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的南华系及我国南华系的几个地质问题——纪念恩师王曰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49
1
作者 高振家 陈克强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年第1期8-14,共7页
新疆的南华系广泛发育在库鲁克塔格、柯坪、西天山及塔里木西南部地区,以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最为完整。本文作者对该区晚元古界的冰期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区新元古界共有四次冰川活动(共可划分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中南华系... 新疆的南华系广泛发育在库鲁克塔格、柯坪、西天山及塔里木西南部地区,以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最为完整。本文作者对该区晚元古界的冰期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区新元古界共有四次冰川活动(共可划分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中南华系有三次冰川活动(三个冰期和两个间冰期)的沉积,自下而上为贝义西冰期(第一冰期)、照壁山间冰期(第一间冰期)、阿勒通沟冰期(第二冰期)、"黄羊沟间冰期(第二间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第三冰期);另外属于震旦纪的还有,扎摩克提组、育肯沟组、水泉组(第三间冰期),汉格尔乔克冰期(第四冰期)。作者认为我国南华系的时限应大体为680~850Ma。在我国北方亦有南华纪的地层存在,如辽东的桥头组、长岭子组、营城子组等及山东东部的辅子夼组、马山组等,但迄今尚未发现有可靠的冰成岩的报道。华北地区的罗圈组、正目观组、红铁沟组的冰碛层均属于震旦纪末罗圈冰期的冰川活动,与汉格尔乔克冰期相当,并不相当于华南南华纪晚期的南沱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南华系 中国 王曰伦 冰馈岩 南沱冰期 晚元古界 冰川活动 长岭子组 营城子组
下载PDF
论陡山沱组的年代(英文) 被引量:34
2
作者 安德鲁.诺尔 肖书海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5-236,共12页
三峡地区震旦系的三层式地层结构 (冰积层 ,陡山沱组特色的大型带刺疑源类组合层 ,埃迪卡拉生物化石层 )在世界其它地区是常见的。通过生物和化学地层对比我们认为陡山沱组及其化石组合层是在马雷诺恩 ( Marinoan)冰期之后、埃迪卡拉生... 三峡地区震旦系的三层式地层结构 (冰积层 ,陡山沱组特色的大型带刺疑源类组合层 ,埃迪卡拉生物化石层 )在世界其它地区是常见的。通过生物和化学地层对比我们认为陡山沱组及其化石组合层是在马雷诺恩 ( Marinoan)冰期之后、埃迪卡拉生物群分异之前沉积的。根据这一地层对比方案以及西伯利亚、纳米比亚和阿瓦龙半岛 ( Avalon Peninsula)新元古代地层的精确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资料 ,陡山沱组的沉积年龄很可能在五亿五千万年至六亿年之间。这一估计要新于以前发表的铷锶法或钾氩法测定的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或海绿石年龄。更精确地估算陡山沱组的沉积年龄还有待于在陡山沱组地层中发现火山灰以及对火山灰的精确年龄测定 ,但我们根据地层对比估算的陡山沱组年龄 ,为评估庙河和瓮安陡山沱组生物群的演化意义提供了必要的地层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 生物化石 生物地层 末元古代 陡山沱组
下载PDF
扬子北部三峡地区南沱组冰碛岩的物源特征:锆石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5
3
作者 胡蓉 李双庆 +1 位作者 王伟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30-1654,共25页
扬子陆块新元古代地层发育完整并广泛分布,三峡地区南沱组冰碛岩是扬子北部南华纪的冰成杂砾岩,不整合地覆盖在新元古代黄陵花岗岩之上.南沱组冰碛岩成分复杂,分选性差,缺乏可对比的标志,其沉积时代和物源组成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对南... 扬子陆块新元古代地层发育完整并广泛分布,三峡地区南沱组冰碛岩是扬子北部南华纪的冰成杂砾岩,不整合地覆盖在新元古代黄陵花岗岩之上.南沱组冰碛岩成分复杂,分选性差,缺乏可对比的标志,其沉积时代和物源组成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对南沱组冰碛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工作,得到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706±7 Ma,印证了南沱组沉积时代应不早于700Ma的说法,并可与Marinoan冰期对应.所获得锆石U-Pb年龄谱峰值主要分为-3.0Ga,2.5-2.3Ga,2.05-1.95Ga和900-700Ma,反映了扬子陆块4次地壳再造事件,其中古元古代和太古代年龄与崆岭杂岩相似,900-800Ma和800-700Ma的锆石年龄与附近黄陵花岗岩和扬子北缘岩体一致.冰碛砂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分异明显,可能是扬子北缘岩体、黄陵花岗岩和崆岭杂岩不同程度混合的结果.南沱组冰碛岩中包裹的花岗质砾石表现出不同的微量元素特征,具有偏低的稀土含量和亏损的重稀土组成,结合其锆石U-Pb年龄和Sr-Nd同位素特征,这些花岗质砾石主体可能来自于附近黄陵花岗岩和崆岭岩基.南沱组冰碛岩的物质组成特征反映了新元古时期,扬子地区强烈的裂谷岩浆作用所导致的北高南低的地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南沱组 冰碛岩 锆石年龄 SR-ND同位素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皖南新元古代两次冰期事件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传明 燕夔 +10 位作者 胡杰 孟凡巍 陈哲 薛耀松 曹瑞骥 尹磊明 王金权 王金龙 肖书海 鲍惠铭 袁训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52,258,共7页
