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3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 被引量:319
1
作者 王绍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33,共23页
适应能力对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要,因为人类社会必须应对种种复杂局面、未知环境、不确定性、价值和利益冲突;而所有人,包括决策者、政策研究者和专家都只具备有限理性。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学习。依据学习的推动者(决策者或政策倡导者)和学习... 适应能力对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要,因为人类社会必须应对种种复杂局面、未知环境、不确定性、价值和利益冲突;而所有人,包括决策者、政策研究者和专家都只具备有限理性。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学习。依据学习的推动者(决策者或政策倡导者)和学习源(实践或实验)两个向度可区分出四类学习模式。通过考察中国农村医疗融资体制过去60年的演变历史,发现我们的决策者和政策倡导者能够利用各种形式的实践和实验进行学习和获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进而调整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此间高适应体制的"中国模式"逐渐成型,其活力来源于从不相信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模式 适应能力 中国模式 合作医疗 医疗融资
原文传递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 被引量:258
2
作者 郑秉文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5,111,共14页
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标志着正式进入"上中等收入"行列。文章对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等国家进行比较,以跨越这个"陷阱"并早已进入高收入行列的东亚"四小龙"为参照系,指出中国... 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标志着正式进入"上中等收入"行列。文章对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等国家进行比较,以跨越这个"陷阱"并早已进入高收入行列的东亚"四小龙"为参照系,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历和即将经历市场驱动、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4个阶段,以及3次跨越;目前刚进入效率驱动即"上中等收入"阶段;文章分析了中国在这个阶段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诱因,提出避免掉进"陷阱"和经济转型的动力问题,认为制度、政策和基础设施构成了动力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中国模式 竞争力 社会保障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13
3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1,共3页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若干问题 研究
下载PDF
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117
4
作者 郑永年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8,共9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日渐增多。然而,大多数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模式时,往往会回避中国的政治模式,仅仅把中国模式局限于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但实际上,如果不讨论中国的政治模式,就很难理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日渐增多。然而,大多数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模式时,往往会回避中国的政治模式,仅仅把中国模式局限于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但实际上,如果不讨论中国的政治模式,就很难理解中国的经济模式,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模式正是由中国的政治模式促成的。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建立稳定的政治社会秩序是其面临的艰巨挑战,对此,中国模式的政治和经济内涵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政治模式 经济模式 社会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的脱贫奇迹何以造就?——中国扶贫的精准行政模式及其国家治理体制基础 被引量:115
5
作者 王雨磊 苏杨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5-208,共14页
本文对中国的脱贫成就给出了一个从"中国之治"看"中国之制"的理论解释框架。中国近些年的脱贫成就全球罕见,这个成就的基础是经济增长,但是将经济增长的红利高效转化为脱贫成就,这还有赖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的国... 本文对中国的脱贫成就给出了一个从"中国之治"看"中国之制"的理论解释框架。中国近些年的脱贫成就全球罕见,这个成就的基础是经济增长,但是将经济增长的红利高效转化为脱贫成就,这还有赖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的国家治理体制及相关运行机制。本文将扶贫领域的这个机制定义为精准行政扶贫模式,其由行政统筹机制、资金机制、扶贫干部队伍管理机制、村组织建设机制、考评和问责机制组成,将扶贫工作要素全部纳入其中,且考评和问责机制又能反过来作用于其他机制,形成一种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闭合且具有信号和反馈系统的精准运行机制。这样的模式,不仅能集中行政力量高效精准地进行扶贫,且将扶贫工作与其他行政工作有效衔接、协作,使行政体系整体成为扶贫体系。这一模式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体制的集中体现,但相对下阶段乡村振兴等目标也有不适应之处,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市场力量的协同治理,才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奇迹 精准扶贫 中国模式 国家治理 行政体制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 被引量:114
6
作者 王曙光 张春霞 《长白学刊》 2014年第1期80-87,共8页
随着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联姻,诸多商业模式变革和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金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众多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从业务功能角度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可分为四大类: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 随着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联姻,诸多商业模式变革和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金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众多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从业务功能角度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可分为四大类: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应采取一种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充分肯定其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效率的提高等积极效应的同时,注意识别和防范其蕴含的各种风险,加强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中国模式 金融创新
下载PDF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中国模式研究 被引量:97
7
作者 李友根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26,共18页
我国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加倍赔偿,以及《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十倍赔偿,一直被视为惩罚性赔偿。事实上,从制度设计的初衷、制度运行的实效分析,这是以奖励消费者诉讼为主而以惩罚、遏制功能为辅的多倍赔偿制度,与作... 我国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加倍赔偿,以及《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十倍赔偿,一直被视为惩罚性赔偿。事实上,从制度设计的初衷、制度运行的实效分析,这是以奖励消费者诉讼为主而以惩罚、遏制功能为辅的多倍赔偿制度,与作为借鉴对象的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后者以惩罚、遏制为主要功能。我国法律体系中惩罚功能主要由行政罚款制度承担,而美国惩罚性赔偿中的州分享计划有着类似于我国罚款制度的性质。因此,在我国,由罚款与多倍赔偿共同构成的责任体系共同实现着惩罚、遏制、奖励的功能,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可谓殊途同归。由此可见,既区别于大陆法系又区别于英美法系的我国多倍赔偿制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创造,既有历史传统的基础,又立足于实践需求,值得肯定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赔偿 惩罚性赔偿 中国模式 奖励
原文传递
论作为“中国模式”的民主集中制政体 被引量:93
