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彭萍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5,共5页
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交往理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凸显出其不可缺少的分量。世界交往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决定的,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新的交往形式,并促使生产力呈现新的特点;世界交往... 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交往理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凸显出其不可缺少的分量。世界交往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决定的,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新的交往形式,并促使生产力呈现新的特点;世界交往是促使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和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之一,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动力;世界交往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世界交往是以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世界交往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世界交往与未来中国发展——马克思交往观实践意义论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琼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2-45,共4页
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改革开放 ,这是十五大确定的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 ,其理论根基就是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正是它将交往理解为历史辩证法的根源和社会发展得以可能的内在机制。尤其是作为具有“世界历史性质”的社会主义事业 ,离开世界交... 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改革开放 ,这是十五大确定的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 ,其理论根基就是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正是它将交往理解为历史辩证法的根源和社会发展得以可能的内在机制。尤其是作为具有“世界历史性质”的社会主义事业 ,离开世界交往就毫无前途。为此 ,本文提出 ,未来中国发展的前途取决于积极有效的世界交往战略 ,它应坚持国内交往拓展、交往制度变革、交往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交往 社会发展 交往制度 世界交往战略 信息交往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的人——兼论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国璋 桑明 《学海》 2001年第5期83-85,共3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而共产主义又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正是人的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而共产主义又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正是人的解放的两个条件 ,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这两个条件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因此 ,可以说 ,人的解放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 普遍 占有 学说 世界历史”理论 条件 生产力 马克思 人的解放 世界交往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的交往范畴 被引量:1
4
作者 江丹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24,9,共4页
列宁在谈到唯物史观时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列宁这一论述... 列宁在谈到唯物史观时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列宁这一论述,着眼于生产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确实抓住了唯物史观的真谛和实质。然而,认识并不能到此为止,因为在唯物史观中,与生产相对的交往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共同构成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不深入地研究交往,必然会影响到对唯物史观理解的深度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关系 交往形式 世界交往 交往关系 物质交往 精神交往 资产阶级 列宁
下载PDF
马克思对社会交往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为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马克思是社会交往理论的创立者,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类型即内部交往、外部交往和世界交往作了广泛研究。内部交往是民族或国家内部的交往,外部交往是民族或国家间的交往,世界交往则是东西方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普遍交往。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交往类型 内部交往 外部交往 世界交往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世界交往的本质、特征及功能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维意 赵英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7-40,60,共5页
马克思的世界交往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深远的实践意蕴。从本质来看,马克思的世界交往具有社会实践本质、历史地理本质、政治经济本质、思想文化本质;从特征来看,马克思的世界交往是时间性与空间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普遍性与特殊... 马克思的世界交往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深远的实践意蕴。从本质来看,马克思的世界交往具有社会实践本质、历史地理本质、政治经济本质、思想文化本质;从特征来看,马克思的世界交往是时间性与空间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从功能来看,马克思的世界交往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时代,形塑了世界市场的空间,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奠定了人类解放的基础。深入研究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对于理解"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交往 本质论 特征论 功能论
下载PDF
现代化论与依附论——两种旧式发展理论的再读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明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4,共7页
作为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两种影响广泛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和依附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围绕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问题展开全面竞争的反映,也是科学技术革命兴起时代新世界史观试图把资本主义和... 作为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两种影响广泛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和依附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围绕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问题展开全面竞争的反映,也是科学技术革命兴起时代新世界史观试图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纳人其学术框架进行比较思考的结果。①经典的现代化理论以进化论社会学为方法,“修正”的现代化理论虽肯定多元的现代性及其发展道路,但未脱这种方法论特征,都主要是从时间上(历史演进与趋同)对世界交往中的各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给出的一套发展学说和战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革命 世界交往 方法论特征 依附论 依附理论 20世纪中叶 比较思考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交往观念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力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3,共7页
19世纪仅仅是世界交往体系形成的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预见到世界交往对人类精神交往发展的重大意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了他们的预见。在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扩张的趋势下,人类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从狭隘迅速向广泛发展,世界交往必... 19世纪仅仅是世界交往体系形成的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预见到世界交往对人类精神交往发展的重大意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了他们的预见。在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扩张的趋势下,人类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从狭隘迅速向广泛发展,世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中应对自如,就必须具备同文化背景、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交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民族交往 世界交往 地球村
下载PDF
再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交往思想 被引量:7
9
作者 田雨晴 田海舰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49,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于1 845年秋至1 846年5月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和出发点,阐释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分析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与规律。其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 马克思、恩格斯于1 845年秋至1 846年5月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和出发点,阐释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分析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与规律。其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了“交往”范畴的含义,分析了交往的前提、媒介、内容、形式和结果,阐述了交往与生产、交往与分工的关系,揭示了交往在社会共同体的演进、世界交往的形成和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世界交往的内在动力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形成的系统交往思想,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抽象的”交往观,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对新时代我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交往 生产 分工 世界交往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春莉 王策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从分析社会生产入手,在批判继承前人世界交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世界交往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从分析社会生产入手,在批判继承前人世界交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世界交往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世界交往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在新时代同世界各国的交往中,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把握时代机遇,在交往中不断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世界交往 中国文化传播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的世界交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海舰 王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7,共7页