新元古代的冰期事件一直是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中国在内 ,世界许多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发育有一至两层冰碛岩 ,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见到三层冰碛岩 ,在冰碛岩之上往往有碳酸盐岩盖层 ( Cap Carbonate)。通过对皖南休宁新元古代... 新元古代的冰期事件一直是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中国在内 ,世界许多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发育有一至两层冰碛岩 ,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见到三层冰碛岩 ,在冰碛岩之上往往有碳酸盐岩盖层 ( Cap Carbonate)。通过对皖南休宁新元古代冰碛岩的岩石地层学 ,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化学地层学的研究 ,证实了休宁新元古代地层存在两期冰川的记录 ,并通过与国内外同时代典型地层剖面的对比 ,认为休宁蓝田剖面的两层冰碛岩可能分别相当于 Sturtian冰期和 Marinoan冰期的沉积 ,其时代分别约为 710— 73 0 Ma,5 90— 6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冰期事件 冰碛岩 安徽 岩石地层学 氧同位素 冰川 碳同位素
原文传递
青海大煤沟新元古代冰碛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世悦 孙娇鹏 +4 位作者 刘文平 张跃 庄毓凯 马帅 刘姚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8,共8页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煤沟剖面发现新元古代冰川沉积,该套冰川沉积物保存了擦痕、镜面以及混杂堆积等冰川作用痕迹。这种冰川融出碛是冰川融化之后冰川内陆源碎屑物质垂向卸载的产物。通过对前述沉积特征的描述及对各类沉积构造形成机理...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煤沟剖面发现新元古代冰川沉积,该套冰川沉积物保存了擦痕、镜面以及混杂堆积等冰川作用痕迹。这种冰川融出碛是冰川融化之后冰川内陆源碎屑物质垂向卸载的产物。通过对前述沉积特征的描述及对各类沉积构造形成机理的解释,建立了“冰川-冰河”沉积模式。这套冰川沉积的发现证实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地区经历过新元古代早期冰川事件。该冰碛岩所指示的冰川事件发生在800~740 Ma左右,不会晚于730 Ma,年代上应该与Kaigas冰期对应。保存这套冰碛岩的地层也并非早侏罗世沉积,而是晋宁运动后新元古代早期拉伸纪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冰碛岩 冰川事件 麻黄沟组 新元古界 欧龙布鲁克地块 柴达木盆地北缘 青海
原文传递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facies and glacial periods in the southwest of Tarim Block 被引量:9
6
作者 TONG QinLong WEI Wei XU B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901-912,共12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 in Nanhua and Ediacaran Systems in the southwest of Tarim Block,some features of glacial records in Neoproterozoic become more clear.Si...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 in Nanhua and Ediacaran Systems in the southwest of Tarim Block,some features of glacial records in Neoproterozoic become more clear.Six sedimentary facies have been divided in the study area,including alluvial fan facies,lacustrine facies,glacial facies,littoral facies,neritic facies,and lagoonal facies,showing that this area underwent a process from continent to marine,with mainly littoral and neritic sedimentation.Two cold ev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analysis of CIA values in the study area,called Bolong and Yutang glaciation,respectively.They present as thick-layer tillite deposition in the Bolong Formation and thin-layer tillite deposition in the Yutang Formation,respectively.The Bolong glacial period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Yulmeinak glacial period in Aksu area,Tereeken glacial period in Qurugtagh area,and the Nantuo glacial period in South China,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Marinoan glacial period.The Yutang glacial period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Hankalchough glacial period in Qurugtagh,which is equivalent to Gaskers glaciation in Newfound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lock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facies chemical alteration index tillite