8
作者 杨光斌 乔哲青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9,共17页
作为政体的民主集中制在国际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位置远远不能匹配其实践中的重要性,需要"找回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国模式本身或者最核心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不但是一种组织良好的秩序,而且其在元理论上有诸多值得重新发掘之处,比... 作为政体的民主集中制在国际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位置远远不能匹配其实践中的重要性,需要"找回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国模式本身或者最核心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不但是一种组织良好的秩序,而且其在元理论上有诸多值得重新发掘之处,比如民主集中制所表述的真实的政治关系、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动态的结构性均衡特征、政治属性上的民主主义、文化机理上的集体之善、政治思想上的民本主义以及运行机制上的民主形式。在实践中,作为政体的民主集中制,不但是宪法上所规定的国家机构和央地关系的组织原则,还是改革开放之后政治经济关系、国家社会关系的事实性组织原则。更重要的是,作为权力结构的民主集中制同时还是决策过程的一般原则,做到了形式与过程的统一,这是其他现代政体所不具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民主集中制 政体
原文传递
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 被引量:93
9
作者 谢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5,204,共23页
中国贫困治理特别是“精准脱贫”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模式”并发展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中国的贫困治理模式成功地将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力转换为一种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将贫困人口的个人福利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 中国贫困治理特别是“精准脱贫”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模式”并发展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中国的贫困治理模式成功地将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力转换为一种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将贫困人口的个人福利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发挥了中央权威的理性化优势,激发了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以福利分配为导向的贫困治理,是一种普遍的“人民福利”,而不是排他的少数人的特权;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一种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的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托底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政治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同时,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以西方为师的理论贫乏与制度枯竭的困境,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福利分配 精准脱贫 中国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 被引量:84
10
作者 秦宣 《前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2,共5页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不绝于耳,赞同者有之,效仿者亦有之。相比较国外学者热炒"中国模式",国内的媒体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则显得比较谨慎。明晰"中国模式"的...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不绝于耳,赞同者有之,效仿者亦有之。相比较国外学者热炒"中国模式",国内的媒体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则显得比较谨慎。明晰"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僵化、不教条、不照搬、不固化,永葆"中国模式"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下载PDF
论中国海外利益 被引量:79
11
作者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0,共8页
中国海外利益是指中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通过全球联系产生的、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以外存在的、主要以国际合约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利益。海外利益保护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海外利益需要通过与国... 中国海外利益是指中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通过全球联系产生的、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以外存在的、主要以国际合约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利益。海外利益保护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海外利益需要通过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完善国际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国家(外交)能力建设等手段来实施保护。在海外利益保护过程中,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独特性以及国内政治经济体系消化外部压力的方式,促使中国形成与近现代西方国家海外利益保护不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利益 外交能力 国际制度建设 中国模式
原文传递
转变观念 大胆试验 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74
12
作者 龚克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12,共3页
以"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是一次新形势下共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加快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内涵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盛会。7位校长... 以"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是一次新形势下共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加快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内涵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盛会。7位校长(书记)的大会交流发言,有思考、有观点、有建议,广受与会者好评。为使读者从中获得启迪,本刊特约请每位发言人在大会交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补充,形成文章,分两期予以刊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教育培养 工程师 试验 改革创新 高校工作 全教会精神 咨询委员会
原文传递
解读中国模式 被引量:59
13
作者 马丁·哈特-兰兹伯格 保罗·伯克特 庄俊举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6,共7页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新自由主义者和进步主义者都视中国的发展为一种模式。在新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着以萨克斯为代表的保守的新自由主义和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左翼新自由主义,关于中国模式,他们存在着策略上的分歧和原则上的共识...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新自由主义者和进步主义者都视中国的发展为一种模式。在新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着以萨克斯为代表的保守的新自由主义和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左翼新自由主义,关于中国模式,他们存在着策略上的分歧和原则上的共识。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反对者———进步主义者也视中国为一种发展模式。无论左翼和右翼,对中国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完全共识,中国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清除腐败,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新自由主义 解读 进步主义 发展模式 自由主义者 斯蒂格利茨 经济发展 深化改革 萨克斯 左翼 共识 内部 右翼 才能
下载PDF
中国国资改革:困惑、误区与创新模式 被引量:59
14
作者 刘纪鹏 刘彪 胡历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8,共9页
