技术 ,高速离心分离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双水相萃取技术等的应用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提取分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改善中药有效成分成药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2
作者 高彩芳 夏加璇 +4 位作者 朱颖 任宏伟 洪超 陆伟根 王建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54-2762,共9页
纳米技术在改善中药有效成分成药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系统阐述了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种纳米技术的相应制备技术、效果和研究方向。综述纳米技术针对性改善中药有效成分口服吸收、改变体内分布、增加靶向性及... 纳米技术在改善中药有效成分成药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系统阐述了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种纳米技术的相应制备技术、效果和研究方向。综述纳米技术针对性改善中药有效成分口服吸收、改变体内分布、增加靶向性及改善经皮和黏膜吸收方面的方法与优势;分析了纳米技术在改善中药成药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设想,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 成药性 口服 靶向
原文传递
微波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志祥 李红娟 +2 位作者 万水昌 李菊 乐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45-1247,共3页
微波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微波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微波萃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微波萃取 中药有效成分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延胡索乙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安铸 马晓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7-1929,共3页
延胡索是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目前可以分离得到30余种,延胡索乙素是其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延胡索乙素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止痛镇静降低成瘾性、保护大脑的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起到抗心律失... 延胡索是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目前可以分离得到30余种,延胡索乙素是其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延胡索乙素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止痛镇静降低成瘾性、保护大脑的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起到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延缓心肌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的作用;对于肿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也有干预作用。文章将结合文献,对延胡索乙素进行系统阐述,为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乙素 生物碱 中药有效成分 综述
原文传递
纤维素酶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吉霞 蔡俊鹏 祝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对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目前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情况进行文献综述 ,并指出海洋细菌极具多样性 ,其产纤维素酶的潜在菌源有待发掘 ;随着纤维素酶研究的深入 ,它必将在中药成分提取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成分 中药有效成分 文献综述 影响 因素 作用机理 酶促反应 分提 纤维素酶
下载PDF
14种中药提取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柳依 曹煜 +1 位作者 魏羽佳 雷大卫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寻找更合理的试管内分析方法研究药物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调节,筛选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的中药有效成分。方法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观察14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试管内对酪氨酸酶系统的调节作用。结... 目的寻找更合理的试管内分析方法研究药物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调节,筛选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的中药有效成分。方法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观察14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试管内对酪氨酸酶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10种中药提取的成分在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黑素生成量上显示了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丁香酚、姜黄油、没食子酸、丁香酚和姜黄素复合物(1∶1)以及前两者与蜕皮激素(ecdysone)的复合物(1∶1∶1)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单体化合物熊果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丁香酚、姜黄油对酪氨酸酶呈竞争性抑制,没食子酸呈反竞争性抑制。结论丁香酚、姜黄素、没食子酸和其他中药有效成分对酪氨酸酶具有体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一元酚单氧酶 丁香酚 姜黄素 没食子酸 蜕皮激素 中药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山茱萸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7
作者 陈巧霞 杨光明 潘扬 《江苏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采用网络检索、分类与汇总,将国内外文献中山茱萸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山茱萸功能性成分主要有五环三萜类、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有机酸及其酯类、挥发性成分、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休克、降血糖、抗... 采用网络检索、分类与汇总,将国内外文献中山茱萸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山茱萸功能性成分主要有五环三萜类、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有机酸及其酯类、挥发性成分、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休克、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抗血栓、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目前随着对山茱萸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中药有效成分 提取和分离 药理学 综述
下载PDF
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乐 丁腾 +2 位作者 龚伟玲 杨长花 刘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674,共9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肝损伤愈合反应,其形成与多种细胞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目前已知最强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之一,几乎参与了肝纤维化的所有关键环节。TGF-β1/Sm... 肝纤维化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肝损伤愈合反应,其形成与多种细胞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目前已知最强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之一,几乎参与了肝纤维化的所有关键环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TGF-β1发挥促纤维化作用最经典的途径,也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近年来就该信号通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副作用小"的优势,在肝纤维化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中药有效成分是从中药中提取纯化的单体化合物,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点,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能直接阐明其作用的靶点和调控的信号通路,揭示了中药治病的机制,更有助于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该文总结了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抗肝纤维化进展中的应用,并归纳分析了近5年来各类中药有效成分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干预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式及其可能的机制,为靶向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新药的创新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肝纤维化 中药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成分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杨敏 张天锡 +2 位作者 史磊 冯帅 李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050-4058,共9页
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选择性好、吸附能力强且易洗脱、可循环使用且再生处理经济环保、方便制剂成型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制分离、复方中药制剂的纯化、有害杂质的去除等。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选择性好、吸附能力强且易洗脱、可循环使用且再生处理经济环保、方便制剂成型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制分离、复方中药制剂的纯化、有害杂质的去除等。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性质、分类、工作原理进行综述,并对其纯化中药成分的影响因素和纯化工艺进行讨论,探究影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成分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中药成分纯化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中药有效成分 制备 性质 分类 工作原理 影响因素 纯化工艺
原文传递
龙柏叶总黄酮提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毛燕 黄必恒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龙柏叶总黄酮含量的提取结果表明 :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对总黄酮的提取量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龙柏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溶剂... 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龙柏叶总黄酮含量的提取结果表明 :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对总黄酮的提取量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龙柏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提取时间为 2 0min ,提取温度为 90~ 1 0 0℃。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柏 黄酮类化合物 萃取 乙醇 中药有效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