原文传递
伊犁地区果子沟南华系塔里萨依组冰碛岩顶部花岗斑岩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高维 张传恒 李永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西天山东北段伊犁地区的果子沟—科古琴剖面发育了新元古代3套冰碛岩,自下而上为库鲁铁列克提组(下冰碛岩)、别西巴斯套组(中冰碛岩)和塔里萨依组(上冰碛岩)。前人研究认为塔里萨依组冰碛岩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汉格尔乔克组对比。本文报... 西天山东北段伊犁地区的果子沟—科古琴剖面发育了新元古代3套冰碛岩,自下而上为库鲁铁列克提组(下冰碛岩)、别西巴斯套组(中冰碛岩)和塔里萨依组(上冰碛岩)。前人研究认为塔里萨依组冰碛岩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汉格尔乔克组对比。本文报道了侵入于塔里萨依组顶部的花岗斑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为(642±5)M a,应代表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尽管该年龄为花岗斑岩侵位年龄,但可限定果子沟剖面塔里萨依组冰碛岩的沉积上限。由于区内有库鲁铁列克提组(下冰碛岩)和别西巴斯套组(中冰碛岩),可分别对比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贝义西组和阿勒通沟组冰碛岩,故推测塔里萨依组冰碛岩应与特瑞艾肯组冰碛岩对比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与库鲁克塔格地区汉格尔乔克冰碛岩对比。所以,本文为西天山果子沟剖面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时代划分及其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果子沟 南华系 冰碛岩 SHRIMPU-Pb年龄
下载PDF
贵州丹寨地区南华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气候、古环境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谯文浪 汪建国 陈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7-859,共13页
南华系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成冰时期,为了示踪冰期前后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南华系细屑岩的化学成分分析,重塑南华系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化过程。分析结果显示铁丝坳组具有明显低的CIA指数以及低Ti/Al比值,说明该时期主要以寒... 南华系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成冰时期,为了示踪冰期前后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南华系细屑岩的化学成分分析,重塑南华系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化过程。分析结果显示铁丝坳组具有明显低的CIA指数以及低Ti/Al比值,说明该时期主要以寒冷干燥气候为主,化学风化程度低,物源供应和沉积速率相对较低,为冰期特征;隆里组和大塘坡组具有高的CIA指数以及相对较高的Ti/Al比值,表明该时期主要以温暖湿润气候为主,化学风化程度相对较高,物源供应和沉积速率相对较高,为间冰期特征。南沱组的CIA指数以及Ti/Al比值具有交替变化特征,说明南沱组沉积时期气候存在冷暖交替变化,反映了冰期与间冰期的相互转换特征。另外,在铁丝坳组顶部和大塘坡组的下部以及南沱组中上部,具有一定程度的正Eu异常,说明在南华系沉积时期,存在热液活动,而这种热液活动可能与冰期的消亡存在着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冰碛岩 CIA指数 沉积速率 热液活动
下载PDF
湖南四都坪南沱组沉积特征与古气候变化耦合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蔡雄飞 罗中杰 叶琴 《华东地质》 2017年第2期91-98,共8页
运用现代冰川理论并结合南沱组冰碛岩研究现状,根据湖南四都坪南沱组宏观地层序列和微观构造特征,识别并总结2期冰期和2期间冰期沉积特点,认为冰碛岩前缘是沉积作用活跃地带,以重力碎屑流、浊流为特点,间冰期以深水和浅水的牵引流为特... 运用现代冰川理论并结合南沱组冰碛岩研究现状,根据湖南四都坪南沱组宏观地层序列和微观构造特征,识别并总结2期冰期和2期间冰期沉积特点,认为冰碛岩前缘是沉积作用活跃地带,以重力碎屑流、浊流为特点,间冰期以深水和浅水的牵引流为特点。结合沉积作用与古气候、海平面变化特征,认为该区南沱组冰碛岩由古气候控制,海平面的起落导致形成不同的沉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岩 沉积特征 古气候 南沱组 湖南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迈平 张宗言 +3 位作者 姜杨 余明刚 阎永奎 丁保良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7-599,共13页
中国东南部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分布于扬子板块的皖南、浙北、浙西和赣东地区,其中皖南休宁、歙县、浙北富阳、浙西建德及开化等地保存有两套冰碛岩和含锰碳酸盐岩地层,自下而上四分,而非以往认为的三分,分别记录了冰期-解冻期-冰期-解... 中国东南部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分布于扬子板块的皖南、浙北、浙西和赣东地区,其中皖南休宁、歙县、浙北富阳、浙西建德及开化等地保存有两套冰碛岩和含锰碳酸盐岩地层,自下而上四分,而非以往认为的三分,分别记录了冰期-解冻期-冰期-解冻期四个阶段的沉积,这两个冰期分别为古城冰期和南沱冰期,相当于国外的司图特冰期(Sturtian glaciation)和马林诺冰期(Marinoan glaciation)。浙西江山和赣东广丰等地则只保存了一套冰碛岩和含锰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冰期-解冻期两个阶段的沉积,地质年代为南沱冰期。由上可见,南沱冰期比古城冰期规模更大,冰碛沉积的范围更广泛,对铁、锰、硅及磷的富集成矿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岩 雪球地球 陡山沱期 新元古代 皖南 浙西 浙北 赣东 中国东南部
