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梨^(60)C_(O~γ)辐射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锐 王新建 +2 位作者 吴翠云 杨红梅 李冬民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5-9,共5页
以库尔勒香梨休眠枝条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对其进行辐射。经研究枝条变异率为32.83%,主要出现多叉枝、节间丛缩枝条;叶片形态变异率15.99%,多出现大叶、波状叶缘、小叶、叶中部向内凹陷、两叶尖、缺叶。研究还表明随着剂... 以库尔勒香梨休眠枝条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对其进行辐射。经研究枝条变异率为32.83%,主要出现多叉枝、节间丛缩枝条;叶片形态变异率15.99%,多出现大叶、波状叶缘、小叶、叶中部向内凹陷、两叶尖、缺叶。研究还表明随着剂量的升高嫁接成活率出现降低趋势,另外重复小剂量的照射可以使诱发突变的频率增加,而嫁接成活率不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 ^^60co~γ辐射诱变 诱变效应
下载PDF
^(60)Co-γ诱变坛紫菜的海区栽培选育及品质性状初步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黄秋 左正宏 +2 位作者 李勇斌 李博文 陈奕欣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5,共6页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辐射诱变野生坛紫菜原生质体,对获得的诱变株进行实验室品质性状初步筛选后,挑选其中的6个样品进行丝状体室内采苗、海区栽培试验、主要品质性状测定及活体吸收光谱检测.结果显示:总蛋白、藻胆蛋白、叶绿素和活体...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辐射诱变野生坛紫菜原生质体,对获得的诱变株进行实验室品质性状初步筛选后,挑选其中的6个样品进行丝状体室内采苗、海区栽培试验、主要品质性状测定及活体吸收光谱检测.结果显示:总蛋白、藻胆蛋白、叶绿素和活体吸收光谱等在不同紫菜样品间存在显著差异.人工诱变的坛紫菜No.5蛋白质含量为(32.89±1.37)×10-2(m/m,干重),优良栽培品种GL1的蛋白质含量为(31.42±0.94)×10-2(m/m,干重);叶绿素含量最高的为No.9[(0.636±0.017)×10-2(m/m,干重)],最低的为No.2[(0.411±0.022)×10-2(m/m,干重)].藻胆蛋白含量与总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射诱变 藻胆蛋白 叶绿素 活体吸收光谱 栽培选育 坛紫菜
下载PDF
60Co-γ辐射诱变对无花果插条萌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巴哈依丁·吾甫尔 孟宪儒 +1 位作者 艾尔肯·艾尼 马会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9-46,共8页
为探讨60Co-γ辐射诱变处理对无花果一年生枝和不同成熟度绿枝插条萌芽的影响,以3个无花果品种‘117D’、‘青皮’和‘110C’的硬枝插条和2个无花果品种‘108B’和‘110C’的绿枝插条为试材,对硬枝插条和绿枝插条分别设定160和200 J/kg... 为探讨60Co-γ辐射诱变处理对无花果一年生枝和不同成熟度绿枝插条萌芽的影响,以3个无花果品种‘117D’、‘青皮’和‘110C’的硬枝插条和2个无花果品种‘108B’和‘110C’的绿枝插条为试材,对硬枝插条和绿枝插条分别设定160和200 J/kg的最大辐射剂量,采用半量法设置剂量递减梯度,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处理后,对硬枝插条和绿枝插条分别进行常规扦插和水培,对插条的萌芽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硬枝插条在160 J/kg的辐射剂量处理条件下全部死亡;不同品种硬枝插条对80和40 J/kg的辐射剂量处理,萌芽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117D’对辐射剂量的耐受度最高,而‘青皮’的耐受度最低。绿枝插条在辐射剂量200 J/kg条件下,‘108B’和‘110C’均全部死亡;而100和50 J/kg辐射剂量的绿枝插条的成熟度与辐射剂量的耐受度呈负相关性,且‘108B’绿枝插条对辐射剂量的耐受度高于‘110C’。进一步地观测表明,辐射处理导致无花果硬枝和绿枝插条萌芽和生根延迟。无花果硬枝插条适宜的60Co-γ辐射诱变处理剂量为40~80 J/kg;绿枝插条的适宜剂量在50~100 J/kg;不同无花果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射诱变 剂量效应 无花果 绿枝插条 硬枝插条
原文传递
狗牙根诱变后代生长速度评价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4
作者 陈静波 张笑笑 +4 位作者 李丹丹 李建建 王浩然 刘建秀 郭海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9-425,共7页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一种常见的暖季型草,利用诱变技术处理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是快速选育优良新品种的一种途径。本研究以国审品种‘阳江’狗牙根通过60Co-γ辐射处理获得的12个诱变后代为材料,进行生长速度评价和基于序列相关的...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一种常见的暖季型草,利用诱变技术处理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是快速选育优良新品种的一种途径。本研究以国审品种‘阳江’狗牙根通过60Co-γ辐射处理获得的12个诱变后代为材料,进行生长速度评价和基于序列相关的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的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诱变后代间匍匐茎总长度、地上部分干重、匍匐茎数量、地下部分干重等4个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变异。对这4个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对诱变后代的生长速度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其生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M37>M16>M1>M25>M10>M18>M28>M29>M26>‘阳江’>M22>M31>M4。利用12对SRAP引物对12个诱变后代和6个狗牙根主栽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其中7对引物组合可以直接对18份参试材料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为进一步国产狗牙根新品种的选育和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60co-γ辐射诱变 生长速度 SRAP 指纹图谱
下载PDF
甜高粱秸秆发酵菌种的诱变育种及其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健 叶凯 +4 位作者 陈美珍 陈高云 高小燕 涂振东 刘敏 《酿酒科技》 2011年第6期28-31,共4页