2020年是实现国企与国资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关键是要解决当前国资改革中的困惑,走出误区并探索创新模式。传统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微观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资改... 2020年是实现国企与国资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关键是要解决当前国资改革中的困惑,走出误区并探索创新模式。传统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微观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资改革应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方案设计,这既是构建竞争中性营商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三年行动方案"目标指引下国资改革引向深入的必然选择。总结国资改革30年来的困惑和误区,中国国资改革关键在于把宏观运行机制和微观运行载体实现创新性结合,构建三层次国资管理体系,让国资委作为营利性国资的统一监管者,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企业的直接出资人,将国家战略运用于国有企业中,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改革 中国模式 统一监管 法人制度 战略布局
原文传递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唐义 肖希明 周力虹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25,共14页
以系统论为指导,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阐述了该模式包含的整合目标、整合主体、整合对象和技术标准等四大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优化就是要以满足公众一站式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为目标,建... 以系统论为指导,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阐述了该模式包含的整合目标、整合主体、整合对象和技术标准等四大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优化就是要以满足公众一站式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为目标,建立起由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主导的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的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将所有类型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构筑中华数字文化资源集成信息空间。在此模式框架体系下,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整合模式进行了优化,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资源整合 中国模式
下载PDF
国外社会救助的经验和中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 被引量:45
16
作者 冮树革 比约恩.古斯塔夫森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83,共6页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团结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切入点。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和制度安排。本文在研究欧洲部分国家社会救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探究中...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团结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切入点。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和制度安排。本文在研究欧洲部分国家社会救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探究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救助的原则、理念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模式应当具有公平性、效率性、流动性和发展性等功能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劳动力市场 社会政策 中国模式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陈家刚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7,共9页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民主法治建设、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公民社会培育、民主意识与文化的形成,以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等。但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协...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民主法治建设、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公民社会培育、民主意识与文化的形成,以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等。但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协商民主理论,作为现代政治理论的最新发展,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治发展 中国模式
下载PDF
学习机制、适应能力与中国模式 被引量:52
18
作者 王绍光 《开放时代》 CSSCI 2009年第7期36-40,共5页
世界上的政治体制也可以按是否具有学习/适应能力来划分。而学习模式的优劣、适应能力的强弱与有没有竞争性选举毫无关系。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体制属于高适应性体制,而许多选战喧嚣的体制却只能归入低适应性体制。从动态的角度看,适应... 世界上的政治体制也可以按是否具有学习/适应能力来划分。而学习模式的优劣、适应能力的强弱与有没有竞争性选举毫无关系。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体制属于高适应性体制,而许多选战喧嚣的体制却只能归入低适应性体制。从动态的角度看,适应能力也许比什么都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学习机制 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回归乡土与现实:乡镇企业研究路径的反思 被引量:50
19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50,共12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盛的乡镇企业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所谓的"中国模式"的悖论:这样一种产权模糊的企业如何能够成功?此问题并没有得到从企业经营和治理本身出发的充分回答,而随着乡镇企业的大规模转制和倒闭被人忘记。本文在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盛的乡镇企业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所谓的"中国模式"的悖论:这样一种产权模糊的企业如何能够成功?此问题并没有得到从企业经营和治理本身出发的充分回答,而随着乡镇企业的大规模转制和倒闭被人忘记。本文在渠敬东《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概念》一文的启发和引领下,通过对乡镇企业研究的评述,对渠文的思路进行阐发,试图指出"乡镇企业悖论"的真正答案也许并不在产权本身,而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与乡土社会的紧密联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产权 中国模式
下载PDF
对中国法学教育全面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50
20
作者 冀祥德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50-58,共9页
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法学教育从引进初创到挫折停滞,从恢复重建到持续改革和繁荣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结构相对合理、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的法学教育制度,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同时也面临挑战,需要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定... 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法学教育从引进初创到挫折停滞,从恢复重建到持续改革和繁荣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结构相对合理、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的法学教育制度,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同时也面临挑战,需要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定位作重新思考,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中国法学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机构、教育层次、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未来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将逐步成熟、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法学教育 中国模式 挑战与前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