《共产党宣言》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史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世界交往思想,揭示了世界交往产生的历史前提、内在动力、空间布展、二重特性、发展趋向,剖析了世界交往与全球空间断裂的内在联系以及对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影响,为理... 《共产党宣言》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史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世界交往思想,揭示了世界交往产生的历史前提、内在动力、空间布展、二重特性、发展趋向,剖析了世界交往与全球空间断裂的内在联系以及对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影响,为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为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基础、方法指导和价值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世界交往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福建经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陶建群 刘时安 +1 位作者 刘芋艺 孙易恒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02-106,共5页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东海之滨,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境内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依山傍海的特殊地貌造就了福建省沿海城市发达,而内陆多山地区封...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东海之滨,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境内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依山傍海的特殊地貌造就了福建省沿海城市发达,而内陆多山地区封闭、落后、贫困的现状。统计显示,福建省2010年贫困人口140万,脱贫攻坚任务较为艰巨。福建是全国较早实施扶贫开发的省份,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闽工作期间,就大力推进脱贫致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经验 脱贫致富 扶贫开发 中国大陆 贫困人口 世界交往 沿海城市 福建省
下载PDF
试论交往的历史形式、特性和社会功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荆忠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5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形式 交往活动 社会功能 物质生产 世界交往 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 语言符号系统 物的依赖性
下载PDF
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14
作者 廪实 周远方 李莹 《党的生活(河南)》 2024年第1期21-22,共2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不能停止交流,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仅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交往的历史记录,更沉淀了东西方文明古国的精髓,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 文化使命 世界文明史 世界交往 历史记录 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明古国 东西方
原文传递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志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26-227,共2页
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矛盾并存.即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都同时在发展演变.前者是国际全面利益斗争的产物,而后者是生产力和世界交往发展的产物.这两者受不同的发展规律所支配。而全球发展的经... 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矛盾并存.即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都同时在发展演变.前者是国际全面利益斗争的产物,而后者是生产力和世界交往发展的产物.这两者受不同的发展规律所支配。而全球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都有着其共性与特殊性。即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带来的效率是被实践证明的普遍真理。然而,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也存在着弊端的普遍认同。如何克服缺陷使其市场经济得到良性循环.这也是全球经济实体所探讨的议题.然而任何层面的创新与实践无非都是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之间关系的大小左右摇摆。不管政府还是市场都有着本身的内在的不完善性。纵观政府和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二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却有着相关的互动因素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环境 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运行模式 政治多极化 发展演变 世界形势 世界交往 无形之手
下载PDF
政治学视野中的国家安全
16
作者 陈明明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8期95-96,共2页
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世界交往的开展,使得安全和秩序从国内问题变为国际问题,安全和秩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基石,反过来又影响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制度的安排。在某种意义上,所有关涉国家的理论都是关于安全和秩序的理论。
关键词 政治学视野 世界交往 现代民族国家 秩序
原文传递
《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交往理论及当代启示
17
作者 孔庆茵 孙江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世界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揭示了世界交往产生的基本前提、基本主体、内在动力、基本形式、基本范围、最终归宿,这一理论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世界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揭示了世界交往产生的基本前提、基本主体、内在动力、基本形式、基本范围、最终归宿,这一理论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主动参与世界交往;超越资本运行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注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世界交往 人类命运共同体 启示
下载PDF
论世界交往的空间效应——基于马克思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现代性批判视角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维意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9-74,共6页
资本主义大工业推动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命,其直接后果是民族交往向世界交往的跨越。世界交往具有三大空间效应:一是世界交往的时空转换效应。世界交往成功地实现了“用时间换取空间”和“用空间集约时间”,推动了资本生产力的长... 资本主义大工业推动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命,其直接后果是民族交往向世界交往的跨越。世界交往具有三大空间效应:一是世界交往的时空转换效应。世界交往成功地实现了“用时间换取空间”和“用空间集约时间”,推动了资本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创造了资本文明的奇迹。二是世界交往的“空间剥夺”效应。世界交往把资本和劳动的矛盾扩展到整个世界,成功地实现了对落后民族、国家的“空间剥夺”。“空间剥夺”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重要视角和内容。三是世界交往的空间解放效应。资本空间解放虽然创造了文明奇迹,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现代性有着自身的历史局限。无产阶级将取代资产阶级成为空间解放的主体力量,进而颠覆资本空间、解放劳动空间。劳动空间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交往 时空转换 空间剥夺 空间解放
原文传递
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19
作者 张永庆 鲍文迪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91-98,共8页
从唯物史观高度看,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力量。从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总过程十分必要。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认识包括:新质生产力... 从唯物史观高度看,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力量。从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总过程十分必要。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认识包括:新质生产力是历史发展中先进的、全面发展的生产力,具有多样性;跨越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现方式;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自觉处理一系列特殊性矛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借助一定的世界交往条件实现的。以社会关系的再生产逻辑来呈现新质生产力社会运动过程,有利于深入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完整内涵、实现方式、特殊性矛盾以及世界交往条件下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方式总运动 跨越式发展 特殊性矛盾 世界交往
下载PDF
重访传统与文明交往: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
20
作者 李欣人 韩志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8,88,共10页
跨文化传播学亟需调整自身的知识立场、研究路径和价值追求,超越基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理论体系,实现本土化创新,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引和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需... 跨文化传播学亟需调整自身的知识立场、研究路径和价值追求,超越基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理论体系,实现本土化创新,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引和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需以文化自觉之态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思想为理论基底,采取重访传统与文明交往的研究路径,形成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脉络与全球语境,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立足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跨文化传播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自觉 文化传统 世界交往 本土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