以耐酒精高活性干酵母为原始出发菌株进行60Co-γ辐射诱变处理,经逐级筛选和300 g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确定H13为最佳诱变菌种;并对H13菌株的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粉碎后的甜高粱秸秆300 g,5‰的菌体接种量、68%的... 以耐酒精高活性干酵母为原始出发菌株进行60Co-γ辐射诱变处理,经逐级筛选和300 g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确定H13为最佳诱变菌种;并对H13菌株的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粉碎后的甜高粱秸秆300 g,5‰的菌体接种量、68%的基质含水量、36℃条件下发酵60 h,乙醇产率达6.4 g/100 g鲜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甜高粱秸秆 60co-γ辐射诱变 固态发酵
下载PDF
香蕉不定芽^(60)Co辐射诱变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建斌 张建平 +3 位作者 王安邦 徐碧玉 金志强 刘菊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42-45,51,共5页
以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的不定芽为受体,采用钴60辐射诱变技术,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不定芽和植株成活率的影响,并分析突变植株的表型。结果表明:巴西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的不定芽的适宜辐射剂量范围为3~7 KR,以5 KR为最佳,得到的有益突变率... 以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的不定芽为受体,采用钴60辐射诱变技术,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不定芽和植株成活率的影响,并分析突变植株的表型。结果表明:巴西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的不定芽的适宜辐射剂量范围为3~7 KR,以5 KR为最佳,得到的有益突变率最多。本研究结果为通过辐射诱变技术培育香蕉新种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60co辐射诱变 有益突变
下载PDF
水稻品种‘南粳35’辐射诱变突变体的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春艳 江玲 +3 位作者 沈贝贝 冯志明 王新华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无休眠粳稻品种‘南粳35’,对M2代5 238个单株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考察和发芽势筛选,并对发芽势和表型与‘南粳35’具有明显差异的材料在M3和M4代进行表型验证和分子标记验证。通过表型验证获得4个休眠性增强的突变...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无休眠粳稻品种‘南粳35’,对M2代5 238个单株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考察和发芽势筛选,并对发芽势和表型与‘南粳35’具有明显差异的材料在M3和M4代进行表型验证和分子标记验证。通过表型验证获得4个休眠性增强的突变体,7 d发芽率约50%~70%,比野生型‘南粳35’的7 d发芽率低30%~50%。获得抽穗期延迟突变体2个,分别在播种(130±1)d和(135±2)d开始抽穗,比‘南粳35’迟抽穗约30和35 d。获得株高突变体1个,其株高为(77.3±2.41)cm,比‘南粳35’矮约25 cm。获得穗顶端退化突变体1个,成熟后其穗长与南粳35穗长差异极显著。获得内稃退化突变体1个,其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与‘南粳35’差异极显著。获得小粒突变体1个,其在粒长和千粒质量上与‘南粳35’差异极显著。此外,还获得小穗突变体1个,长护颖突变体2个,颖壳开裂突变体4个。选取均匀覆盖12条染色体的129个SSR标记对获得的所有突变体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些突变体来源的可靠性。最终,共获得突变体17个,突变频率为0.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60co-γ射线辐射诱变 突变体 筛选鉴定
下载PDF
辐射诱变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对辣椒炭疽病抑菌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慧 刘安 +7 位作者 陈亮 武小芬 齐慧 张祺玲 王振 邓明 王克勤 刘素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9-99,共11页
采用^(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射诱变贝莱斯芽孢杆菌选育遗传稳定的突变菌株,用平板对峙法及四点法对突变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研究其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菌悬液经^(60)Co-γ射线辐照,贝莱斯芽孢杆菌D_(10)值为2366 Gy,... 采用^(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射诱变贝莱斯芽孢杆菌选育遗传稳定的突变菌株,用平板对峙法及四点法对突变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研究其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菌悬液经^(60)Co-γ射线辐照,贝莱斯芽孢杆菌D_(10)值为2366 Gy,在100~2000 Gy诱变剂量范围内芽孢杆菌致死率随着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在2000 Gy辐照吸收剂量下,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致死率为81.8%,并筛选出5株(B004、B112、B114、B117、B118)突变菌株,其对辣椒炭疽病菌抑制率由出发菌株的51.2%分别提高到57.5%、58.0%、57.0%、57.7%和59.9%;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悬液经电子束(10 MeV)辐照,贝莱斯芽孢杆菌D10值为499 Gy,在100~600 Gy诱变剂量范围内,芽孢杆菌致死率随着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在400 Gy辐照吸收剂量下,贝莱斯芽孢杆菌致死率为91.8%,筛选出2株(D115和D243)突变菌株,其对辣椒炭疽病菌抑制率由出发菌株的55.2%分别提高到58.4%和58.1%;B004、B112、B117、B118贝莱斯芽孢杆菌诱变菌株对辣椒炭疽病菌抑菌效果在6代内遗传稳定。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在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可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提供基础,为辣椒炭疽病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辣椒炭疽病菌 ^^(60)co-γ射线辐射诱变 电子束辐射诱变 抑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