原文传递
天津蓟县晚元古代冰碛岩的发现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书婷 王金艺 +7 位作者 郭芪恒 金振奎 朱小二 王昕尧 李阳 李硕 任奕霖 王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1192,共12页
在对华北板块中北部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的研究中发现,在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上、早寒武世府君山组之下,发育一套角砾岩,其究竟属于晚元古代还是早寒武世,并没有确切证据。由此推测为晚元古代并将这套地层命名为“西井峪组”。... 在对华北板块中北部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的研究中发现,在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上、早寒武世府君山组之下,发育一套角砾岩,其究竟属于晚元古代还是早寒武世,并没有确切证据。由此推测为晚元古代并将这套地层命名为“西井峪组”。通过对西井峪组角砾岩的野外实测、薄片观察,对角砾岩的沉积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其成因及物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井峪组为一套厚155m的角砾岩,并可根据角砾成分和大小的变化分为九段。这套角砾岩中角砾的成分主要为白云岩,还有少量的燧石及石灰岩;整体呈块状,无层理,无层面;角砾含量80%~90%,杂乱排列,大小混杂,分选差,磨圆差,普遍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填隙物主要为白云石泥和粉砂,结构成熟度极低。角砾的母岩主要是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少量来自铁岭组。这套角砾岩属于冰川成因,为典型的冰碛岩。这套冰碛岩的发现对恢复晚元古代地球气候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其出现或许与“雪球地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 晚元古代 西井峪组 冰碛岩 冰川
下载PDF
辽宁南华系殷屯组及永宁组冰碛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崇海 邢德和 +5 位作者 张耀华 罗建民 刘濮睿 刘广旭 卢思桥 谢鑫竹 《地质与资源》 CAS 2015年第6期511-520,共10页
通过对辽宁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殷屯组、永宁组调查研究取得了新认识,认为辽宁地区存在南华纪地层,以新元古代殷屯组、永宁组为代表,可划分出二次冰川活动(二个冰期和一次间冰期)的沉积,自下而上为殷屯冰期(第一次冰期)、八家子间冰期、... 通过对辽宁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殷屯组、永宁组调查研究取得了新认识,认为辽宁地区存在南华纪地层,以新元古代殷屯组、永宁组为代表,可划分出二次冰川活动(二个冰期和一次间冰期)的沉积,自下而上为殷屯冰期(第一次冰期)、八家子间冰期、河冰期(第二次冰期).依据殷屯组和永宁组冰碛物组合特点及接触关系,并结合碎屑锆石U-Pb(LA-ICP-MS)同位素测年成果,推测辽宁南华系殷屯组、永宁组形成时代应小于1000 Ma,与南方南华纪形成的时间基本接近或略早(约85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殷屯组 永宁组 冰碛岩 冰期 锆石LA-TCP-MS U-PB年龄 辽宁省
下载PDF
云南南沱组杂砾岩的成因及沉积相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长俊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53-60,共8页
作者对滇中震旦系,特别是下震旦统南沱组紫红色杂砾岩的成因和南沱期沉积相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云南的南沱组杂砾岩既不是冰川搬运物质直接堆积的,也不是单纯的泥石流成因,而是兼具两者的某些特征。其沉积相的展布有从陆到海、从浅... 作者对滇中震旦系,特别是下震旦统南沱组紫红色杂砾岩的成因和南沱期沉积相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云南的南沱组杂砾岩既不是冰川搬运物质直接堆积的,也不是单纯的泥石流成因,而是兼具两者的某些特征。其沉积相的展布有从陆到海、从浅到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砾岩 成因 沉积相 南沱组 云南
下载PDF
贺兰山苏峪口正目观组冰碛砾岩的形成环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海锋 宋召军 +2 位作者 司维柳 刘涛 孙希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薄片为基础,通过研究贺兰山苏峪口正目观组冰碛砾岩的各种形态特征,依据冰川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及古地理学等对苏峪口冰碛砾岩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该套冰碛砾岩是冰川搬运大小不等的岩块至苏峪口进... 以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薄片为基础,通过研究贺兰山苏峪口正目观组冰碛砾岩的各种形态特征,依据冰川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及古地理学等对苏峪口冰碛砾岩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该套冰碛砾岩是冰川搬运大小不等的岩块至苏峪口进行堆积,接着是海侵阶段,致使冰块周围水体温度升高,携带于冰块内的岩块、岩屑由于冰块的消融坠沉到海底还未固结的砂泥纹层上,并逐渐为碳酸盐泥晶掩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正目观组 冰碛砾岩 成因分析
下载PDF
豫西罗圈组杂砾岩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玉卿 吴瑞棠 《河南地质》 199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本文主要依据野外实际资料,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杂砾岩的文献,重点研究了罗圈组杂砾岩的砾石、基质成分、粒度频率分布等沉积特征,讨论了杂砾岩及伴生的其他岩石类型的形成机制。认为杂砾岩的形成与冰川作用紧密相关,与泥石流或重... 本文主要依据野外实际资料,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杂砾岩的文献,重点研究了罗圈组杂砾岩的砾石、基质成分、粒度频率分布等沉积特征,讨论了杂砾岩及伴生的其他岩石类型的形成机制。认为杂砾岩的形成与冰川作用紧密相关,与泥石流或重力流沉积作用可能无关。冰川直接堆积的产物以块状杂砾岩等为代表,在剖面占极高比例,相当于原生冰碛岩;冰水改造过的产物在剖面所占比例不高,以层状杂砾岩等为代表,相当于次生冰碛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罗圈组 杂砾岩 成因 沉积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冈瓦纳相冰碛岩的发现及其对北拉萨地块构造演化的启示——来自1∶50000专题地质调查的新证据
16
作者 刘一鸣 翟庆国 +3 位作者 唐跃 胡培远 杨宁 李金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6-1494,共9页
【研究目的】拉萨地块作为构成青藏高原的最主要陆块之一,其构造格局的划分对深入理解特提斯洋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一般来说,拉萨地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拉萨、中拉萨和南拉萨地块,但关于各地块基底属性、漂移历史、增生过... 【研究目的】拉萨地块作为构成青藏高原的最主要陆块之一,其构造格局的划分对深入理解特提斯洋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一般来说,拉萨地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拉萨、中拉萨和南拉萨地块,但关于各地块基底属性、漂移历史、增生过程及构造亲缘性等仍不明确。【研究方法】本文报道了笔者等在北拉萨地块北拉地区开展1∶50000专题地质调查期间,在原划定的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中发现了大面积出露的典型冰碛岩与震积岩。【研究结果】它们与中拉萨地块申扎地区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拉嘎组可对比,是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冰期事件的记录。冰碛岩中可见明显冰筏作用形成的冰海相砾石稀散分布在砂质、粉砂质和泥质基质中,具坠石构造。震积岩以震褶岩和震裂岩为主,发育微褶皱、砂(泥)岩脉、同震节理、内碎屑副角砾岩、阶梯状断层和火焰构造等同生或准生地震沉积记录。【结论】北拉地区拉嘎组冰碛岩的发现表明,北拉萨地块与中拉萨地块具有类似的基底,它可能是在陆壳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增生型微陆块,其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消减密切相关,这为深入理解北拉萨地块的构造属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嘎组 冰碛岩 震积岩 构造演化 地质调查工程 藏北湖区
下载PDF
碧口群内冰川沉积及冰期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祥生 邹湘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0-268,T001,共10页
碧口群内前人曾怀疑为冰碛岩的一套岩石,已取得了大量冰川证据,肯定了冰川作用的存在。其时代属早震旦世。据沉积特征、层位及上下接触关系等,将其划为长安、南沱两个冰期,南沱冰期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冰期,并分别与国内外有关地区作... 碧口群内前人曾怀疑为冰碛岩的一套岩石,已取得了大量冰川证据,肯定了冰川作用的存在。其时代属早震旦世。据沉积特征、层位及上下接触关系等,将其划为长安、南沱两个冰期,南沱冰期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冰期,并分别与国内外有关地区作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群 冰碛岩 冰期 冰川 沉积
下载PDF
Glaciation-induced features or sediment gravity flows——An analytic review
18
作者 Mats O.Molen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487-545,共59页
For more than 150 years,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claimed to be evidence for pre-Pleistocene glaciations have been debated. Advancements in recent decades, in understanding features generated by mainly glacial and mas... For more than 150 years,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claimed to be evidence for pre-Pleistocene glaciations have been debated. Advancements in recent decades, in understanding features generated by mainly glacial and mass flow processes, are here reviewed. Detailed studies of data offered in support of prePleistocene glaciations have led to revisions that involve environments of mass movemen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Quaternary glaciogenic and mass movement features are examined, to provide a more systematic methodology for analysing the origins of more ancient deposits. Analyses and evaluation of data are from a) Quaternary glaciogenic sediments, b) formations which have been assigned to pre-Pleistocene glaciations, and c) formations with comparable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mass movements(and occasionally tectonics). Multiple proxies are assembled to develop correct interpretations of ancient strata. The aim is not per se to reinterpret specific formations and past climate changes, but to enable data to be evaluated using a broader and more inclusive conceptual framework.Regularly occurring pre-Pleistocene features interpreted to be glaciogenic, have often been shown to have few or no Quaternary glaciogenic equivalents. These same features commonly form by sediment gravity flows or other non-glacial processes, which may have led to misinterpretations of ancient deposits. These features include, for example, environmental affinity of fossils, grading, bedding, fabrics, size and appearance of erratics, polished and striated clasts and surfaces(“pavements”), dropstones, and surface microtextures.Recent decades of progress in research relating to glacial and sediment gravity flow processes have resulted in proposals by geologists, based on more detailed field data, more often of an origin by mass movements and tectonism than glaciation.The most coherent data of this review, i.e., appearances of features produced by glaciation, sediment gravity flows and a few other geological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ICTITE tillite Sediment gravity flow(SGF) STRIATION Groove Dropstone Paleoclimate Fossil vegetation Glaciogenic proxies Surface microtexture Late Paleozoic ice age
原文传递
华北地台南缘新元古代地层的新认识 被引量:42
19
作者 高林志 尹崇玉 王自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根据熊耳群顶部古风化壳的确立、汝阳群底部小沟背组下切河谷沉积特征、白草坪组大型具刺疑源类和洛峪口组宏观藻类的发现以及罗圈冰碛岩在地层柱中的对比位置,笔者对熊耳群之上至寒武系辛集组之下的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归入新元古... 根据熊耳群顶部古风化壳的确立、汝阳群底部小沟背组下切河谷沉积特征、白草坪组大型具刺疑源类和洛峪口组宏观藻类的发现以及罗圈冰碛岩在地层柱中的对比位置,笔者对熊耳群之上至寒武系辛集组之下的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归入新元古界(1000~570Ma),代表华北地台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离散期的沉积记录(青白口系和震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群 下切河谷沉积 罗圈冰碛岩 新元古代 地层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系冰碛岩沉积环境及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艳 王璞珺 +1 位作者 刘万洙 李金龙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5-368,I0011,共5页
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系发育三层冰碛岩,分别是贝义西组、特瑞爱肯组、汉格尔乔克组.通过对冰碛岩沉积特点的研究,分析沉积环境.贝义西组冰碛砾岩夹于细粒碎屑岩及火山岩间,冰碛砾岩呈块状、无层理,为海洋冰川沉积;特瑞爱肯组主要为冰碛... 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系发育三层冰碛岩,分别是贝义西组、特瑞爱肯组、汉格尔乔克组.通过对冰碛岩沉积特点的研究,分析沉积环境.贝义西组冰碛砾岩夹于细粒碎屑岩及火山岩间,冰碛砾岩呈块状、无层理,为海洋冰川沉积;特瑞爱肯组主要为冰碛泥砾岩和冰碛砾岩夹粉砂岩、灰岩,块状、无层理、可见大漂砾,为冰下沉积;汉格尔乔克组主要为冰碛泥砾岩和冰碛砾岩,偶夹杂砂砾岩、砂岩透镜体,块状、无层理,为冰下沉积,顶部可见冰碛纹泥层,为冰湖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震旦系 冰碛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